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小镇人家在线阅读 - 第103页

第103页

    倒热油将排骨炸到金黄,捞出来沥油,再炸一遍,炸好锅里还得再炒,黄酒、酱、糖先放。舀出两三勺梅子酱倒下,翻炒时味道就显得十分酸甜。

    盛浔又往底下倒一勺水,盖上木盖焖煮收汁,盛在盘子里,排骨焦红带黄,每根上面都沾带着梅子酱,很是透亮。

    他让大家都先尝一根,阿夏夹了根小的,梅子着实很香,按理说炸过又炒的排骨不管如何,吃着总会觉得稍稍油腻。

    但这排骨,rou酥烂,很容易脱骨。酱汁全都进到嘴里,不觉得油,口感酸甜又颇为解腻。冬日吃还稍欠点感觉,就适合在夏日吃,清爽正好能开胃。要是配点酸梅汤,想想也不错。

    阿夏的好话不要钱,这排骨比我之前吃过的糖醋排骨还要好上许多,不算特别甜,酸得正好。

    糖醋排骨吃着也好,但是吃上几块就会觉得嘴里腻味。

    确实不错,方觉也是对此心服口服。

    盛浔很谦让,直说还做得不够好,将排骨放到一边先焖着,转头又去帮方父的忙。

    不是在洗苋菜,就是帮忙收拾灶台,反正就没有停下来过,让方父和方觉对他刮目相看。

    以至于晚上吃饭,盛母夫妇俩过来时,方父都忍不住夸道:阿浔这孩子好,下午我说让他去歇着,非得帮忙。忙里忙外的,这梅子排骨烧的也好,让我都自愧不如。

    盛母瞟了坐在她旁边的盛浔,而后就笑道:应该的,应该的,他要是在这不勤快的话,回去我都得说他。

    孩子不用那么勤快,稍微帮点忙就已经很好了,方母自然客套一番。

    我家是个小子,总要勤快一些不是,像阿夏这样的就很好。

    两个做娘的相互给吹捧上了,话里的意思都差明说了,听得阿夏头差点埋进碗里去。

    到后面吃饭了,大家也不说话,她才松口气,夹了一筷子豌豆尖,只拿蒜炒的,油润清口。

    今日方父还蒸了一条大鱼,煮盐水虾,苋菜也炒了一盘。笋也焐一大碗,都是整笋煮的,现下吃叫它健脚笋,吃了好长高,能健脚。还有咸鸭蛋,切开一半,里头蛋黄流油,满满一桌的时鲜。

    吃到后头,方母还给每人舀了碗甜酒酿,只有阿夏的掺了点水,酒味有跟没有似的,她也默默吃完了这碗。

    甜酒酿也吃了,外头黑下来,天上的星子高悬,一桌大人还在高谈阔论。阿夏可不想再坐着,她左右看看,就见盛浔也朝她投来目光。

    她往外头指指,盛浔心领神会点点头,阿夏就猫着身子偷偷溜出去,等她站在方家大门口时,盛浔也跟了出来。

    去哪?

    他虽然知道阿夏叫他出去,但是却不知道她要去哪里。

    不知道,阿夏就是觉得坐在那里无趣,才想要出来透透气,至于去哪,她根本不知道,走到哪就算哪。

    明月坊一打天黑以后,走在路上的人就少,大多回到自家屋里,点上一盏灯火,再熬会儿也就睡下,只有屋檐下的灯笼还闪着光亮。

    风穿墙过巷,小路寂静,偶尔有几声犬吠,还有阿夏的声音,她说:再有一段日子就要到端午了,我要去我外祖家,她那里有一大片连着的山,里头还有鹿。

    我见到鹿的当晚就梦到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鹿。

    盛浔轻笑道:那你梦见它之后呢?

    不告诉你。

    阿夏摇摇头,说完往前跑,裙摆和衣带都往后飘荡,影子时而甩在墙上,时而又回到地面。

    盛浔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他知道阿夏会停下来等他。

    果然,阿夏跑到一团光照底下,烛光打在她脸上,眉目凌凌,她笑着站在那里,说道:盛浔,你快点呀。

    盛浔也笑,迈步走上前,他们两个人的影子越来越近,逐渐靠在一起,从光下又走到远处。

    作者有话说:

    梅子排骨好吃,可以买点梅子酱自己做做看。每年到这段时候,豌豆、蚕豆、丝瓜、豇豆、四季豆等等轮番上来,每日都能见到这些吃的。

    立夏习俗《二十四节气在江南》

    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rou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华夏风物app,浙江俗语。

    引用原文的科普:

    南京一带以螺蛳、河虾、鲥鱼为水三鲜,苋菜、蚕豆、豌豆糕为地三鲜,樱桃、青梅、香椿芽为树三鲜。

    苏州一带地三鲜和水三鲜与南京一带所指则略有不同,地三鲜为蚕豆、蒜苗、苋菜,水三鲜为鲥鱼、刀鱼和河豚。

    无锡一带的人认为地三鲜为蚕豆、苋菜和黄瓜,树三鲜为樱桃、枇杷和杏子,而水三鲜为海蛳、河豚和鲥鱼。感谢在2022-07-24 18:37:02~2022-07-25 18:08: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咸鱼爱吃兔子 6瓶;抓个宝回魔仙堡、博君一肖yyds 5瓶;我敲可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7章 青梅酒

    出巷头, 过大桥。走到街上时,酒家挂的酒旗都还没收,门前灯笼照了一地的樱桃红。

    虽然立夏才将至, 暑气还没来,桥栏上已经坐了不少纳凉的老大爷。里头有个穿长衫的,手持小三弦,弹起小调, 坐那里来了段评弹,嗓子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