分卷阅读162
军需官恍惚想起来,他们的将军也才二十几许。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样的时候,他怎么笑得出来?
“明晚亥时,带着你手下弟兄,来营中找我。”
夏翊勾了勾嘴角。
“——比你想的,多得多的粮。”
……比他想的,多得多?!
军需官有那么一刻,都怀疑夏翊在说胡话了。
军队嚼用是个天文数字,一个兵一天就能吃个两升米,10升1斗,10斗1石。这么一来,十万大军一个月怎么也得吃掉个六十万石。
还不要说最近大军不断收编沿途溃败或主动投来的朝廷军,还有路过地方的青壮。
军需官琢磨着怎么也得来个七八十万石粮食,军队行军才稳妥安稳,就算有个一时困难也不愁。
比他想象得还多?
九十万?一百万石?
将军这不是发癔症了吧?
然而夏翊就叫他次日晚间来。
军需官满腹狐疑地回去了,第二天到了时候,叫上十几个兵,跟他去主将大帐。
谁知到了门口,被那个叫柱子的小厮拦了。
“将军……现在有事。”
柱子脸绷得紧紧的。
他不擅长撒谎,说这一句,面皮就在作烧。
他家将军是有事。有的这个事吧……
却很让他柱子不晓得怎么讲。
半个时辰前,有个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的男人游走到军营附近。还在外围就被哨兵看到,正待按住,那男人掏出怀中一枚玉珏,言说是大将军派去征粮的。
哨兵不敢擅专,层层报上来,一直到了柱子这里。
他问了将军,将军叫把人带进来。
——吩咐的时候,表情还挺平静的,只有一丝微微的喜色。
柱子很理解,他也知道现在军中“粮荒”的事儿,被将军靠着赫赫威名镇住了,没闹出乱子,但到底消息渐渐有些流传,底下人指不定想什么。
现在要真是有了粮,就好办了。
他把人带进来,谁知才和将军打了个照面,将军脸上礼貌的笑容就换成了错愕,紧接着是惊喜。
将军整个人抢上两步,抓住了来人的手,脱口叫了一声“九章”,紧跟着就叫柱子出去,不要再进来。
柱子有点不放心。
他打小给他们将军做小厮的,从不认识一个“九章”,未免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人有问题,出去是出去了,也不敢违反军队的规矩贴在营帐外头偷听,但到底屏气凝神时刻关注。
野外行军,帐子不比将军府,隔音自然弱了一些。
好在将军有军队里养出的警惕性,里头两人说话声音极低,只能听到动静,听不到说了什么。
柱子放下些心,站在外间不动。
谁知过了一会儿,脸色就渐渐诡异飘忽起来——
里头……里头含含糊糊,传来的却仿佛变成了呻-吟与喘息?
将军……将军和那个劳什子“九章”?!!
……等、等等?!
怎么听起来,呻-吟的那个,比较像是他家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
柱子:感到惊恐,感到孩怕,感到头秃。
第83章第四个世界(13)
夏翊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担心过粮草的问题。
因为他有个“贤内助”,未来的“皇后”,檀九章。
对方比夏翊来到这个世界更早,一番经营筹划,暗地里早就积累下了庞大的家财。同时,他也早已将势力遍布江南漕帮。
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们,自然不会给粗鄙不识字的漕帮水手一个眼神。
也很少有人知道,半年多前,江南一带漕帮最大的一个帮派,悄悄换了个头儿,叫秦长路。
——秦姓。
论辈分是秦璋的某个远方侄子。
但年纪还比秦璋要长一些。
这场变动,根本落不到殿堂上老爷们眼里。
主政漕运的督运使倒是知道,可新来的漕帮帮主也一样“懂规矩”,真金白银的孝敬给着,他哪儿想不开要反对呢?
就这么的,漕帮换了人主事,看起来还和往常一样,漕帮与漕运的官员配合默契,一道搂财,却没人知道这无声无息织出来的大网,悄然通过南北私运,赚取了多少财富。
更没人知道,这些财富流向了哪里。
而现在,答案揭晓。
檀九章早已料到会有一场战争和反叛,所以从一开始就悄悄通过各种渠道以不引起警惕的方式收购粮食。
只是自己收购量太大,还是会引起各地官员注意。
所以,他明面上投身了太子门下。
太子再不受宠,那也是太子。
檀九章的动作很快畅通无阻。
收罗了大半年,如今,夏翊举起反旗,那些昔日看似普通的、贪财的、随处可见的、大字不识的漕帮水手,忽然变了一副模样。
朝廷禁止对西北运粮?
