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32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32节

    李芳远清楚,崔海山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他的父亲崔茂宣,想要革新技术,强化火器威力,何其难困难!

    只是没办法,朝鲜之中,除崔氏无人懂火药,懂火器!

    国之重器,受制于私人!

    李芳远握了握拳头,心头愤怒不已。

    若崔氏选择将火器、火药制造之法交出,朝鲜王国未必守不住原州,守不住汉城,自己也未必会离开松京!

    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方法拿到手,握在王室的手中!

    李芳远下定决心。

    再看周学等军士,正在命人整理绳索,对岸出现了数百军士,正在拉动着什么,细绳索穿过鸭绿江,随后拉动粗绳索,最后是铁锁链。

    不到半时辰,十二条铁锁链便横在了鸭绿江之上!

    “这是?”

    李芳远有些不解。

    周学命人将粗大的铁锁链固牢,待对岸的军士发出信号,确定牢固之后,周学侧身传令:“水师军士何在?”

    一队一百二十人的军队走了出来,每个军士身上都穿着一件特质的衣服,显得颇是臃肿。

    为首的是东海水师孙隅,看着拉好的锁链,呵呵笑了笑:“兄弟们,早点干活,早点收工!”

    周学看着孙隅等人,凝重地说:“一定要小心。”

    孙隅呵呵笑了起来:“莫要小看了匠学院的东西,这软木救生衣,已被水师测试过上万次,好用得很。大海里都不怕,何况这鸭绿江?”

    周学想想也是,国子监出来的东西,还是值得信任的。

    所谓的软木救生衣,就是一根根松木板,截为木条,竖向排列串起,如一个甲胄,包裹在军士的上半身之上。

    孙隅带军士将安全绳绑在锁链之上,双手抓着锁链,一点点向江中走去,因为锁链实在沉重,虽被拉起,距离水面的高度并不算高,尤其是江心,距离水面不到六尺,抓着锁链而行的军士,身体免不了接触到水面。

    “他们在做什么?明军该不会是用这种方式过江吧?”

    李芳远不明所以,顺着锁链爬着过江,这效率还不如走船。

    周学瞥了一眼李芳远,解释了一句:“锁链太长,在拉扯之中,未必没有缺损,他们是在检查锁链,若发现锁链中出现问题,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小锁链串接,确保锁链稳固可用,若问题太多,则不使用这一条锁链。至于怎么过江,呵呵,太上王就莫要担心了。”

    水师军士东西两岸并进,盘查锁链问题,至江心处会合,确保锁链没有问题之后,孙隅给周学等人发了信号,随后解开安全绳,直接跳入江水之中。

    不远处的船桥上,已出现了一批军士,各持长木杆。

    之所以跳下去,实在是没力气继续爬到对岸,索性顺流而下。

    “准备好了吗?”

    张辅走了过来,沉声问。

    周学见张辅、盛庸等人来了,连忙禀告:“锁链没有问题,现在便可安排渡江事宜。”

    张辅微微点头,看向盛庸:“你带部先行渡江,渡江之后第一战,你来指挥。”

    盛庸欣然领命,嘴角微微一动:“终于要过江作战了,兄弟们,还在等什么,锁链已拉起,铺桥,过江!”

    一个个木筏被抬了出来,直接铺在了两根锁链之上,有军士继续向前铺木筏,有军士留在竹筏一侧,将竹筏与锁链固定。

    鸭绿江之上,横出六条通道,直通朝鲜,整个过程不到两个时辰!

