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43节
书迷正在阅读:守寡后我重生了、顶流的豪门后妈、我靠吃瓜在年代文暴富、摘花(1v1,H)、昼夜干哒哒(1V2,高 H)、惊蛰(H 弟媳 兄妹 强取)、世纪不伦(侄叔侄H,女权)、融笼中的糖雀(np,1v3)、蟾宫折娇(1v1,H)、半年后
古嬷嬷道了句“姑娘见外”,快步离开了。 唐荼荼独自一人在这耳房隔离,送过来的早饭早没热气了,她没顾上吃,勾勾划划写了份应急案。 把赤眼病的早中后期症状写上去,附有杜仲誊录下来的古经方。尤其是隔离方法——设置隔离点,把轻重症患者区分隔离,无症状但密接的患者家属在家隔离,街道留人每日监督观察…… 一条一条,密密麻麻写了几大页,写得不能更详细。 那是唐荼荼两个时辰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东西,从什么情况需要洗手、用什么洗手、个人防疫措施、脸盆毛巾私物烫洗,不分巨细全写上去。 她没经历过这个时代的疫情,就怕此时的防疫避疫方法太落后,引发更大的混乱。 写完,唐荼荼快速检查一遍错别字,没空修饰文藻了,只是心里难受,末尾又添了一句。 【二哥你千万好好的,我以后再不带你逛庙会了。】 她把那厚厚一沓信封好,与叁鹰说。 “劳烦鹰哥派几个人,快马加鞭赶到边城去,看看殿下和与他同行的几个影卫眼睛如何,如有症状,把这封信拿给殿下看,再给王太医看,他们知道该如何。” “如无症状,你们留下再等三日,三日后还没有症状就说明殿下他们没染上……这信就不要拿给殿下看了。” “这里的事,什么也别给他讲,不要分他心了。” 叁鹰目光里晃过一丝敬佩,他往日身上那股子吊儿郎当的劲儿沉下去了,恭敬拱手应了声。 “奴才省得,姑娘还有什么要交待的?” 唐荼荼又想了想:“把他那身披风烧了!绝对不许再穿了!”上边保不准糊着她的眼泪。 “还有我送他的那鸡零狗碎的五帝铜钱串,也拿去烧了,千万别再摸了。” 那五枚铜板与素银珠子,她怕不干净,当时是放在桌上拿滚水烫过的,但还是怕,万一没烫死病毒。 “烧了……” 叁鹰没憋住,咬着这俩字闷出一声笑。 尽管眼下想这个不合时宜,叁鹰还是分了丝神。 ——那披风,姑娘抱过的,殿下得叠得平平展展拿去压箱底吧? ——还有姑娘亲手接回来的吉袋、亲手串的铜钱串,殿下不摩挲个三五百回才是见了鬼了。真要有什么毒源,也早沾手上了。 唐荼荼:“我没交待的了,你赶紧动身吧。” 叁鹰接信便走,一个纵跃攀上了房檐,见外头无人,他脚腕回勾廊檐,以一个倒挂金钩的姿势安抚了一句。 “姑娘也别太惦记,这赤眼症不是什么大病。再说殿下身边跟着大夫的,他那头疾三五不时地犯,身边伺候的都懂点医,有什么异状也不会延误了——姑娘好好养病为重,我去了。” 不是什么大病?? 唐荼荼听不得这句,就怕他不当回事,交待给手下人又层层减码,传话传不到位,到最后赤眼病传遍军营成了灾。 她恨不能把叁鹰抓回来,扯着耳朵再叮嘱几回,连忙追到窗前。 “就你们军营那样同吃同睡的,病毒结膜炎能在七日里染遍全军,谁也防不住!如有症状必须隔离啊!我信上写的哪条都不准漏!记住没有啊?” 风里已经没人了。 “茶花儿!你嚷什么呢?” ——公孙到了! 唐荼荼一喜,探身望向院门前。 