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94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94节

    袁岳遵旨意置乌斯藏都司,设乌斯藏卫、林芝所、昌都所、芒康所等,乌斯藏卫营地设在布达拉宫十五里外的寺庙之内。

    帕竹第悉札巴坚赞为西藏卫指挥同知,听从大明调遣。协助大明征讨不臣领主。

    明军不干涉白教、黄教、花教等传教,但各教派必须在教义中加入臣服大明,归顺大明的内容,不允许出现反大明朝廷,反大明军队内容。

    ……

    拓宽茶马古道,增修驿站,一干隘口、要道交大明军队把控。

    各教派每三年尚师需要前往一次大明京师觐见,每年需派遣弟子前往大明京师觐见。

    协议的内容有些多,实现了朱允炆设定的诸多目标。

    回宫之后,朱允炆于华盖殿召见内阁、六部与五军都督府官员,将乌斯藏归顺一事告知。

    解缙、杨士奇、徐辉祖、夏原吉等面带笑意,对这个结果颇感快慰。

    徐辉祖恭贺道:“乌斯藏虽自洪武时便已归顺,然朝廷军队并未进驻,皆用羁縻之策,这才有了乌斯藏切断茶马古道,反出大明之举。如今大军进驻,卫所当立,乌斯藏已平!如今大明疆域总算不缺了那西南一角”

    杨士奇提议大庆之后,又说道:“乌斯藏新归,是否应改其行省之名?”

    朱允炆想了想,开口道:“乌斯藏,乌斯二字指前藏,藏指后藏,然在洪武朝时,乌斯藏并未包含朵甘等地。为表统一,以示土地新入国土,将高原乌斯藏、朵甘等西疆以南、云南以西,统称为西藏,先设都指挥使司,后续视情况,增设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

    西藏!

    徐辉祖等人重重点头。

    西疆与西藏,构成了大明西部版图,一南一北,皆是大明疆域。

    虽然西藏地方上还有一些零星的反对大明的小领主,但从大局大势上来看,大明已完全掌控了西藏,做到了实质意义上的控制,并将大明的日月旗插在了拉萨与布达拉宫、各寺庙之上,以彰显大明对西藏的主权。

    朱允炆批准了朱文奎的请求,无数自山西迁移至北京附近的百姓开始了“回家”之旅。

    为避免百姓出现冻伤,沿途每隔十里便设了简易板房,遮风挡雪,可供路人休息过夜,而这些板房里都有火炉。

    带着粮食回山西,看看那些久别的亲人,在山西过一个年,成了无数山西人的渴望。当这种渴望汇聚在一起时,便成了道路上连绵不绝的队伍……

    大明的“春节返乡潮”,是山西人带出来的。

    如鸟,久飞终回乡。

    当朱文奎和于谦相约爬山,登高呼啸,下山之后跺脚搓手流鼻涕的时候,朱瞻基正身着短衣,手持大刀,咋咋呼呼地喊着:“给我杀!”

    唐赛儿抓着船舷直给朱瞻基白眼,他们就是一艘小小的只能容纳五个人的木船,没必要你亲自cao刀吧,何况人家已经拼了命的逃跑了,哦,现在已经跳海了。

    朱棣从船舱里走了出来,出航不到三个月,竟瘦了一大圈。

    无他,晕船。

    朱能训练了许多人,就是没训练朱棣一大家子。朱棣这个马上大将乘下河船没啥问题,可坐海船,差点要了他的命。

    一开始的时候来回吐,吃什么吐什么,随行医官都想靠岸让朱棣休息几日了,可朱棣什么性子,征服不了这玩意怎么还怎么混,不能示弱于人,动摇军心。

    所以朱棣虽然吐了很厉害,可下令封锁消息,还在吐完之后,擦擦嘴巴走出船舱露个脸,安抚所有人,然后回家船舱里面继续吐。

    当然,吐得厉害的不只是朱棣,还有朱高炽、朱高煦,但朱瞻基却跟个没事人一样,整日蹦蹦跶跶,一点都没晕船的迹象……

    好在吐啊吐啊就习惯了,朱棣也开始适应了大海的起伏摇晃,习惯了狂风暴雨。

    “朱能的船队呢?”

