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端王府做过的恶事,又岂是一件两件能说清楚的? 贺琮面色冷凝,“这些就已经够了。”有了这些证据,他便能下令彻查端王府,端王府作过的孽,一桩也别想逃。 “这些证据也是极为难得的,辛苦郑姑娘了。”顾华清看完以后,神色也凝重了不少,感激的对郑瑶筠道。 郑瑶筠身处端王府的监视之下,能拿到这些证据,一定是费了很大一番功夫的。 郑瑶筠微微摇了摇头,“娘娘客气了,都是臣女应该做的,只要能为郑家,为长山那五万将士报仇,臣女就不觉得辛苦。” 顾华清宽慰道:“你放心,陛下一定会还郑家与五万将士公道的。” 有了郑瑶筠这个证人和这些证据,贺琮下旨将贺淮、贺琦还有端王府中的其他人下狱,还派人去荆州端王府下旨搜查。然后又急召沈丞相,内阁首辅和大理寺,刑部的人进宫,下令彻查端王府和长山之战。 第九十五章 野心 端王府在背地里计划着造反, 做的事情自然都极为隐晦。但是贺琮也不是一个被人架空的没有实权的皇帝,正相反他对大周具有极强的掌控。 之前只是因为对端王府没有怀疑,如今派人去查, 很快就把端王府曾经做过的事情都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除了长山之战和杨柳村之事,端王府这么多年为了争权夺利, 背地里没少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一时间都被翻了出来。 端王府几代管理荆州, 荆州作为他们的大本营, 经营了这么多年, 百姓们几乎要到了只知端王而不知陛下的地步。 如今端王府众人被下狱, 消息传到荆州的时候, 不少百姓为端王府喊冤,不相信端王会做出谋逆之事。 贺琮知道了这件事以后, 便下令将端王府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明明白白的展示在荆州百姓的面前。 荆州百姓虽然信赖端王, 但是对皇权也是有敬畏之心的,而且工部出来的这些罪行, 让人触目惊心, 他们这才发现,他们信赖的端王在背地里是怎样一副面孔。 一条条人命消失在端王府的大业中,让荆州的百姓们的沉默了。正因为他们是平民百姓, 才更知道生命的可贵, 明白端王府的罪孽深重。 荆州民声渐息, 而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却风起云涌。 ———————————————— 端王一家除了世子妃郑瑶筠其余人都被下狱,之前与端王暗中眉来眼去的几个世族也被查了出来。 他们固然没有和端王府一样里通外国,谋逆犯上,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和端王府达成了协议。 比如当初贺琮与顾华清被刺杀, 流落民间时打头阵试探太后的崔家。他们并不知道陛下被刺杀是端王府干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借着机会与端王府勾结在了一起。 如崔家这样的世族,查出来了好几个。 他们并没有犯什么大罪,但是也不可能一点不受惩罚,贺琮便借着这个机会,彻底肃清了朝堂。 不少朝臣被撤职回到解放前,长安城中因着一道道圣旨而议论纷纷。毕竟三天两头就有官员被降职贬谪这样的场面可不常见,端王府一案牵连之广,可见一斑。 这段日子百姓们就像瓜田的猹一样,吃瓜吃到撑。 只是这样的热闹却影响不到大理寺的牢房,牢房中依旧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情状。 贺淮被关在深处的一间牢房中,不像一旁失了往日风度的贺琦,贺淮自从被关进来以后,他便一直盘膝靠墙坐着,不发一言。 直到狱卒过来说陛下要见他的时候,贺淮微阖的双眸才睁开,起身往外走去。 陛下亲自驾临大理寺,说要见贺淮,大理寺卿张大人自然不敢不让见。 只是牢房杂乱,到底不是个适合说话的地方,张大人便带着贺琮去了大理寺后院平日官员们中午休憩的地方,又让人去把贺淮带来。虽然条件同样简陋,但比起牢房要干净多了。 看着被狱卒领过来的,比起之前要老了十岁的贺淮,贺琮的面色平淡,只是让张大人他们先出去,他有些事情要问贺淮。 张大人看了眼形容落魄的贺淮,有些犹豫,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单独让陛下和端王待在一间房间里,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他可就要赴了这几天被撤职贬谪的同僚们的后尘了。 贺琮看出他的顾虑,淡声开口道:“无妨,张卿不必担心,你且去吧。” 不说贺淮如今手无寸铁,根本做不了什么。就是贺淮真的有心要对他不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张大人看了看贺琮的神色,知道他心中有数,也不好再劝,只好退了出去。 大理寺值班官员午休的地方,条件自然不会太好,不大的房间里西面摆着一方小榻,可供人小憩,东面摆着两把椅子,中间的案上放着张大人方才让人送过来的茶水。 贺琮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坐下,看着面前一身囚服,头发花白的贺淮,虽然他的背依旧挺的直直的,不肯在贺琮面前显出颓态。 但是在贺琮看来比起这次刚进长安来宫中拜见时的儒雅气度,贺淮多身上多了几分迟暮之感。 这些想法也不过是一瞬,贺琮很快回过神来,开口道:“端王叔坐吧。” 听到贺琮称自己“端王叔”,贺淮的眸光微闪,在贺琮的对面坐下,看向面色淡淡的贺琮,开口道:“事到如今,陛下还能这般称呼我,倒是让我有几分无地自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