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七零爽文老太在线阅读 - 第16页

第16页

    沈荷见了小孙孙孙女们,心里也高兴,从五斗橱里摸出块鸡蛋糕来,笑眯眯看着孩子们吃的香甜。

    中午时分,家里的男爷们都回来了。

    老姜家院子里的三只母鸡也饿的咕咕咕叫。

    陈秀英拌了鸡食喂了,欣喜地从鸡窝里摸出来三颗带着体温的鸡蛋。

    沈荷看了,就道,给孩子们一人蒸碗鸡蛋羹吃,还有怀着娃的老三家的也送一碗去。家里的鱼也炖上两条,给家里人补补身子。

    这段时间,家里的鸡下蛋勤,家里的孩子们见天儿都眼巴巴地,趴在鸡窝边上看。

    陈秀英笑着应了。

    跟吴凤两人,一个烧火,一个刷锅,打了六个蛋,用小粗碗分装,放在篦子上隔水蒸。

    鱼汤也炖得白白的,香浓扑鼻。

    一家人喝着鱼汤,吃了玉米饼子,心满意足歇午觉。

    第9章

    歇了个美美的午觉,姜远山哥几个例行到堂屋问候老娘。

    看沈荷精神饱满,脸庞红润,不用说也晓得老娘休息的挺好。

    天上挂了个大太阳,村里的雪都化的差不多了。

    姜远山拎着铁喇叭又到村里安排工作去了。

    前头公社领导来村里,除了抓了沈柳这个典型之外,还在几个公社开了几个小会,下达了上头的指令,比如冬季关于公社群众的民生问题啦,还有如何督促广大革命群众共建和谐公社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上头要往大溪村下放一批知青。

    姜远山作为生产队的大队长跟村里的老书记,还有一帮村干部们,要赶紧商定好,下放的知青吃住在哪里的问题。

    姜远山就挺头疼。

    别看大溪村生产队人户多,可是住的地方都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这村里的人家,生娃多的一家七八个娃,生娃少的也要两三个娃,加上家里的老人妯娌小姑子小叔啥的,家家户户住房都紧张,谁愿意去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给知青住?

    要是建房子吧,村里就得抽出壮劳力来,又是上山找木头,又要去河滩上挖石头的,这村里人不能白干活儿,大队上还要自个儿掏腰包给干活的记工分。

    更别说城里来的知青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娃子,不会干活不说,还个个的毛病事儿不少。

    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溪山生产队的干部们是真不乐意接。

    不接也不行。

    前头朱书记可是慷慨激昂开了动员大会的,“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批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要到我们这里来,他们怀揣着知识和梦想,..........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务必要让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感受到温暖如春,亲人般的温暖........”

    得了,亲人般的温暖......

    村里的老书记吧嗒吧嗒抽了会烟袋子,村干部们在烟雾缭绕中达成了共识,坚决支持党和祖国的一切安排,村里没有房子,就动员大家,给即将到来的知青建房子!

    事情安排下了,建知青点的地址就好选了。

    村里多的是无人的宅基地,最后姜远山在村里选了一块以前五保户老房子家的宅基地。

    村里人听说了这事儿,都到老房子附近看热闹。

    黑娃儿自然是闲不住的,也带着弟妹们去看。

    老五保户家的房子跟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都是低矮的泥巴稻草房,因为多年无人住了,几间房子连带着院墙都塌了一片,只剩下一道破破烂烂,摇摇欲坠的木门。

    不过,院子里有水井,也有泥搭好的灶台,院子也够大,虽说灶台落满了灰,但清扫一下也很不错。

    再说了村里还给建新房子,还要给知青们分口粮呢。

    就为了这,村里有些人,那是老鼻子不乐意了,在家里说风凉话,什么村里人都吃不饱饭呢,还给外人分口粮,也不知道村里这些个干部是怎么当的。

    当然了,这些人只敢在家里瞎咧咧,在村里干部,尤其是姜远山和老支书面前,他们是话都不敢放一句的。

    老支书德高望重,姜远山除了在老娘面前乖顺,在村里那是雷厉风行,老鼻子男人了。

    前头麦收的时候,公社里几个不着调的小犊子偷队里的粮食到黑市上去卖,让大队长带着人逮住了,大队长二话没说,先把人捆了狠揍了一顿,接着就把人提溜到村口的台子上,结结实实绑了一天一夜,不给吃也不给喝,甭管几个小犊子的家里人咋呼天喊地的闹。

    姜远山愣是眉头都不皱一下,最后这几个小犊子饿的连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

    老书记出面,这才把人放回去。

    别以为放回去就完事了,吃饱喝足了照样带着高帽子捆起来□□!

    这连打带整治的,几个不学好的小犊子可算是给掰回来了。

    自那之后,几个小犊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跟着家里下地赚钱,见了大队长比见了亲爹还听话。

    本来村里还有人不服姜远山,这事儿出了以后,大家都心服口服。

    大队长,是个厉害爷们儿!

    这会儿,厉害爷们儿姜远山正在家里殷勤地给老娘捶腿。

    因着沈荷的腿一到冬天就一阵一阵疼,家里的几个好大儿,隔三差五就到县上去请老中医给老娘讨药方子。

    今个儿姜远山到公社去回报工作,回来的路上又去给老娘抓了几副中药,回来烫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