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为人民服务[快穿]在线阅读 -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81节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81节

    现在一溜儿地看过去,有小饭馆,有油盐店,有卖小杂货的,还有站在路旁卖烧饼和豆腐的。可惜除了豆腐不要票,其他的还是得要票。不过小饭馆有煮熟的嫩玉米卖,这个又不要票。

    田蓝和王晨二话不说,直接把人家刚出锅的豆腐和嫩玉米包圆了。因为她们买的多,拿不过来,人家还给送货上门了。

    院子里的人一看,全都说他们破费了,太花钱了。

    两人都笑着表态:“难得,初来乍到,还请多照顾呢。”

    嫩玉米最受小孩子欢迎,大人也爱吃。一根玉米棒子下肚,胃里有东西了,大家干活就更卖力。

    风干的羊rou被切成指头长宽,跟大块的萝卜一块儿下锅炖。老豆腐被抓出来炒素rou,嫩豆腐直接烧汤。

    田蓝看自己也插不上手,索性问人借了簸箕扫帚,把正房里外打扫干净。待到外面弥漫出羊rou的香味,院子里又来了一拨人。

    陈立恒怀里抱着电视机在前面领路,曹雯雯、赵丹萍、冯淑静都跟在后面,个个手上大包小裹的。

    她们听说王晨丈夫和孩子过来,便凑了粮票买了白面馒头和玉米面窝头。前者是细粮,买的少,给小孩吃的,后者是粗粮,多买了些,满满一个纸包,装在黄挎包里。除此之外,都是瓜果了。

    田蓝挺好奇的:“这哪儿来的?”

    陈立恒朝她眨眼睛:“你们学校特供。”

    田蓝这才恍然大悟,咳咳,没错,他们农大以养肥了学生为己任,各种农产品都有。可惜搬回来的时间短,不然这季节肯定不缺水果吃。

    人一多,院子里就更热闹。赵丹萍和冯淑静一开始还有些拘束,到后面也跟着笑得脸都红了。

    其实半只羊看着多,真分到每个人碗里也就一两块,剩下的基本都是萝卜。但现在人缺油水,沾了rou味的都香。加上白菜豆腐汤,怪美的。

    大家吃得热闹,有人偷偷跟老赵打听:“你们租这房子多少钱啊?”

    老赵下意识地抬头看妻子。

    这是四合院正房边上的厢房,原本约莫十二三个平方米大,但因为往前伸出去又盖了厨房和饭厅,所以加在一起大概得有二十平方米。

    王晨在心里算了回,咬咬牙道:“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好的房,没十块钱肯定不行。”

    田蓝笑道:“给你打折,八块钱就行。”

    王晨二话没说,立刻数了八块钱塞给她。

    其他邻居偷偷交换眼神,全都转过脸去看自家人的反应。这价钱不贵,现在私人租房就是这个价,位置跟房子还没这儿好呢。

    可他们以前交给房管所是按照公家的租金来的,一平方一毛钱,私自搭出来的面积,房管所也不收钱。所以一个月房租往往连两块钱都没有。

    现在一下子是翻了四倍不止啊。

    真是rou痛啊。

    田蓝抬手看表,惊呼一声:“电视是不是开始了?”

    小孩子们急得要命:“早开始了。”

    他们一早就想喊,可惜被爹妈威胁看电视就吃不到rou了,这才按捺到现在。

    陈立恒赶紧开了电视机,屏幕上正在放话剧,大人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

    他退到后面,叫人抓住了胳膊拉到边上,陪着笑打招呼:“这个月房租我们本来以为交房管所的,房管所说他们不管了,以后就交你们了。那个,我家是十五个平方,四毛钱一平方,那就是六块钱。您收着,以后每个月您说个日子,我家绝不拖欠。”

    其他人也一个个报起了面积,基本上都是十几平方,租金五六块。这回所有人都默契地不提自家私自占据搭建的面积了,只说房管局最初分给他们的位置。

    可即便这样,一个院子的租户加起来,居然也交了一百三十七块租金。

    陈立恒把这拿到田蓝面前过明目的时候,田蓝都傻眼了。

    呵,她这是提前当包租婆的节奏啊。要知道现在一个副县级干部都拿不到这么多钱。而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三四十块。

    陈立恒笑着问她:“咱们收不收?”

