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逆兰(重生)在线阅读 - 逆兰(重生) 第81节

逆兰(重生) 第81节

    第72章

    青州城门紧急关闭, 城内的百姓们陷入恐慌。

    大家伙儿祖祖辈辈在青州过活,日子不说多么好, 至少不那么坏, 一年辛勤劳作下来,总能把衣食置办周全,谁知道外头的世道已经变成那样了呢。

    “他们过不下去, 也不该来祸害咱们!”

    “嘘, 你不知道那些人多凶狠,我二婶子的大伯在外面跑商做生意,关城门前一刻才逃进来的,我听他说,那些乱匪已经杀了好几个官儿了,什么县衙的大老爷二老爷, 平时威风八面, 被抓起来都跟被宰的小鸡一样,大刀照脖子一砍, 就不活啦!然后就是抢县库,抢大户,把一袋袋的粮食都从仓里拉出来, 随便人争抢——”

    “还给分粮食吗?那也不错。”

    “呸!那就是强盗, 是贼!”

    “霍老爷, 你家是大户,你怕人来抢吧。”

    “什么大户,不过过得去而已——你家有三个没出嫁的黄花大闺女, 你就不怕叫祸害了?”

    “呸, 呸, 我们还是一块去找知县老大人说说吧。早点派兵把他们撵走, 我看他们在外面游荡,心都慌慌的。”

    一群在本地有声名的大户、乡绅联袂往县衙赶去,却扑了个空。

    青州府治地在益都,益都县令与青州知府、同知、青州左卫指挥使都正聚在沂王府的会客堂里。

    文武两边官员的表情都很沉重,其中又以青州知府与青州左卫指挥使的脸色最难看。

    原因很简单,沂王之前曾行书青州知府,提醒他加强府治防卫,青州知府没放在心上,以为京畿闹民变,与青州无关,便未与驻守在城中的青州左卫指挥使碰头商量。

    青州左卫是青州的主要武备力量,原来还有个右卫,后被调往他处。青州左卫的人数也不少,不过文官有文官的捞钱法子,武官也不遑多让,吃空额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青州左卫的指挥使高襄下手不算狠,麾下名义上有五千六百人,实有五千人,正常守卫都城、应付民变足够用了。

    可因为青州知府没通气,卫下辖五个千户所中,有三个因为屯田等各色原因散在城外,城内实际兵力只有两千,加上府衙、县衙日常维护治安的巡检司、衙门捕快等合计人数约三千人。

    而城外乱民有两三万,近十倍之多。

    再是乌合之众,当两方数量如此悬殊时,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

    青州知府扛不住了,赶紧叫上文武两道官员来王府请罪兼求助。

    沂王脸色沉得厉害。

    他提醒过,还是出了这种差错,这些官员的无能怠慢可见一斑。

    这时候再责骂也无用,他压着火问:“而今找本王做何事?”

    青州知府忙道:“想借王爷护卫一用——”

    沂王府不被允许拥有军队,平日拱卫王府的是仪卫司,人数约在三百左右,值此用人之际,也算是一股不错的力量了。

    沂王皱眉,底下官员们都心生惴惴及失望之时,他叫来仪卫司的范统领:“你带人跟他们去吧。”

    范统领行礼答应,青州知府松了口气,连忙道谢,乱民在城门外不肯散去,他还有许多事要忙,之后匆忙告退了。

    窦太监叫人时刻在外面打探,当大批兵丁从城中校场出发,前往城门时,百姓们的情绪明显稳定了一些,还有许多人向兵丁们喊话鼓劲。

    但是窦太监笑不太出来,因为城门上传来反馈,城外那些一开始看着乱七八糟的乱民渐渐排布出阵型来,打出“牛”字旗——牛即匪首兄弟姓氏,之后在队伍的最前面,更推出了云梯等简易的攻城用具。

    不知从之前的哪个倒霉县里抢来的,总之,俨然已是正规够格的反贼了。

    “怎么偏偏跑青州来了——!”窦太监都忍不住抱怨。

    沂王看了他一眼。

    窦太监立即闭嘴。

    一旁的兰宜知道。

    因为青州有沂王府。

    藩王富裕,人所共知,乱民们到这个阶段,已经抢顺了手,越抢胃口越大,普通的大户不能再满足他们,来青州,就是奔着沂王府来的。

    前世时就是这样,那时小王爷已经龙兴登基,但没有撤去沂王府的名号,那座空的王府仍旧吸引了匪首率兵而去。

    她没有说,因为沂王已在做出安排:“你叫人守好门户,府内各处,分日夜两班巡视,没有本王的命令,不得停止,有急事如本王不在,你不能做主,便报与王妃。”

    他说一句,窦太监应一声,直到末尾时,愣了愣,才道:“是。”

    护卫已经借出去了,余下的只有府丁下仆,人数虽不少,能力弱许多,需得好好布置,窦太监连忙去了。

    他走后,兰宜才问:“王爷要去城楼上吗?”

