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青云路(科举)在线阅读 - 青云路(科举) 第94节

青云路(科举) 第94节

    “知道知道。”

    沈老爷子听了半天,向老妻投来揶揄的目光,给老太太看的心里有点儿臊。

    忙道:“话还是留着哄你媳妇儿去吧,我有着功夫听你说话,还不如去看着我大孙子多吃一碗饭呢。”

    ……

    被老太太赶出了正房,沈伯文心下多少松了口气,又整理了一番神色,才回到自家房中。

    走到里间,便瞧见自家娘子正背对着自己,在收拾衣裳,将它们叠起来,再放进箱笼里。

    “如玉。”

    沈伯文面上有些尴尬,清咳了一声,唤了声她的名字。

    毕竟是婆媳之间的矛盾,自己这个为夫为子的夹在中间,理应做调解。

    周如玉闻声便转过身来,面色如常,看不出半点儿不对来,甚至还温和地问道:“相公,你可知兴化府那边的气候如何?”

    “那边的气候常年炎热,最冷的时候也不过京都这边的晚春时分。”

    沈伯文有点儿懵,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答道。

    周如玉闻言,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好,那我知道了。”

    说罢,又转过身去,继续整理起了衣裳。

    沈伯文想了想,便走了过去,拉着她坐下,道:“如玉,你先别忙,我们说会儿话。”

    周如玉从善如流地落座,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模样,不由得笑出了声,道:“相公,你别担心,我没有生气。”

    听到这话,沈伯文却摇了摇头,眸中满是认真:“不管你有没有生气,我都要替娘给你道一声歉。”

    周如玉面上的笑顿了顿,低下头,轻声道:“娘的性子不坏,只是嘴上不饶人,我明白的。”

    沈伯文还欲再说,她又重新抬起了头,露出个极浅的笑,只是这抹笑意,怎么看都觉得有些难过:“我并不是因为娘,是觉得对不起珏哥儿,舍不得他……”

    “你若是当真舍不得珏哥儿,咱们带他一道过去便是了。”

    斟酌了半晌,沈伯文忽然开口道。

    见自家娘子面上明显有所意动,但还在挣扎,沈伯文索性直接道:“就这么定了,我去处理一下。”

    “相公。”

    见他起身就要过去,周如玉不由得拉住他,劝道:“咱们要是把珏哥儿一道带过去,京都这边就只剩爹娘两个了,这样不好。”

    沈伯文笑了笑,只道:“别担心,我有办法。”

    说罢便让她安心在房里待着,自己出了门。

    在周如玉焦急的等待下,自家相公总算是在宵禁之前回了家。

    回来之后,便又去了正房,周如玉没有去,但隐约间好像听见老爷子和老太太的笑声。

    好像很高兴的样子?

    她不明所以,正在想要不要去正房看看情况,小女儿却揉着眼睛走了过来,仰头看她:“阿娘,阿珠想睡觉……”

    心里头的想法只好作罢,轻轻摸了摸女儿的头,温声道:“好,阿娘这就带你去洗漱。”

    刚把今日格外粘人的小女儿哄睡着,沈伯文就从正房回来了。

    进了里间,看着睡在他们床上的阿珠,不由得挑眉看了看自家娘子,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周如玉有点儿不好意思,轻声道:“阿珠今个儿非要粘着我睡……”

    “行吧。”沈伯文轻笑了一声,点了点头:“那我跟你说说话,说完就去书房睡。”

    周如玉“嗯”了一声,阿珠已经十岁了,平时都是由晴娘陪着在隔壁的屋子里睡的,今天非要跟自己睡还可以,相公若是也一道却万万不可。

    沈伯文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因而才主动提出去书房睡。

    他坐到床边,怕将女儿吵醒了,于是特意放轻了声音,同妻子将自己方才在正房与爹娘商量好的事娓娓道来。

    周如玉听着,不由自主地微张了嘴,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听他说完。

    “事情就是这样,吴大老爷和长风那边,我都已经商量好了,明天再给二弟他们写封信,问问他的意思。”

    沈伯文顿了顿,才继续道:“不出意外的话,应当会同意过来的。”

    周如玉想了想,赞同地点了点头。

    “不过相公,这信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三个月,会不会耽误你去任上。”

    沈伯文摇了摇头,想到景德帝把自己叫过去说话的最后,特意吩咐自己莫要着急赶过去,最好六月份再过去,虽然没有告知原因,不过他这般交代,必有他的道理。

    沈伯文作为臣子,听从吩咐便是。

    ……

    广陵府,长源县。

    在老家收到大哥的信之后,赵氏还在犹豫,沈仲康反而下了决定,道:“大哥说在那边帮咱们把铺子都租好了,素娘,你看呢?”

