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嬴渠梁拉着他:“算了,别管他们了,我们到田边走走,难得休沐要适当放松一下。”他可不想商鞅被带坏。

    看着商鞅和嬴渠梁溜了出去散步,赢驷也想找张仪出去散步,他走过去拍了拍张仪的肩膀:”先生,我们也出门逛一逛吧。”

    张仪被他吓了一跳,手中的本子掉了下来,他又迅速捡起来捂住胸前:“好,今天天气不错,看看能不能摘一些果子回来配着烤野猪一起吃。”

    赢驷微微眯眼:“先生在看什么书本?我也有些兴趣。”他隐约瞥到那书本的封面是一个古装打扮的男子,但画风和他见过的大师完全不一样,有一种不太像真人又似真人的感觉。

    张仪淡定的把书本塞回怀里:“没什么,只是一些小爱好,公子应该理解。”

    赢驷倒是被他说得越发感兴趣了,不过现在张仪肯定不会给他看,只能再找机会:“那算了,我们走吧。”

    “好。”张仪冲范雎和甘茂挥手。

    范雎和甘茂也捂住书本和他挥手,然后两人对视一眼。

    范雎:这里不太安全,还是回去再看吧。

    甘茂:赞成。

    于是两人齐齐收好书本前去围观烤野猪,屠夫已经把野猪弄好了,嬴荡正在起火烧碳。

    李斯在旁边把香料捣碎,见到他们便问:“你们最近神神秘秘的,到底在看什么?”

    吕不韦手脚无力的把香料刷到野猪上,瞄了他们一眼:“我记得你们花了不少钱购买,还一箱一箱的。”

    甘茂嘿嘿一笑:“没什么,不过是个人小爱好,人也不能整天沉溺在工作之中。”

    李斯把香料塞给他们:“既然你们如此无聊那就把香料弄碎吧。”

    甘茂抱着器具坐到石凳上,闻了闻八角、花椒等的香料:“真是好香。”

    嬴政坐在另一块石凳上看着他们:“你们吃不习惯可以不烤那么老。”

    “对,我会把握火候的。”屠夫回头说,“对了,你们的香料从哪里弄的?我也想去采一些。”

    李斯说道:“我给你一点吧,这里很难采摘到,而且有些植物很相似。”

    “那太可惜了。”屠夫十分惋惜,他见炭火烧了起来,便扛住野猪驾到上面。

    嬴渠梁这边,他拉着商鞅来到了一棵树下,见这里有石凳便坐下来:“想到这里将来也会成为大秦的土地便有些激动。”

    商鞅点点头:“华夏未来还会延续几千年几万年,直到人类灭亡。”

    嬴渠梁顿了一下,他知道商鞅的意思,不过他还是问:“寡人还想着子子孙孙……”

    “公子。”商鞅微微低头,“人有死亡之日,金石亦有崩塌之时。”

    嬴渠梁伸手握住他的手,微微用力:“先生说得对,想必政儿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对吕不韦和李斯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此他们这些长辈也没有发表意见。

    他们便是要建立一个大统一帝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和思想,制定一个庞大的框架。

    只有华夏的文明与思想永不熄灭。

    商鞅笑了笑:“从公子这一代开始,我们的名字便永远刻在一起。”

    嬴渠梁突然想到什么:“政儿似乎很喜欢石刻,不如我们也一起刻一个。”

    商鞅:“等统一之时。”

    “对。”两人心有灵犀的互相对视一眼。

    “那你们还用化名?”嬴渠梁想起商鞅的化名就扶额,“早知如此寡人给先生改一个好听的名字。”

    “……”商鞅看着他,“张仪他们都觉得好听。”

    “……怎么说?”嬴渠梁真的觉得还是他赐的名字更好听。

    “变革与中央,中央集权。”商鞅笑着说,“这样解释之后呢?”

    嬴渠梁立刻说:“是张仪和你说的?”

    商鞅:“对。”

    嬴渠梁笑笑:“好吧,他能把死的说成生的。”

    “而且他的名字才是最古怪的。”商鞅默默道。

    “……说得有道理。”

    张仪这边的画风和嬴渠梁这边不太一样,张仪中途见到一朵大红野花就辣手摧花的摘下来,插到赢驷的发髻上:“不错,挺漂亮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先生更适合簪花。”赢驷摸着头上的花朵也低头采了一朵蓝花。

    张仪低头一看:“这是香草,李斯最喜欢了。”

    赢驷把花朵插到他头上,笑着说:“我觉得李斯可能更喜欢油菜花。”

    “为何?”张仪想起那种黄油油的花朵觉得和李斯有点不配。

    赢驷揣着手:“为了伪装自己融入上层圈子,他的谏逐客书里有提到政儿喜欢的那些东西,显然是他在留意着别人的穿着打扮以及言行举止。”

    这种人可怕得很,他可能表面在恭维,心里在嘲讽。看似顺从,心里却有些逆反。或许看起来有些软弱,心里可能已经在想着怎样杀了你,用哪种方式杀死你。

    不过用来对付六国的话倒是很适配。

    不过政儿用人也是很大胆,比如那个王翦,一看就是老狐狸。

    “也有些道理。”但张仪不敢苟同,“不过我觉得他可能是因为爱美。”

    “……”赢驷沉默片刻,李斯确实有些挑剔,也很规范自己的衣着打扮,头发就从来没有乱过,“或许你也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