不管那些个,我们就是要运。
你督粮道不许?不许有屁用?你们这些官员只会发发口令,装船的是我们,运货的是我们,真正干事的是我们。
你不许,我坚持要走,你奈我何?
你说举报我?当初我真金白银上贡的,不是你吗?
你敢举报,我便敢把你拖下水。
你带兵来抓我?我们漕帮一地几百号兄弟是吃素的吗?你抓我那便是官逼民反,西北正打着,朝中最怕的就是其他地方被煽动。你若是不介意,我们也不怕给你闹一出民变。
看是你先乌纱不保,还是我先头颅落地。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檀九章手下这些漕帮的人,枝枝蔓蔓,早铺成了一张足够庞大的网。打着漕运的旗号带着一船船的粮食顺长江而下,到了某个早已准备好的隐蔽码头,早有接应的人等着,装上马车,运不了几步,便拐到另一个方向,罕见地有条自南往北的河道野支流。
官家漕运盐政都从不走这样的地方,偏偏长在水上的水手们比谁都胆大心细,是真敢走,也真能走。
一路蜿蜒,从或湍急或狭窄的河道飘过,原本装满几艘大船的粮食放在小小扁舟上轻盈掠过,躲开官兵的视线,或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熟练地贿-赂过去——皇帝的命令,能下给巡抚,下给督粮道,却从不会下到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处。
然而,却偏偏是这样的人,大胆起来,才是真的惊人。
白花花的粮食,经由渭水,而后汾河。
终于在夏翊那头内囊都要尽了的时候,檀九章传了消息。
时间地点写得分明,然后道:
【来取。】
夏翊笑了。
【你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关键的东西。】
他俩的关系,不用说谢谢,说了显得繁冗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这样的时候,他怎么笑得出来?
“明晚亥时,带着你手下弟兄,来营中找我。”
夏翊勾了勾嘴角。
“——比你想的,多得多的粮。”
……比他想的,多得多?!
军需官有那么一刻,都怀疑夏翊在说胡话了。
军队嚼用是个天文数字,一个兵一天就能吃个两升米,10升1斗,10斗1石。这么一来,十万大军一个月怎么也得吃掉个六十万石。
还不要说最近大军不断收编沿途溃败或主动投来的朝廷军,还有路过地方的青壮。
军需官琢磨着怎么也得来个七八十万石粮食,军队行军才稳妥安稳,就算有个一时困难也不愁。
比他想象得还多?
九十万?一百万石?
将军这不是发癔症了吧?
然而夏翊就叫他次日晚间来。
军需官满腹狐疑地回去了,第二天到了时候,叫上十几个兵,跟他去主将大帐。
谁知到了门口,被那个叫柱子的小厮拦了。
“将军……现在有事。”
柱子脸绷得紧紧的。
他不擅长撒谎,说这一句,面皮就在作烧。
他家将军是有事。有的这个事吧……
却很让他柱子不晓得怎么讲。
半个时辰前,有个鬼鬼祟祟形迹可疑的男人游走到军营附近。还在外围就被哨兵看到,正待按住,那男人掏出怀中一枚玉珏,言说是大将军派去征粮的。
哨兵不敢擅专,层层报上来,一直到了柱子这里。
他问了将军,将军叫把人带进来。
——吩咐的时候,表情还挺平静的,只有一丝微微的喜色。
柱子很理解,他也知道现在军中“粮荒”的事儿,被将军靠着赫赫威名镇住了,没闹出乱子,但到底消息渐渐有些流传,底下人指不定想什么。
现在要真是有了粮,就好办了。
他把人带进来,谁知才和将军打了个照面,将军脸上礼貌的笑容就换成了错愕,紧接着是惊喜。
将军整个人抢上两步,抓住了来人的手,脱口叫了一声“九章”,紧跟着就叫柱子出去,不要再进来。
柱子有点不放心。
他打小给他们将军做小厮的,从不认识一个“九章”,未免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人有问题,出去是出去了,也不敢违反军队的规矩贴在营帐外头偷听,但到底屏气凝神时刻关注。
野外行军,帐子不比将军府,隔音自然弱了一些。
好在将军有军队里养出的警惕性,里头两人说话声音极低,只能听到动静,听不到说了什么。
柱子放下些心,站在外间不动。
谁知过了一会儿,脸色就渐渐诡异飘忽起来——
里头……里头含含糊糊,传来的却仿佛变成了呻-吟与喘息?