    朱棣拿出望远镜看了看,不见朱能的船队影子。

    朱瞻基走了过来,笑道:“爷爷,朱能的船队在前面,按照谷里留守军士提供的消息,宁王叔爷的船队并没有在非洲,而是在红海小港口。所以朱能便先带船队前进探路找寻,距离我们大致拉开了半日路程。”

    朱棣看了看蔚蓝的天空,呵呵笑了起来:“十七弟啊,倒是好多年不见了,也不知他现在什么模样,怕是黑了不少吧,皇上让他主导运河事宜,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朱瞻基也有些期待。

    此番航行因为筹备工作做得好,航行速度很快,自金陵出发之后,只二十五日便抵达了勃固岛水师营地,在那里完成了物资补充,并与郑和船队分道扬镳,然后再次启程,旧港休整,补充了部分物资便朝着谷里前进。抵达谷里之后进行了十日休整,完成物资补充便来到了这一片海域,接近红海。

    蒸汽机的使用让船队的航行变得轻松与简单,且不必要考虑季风、洋流。这也是船队走走停停,依旧能在三个月内抵达红海附近的原因。

    这次航行为宁王带来了不少礼物,还有皇帝的旨意。

    当然,朱瞻基最期待的还是见一见运河,从舆图上看,这运河的位置实在是太过关键,是兵家必争之地。

    谁缔造了这运河,必然会被记入史书。

    骆冠英的船队终于与朱权的船队接上头,当朱权听闻大明水师浩浩荡荡而来的消息时是有些慌张的,还以为是道劫这家伙给自己带来了一劫,可当看到骆冠英那张灿烂的笑脸时,一切担忧都没了。

    骆冠英行礼后,肃然禀告:“宁王,奉皇上旨意,我等再远航美洲,同时护送燕王前往燕国。”

    朱权有些转不过来,有些不解:“护送燕王前往燕国,这是何意?”

    燕王朱棣不是在大明,前段时间自己才收到消息,四哥在忽兰忽失温打了大胜仗,鞑靼没了主力,全是他的功劳,他现在不应该躺在大明睡大觉,怎么会需要水师护送?

    骆冠英解释道:“燕王功高甚伟,陛下下旨,将北美洲一片土地分封给燕王。燕王带人随水师一同出航,以奔赴封国之地。”

    朱权震惊不已。

    四哥被分封到了北美洲?

    这——

    老爹啊,你看看你孙子就是这样欺负咱们的啊。

    我被弄到非洲晒得跟个黑人似的,老四竟被发配到了蛮荒北美!咱们辛辛苦苦为大明立下多少功劳,可到头来朱允炆还不信任我们,非要将我们安置在遥远的地方,连故土都不能待了!

    朱权有些愤怒。

    说什么四哥他也是大明的顶梁柱,是他打败了帖木儿,打败了鞑靼,一战为大明打下一个西疆,一战为大明解决一个宿敌,可功劳没有换来荣华富贵,却换来了流放发配!

    朱允炆,你这样做寒人心啊。

    骆冠英似乎看穿了朱权的心思,笑着说道:“陛下只是将美洲分封给燕王,本没有打算让其前往。但燕王恳请,尤其是燕王之孙朱瞻基,更是力主前往美洲。这才有了此番远航,王爷,皇上不会亏待一个忠臣,更不会寒了燕王的心。”

    朱权愣住了。

    朱棣自己要求的,朱瞻基也想去美洲?

    难不成,朱棣想要在美洲建国?