    “收!”田蓝毫不犹豫地伸出手,笑逐颜开,“咱们根据地的经费不就有了嚒。”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王道。

    第142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礼拜一房管局上班。

    田蓝和陈立恒也没耽搁, 趁着下午没课的时候,赶紧揣上存折,邀请方秀英一块儿去房管局把过户手续办了。

    这还是他俩第一次看到方秀英的家人。

    说来也奇怪, 从看四合院到现在, 中间一直是他俩和方秀英沟通, 大家居然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当的地方, 竟也不担心这边谈妥了,到时候人家里头不认账。

    事实证明,他们对彼此的信任挺值的。

    当初方秀英之所以主动降价卖房子,是因为拿租客没办法, 而田蓝和陈立恒只要求保证三间正房的居住权即可。现在不仅空出了三间正房,连一间厢房的人也搬走了, 还重新顺利的出租了出去。

    如果碰上计较的人家, 说不定要在原基础上起码加个千把块钱。

    但方家人极为痛快,和方秀英一道过来的是她父亲方老先生以及她姑姑方女士。

    前者极为瘦削, 面颊凹陷。或者可以说是翻版的方秀英, 虽然她年纪比方秀英大20来岁,但因为保养极佳,而方秀英又被大西北的风吹老了容颜,两人站在一起, 还真说不清楚谁的面更嫩。

    两位长辈都没说什么, 依然认之前他们说定的合同。

    签字的时候,方老先生作为房主, 抓着笔有些怔愣。

    田蓝和陈立恒都没催他。

    对老辈人来说,卖祖产是件极为丢脸的事, 败家子才会这么做。到时候要怎么跟祖宗交代?

    还是方秀英的姑姑喊了一声哥哥:“签吧, 大哥, 这事儿完了我们就赶紧坐飞机吧。”

    方老先生叹了口气,似乎感慨万千。

    可他meimei不给他发挥的机会,直接截到了他的话:“你听我的吧,大哥,动作快点。不要再在人生的关键点做出错误的选择,让自己陷入泥潭。当初我们家都急着出国,你明明都已经在美国找到工作了,非要回来,结果呢?直接被打成了□□。66年情况不对,我们找人想办法安排你和嫂子还有孩子借去香港治病的机会出国,你又不愿意,说什么不能投敌?什么狗屁玩意。结果你害惨了自己不说,你还耽误了秀英和康平。假如正常求学的,秀英早就大学毕业,也不会遭遇那些事。你不觉得愧疚吗?”

    方秀英看父亲脸色灰败,赶紧开口喊了一声:“姑姑。”

    方女士面若寒霜,继续滔滔不绝:“当年你千里迢迢归来,说要靠自己的双手建设这个国家。结果这么多年你获得了什么?你现在又拥有什么?当初我是叛徒,我选择逃之夭夭去国外过好日子,没有为这个国家做出过半分贡献。但我现在又获得了什么?我是国际友人,所有人都对我恭恭敬敬。他们敢欺负你,霸占你的房子都不还你。但他们谁都不敢得罪我。为什么?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的执拗根本不值得。”

    田蓝原本一直没插话,这会儿终于忍不住:“中华民族本来就热情好客,向来都是用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

    方女士却冷笑:“你说错了,这个民族的特点是用时有不用时无。需要知识分子奉献的时候,就会开无数的空头支票,什么都好。等到你是去利用价值了,就等着被打进地狱吧。我们这些人被尊重,不过是因为这个国家需要外汇,而我们不过是能够带来外汇的外籍人士。”

    她的目光扫过田蓝和陈立恒,露出了怜悯的神色,“你们都是知青吧?宝贵的青年时光都被愚蠢的下放给耽误掉了,实在可怜。不过我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年轻人,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把握机会,尽快申请出国留学。如果需要的话,也许我能够为你们提供点儿帮助。”

    田蓝摇头,微笑着拒绝对方:“不必了,我们暂时不需要。”

    “暂时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出国的打算。”

    方女士的笑容愈发舒展:“也就是说,你们今后还是会考虑出国的。”

    田蓝实话实说:“看情况是否需要。我们不会保持无畏的高傲,如果有先进的技术需要我们学习,那我们可以低下头,哪怕是被嘲笑,被轻视,也会拼命地学。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以实际需要为准。”

    方女士扯了扯嘴角,到底没说什么。

    田蓝又认真道:“我想纠正您的一个认知,就是关于知青大下放的问题。它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不能用愚蠢两个字盖棺定论。