公孙景逸三步并作两步跨进了她这院儿,是匆匆赶来的,手里的马鞭忘了扔,雷厉风行过来了。 他今日竟穿了身薄甲,胸口手掌大的护心镜锃亮,上头赫然是一个浮雕的“巡”字。 他还没官身,不知从哪儿寻摸了一套巡检房的差役配装,穿上身也威风凛凛的。 后头的公孙和光比他矮一头,也是英姿飒爽一身兵装,“茶花儿,我也来了,路上听你们管家说了个大概,要做什么听你吩咐。” 唐荼荼摆手:“别过来,你俩就站在那儿。” 她一根手指把公孙兄妹划到了三米外,不准他们进屋。 唐荼荼戴了个帷帽,关好门出去。 尽管来的路上已经听过了这红眼病症状,可眼下,隔着白纱影影绰绰看了一眼,公孙兄妹俩还是心里一咯噔,被她这俩红眼睛惊住了。 红丝连片,眼白里结了血点,只消看一眼就知道患这病的人是什么样了。 公孙景逸多看了她几眼,隔着白纱,那俩兔子眼有点楚楚可怜的意思。 怪稀罕的。他摸摸鼻子:“方才我进衙门睄了一眼,里头开大会呢,大夫、县官儿、几户大姓族老坐了满堂,赵老头儿磨磨唧唧拿不定主意,拍着大腿直叹气——你爹走不开,让我来找你,说暂且听你安排。” 赵大人不顶事,遇事儿躲着走,唐荼荼真是一点不意外,意外的是爹爹把调度权暂且给了她……? 唐荼荼顾不上细想其中深意,问:“你们带了多少人手?” 她刚清理了眼糊,尚且还算是目明,往巷子外眺了一眼,一惊:“这么多人?” 巷外密密麻麻几排兵,隔着十几步远,都能瞧出队伍齐整,锐气焕发。 公孙景逸摸过一顶帷帽扣头上,“我爹手下四个巡检房,只能拨给我俩,大概七八十人罢,够用不?再不够……就得跟我爷要家兵了。” 他说最后半句时有点吞吐,唐荼荼立刻想到了原因。 家兵是私人武装力量,也是私屯兵,官员豢养私兵扈卫都是有数的,多了是违制。照公孙家这把兵当仆役用的架势,妥妥超了限,再大张旗鼓地满街游荡,保不准要给他家里惹麻烦。 唐荼荼本就湿糊的眼里又涌上来一层水雾——这是真大哥!只听她一句口信儿就喊来这么多人,连家兵都考虑调度了。 “够了够了,先从县城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发现红眼病就带到印坊去,那边已经安排好了。” 赶制出的帷帽和手套一人一份发下去,组起了第一支防疫队。 公孙景逸招猫逗狗多年,从来没领过这么多兵、干过这么大的正经事,一时间胸中长虹激荡。 “和光!走!跟哥哥干大事儿去!” 唐荼荼怕这两人莽撞,又补一句:“千万不能莽撞抓人,一定要跟病人说明情况,记录好信息,和和气气把人带走。” “知道了知道了。”兄妹俩头也不回,大步朝天地走了。 手边能用的人手多,调度快,还有严明的军纪,大大提高了效率。到下午时,县城内八条大街、几百条巷道、百家商铺、五千户民就查访完一半了。 唐荼荼没闲着,用了耳房一面墙,踩着桌子上去画了一幅占满墙的县城大地图,听着外边的传话,不停在图上标红点。 ——兴隆大街桥水巷南道,两人,系父子。近三日去过某某地。 ——安平巷尾,一人,何宅采买佣人。近三日过去某某地。 …… 一个一个往墙上标注,用最小字。 到酉时天黑,已经在城中统计到三十余病例。 静海县六万民,三分之一的百姓住在县城里,派出去的兵就地休息,明早开始慢慢辐射向周边的村镇。 唐老爷紧了一天的精神松缓下来:“万幸啊,万幸患病的不多,三十来人,能治。” 