将军……将军和那个劳什子“九章”?!!
……等、等等?!
怎么听起来,呻-吟的那个,比较像是他家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
柱子:感到惊恐,感到孩怕,感到头秃。
第83章第四个世界(13)
夏翊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担心过粮草的问题。
因为他有个“贤内助”,未来的“皇后”,檀九章。
对方比夏翊来到这个世界更早,一番经营筹划,暗地里早就积累下了庞大的家财。同时,他也早已将势力遍布江南漕帮。
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们,自然不会给粗鄙不识字的漕帮水手一个眼神。
也很少有人知道,半年多前,江南一带漕帮最大的一个帮派,悄悄换了个头儿,叫秦长路。
——秦姓。
论辈分是秦璋的某个远方侄子。
但年纪还比秦璋要长一些。
这场变动,根本落不到殿堂上老爷们眼里。
主政漕运的督运使倒是知道,可新来的漕帮帮主也一样“懂规矩”,真金白银的孝敬给着,他哪儿想不开要反对呢?
就这么的,漕帮换了人主事,看起来还和往常一样,漕帮与漕运的官员配合默契,一道搂财,却没人知道这无声无息织出来的大网,悄然通过南北私运,赚取了多少财富。
更没人知道,这些财富流向了哪里。
而现在,答案揭晓。
檀九章早已料到会有一场战争和反叛,所以从一开始就悄悄通过各种渠道以不引起警惕的方式收购粮食。
只是自己收购量太大,还是会引起各地官员注意。
所以,他明面上投身了太子门下。
太子再不受宠,那也是太子。
檀九章的动作很快畅通无阻。
收罗了大半年,如今,夏翊举起反旗,那些昔日看似普通的、贪财的、随处可见的、大字不识的漕帮水手,忽然变了一副模样。
朝廷禁止对西北运粮?
不管那些个,我们就是要运。
你督粮道不许?不许有屁用?你们这些官员只会发发口令,装船的是我们,运货的是我们,真正干事的是我们。
你不许,我坚持要走,你奈我何?
你说举报我?当初我真金白银上贡的,不是你吗?
你敢举报,我便敢把你拖下水。
你带兵来抓我?我们漕帮一地几百号兄弟是吃素的吗?你抓我那便是官逼民反,西北正打着,朝中最怕的就是其他地方被煽动。你若是不介意,我们也不怕给你闹一出民变。
看是你先乌纱不保,还是我先头颅落地。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檀九章手下这些漕帮的人,枝枝蔓蔓,早铺成了一张足够庞大的网。打着漕运的旗号带着一船船的粮食顺长江而下,到了某个早已准备好的隐蔽码头,早有接应的人等着,装上马车,运不了几步,便拐到另一个方向,罕见地有条自南往北的河道野支流。
官家漕运盐政都从不走这样的地方,偏偏长在水上的水手们比谁都胆大心细,是真敢走,也真能走。
一路蜿蜒,从或湍急或狭窄的河道飘过,原本装满几艘大船的粮食放在小小扁舟上轻盈掠过,躲开官兵的视线,或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熟练地贿-赂过去——皇帝的命令,能下给巡抚,下给督粮道,却从不会下到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处。
然而,却偏偏是这样的人,大胆起来,才是真的惊人。
白花花的粮食,经由渭水,而后汾河。
终于在夏翊那头内囊都要尽了的时候,檀九章传了消息。
时间地点写得分明,然后道:
【来取。】
夏翊笑了。
【你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关键的东西。】
他俩的关系,不用说谢谢,说了显得繁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