    如果你了解这一段历史,应该会发现,它和三线建设几乎是同步的。而三线建设,是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简单点儿讲,就是将大城市里的工业搬迁到农村偏远地区去。

    即便是不研究经济的人也明白,这么做,成本高,效益低,产能也会大幅度减少,实际上是种倒退。

    我们这种外行都能看明白的人,难道我们中央不知道吗?论起搞经济建设,我党从来没有差过。

    可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国际局势逼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中美又局势紧张。我们说备战备荒,不是喊口号,我们是真的做好了准备打仗。不管是美国的原子.弹还是苏联的核.弹头,一旦飞过来,我们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工厂、科研机构还有大专院校都在搬迁,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瞎折腾,而是为了预备战争一旦打响,可以保存我们民族的希望。

    大批知青下放,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因为工厂搬迁,城里已经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其次,东西搬走了,人还留在城里的话,战争打响,首当其冲陷入危险的就是留城的人。

    为什么下放的是青年学生?你没有考虑过吗?因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你所说的愚蠢的政策,我不认同。我认为这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对我们这些青年的保护。

    对,在整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众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否定当初制定这项政策的现实意义。

    现在国家放松政策,允许知青回城,也跟国际局势的变化有关系。你看,你们也敢回国了,就说明双方的关系缓解了。

    原本搬迁到中西部地区的工厂以及学校也陆续返回大城市。知青回城不说,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也会进入城市。因为我们国家的重点变成了搞经济建设。如果您有时间的话,请了解一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情况。您会发现,在搞经济建设方面,我们从来都不弱。”

    方女士用怜悯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年轻姑娘,充满了同情。

    她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民,他们都被洗脑了。已经放弃了生而为人的本能,近乎于一个苍白的符号。

    “不弱吗?”她伸手敲了敲桌子,目光左右睃巡一圈,“这已经是你们的首都了呀,这么贫穷这么落后。”

    方老先生听不下去,强调了一句 :“怡君,这也是你的国家。”

    “不,不是,我早就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了。”方女士摇头,“这已经不是我的国家。这对我和这个国家来说,也许都是幸事。”

    田蓝抿了下嘴唇,看着对方:“显然,您并不认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但我想你无法否认我们的成果。这个国家非常年轻,才31岁,可它已经解决了10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核.武器,它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这些难道是别人的施舍吗?当然不是。中美建交,是因为美国可怜中国吗?你认为可能吗?联合国五常我们都直接或间接打过,哪一场打输了?不管苏联还是美国,谁真有胆量跟我们开战?这样的底气,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拥有过吗?这都是我们奋斗的成果。”

    方女士摇头,还是那种悲天悯人的语气:“你会被毁掉的,小姑娘,原谅我这样称呼你,因为在我眼中你就是个天真而热忱的孩子。这个国家不尊重个人成就,也不会把你当回事的。只有到了国外,你才会发现,自己拥有另一方天地。”

    “您是想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吧。”田蓝认真道,“你觉得在这里个人被集体淹没了,没有存在感。可我们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我们需要的是效率。我们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就是通过集体协作。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方女士耸了下肩膀,只说了一句:“那我祝你好运,我年轻的姑娘。”

    田蓝报之以微笑:“谢谢您的祝福,我们这代人会让您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会让您发现,我们不仅仅会打仗,会毁掉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方老先生看了她一眼,抬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甲乙双方敲定,直接找房管所盖章办手续就行。

    房管局的工作人员痛快地盖上了大红印章,直接将新的房本交给田蓝,笑着恭喜双方:“你们这买卖做的漂亮,到底都是文化人,一点也不扯皮,又痛快又敞亮。”

    方女士扯了扯嘴角,微微侧过头去。

    手续办完了,方老先生开口邀请田蓝和陈立恒去家里吃顿便饭。

    他听女儿说,插队的时候,尤其是高考复习阶段,这两人对她的帮助极大。

    田蓝看方女士面色不愉,便十分识趣:“不了,晚上学校还有讲座,是我特别喜欢的教授,我要早点过去占位子。”

    方老先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由衷地夸奖道:“好,你们要好好学习。知识永远不反动,知识只是工具而已。牢牢地掌握知识,将来用在对的地方,对自己,对祖国,对人民都无愧。”

    田蓝也笑:“那叔叔您去国外好好养几年身体,到时候回来看一看,保准有新鲜。”

    她张开胳膊,拥抱了下方秀英:“那我们先走了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