    盛庸看着铺好的索桥,抽出腰刀,大声喊道:“大明军士听令: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将他的人头送给大明

    盛庸带亲卫走至最前,踏在索桥之上。

    铁索横过江面,低头看去,一根枯木随河水漂流而下,看其速度,并不如岸上观察的那么缓慢。

    江风吹至,人不断跟上,让铁索有些摇晃。

    盛庸并不在意,冲在最前,直抵鸭绿江东岸,看着岸边巨大的绞盘,盛庸脸上不由地浮现出骄傲之色。

    铁锁链太沉,非简单人力可为,借助绞盘,轻松了许多,这才实现了锁链横江。

    这种快速搭建桥梁的方式,是兵学院的成果。

    虽说已有船桥,但依靠船桥去拉扯绳索,拖动铁索,不仅耗时耗力,还给调整方位带来困难,再说了,那里正忙着呢,后勤占用着。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战争需要检验兵学院、匠学院的一系列成果。

    呼!

    旗帜挥舞,一个魁梧大汉走了过来,将日月旗猛地插在地上,旗杆竟插入地下两尺多深。

    盛庸侧头看去,爽朗一笑:“皂旗张,好气力啊,现如今要去打倭贼,这日月旗你可要抗好了!”

    皂旗张咧嘴,嘿嘿一笑:“将军看好,军队开到哪,咱就将这日月旗插在哪!若是将军一口气打到幕府去,咱也能将日月旗插在那个什么花之御所里面!”

    庄得走了过来,仰头看着飘动的日月旗:“花之御所就不要想了,有郑和、朱能、骆冠英等水师精锐,三岛之上的战事还轮不到咱们,咱们应该扛着这旗,插在汉城,插在釜山!”

    盛庸点头,看向义州城方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据各方消息,尾追而来的倭军是今川了俊所部、少贰满贞、岛津元久三部。他们目前位置应该在龟城,甚至可能已经离开了龟城。大将军将第一战交给了我们,就是将入朝之后,大明军队与倭寇的第一战交给了我们!初战必胜,方可壮我军威!命令军队快速过江,命指挥、千户过来听差。”

    “是!”

    庄得等人答应,转身去传话。

    一批批军队整装走过铁索桥,有些军士手中提着虎蹲炮,有些军士扛着火药箱,有些军士背着火铳。

    队伍不断从鸭绿江西岸进入东岸,而船桥相对稳定,运输的是各类辎重粮草,马匹,还有一些沉重不便于机动的神机炮。

    之所以带这些神机炮,完全是因为这玩意射程远,别看不容易携带,但关键时候能发挥出大作用。

    比如过江河。

    相对于后世抗美丽国的援朝战争,大明与倭军的作战有一个鲜明不同。

    后世作战,大部分惨烈的战争,多发生在山区,而这些山区,多分布在朝鲜半岛的中间至东侧,西侧主要是平原地带。

    那一次战争,无论敌人如何机动,都必须关注山林之中的对手。但大明抗倭援朝作战,并不需要在山林作战中考虑过多,关注的点,放在了朝鲜西部的平原地带。

    原因很简单,朝鲜王朝的主力、主要城镇、主要产量区,都分布在西部。

    倭军最缺乏的是什么?

    粮食!

    倭军不太可能在打垮朝鲜主力,在朝鲜王室放弃松京逃命,已经不堪一击的情况之下,再翻山越岭,走阿虎飞岭山,或者进入赴战岭山脉、狼林山脉、江南山脉(此处地名用的现代的,实在是古代朝鲜山脉图、河流图找不着,后文中朝鲜境内小城地名,找不到古称的,以现代为准,古朝鲜资料有限,见谅),追向咸镜道几座不重要的小城。