    赵氏有点儿舍不得县上的铺子,但一想到大哥信中所提,能为自家两个小子找到合适的书院,她就点了头,“嗯”了一声。

    沈叔常念完信,把信又递给二哥,大大咧咧地道:“二哥二嫂,你们就放心地去吧,爹娘那边需要照顾,两个小侄子也得寻个好地方上学,老家这边有我呢。”

    沈仲康接过信,小心地折好,闻言便道:“行,大哥在信里不是也说了吗,爹娘让我把家里的田地交给你,你自己种也好,雇几个人种也行。不过我跟你二嫂回去还得商量一下,关于食肆的店面要怎么处置,处置好了才能安心上京。”

    “也是……”

    沈叔常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道:“二哥二嫂,要不这样吧!你们要想法子处置食肆,我前些日子还在找合适的木匠店面,寻了好久还没找到,你们不如把店面卖给我,实在不行的话,租也行。”

    这倒是正好了……

    赵氏闻言就动了心,毕竟自家人不坑自家人,三弟妹她虽然瞧不上,三弟却是个好的。

    说干就干,他们二房一向是她拿主意,只要不过分,沈仲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没过两天,他们两房就干脆利落地把食肆的店面给交接了。

    隔壁老板看着他们大中午的就关了门,不由得端着个小茶壶走过来看热闹,问他们:“你们这食肆生意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要关了?”

    赵氏笑呵呵地道:“老爷子,我们家大哥升官儿了,要去兴化府当通判,正六品的呢,这不是怕爹娘他们老两口在京都中待着没意思吗,就让我们当家的带着我们过去,说在京都店面都给租好了,去了就能直接开店。”

    隔壁老板面上露出一丝羡慕,赵氏心中就更加得意了,再接再厉地道:“哎,其实在不在京都开店倒是其次的,主要还是过去伺候老人家的。”

    “哎哟,那你们可是要发达啦。”

    隔壁老板心里头这个酸的哟,这沈家老大带着爹娘去了京都还不够,还要把兄弟们也带过去。

    说到这儿他不由得又凑到前头看了眼,问起沈仲康来:“你家三弟不过去呀?”

    沈仲康刚要说话,沈叔常听见了,自个儿就过来了,笑着道:“阿叔啊,老家毕竟是要留着人照看田地的嘛,再说了,我家媳妇儿再过一个月就要生了,也不方便呐。”

    “这样哦。”隔壁老叔点了点头,用壶嘴喝了口茶,眼里还是羡慕,摆了摆手要回自家店里,不然越看越酸:“行,你们忙,你们忙。”

    “老叔慢走啊。”

    赵氏又招呼了一句。

    ……

    终于,在沈伯文这边把该办的事都办妥之后,二房一家子也总算是紧赶慢赶地赶到了京都。

    父母兄弟之间久别重逢,自是高兴得很,就连沈苏也被谢之缙陪着一道回了娘家。

    就连周如玉许久没见到赵氏这个妯娌,如今再见,倒也很是亲切,坐在一处说了不少话。

    赵氏的大大咧咧倒是没变,不过见了大嫂,还有贵气得都有点儿不敢认了的小妹,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没底。

    大嫂还好,上一回来给小妹送亲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可小妹这嫁过去才多长时间啊,变化也太大了。

    “小妹原先在闺中就长得好,这一打扮起来,我倒是不敢认了。”

    赵氏看了沈苏一眼又一眼,心中还是暗暗称奇,不由得道。

    自家的饭桌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她这般说话,家人们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沈苏闻言便笑了,嗔了在一边看热闹的大嫂一眼,才开口道:“这是二嫂埋汰我呢,我还是那个我,有什么不敢认的。”

    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大家伙儿聚完的第二日,沈伯文便与自家娘子一道,领着二弟和二弟妹,去了长安街上拜托吴大老爷替沈家寻好的店面。

    赵氏刚到了门口就惊讶起来,不由得道:“这个门面,可比我们县上的那家要大啊……”

    沈仲康瞧着也是,不过他不善言辞,只沉默地点了点头。

    沈伯文笑了笑,让唐阔上前打开门,“二弟和二弟妹进去看看。”

    这可是自家以后做生意的地方,赵氏闻言就哎了一声,然后带着自家男人走了进去。

    沈伯文落在后面,同周如玉一道。

    总而言之,沈仲康与赵氏对这家店面都满意至极,除了后院有点儿小,没带几间房子之外,几乎挑不出任何毛病。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毕竟京都的地界,寸土寸金。

    再说了,从三元巷到长安街,隔得也不远,走路也只要一炷香的时间,他们也不用住在店里,要那么多间房间也没什么用,有能当库房和柴房的地方就足够了。

    再翌日,沈伯文又带着二房夫妻俩与两个小侄子,去了提前说好的私塾,送上束脩礼,才把两个侄子的入学也给办好。

    这间私塾,并非谢家族学,而是谢之缙推荐的另一家略有薄名的私塾。

    因为谢家族学毕竟是有门槛的,两个侄子还开蒙不久,勉强进去,怕是也跟不上进度,倒不如这几年现在这家私塾上着,等到后面差不多了,再考虑换地方的事。

    饶是如此,沈仲康与赵氏也对着大哥与妹夫千恩万谢了。

    他们来到京都的两个最大的原因,首先是陪伴父母,其次便是两个儿子的前途。

    做生意反而被排到了第三。

    安顿好了一切,沈伯文又一一拜别老师连带两位师兄,以及谢阁老,褚阁老,还有一贯在翰林院中很照顾自己的苏掌院,最后在家人的送别之下,带着妻子和儿女,还有老师介绍过来的两位师爷,一道登上了前往兴化府的大船。

    第八十四章

    兴化府, 知府衙门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