    那自己在非洲,是不是也可以效仿……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红海重逢,两王生离

    朱权想要去迎接朱棣,下令自己的船队跟紧骆冠英的船队,然后——傻眼了。

    一艘艘宝船似乎修筑了烟囱,烟囱里正喷动着滚滚黑烟,船队行进既没有张帆,也没有伸出长橹,平稳且快速地行进在海面之上。

    抬手,没有感知到风。

    朱权回头看了看,船帆并没有鼓起来,而自己脚下的大福船只能依靠军士划水来前进。

    克山、周一壶等人看向朱权,一个个脸色有些凝重。

    朱权忍不住,一阵阵后怕。

    若自己当真有野心,听从道劫的话反出大明,独立控制运河两岸,图谋奥斯曼、帖木儿等国,那有朝一日自己必然会面对大明的无敌船队。

    这些年来,自己远离大明,虽然听说过蒸汽机船,可毕竟没亲眼见过。

    如今一见,只剩骇然。

    自己的船队依旧是军士与风力提供动力,而朝廷的船队已完全实现了蒸汽机动力。这不只是动力的差异,更是战力的差异。

    不说其他,就说作战的时候,自己必须安排一批军士去划船,而朝廷的船队却可以调动所有军士用于作战,人手与人手的差别就显现了出来。

    何况很多时候,传统水师作战时必须考虑风向与水流,若敌人过来是逆风逆水,那他们是不会费太多力气过来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水师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来的时候挡不住,走的时候追不上。

    朱权苦涩摇头,感叹道:“去国几载已不识。”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朱权深感朝廷这些年来的强大,尤其是纯铁大福船的出现,让朱权再生不出半点其他心思。

    面对具有碾压优势的船队,任何野心都显得可笑又可怜。

    红海之上,铺满红霞。

    如同迎接的红色地毯,连接着久别后的重逢。

    朱棣站在船头抬起了手,朱权回应着,眼眶湿润。

    好久不见,我的弟弟。

    好久不见,我的哥哥。

    船没有靠岸,朱权换了一艘小船,带人至朱棣的宝船之上。

    “四哥!”

    朱权肃然行礼。

    朱棣上前,一把将朱权扶起,叹了句:“几年不见,你倒是黑了不少啊。”

    朱权含着泪光,笑道:“这里的鬼天气太恼人,一年到头就没怎么冷过,整日大太阳晒谁不黑。”

    朱棣哈哈大笑,转过身将朱瞻基拉了过来:“怎么就不知行礼。”

    朱瞻基给唐赛儿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上前行礼。

    朱权看着朱瞻基,之前的小娃娃已有了小大人的模样,不过这女娃是谁,她为何与朱瞻基在一起,唐赛儿,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

    朱棣深深看了一眼朱瞻基,并没说话,而是邀请朱权道:“你我兄弟在这红海之上重逢,当浮一大白。”

    朱权重重点头,随朱棣进入船舱。

    酒菜已是齐备。

    朱能以统管整个船队不宜饮酒为由,出面寒暄几句便离开了,留下骆冠英陪着。

    除了骆冠英与唐赛儿,便是皇室之人。

    朱权见燕王妃都来了,看了一眼骆冠英,也没有避嫌,直接对朱棣问出了心中疑惑:“听首登侯说,四哥是主动想去美洲那等蛮荒之地的?在金陵安享晚年,那不是挺好的事,何苦来奔波几万里去一渺无人烟的地方?”

    朱棣早已释然,知道朱权隐含的意思,豪爽地回道:“皇上确并没有强求于我,此番前往北美之地建立燕国,不是对我这一家人的发配,而是我们主动央求,讨要过来的基业。”

    朱权深深看着朱棣,又看向朱高炽、朱瞻基、燕王妃等人,发现他们并没有悲愤、恼怒与不甘的神情,甚至连埋怨都没有。

    哦,朱高煦很不满,不过他这个人没必要在意,在大明他也是这脸色,搁哪里他都会不满。

    朱权皱眉,接着问:“据我所知,北美洲极度蛮荒,根本不适宜居留。”

    朱瞻基起身,端着酒壶走向朱权:“叔爷,秦时的吴越之地,便是宁波、杭州、台州等地。当年又何尝不是蛮荒之地,可经过一代代人开垦,如今那里早已是鱼米之乡。换言之,所有的蛮荒都是因为没有人,人口少。一旦人多起来,蛮荒化江南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