    何况走山路,不仅会拖慢倭军的速度,还可能会导致其陷入绝境之中,山高林密,万一迷了路,万一过不去河,万一掉山沟里……

    从战争的角度来说,倭军不太可能将主力拉至山地作战,而是渴望速战速决,追着朝鲜主力一顿狂揍,之后过鸭绿江作战。

    这也就意味着,倭军主力必然会集中在平原一带,加上其后勤物资有限,想要搜掠物资与粮食,也只能扫荡平原之上的百姓,去山里扫荡,想养活大军不太容易。

    今川了俊等人一路追赶,走的也是平原路线,在其背后,一定有倭军的主力,只是目前尚不清楚倭军主力在何处,距离今川了俊所部有多远。

    盛庸召集部将盛监、徐真、庄得、楚智、梁技等人,指着义州至龟城一线说:“入朝之后第一战,本将就只有一个要求:不放走一个倭贼!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安插一支军队,出现在今川了俊等人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徐真盯着舆图,伸手指向龟城方向:“倭军追赶朝鲜王室与主力,此时很可能已经脱离了龟城。我们可以分一支队伍,直接占领龟城,若其撤退,必前往龟城,选择龟缩于此。而我们便可内外夹击,将其全歼于龟城之外!”

    楚智赞同:“龟城之中留守敌人必是不多,只要突然出手,定能全歼守军,攻入城内,坐等其主力溃败。”

    盛庸盯着舆图,微微点头:“既是如此,那就安排军士以骑兵,绕路经大安里以南,出现在龟城东北方向,直取龟城。不过在这之前,必须先侦察清楚,今川了俊的主力是不是出了龟城,正在前往义州。”

    盛监摘下头盔:“斥候已经撒了出去,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消息。现在战马正在东岸集结,父亲,将龟城交给我吧。”

    “叫左将军,军中无父子!”

    盛庸呵斥。

    盛监呵呵笑了笑,不以为然:“我要打仗,自从国子监结业之后,我就没一次实战。先生教导过,没有实战检验,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是无法成为大将的。我也是领兵的副千户,有资格请战!”

    盛庸胡须无风自动。

    国子监兵学院都教导出来一群什么人,一个盛监,都要成为野狼了,好战的很。

    还有平安的儿子平息,根本不屑跟着平安混,请旨去了大同,跟着薛禄出关几次找寻鞑靼踪迹,还嚷嚷着要去捕鱼儿海钓鱼。

    自己这个儿子也是,若不是听说东北要仗要打,他才懒得来这里,之前可是请旨去东海水师的,只不过这个家伙怕水,被李坚给踢了出去。

    国子监兵学院教导出来的人,似乎都有着一股子开疆拓土,疆场杀敌立功的气魄,根本就没考虑过危险与否,浑似自己小命不会没有一样。

    “报!”

    “讲!”

    “斥候探查得知,今川了俊、少贰满贞、岛津元久所部带一万五千余人离开龟城,正在沿大宁江朝着义州方向前进,目前距离已不到六十里。”

    盛庸眼神一亮,看向庄得:“你率三千骑兵,绕路攻克龟城!”

    “还有我!”

    盛监请战。

    盛庸理都没理,在庄得离开之后,手指向大宁江一处如河套的区域:“就在此处,列阵等待倭军。楚智,你带弩箭兵、投掷手守住北面高坡,扼守住道路。”

    “领命。”

    楚智刚想答应离开,就看到一个斥候走了进来,禀告:“左将军,抓到一个倭军的和尚俘虏,对方说要见主将,有要事相商。”

    “倭军的和尚俘虏?他们知道我们渡江了?”

    盛庸有些奇怪,明军过江人数不到两万,这才多久,情报竟然泄露了?

    斥候道:“不像是,对方说要过江见张大将军。”

    盛庸有些好奇:“带过来!”

    俘虏被押至临时军帐,盛庸看着光头矮个子,小眼睛,走路罗圈,鼻子还嗯哼着。

    “一个倭军和尚兵要见张大将军,有何事要商议?”

    盛庸冷着脸。

    和尚俘虏打量着盛庸,用有些怪异的腔调,说着汉话:“我们要送大明一份礼物,你是张辅?”

    “我是大明征倭左将军盛庸,你所谓的礼物指的是?”

    盛庸冷冷地询问。

    和尚俘虏哼了一声:“我乃是少贰满贞的部下南赖,我们要送大明的礼物就是金川了俊的人头!”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