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第二天周六,民政局还不上班,沈欢喜就带着长安长宁去城里逛街,再给她们添置一些东西。 沈欢喜是到城里贩卖水果挣了一笔钱回家的时候被冯生辉催着离婚的,她是不要房子也不要存款,但是那阵子卖水果的钱她自己留着了,总共有四五百块钱,在这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够她给长安长宁买不少东西。 她也会给堂堂正正也买些小礼物,毕竟萧山河给长安长宁买了,不过她不会给堂堂正正太用心挑,她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长安长宁身上。 这辈子,没有人在她心里的位置能比长安长宁更高的。 说起来,活了两辈子,这还是她第一次带着长安长宁上街。 母子仨人一大早就起来蹭了张三叔的顺风车到城里了。 关外的夏天本来就不热,入秋还特别早,八月末,天气已经很凉了,长安长宁穿着萧山河给她们买的菱格毛衣刚好合适,两个小姑娘长得本就好看,穿上款式时髦的衣服,更显得精神了。 长安长宁都是第一次来省城,看到什么都很好奇,大眼睛四处转着。 这年代城里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自行车,大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在穿行,还有很多挑着担子卖小商品的小商贩,以及或悠闲或行色匆匆的路人 前面不远处,有个小商贩骑着架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大泡沫箱,在叫卖冰棍。 几个城里小孩围过去。 冰棍多少钱?有小孩问。 两分钱一根。小商贩答。 那我要一根! 我也要一根! 我也要! 孩子们拿出自己的零花钱递过去,小商贩一手收钱一手给冰棍。 这年代的冰棍口味没有将来那么丰富,而且就是附近的冰棍厂做的,只有简单的纸包装,还用色素染成了五颜六色。 没多会儿的功夫,刚才朝着小商贩围过去的孩子就已经人手一根冰棍了,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无色的。 长安和长宁以前就在村里孩子口中听说过冰棍,今天才能亲眼见到。 沈欢喜顺着她们的目光看过去,就牵着两个孩子也走了过去。 同志,我也要两根冰棍,给我挑无色的。 好嘞!老板给沈欢喜拿了两根没有色素的冰棍,沈欢喜付了钱,就把冰棍递给长安和长宁。 可不能多吃,小孩子吃多了冰棍是要拉肚子的知道吗? 第11章 知道了mama! 长安长宁乖乖巧巧地点头,舔了一口冰棍,笑起来,眼睛眯成了月牙儿,一脸的满足。 好甜。 冰冰凉凉的,真好吃。 沈欢喜笑着摸了摸两个闺女的脑袋,毛茸茸的,手感有点像撸猫。 走,mama再带你们逛逛去。 好! 八十年代,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面上。 长安长宁两个小馋猫,目光就一直流连在各种小零食上。 辣豆皮、九制话梅、钙奶饼、橘子软糖这些改革开放之前很少见到的小零食,如今在商店里、街边的摊上,还有行脚商人的担子中,随处可见。 还有卖各种玩具、生活用品、书画和别的杂货的。 长安长宁,你们要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就告诉mama,mama给你们买。 好。两个女孩点点头,可跟着沈欢喜逛了一圈又一圈,都只顾着看,对什么东西都兴趣盎然的样子,却不开口说要。 沈欢喜在一个小地摊上看到有卖小孩的帽子围巾的,就蹲下来挑选。 萧山河给长安长宁买了衣服,她也得给堂堂和正正买礼物。 但是她不知道堂堂正正多高,买衣服鞋子怕买到不合适的,有伸缩弹性的毛线帽和围巾刚好。 这个年代才是国营经济刚刚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年代,假冒伪劣产品不多,市场上卖的东西质量都是实打实的好,就连地摊上的东西也是货真价实。 沈欢喜给堂堂正正挑选了蓝色的帽子和围巾,又给两个孩子挑手套。 挑好之后,想让长安长宁也过来挑挑,就看到长宁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旁边一个文具摊子上的彩色笔和画画纸。 刚好有个mama带着她五六岁的女儿来买了一套彩色蜡笔,长宁一脸的羡慕。 长宁,你想要什么?你尽管去挑,mama给你买。 长宁摇了摇头。 妈,我不想要。 沈欢喜抿了抿嘴,她知道长宁肯定是想要的,小孩子单纯,喜好都写在脸上,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上辈子长安长宁就是这样,喜欢什么东西,看上什么东西,哪怕并不贵,也舍不得买。 在苏家的时候,是她挣的钱,苏朝阳母子吃软饭,缺嫌弃长安长宁花钱,总说她们浪费,以至于两个孩子做什么都扣扣搜搜。 她还以为孩子的习惯是在苏家养成的,原来在冯家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 沈欢喜又愧疚又心疼,拉着长宁到文具摊去。 长宁,mama给你买一套彩色笔,一本画画纸,好不好?长安,你也过来挑,mama给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