只有唐荼荼和杜仲对视一眼,隐隐的忧虑又增厚了一层。 杜仲见过以往各地赤眼病的医案,觉得这个数字不小。 唐荼荼回头看着墙上的红点,红点稀疏,还没有密集成片的趋势。照理,爆发性的传染病该是一染一片,此时红点却是零零星星,东边俩西边仨的。 病人不多,几日内去过的地方各有不同,还看不出规律。 她是经历过末世疫情的,见识过那个时代防疫的严密,对眼下这处处漏洞的走访查病不太乐观。 这赤眼病传染得快,照杜仲所说,一人得病传染一家,一家传染左邻右舍。新年,街上的商铺全打着折价廉售的揽客招牌,客人络绎,路边的摊食成列望不见头,一条街上只要有几户人家染病,再逛逛街,就会是满街病源了。 这不是一传二,二传三,而是成比例扩散的。 何况这是早期的第一波发病,患者多是从各家医馆报上来的,病人眼睛通红肿胀了才去看病,家人里有没有染病的还得两说。 第218章 等那张红点图放到县衙大桌上,开了一天会、脑袋昏沉的赵大人立刻站直了。 唐家那闺女染了疫,这图又是她画出来的,赵大人念着自个儿身体,不敢离图太近,背着手、隔着三步远瞭了一眼,目光如豆,嘛也没看出来,也不明白费这大力气画图有甚么用。 他端着大人架势,抚着山羊胡,迈着四方步在二堂里兜圈子。 “这病患,老的老,小的小,伺候起来麻烦,家家户户都有大人伺候,为何非得把病患全带去印坊关起来?” 议事的县官们齐齐抬头。 只听赵大人又说:“那印坊不是住人的地方,吃喝住用混在一块,岂不是毒里养蛊,病上加病?” 旁有老大夫解释了医理,说这赤眼病病灶简单,做好防护不会互相染病。 赵大人仍是摇摇脑袋:“不如叫染了病的在各自家中将养着,贴个封条把宅门一锁,谁也不准出来,每天发下药送进去。什么时候病好了,什么时候拆封条放人,如此不好吗?” 县丞忙说不妥:“大人不知,里头好些病人都是穷人家,不是独门小院,住的是胡同巷子,几户人家吃喝拉撒全在一个院儿里,总不能封条全锁起来——再说了,这赤眼病又得煎药,又得药汤敷眼,寻常家里哪有会伺候的?” “杜小神医召集了县学二十余医士,左近几家医馆的坐堂大夫也主动请缨,印坊里满满当当的大夫,将病人聚在一块,岂不省时省力?” 赵大人吁气叹一声:“容我再想想,明早再做决议,天不早了,诸位回家歇去罢。” 县丞顿语,不太赞同地看了赵大人一眼。 张捕头也回头,挢舌一笑,舌尖弹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调顽劣,像调戏路边大姑娘。 几个小官、几位师爷竟全没吭声,隐晦对了个视线之后,谁也没走,又围着图商议起来了。图首位置站的是唐老爷,也是长桌的主位。 他们一群人这改旗易帜的姿态直愣愣戳着眼,赵大人被梗得喉头一呛,坐下,一口一口咂了杯浊茶。 茶泡久了,汤黄味涩,茶叶软得没了滋味。 赵大人轻晃手里这盏茶汤,看着水面慢悠悠地荡开波,思绪也慢下来了。 他今年五十四了,老了,人没了锐气,也就没了锋芒,见自己的下官全围着唐老爷马首是瞻,也不气,就是心里边有点不得劲。 掰着指头算算离二月还有二十来天,二月初一他就要卸任了。 ——这不行啊,这赤眼病在他任上爆出来,治不好还是他的祸。 思及此,赵大人坐不住了,从两个师爷间挤出自己的位置,也仔细听诸人的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