    沂王点头。

    兰宜没什么意外,以沂王的性子,叫他就一直等在府里才不实际。

    “你别怕——”

    沂王说到一半顿住,他觉得兰宜根本没有畏惧。

    乱刚起时,她或有不安,可当这一切成为定局来到眼前,她比之前到府求助的那些官员都镇静。

    他已经很熟悉她,但有时仍会惊异,她怎会有这样的心志。

    “是不是有本王在,你就什么都不怕?”他忍不住问。

    兰宜顿了一下。

    那倒真不是。

    这次民变的最终结果对她来说也是未知的,但即便如此,最坏不过再去做鬼,或者做不成,那就化成尘土飞烟,当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的担忧忐忑就都消失了。

    在她读过不多的诗书里,有一句是人生如逆旅,令她印象深刻,她如今的心境大抵如是了。

    但沂王想象如斯——

    令她一时不好回答。

    不用她答,沂王看出来了,脸色有点黑沉,但不知为何他有点习惯了这种碰冷钉子的感觉,竟也不怎么生气,只是唇角勾起冷笑,伸指点了点她。

    而后他没空多说,出门赶往城楼。

    五天内,守城兵丁与城外乱民打了两仗,两次都胜,但于大局无补。

    因为乱民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之前几个县城的成功经验给了他们信心,这些乱民已见过血,举起的屠刀不会轻易放下,被打散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又重新聚起来,且经过两次交锋,乱民中有眼力锐利之人看出城中防备不足,更加不肯放过这座肥羊了。

    好一点的消息是这些乱民毕竟在围城上还有欠缺,调集城外卫所及向周边州府求援的公文都寻到机会成功送了出去,青州城墙高大厚实,一时也攻不进来,接下来重要的就是守住城门等待援兵了。

    府城内开始出现小小的混乱。

    粮食价格翻了两倍,蔬菜rou食也水涨船高。这是不可避免的,暂时也不算大问题,只要援兵到了,擒住匪首,打败乱民,物价就会降回来了。

    但援兵迟迟未至。

    粮食价格翻上三倍,并继续往上涨,每天粮铺还没开门时,来买粮的百姓就已排了长长的队伍,甚至有抢着打起来的。

    斥候回报,原来周边县府也并不太平,有的被青州这边的情况吓到了,直接关城门独善其身,有的则也生了乱子,各地管自己都来不及,谁舍得分兵给青州。

    熬了近半个月,青州知府再度来求,沂王府作为大户代表,开仓放了一波粮。

    来领粮的百姓们大多默默,因为这时候乱民冲着沂王府来的消息也传进城了,匪首甚至让人喊话,开城门,他们只奔沂王府而去,不伤普通百姓。

    沂王府这么多年在青州未有恶名,这次却一下连累了全城。

    在府门外主管放粮的一个外院主事连日劳累,眼下做着好事又受脸色,气不过,当着百姓队伍说了两句气话,结果原本忍耐的百姓也忍不住了,跟他吵起来,眼看要出乱子,门房飞跑进去报了窦太监。

    沂王这半个月一直在城楼上,既观察城外局势,他的存在也给守军信心,晚上都不怎么回府,王府里外一直是窦太监忙碌,他一听这事,头又疼又大:“怎么回事——还嫌不够乱,还添乱!”

    报信的门房也委屈:“不怪张主事,那些来领粮的个个拉着脸,倒像我们欠了他们钱一样。”

    王府奴仆平日再受规矩约束,出门在外都受人尊重讨好,什么时候挨过这份气。

    窦太监皱紧眉,那换个人去放粮,也不见得就能太太平平,可粮又不能不放,沂王府平日受青州百姓供养,这个要紧时候不馈还,沂王回来不会听那些解释,只会觉得他们办差不力。

    窦太监左思右想:“你等一等,咱家去禀报王妃娘娘。”

    兰宜在内院,听了没多考虑:“那我去吧。”

    窦太监吓一跳:“娘娘千金之躯——”

    他其实都没指望兰宜出什么主意,只是这等事又不值得报去城楼上惊动沂王,他只好先报来内院试试。

    “我多带几个人,没事。”

    兰宜已起身,让见素拿来斗篷披上,之后她帷帽也没拿,就向外走去。

    窦太监慌乱里不知如何是好,下意识先奔到头里去安排仆从。

    簇拥兰宜的队伍渐渐壮大,一行十来人刚行到府门前时,就听见外面传来的争吵声。

    “要不是你们,反贼也不会来青州。”

    “就是,我们也不用遭这个罪——”

    “反贼又不是我们王爷养出来的!再说,王爷现在还在城楼上,你们有良心没有!”

    兰宜没再听下去,笼了下斗篷,径直踏出朱门去。

    窦太监连忙走到侧边替她开路,尖利喝道:“都别吵了,王妃娘娘驾到——!”

    这一声十分有效,王府这边的人顿时闭了嘴,百姓之中也出现了片刻的怔愣。

    兰宜往前行了几步,站到堆叠的粮袋旁边。

    她心平气和地转头,向张主事道:“你去歇会吧,我在这里放粮。”

    “哦,不——”张主事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片刻后才说出整句来,“娘娘,这样的活怎么能劳累您,还是我来吧,这些粗人无礼得很,别冲撞了您——”

    兰宜道:“没关系。”

    她恰恰既不在乎别人无礼,也无所谓谁冲撞她。

    这些百姓找错了憎恶的对象,他们无辜,可限于见识有时也无知,这不能全怪他们,她如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又如何克制得住迁怒呢——哪怕她知道城外乱匪的话信不得,也会放任自己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

    解释是解释不清的,唯有乱民退去,百姓们恢复正常生活,才会真正冷静下来,在此之前,说再多不如做件实事。

    “是不是轮到你了?”她问排在队伍最前列的一个少年。

    那少年望着她白玉般的脸庞,听她的语声淡淡,不过几步之遥,她像从云端下来,不由红头胀脸,磕巴道:“是、是。”

    “你家几口人?应该领多少?”

    少年晕乎乎地答了,领粮走时,他的步子像踩在云朵里。

    有了这个开头,后面的发放顺利起来,窦太监守在旁边,寸步不敢离,百姓们则渐渐又私语起来,有人略大声说了一句:“这个王妃是不是二嫁——”

    窦太监脸色一变,兰宜从人群里找到那个嗓门洪亮的大婶,向她点头:“我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