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女配的魅力在线阅读 - 第1页

第1页

    [现代情感] 《女配的魅力》作者:居尼尔斯【完结】

    简介:

    虽然故事叫女配的魅力,有点娱乐圈那味,但实际上是讲文景韵和故事里其他“女配们”面对爱情的时时刻刻。

    第1章 女配的魅力(1)

    1、

    趁文景韵洗澡的工夫,向荷查看了一下最新邮件和消息。

    景韵最近试了两部戏,一部古装,一部现代,得到的回复大体一致:

    景韵戏很棒,就是可能不太适合女主这个角色。导演觉得景韵的形象气质更适合女二,亲爱的要不要考虑一下?

    向荷叹了口气。借最近新戏播出的热度,景韵同时接到好几部平台重点项目的邀约,角色无一例外是女配。

    和文景韵认识快七年,无论从事业还是情感角度,向荷都希望文景韵有机会出演女主,尝试一些不同个性的角色。可惜资本和市场没把文景韵当闺蜜,文景韵在他们眼里只是商品。

    文景韵并非从小美到大,据她自己描述,她的美貌初露端倪是在十六七岁高考冲刺那段时期,不知道文mama给她吃了什么补品,在成就她抽条式瘦身的前提下,又额外赠送给她一副丰满的身体曲线。脸部的走势也在那一年有了明显变化,褪去原先的婴儿肥之后,文景韵五官变得立体分明,稍微化点妆是艳丽佳人,不化妆在人群中也很出众。

    向荷是文景韵的大学同学。

    向荷学经济,文景韵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

    两人是校模特队的同期生,相识初期,向荷对文景韵还有一些“美女相轻”的疏离。接触下来,向荷很快被文景韵的个性征服,两人同窗四年,做了三年闺蜜。

    文景韵进入演艺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有一家广告公司找演员拍相机广告,文景韵试镜后被选上拍摄。由于拍摄过程中给导演和广告公司员工留下的印象不错,加上文景韵当时拍摄报价很低,广告公司后续又找她拍了几支新广告。

    学经济的向荷自此嗅到商机。

    然而最初和文景韵和盘托出自己逐梦演艺圈的计划时,向荷并没有得到她本人的支持。和旁人不同,文景韵在意的不是演艺圈鱼龙混杂的生态,她仅仅只是,没兴趣。

    向荷当时劝她不用太早做决定,可以先尝试一下。文景韵没有反对。

    大学毕业前,向荷花了小半年时间考到经纪人资格证。在文景韵准备求职面试的时候,她在到处搜索剧组招募信息。

    也是文景韵该有进娱乐圈的命,食品专业就业方向狭窄,文景韵只能跨专业投简历。无奈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她的简历投出去,俱都无疾而终。

    恰巧这时,向荷为文景韵争取到了一部青春校园剧的配角试镜机会。

    文景韵成功拿到了那个不大重要所以不大需要演技的角色。

    大学毕业的暑假,文景韵跟随剧组在拍摄地待了两个月。那时她戏份不多,拍摄之余还有空和向荷在当地到处玩。因着这段愉快的拍摄经历,文景韵发现自己并不排斥剧组生活。

    向荷准确捕捉到文景韵的心声,也抓住那次机会认识了几位影视公司和播出平台的制片人,自此,拉开了文景韵演艺生涯的序幕。

    2、

    细数下来,文景韵正式以作品出道还不到四年,先后拍摄过的作品,从女五到近期的女二,无一例外都是女配的角色。

    刚接这种角色,文景韵觉得挺新鲜,她演技浮夸又表面,作品播出时期常收到网友辱骂私信,一部分骂角色,一部分骂她本人。文景韵对这些网友的反馈总是照单全收。

    向荷那时担心她看了负评难过,严令禁止她看微博评论和私信。文景韵笑她小瞧自己,如果不是后来网友的怒气太过,株连起她出道前的生活,她想,她会一直把这种骂声当解闷的乐子。

    也许由于文景韵角色太定型,女配演太多,近两年,反倒没什么人骂她了。网友最近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啊,又是万年女配文景韵啊。”

    向荷就笑着说:“看吧,网友都开始怜爱你了。”

    “我是到瓶颈期了吧?”文景韵偶尔也会疑惑。

    “你要这么说的话,瓶颈期两年前就到了。”

    “那我这两年在干吗?”

    “赚了不少钱。”

    “大象,”文景韵忽然说,“我们退圈去开咖啡店吧。”

    “你认真的?”

    “认真的。”

    向荷了解文景韵,知道她这种状似漫不经心的话极有可能是真心话。多年前她决定去那部校园剧试戏也是这种语气,她说:“那就去试试吧,我们一起,当毕业旅行。”

    眼下,对于“退圈”这两个从未在二人面前提起的字眼,文景韵说得也是漫不经心。

    向荷瞬间进入战备状态。“你真就一点志气都没有?”

    “什么志气?”

    “证明自己啊。”

    “证明什么?”

    “证明你的演技不是只能演女配啊!”

    彼时两人刚结束一个拍摄工作,正走在回酒店的夜路上。文景韵闻言长叹了口气,揽住向荷的肩膀说:“我记得有人说过,个人发展离不开自身努力,但还要看时代的进程。”

    “谁说的?”

    “谁说的不重要。哥白尼如果晚点提出日心说,就不会被烧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