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场家宴,其乐融融。 梅长君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顾大夫人一口一个乖囡,生怕她饿着。 顾珩眉目舒展,一边望着母亲,时不时也为梅长君夹上几道菜。 就连平日对儿女不善言辞的顾尚书,也对梅长君笑着说了好些话。 这些日子,梅长君也渐渐习惯了顾府大房的氛围,相处下来确实如同亲人一般。她这几个月的相伴确实起到了稳定顾大夫人情绪的作用,因此顾尚书和顾珩对她的态度也算正常。 但梅长君仍有疑惑。 既然顾大夫人清醒,为何还是将她当作女儿呢? 今日不能煞了风景,等之后再寻个时机问问兄长。 梅长君捧着顾珩递来的酒杯,小口啜饮,视线游移到窗外渐厚的雨幕上。 苍山深处,同样风雨苍黄。 折返回山的裴夕舟换过一身衣物,才去同老国师见礼。 “不知师父骤然留我,所为何事?” 老国师行踪不定,每月仅有几日留在苍山,过往授课、相谈,都是提前定好了日子。 适才老国师叮嘱裴夕舟晚些时候再过来一趟时,一贯和蔼的神情变得有几分严肃,想来是有要紧事。 “你先坐下,听为师细说。” 老国师端坐椅上,抬手指了指放于身前的蒲团,低声道。 裴夕舟应了一声,拂衣而坐。 “裴兄应当同你提起过,为师是缘何远离朝局,只留国师之名,修身修性的。” “父亲确实说过一些旧事。”裴夕舟回忆道,“七年前,沈首辅初获陛下宠信,在朝中逐渐如日中天,仗着权势做了许多事情。您看不过眼,上谏多次,反而遭到贬斥。” 老国师捋着已经发白的胡须点点头。 “父亲还说,一时的贬斥不算什么,是一年后的那场泼天大案,真正寒了老师的心。” 老国师倚着椅背,目光静静地落在书案上。 良久,他轻叹一声。 “裴兄总说我明辨一世,唯有那一人未曾看清。他还说我偏偏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直到科举案后,一切皆明。” “可我觉得并非我当初看走了眼,许是只要在那高处不胜寒的位子待久了,都会变吧。” 裴夕舟抿唇不语。 老国师退得早,背后又无家族,陛下罕见地念起旧情,并未对其赶尽杀绝,反而保留了国师尊位,处处礼让。数年下来,虽然情谊早已疏离,但总归不似裴王爷这般隔着仇怨。 “本不该同你讲这些……”老国师闭目道,“科举案也早已盖棺定论,可如今有人将旧事重新揭起,为师担忧朝局再乱,波及你父。” 裴夕舟微愣。 “有人想动这个陛下亲许的案子?可即便如此……科举案同父亲有什么关系?他已不涉朝政多年,当时也只是有心无力,无奈旁观而已。” 老国师摇摇头。 “有没有关系,还得看龙椅上那位的心思。” “自陆经冤死狱中后,接连入狱的数十位朝臣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同科举之事有关的呢?” 裴夕舟听明白了老国师话语中潜藏的意思。 “老师您是说,是陛下——”他顿了顿,看着老国师,眸子里蕴着不符合年龄的冷沉,“还请老师告知,如今风声是从何处而起。” 老国师拍了拍他的肩,从袖中取出一封写好的信。 裴夕舟匆匆瞥过。 纸上墨迹如刀,一笔一划可破风雷。 “回去与你父亲细看吧。” …… 裴夕舟顶着渐急的风雨下了山。 苍山离裴王府不远,由西侧入城,穿过内河便可直抵。但今日风雨交加之下,内河的水势渐高,竟渐渐淹上了石桥。 裴夕舟眉眼沉凝地望着立在风雨中的石桥,吩咐车夫折往另一条路。 恰好途经江家。 “我父并未归家,你们不能就这样绑了我兄长。” 一个略带颤抖的女声透过雨帘传来。 “等等。”裴夕舟掀起车帘。 前方江家外的巷子被围得水泄不通。 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押着一青衫男子就要上囚车。 他并未挣扎,脊背挺直,额前几缕墨发被雨水浇透,眉梢眼角都染了一层凉意。 “若鸢你回去。” “兄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母亲闭门不管,父亲又,又……”江若鸢拉着青衫男子的衣袖,不住地摇头。 “锦衣卫办差,江小姐行个方便?” 为首的一名锦衣卫眸光复杂地望了望青衫男子,拉开了江若鸢的手。 “我,我立刻去寻父亲。”江若鸢眸光渐渐明晰,颤声道。 “几位大人可否容我同家妹说几句?” 雨幕中,青衫男子神情冷肃,纵是形容微乱,却没有半分被拘的落拓之感。 为首的锦衣卫点点头,后退一步。 “若鸢,此事过于复杂,你不要去寻父亲,更不要同他人提起此事,只好好待在家中。”他放缓声音道,“你一向是最懂事的,这次也要听兄长的话,可好?” 江若鸢不应他。 “若鸢忘了前些日子答应过什么?” “可那是说——” 江若鸢倔强地抬眸,撞上了一道沉凝而隐含担忧的目光。 追妻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