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在朱红的宫门内外巡检。身着轻甲,手执刀枪剑戟的金吾卫在庄严的禁宫守护着天子的安全。 弘治帝身边的大伴王岳亲。自领着三百多新科进士前往奉天殿。这三百多被点了进士的士人在今天拜见皇帝之后,就有了官身。 只见他们都穿着一样制式的鸦青色圆领襴衫, 戴乌纱四方平定巾。无声地跟着前面着蓝色中官服饰的掌印在午门处等候宣召的旨意。 到了卯正,扶大伴拿着拂尘来到午门。传达着天子的旨意。 “宣, 今科进士觐见。”扶安朗声道。 銮仪卫摆设了卤薄和法驾,礼部安排的乐师站在奉天殿外等待吉时到了就奏响大典的乐曲。这些新科进士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按照自己殿试名次的顺序排成两列, 踏着乐声走进奉天殿。 奉天殿内, 飞阁流丹, 朱门玉阶。文武百官按品秩排列。按国朝定制,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都要参加传胪大典。因此此时奉天殿内的文武公卿,俱是五品之上。文武百官衣上绣着各种式样的补子。而那腰挂金鱼的, 则是几位内阁阁老和国公了。 此时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一品国公、都察院左右都御使,站在丹陛之上。余下的文武官员和新科进士都站在在丹墀之内。 卯时三刻,弘治帝着赤色五爪金龙冕服,头戴十二旒冠冕。手执玉圭,来到了奉天殿。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站在弘治帝右后方道:“皇上驾到,众卿跪拜请安。” 新科进士跟着前面的文武百官行了三跪九拜的大礼后,听到弘治帝道:“众卿家平身。” 众人起身后,礼部官员在黄案上张贴黄榜。 内阁首辅刘健刘希贤,手持黄色帛书,开始宣。 “弘治十五年三月初九,陛下辑录天下贡生三百有八人,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刘健宣结束,站到了一旁。而这时,此科会试的主考官,内阁大学士吴宽来到黄榜之前。他朗声道: “浙江余姚县贡生谢棠,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千贯。” “浙江余姚县贡生谢棠,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千贯。” “浙江余姚县贡生谢棠,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千贯。” 吴宽话音刚落,鸿胪寺的官员就引谢棠出班到御道左首跪下。吴宽接下来继续道: “陕西武功县贡生康海,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陕西武功县贡生康海,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陕西武功县贡生康海,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康海跟着鸿胪寺的官员出班跪在御道右首。吴宽在他跪好后继续唱名: “东昌濮州县贡生李廷相,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东昌濮州县贡生李廷相,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东昌濮州县贡生李廷相,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赐帛五匹,宝钞五百。” 这时李廷相被鸿胪寺官员引出班就御道左又稍后跪,正是在谢棠的右后方。李廷相偷偷抬眼看了一眼那个被皇帝说成谢家麒麟儿的少年。只见他跪得笔直,如同一颗青松。 吴宽念完一甲进士的名字后回到自己的位置。翰林学士刘机出列嗣唱第二甲某等若干名,第三甲某等若干名,仅唱一次,不引出班。 半个时辰过去,刘机唱完名,此次传胪大典才算完成了大半。 唱名结束后,谢棠起身,带领众进士对皇帝行三跪六叩礼。礼部准备的乐师开始乐作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同时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均行三跪九叩礼。 弘治帝道:“众卿平身。”此时传胪大典才算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当天晚上,谢棠和徐文省,韩涛,花寒清在状元楼吃饭。 徐文省笑道:“我已然定下了太白楼极好的包厢,等待看棠弟明日打马游街的风采!”花寒清道:“在下家贫,恐怕是要去蹭徐贤弟的包厢了。” 徐文省道:“说什么蹭。你我兄弟之交,不分你我。”韩涛道:“他们两个才见了几日,就快好成一个了!这徐兄想来也是个‘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人物。已经是把新科状元忘到脑袋后了。棠儿可不要哭,韩哥哥这儿给你准备了冬瓜糖。” 众人听了韩涛的话,都笑得喘不过气来。花寒清笑得直咳嗽:“咳……徐文省。听到了吗,你如今可是天下一字号的薄幸人了!” 偏韩涛此时还不依不饶地打趣:“棠哥儿,你来我家。我祖父喜欢你喜欢的紧!和我玩不比和徐文省这个坏人好的多!” 谢棠笑道:“韩兄果然仗义。不过韩尚书可能不大愿意棠上门。上次坑走了老尚书两把算盘。恐怕老尚书是被棠气坏了!” 韩涛道:“那是和你装生气呢!你一走我祖父就说,看看人家,算的一手好账,做的一手好文章。说我连个都做不明白,真是榆木蠢材!” 徐文省笑着指着韩涛 道:“你这韩涛,真是可气。拿着我开玩笑作甚?你之前向我求的话本子,江南的好茶叶都没了。” 韩涛起身作揖:“徐贤弟,千错万错都是我韩涛的错。您是最仗义的。” 谢棠道:“韩兄可别哭。要是文省把东西都给了我,我可是有冬瓜糖给你的。” 众人又是捧腹大笑。 58、第 58 章 三月初十, 谨身殿。 谢棠、康海和李廷相跪在御座之下。弘治帝身着杏黄色常服,头戴翼善冠。 陈洪替皇帝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今得良才, 授官于一甲进士。” “授一甲进士谢棠为翰林院修撰, 赐帛五十, 宝钞千贯。” “授一甲进士康海为翰林院编修,赐帛五十,宝钞五百。” “授一甲进士李廷相为翰林院编修, 赐帛五十,宝钞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