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策划·一维】笑,“也不看看是谁挖来的,我可是文文的经纪人哦~”

    【导演·二白】说:“知道啦,都是你的功劳,是你慧眼识珠。”

    卡文也跟着拍了波儿彩虹屁,“是羞大唱得好,我是被他带的,要不准跑调儿。”

    “别谦虚啦。”【一维】说,“小文文你就是很棒啊。对了,羞大呢?怎么刚唱完歌人就躺尸了,小文文还要找你对戏呢!”

    “对戏啊?哦吼吼,坐等听戏!”

    “坐等听戏!”

    “坐等听戏 1!合唱配合的天衣无缝,羞大的戏文文肯定也都能完美接住!”

    “话说——对哪一段儿?”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不剩焦羞】又诈了尸,“今天时间太晚了,明天再约吧。”

    一顿,特别点名卡文,“小孩儿,你也抓紧上床睡。”

    说完这句就下线了。

    卡文愣愣地想,这人管的是不是有点宽?但其他人可不这么想,他们立即发出阵阵土拨鼠尖叫——

    “啊啊啊我要死了,霸道又温柔!果然沈徽最爱叶琛啊啊啊啊啊!”

    卡文:“???”他们是疯了吗?

    正想着,颜巍突然来敲他的门,“还不睡?”

    “!”卡文吓得一个激灵,猛地回头,“快、快了,马上。”

    颜巍手搭着门,探头狐疑地往他桌上看了眼,皱着眉说:“赶快把电脑关了,看看都几点了,明天不用上课吗?”

    “昂。”卡文答应着,当着颜巍的面关了电脑,磨磨蹭蹭滚到床上。

    “……”颜巍还不走。

    卡文只好拉了被子把自己裹住,仅露出小脑瓜儿对他眨眨眼,“好了我睡了,你快回屋吧。”

    “吭。”颜巍忍不住笑出声来,表情瞬间破冰,伸手在卡文脸上捏了一把,“衣服还没脱呢就睡,脱了再睡,我替你把灯关上,可不准起来偷玩电脑啊。”

    “嗯嗯,嗯。”卡文点头如捣蒜,再三保证,乖巧地说,“师伯晚安。”

    “晚安。”

    .

    颜巍走后,卡文怕他再杀个回马枪,立即光速脱了衣服钻进被窝。

    十一月初,已是深秋,天气慢慢转凉了,卡文缩了缩,在被窝里捧着手机重新向【一维】要了份剧本,把明天要对的戏先提前看了一遍。

    《无限消亡》广播剧第一期主要剧情是,省厅心理画像专家沈徽,受邀到龙城大学给大一新生做“心理健康、远离犯罪”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不曾想,会间休息时,校园里突然发生了一起凶案,死者正是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死在大礼堂的楼顶天台,身中290刀,是活活流血过多而死。现场没有留下丝毫罪证,除了一名目光涣散神情游离的苍白少年,大一新生,叶琛。

    师生们登上天台时,正看到叶琛手里握着一把沾满了鲜血的美工刀——

    刀是唯一证据,法医不仅从上面提取出死者的DNA,还提取出两枚完整的指纹,一枚属于死者本人,另一枚则属于叶琛。真相似乎不言而喻了,死者不可能自己生剐活剥了自己,叶琛是凶手无疑。

    警方本想直接定罪,偏偏叶琛始终声称自己冤枉,拒不认罪,而且确实只有物证,缺少人证。因此,只好求助于沈徽,希望他能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这起极其恶劣的案件提供技术支持。而另一边,叶琛的舍友、老师、军训教官,甚至中小学时期的校友都被警方调查,得出结论:叶琛是单亲家庭、由母亲养大、向来不合群、有躁郁症病史,在前一天晚上军训结束后,有人见他跟直系学长即助理班主任即死者孙海洋,在小树林发生争执。

    叶琛被警方暂时收押,在审讯室,沈徽第二次跟他碰了面。面对沈徽的问话,他很抵触,两人间因此有场激烈的对手戏。

    睡前,卡文仔细揣摩了人物心理,不仅预读了自己的台词,把沈徽那部分也读了一遍。

    .

    第二天一早,卡文心里还在想昨晚看过的情节。播音他是有经验,但配音还是第一次,总担心会出点儿什么岔子。

    直到早饭快吃完了,才发现颜巍好像有哪里不对劲儿,坐在那里脚底下跟踩了弹簧一样不住地抖啊抖的,忍不住问:“师伯你腿怎么一直抖,是抽筋儿了吗?”

    “嗯?”颜巍一顿,立马按住乱颤的膝盖,就势说:“哦对,夜里腿肚子有点儿着凉,现在直抽筋。”

    心里想的却是:哼!【上下文】真讨厌!没事儿唱什么摇滚!

    卡文没多想,说:“入秋了,是一天比一天冷,知道自己怕凉夜里就该盖好被子,实在不行找条秋裤穿上。”

    颜巍搁下筷子,盯他:“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小孩儿,你现在单穿一条裤子冷不冷?”

    卡文:“…………”

    别看我,我不想穿秋裤啊啊啊啊啊师伯!

    .

    怕在家里配音被颜巍撞见会觉得他不务正业,卡文打算借用广播站的设备。

    再说,家里他只有一台笔记本和一副耳机,用来配音的确显得单薄了些。于是,中午跟颜巍打电话说,下午放学广播站有工作要做,不需要接,晚些他会自己坐车回家。

    “正好我现在不在汶城,等你放学估计也赶不回去。”颜巍说,“自己坐公交的话看着点儿,别坐过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