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清穿同人]我和四爷互穿后在线阅读 - 第316页

第316页

    这一下,康熙更加偏心老四了。

    他可怜的四阿哥,如此好的一个人,却没几个真心支持者。

    做汗阿玛的,必须疼爱好儿子。

    此前就决定了余生不公开立太子,而后要做一件震惊众人的事,如今更是坚定了想法。

    ——不立太子,直接在活着时传位老四。

    不错,康熙决定了,他要搞一件清朝没有的大事。自己做太上皇,而让老四继位继得不能更名正言顺。

    但是时间还没选好,毕竟这一波cao作没有回头路,他该什么时候惊吓天下人呢?

    第一百十三章

    退位做太上皇, 真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

    康熙从对胤礽失望到公布废太子,经历了至少十多年时间。无数次思考为何与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走到这一步?是不是早些退位就不至于如此?

    很多年前与胤礽父子情正浓时,也是大清朝局动荡不安时。

    当年, 年富力强却不觉得能一直坐稳皇位。先打三藩,后来收台湾,又是要打噶尔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心里早就做好准备, 参考祖父皇太极与父亲顺治帝的寿命, 或是哪天就会殒命。既然立胤礽为太子, 而且给他无数偏爱, 那也能心甘情愿地传位。

    第一次心态有变, 是在亲征噶尔丹半途中得了疟疾病重。

    康熙在生死边缘徘徊,但没有等来胤礽的充分关心。

    扪心自问, 对于这个儿子难道还不够好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同等的感情回报?

    后来才明白, 教导胤礽很多事,但没有教导他感恩的重要性,没让他意识到不能一味索取。

    成为太子, 不代表能够理所当然获得所有东西。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胤礽不是太子, 寻常父子之间处理这样的矛盾会方便很多。最直接暂停胤礽拥有的一切父亲给予身份地位, 让他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世上没有如果,太子立了就不能随便废, 而要考虑后果。

    不存在暂停胤礽有的一切待遇, 只能把胤礽身边的人一批又一批撤换,但是治标不治本而越行越远。

    最终,胤礽远贤良而亲小人,通过非法网络编织出一个腐化势力网, 走上了谋反绝路。

    康熙在废太子身上栽了大跟头,但让他非常欣慰自己并非孤家寡人,老四叫他感受到了儿子给的满满安心感。

    老四对父母纯孝、对手足友善,但也有原则不趋炎附势。敢于创新探索、敢于迎难而上,不只脚踏实地,也肯吃苦耐劳。

    这样一个孩子的出现,让人觉得做皇家父子自有真情在。

    当然了,老四肯定有缺点。

    比如对皇位没啥想法,而对离京很有想法。

    康熙理智分析,自己能活到七十岁算是奇迹了,那只剩十多年而已。

    这些时间不足以培养另一个儿子比老四更适合继位。其他儿子各有缺点,品性、能力、子嗣等等,总有不足之处。

    世上不存在万万岁,让他求助于神力更是荒谬。

    既然自己早晚都要传位,不如传得稳妥一些。这些年瞧着老四的心性,不至于登基做了皇帝就忤逆汗阿玛的意愿。

    与其担忧老四彻底架空老父亲,不如忧心另一方面。

    康熙隐隐觉着,不用皇位把老四给套牢了,这人跑起路来逮也逮不住。

    证据?

    给戴梓翻案就是前期准备。

    敢去证明皇帝判错案的人太少。

    戴梓不是名门望族出生,他背后没有其他助力,而且告发他的主力也已经亡故。

    为他翻案,理由很简单。追求真相不愿冤案发生,认可其才学不甘他被埋没。

    二十多年了,没人想这样做。

    为了戴梓个人的清白去证明皇帝判错了案,风险是押上自己的前程,值得吗?

    康熙翻阅了对戴梓旧案的重新调查记录,其中还有一些他的字画诗词。这些是从铁岭收购来的,戴梓以卖字画为生,所创内容一如当年忧国忧民。

    这下承认案子是朕办错了,却是不知那位奇才在火器制造上的天赋是否被残酷岁月给湮灭了?

    估计老四也有同样疑问,有有想法给戴梓翻案后把人带到西洋去转一转。

    当年,戴梓仅仅用八天就造出南怀仁说一年也搞不成的冲天炮,如今让他见识更多西洋学术又会发生什么?

    话说回来,老四想要去西洋,去年年初从广东府回京就有此意向。

    哪怕今年发生了废太子,好些人蠢蠢欲动要立新的储君,老四也没有改变捎上专业人才出海考察的想法。

    如果明年将呼声最高的胤禩也给按下去呢?

    康熙很想知道竞争对手越来越少,老四是否不改初心还是对继位还是没兴趣。但他也不清楚究竟是希望老四争好,还是不争好。

    老四争,自己搞退位计划就难免有些不甘愿;

    老四不争也叫人不爽,说通俗些就是凭什么瞧不上皇位,岂不衬得削尖脑袋想做这个位子人都是傻子。

    思考中,春节来了。

    康熙四十八年的春节,在表面祥和中渡过。

    京城还比以往更热闹些。尤其是廉郡王府,前去拜会的朝臣可谓络绎不绝。

    对比来看,隔壁雍郡王府门庭冷落。

    四爷府内,气氛却不似外人想得压抑,反而井井有条各有事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