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在线阅读 -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第22节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第22节

    早先只有老四就罢了,如今还多了个老八,福都给这俩享完了,他呢?

    太子心里头酸酸的,活似喝了八缸子醋,可对面全然没有接到二哥的讯息。

    对面两位爷,一位在打量‘知己’,一位在心里感动,过了片刻亦是抬头望向侄儿。弘晏被瞅得汗毛倒竖,心道你们不会忘了正事吧,他爹要拿刀砍人了。

    弘晏很有求生欲,于是给自己救了场,建议道:“阿玛和两位叔叔商议,我旁听就好。”

    有他的话,书房那诡异的氛围总算回归正轨。

    四阿哥八阿哥收敛了笑意,开始严肃地同太子商讨正事。弘晏托腮听得很是认真,时不时拎起茶壶,给他们添一盏茶,以防喉间干渴。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查抄的差事暂且告一段落。

    八阿哥爱极了这样的相处,没有你争我夺,不用提心吊胆,即便有些不舍,却也只能起身拱手:“弟弟谢过二哥,四哥。此回都赖二位哥哥的提携,还有弘……”

    弘晏眨眨眼,委屈地开口:“八叔,你的任务还没完成。汗玛法让您与四叔一道催债,您忘了吗?”

    太子被茶水一呛,四阿哥猛地一噎,八阿哥停下话头,圆凤眼渐渐睁大,“有……有吗?”

    “有的。”弘晏极为肯定道,“不信您同我进宫问问?”

    八阿哥犹豫了。

    弘晏又说:“催债,多好的立功机会!我们也是有秘密武器的,远比查抄更多。您放心,这活儿简单的很,累不着人。”上了贼船还想下来,做梦。

    太子与四阿哥:“……”

    劝说者实是舌灿莲花,冷静与渴望不断撕扯,八阿哥终是一咬牙,忍住激荡答应道:“好。”

    ——

    自从去了简亲王府一趟,弘晏就当上了催债领头人。

    今儿的目标当是剩下的亲王郡王,很快,马车停在了宫门口。皇阿哥换上常服,却见弘晏主仆背着大包小包,何柱儿苏培盛也被拎去当了苦力,包裹都要遮住眼帘了。

    八阿哥满是不解,四阿哥一脸超脱。太子看得嘴角抽搐:“东西怎么又多了?”

    弘晏笑眯眯的不说话,太子点点他,也就随他去了。

    车夫恰由两名灰衣侍卫充当,车厢很是宽敞,加上八阿哥主仆绰绰有余。赶路赶到一半,弘晏忽然道:“阿玛,咱们别给明珠留脸面了。”

    这话没头没尾的,车厢里坐着的人,全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等轱辘辘的车辕声停下,太子掀帘一看,府前印着龙飞凤舞三个大字——

    “纳兰府”

    四阿哥早有心理准备,见此淡定如初;八阿哥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嘴唇微颤,面色一片空白。

    弘晏下了马车,转眼望见八阿哥的空白面色,于是拉起他的手,叮嘱说:“八叔别怕,我护着你。”

    八阿哥:“…………”

    他这是怕吗?

    他这是打到大哥的老巢来了!!

    第24章 气晕   《您走好嘞》

    今儿是休沐。往日这个时辰,纳兰府总是热热闹闹的,一众同僚或赏花饮茶,或品鉴诗词,端的是格调风雅,十分快活。

    但昨儿查抄一事,终是渐渐发酵,最后震动全京城,惹得朝臣们全无心思休憩,尤其是明珠大人,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差些一口气没喘上来。

    大贝勒最好的帮手与拥趸,被他错手推给了对面,深入敌营立功去了!

    其中骤然有皇长孙的捣乱,可若贝勒爷不犯浑,能落到这个境地吗?

    八阿哥年仅十七,办事却分外细致,老成持重,连他都觉欣赏。他走之后,文书谁看,漏洞谁找,就凭贝勒爷一人?

    明珠气笑了,气过之后便是恨铁不成钢,八阿哥的立场绝不会变,却也有被拉拢的风险,贝勒爷万不可轻忽。

    太子那头,眼看着国债就要讨完了。离间的计谋未成,简亲王府竟是服了软,大张旗鼓送去五十万银,佟国维几个老狐狸怕是坐不住了。

    就算再忌惮那个‘知己’,哪有切身利益来得重要。从众从众,若是众人都还了债,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

    心中浮现大势已去的无奈,明珠至今也没搞懂,太子与四贝勒的催债为何那么顺利,就如得天相助一般。

    难不成真是天命?

    叹了口气,心知很快就要轮到自己,花园里,明珠神色凝重,望着池塘沉思半晌。如今的破局之法,算来算去……

    “老爷,老爷!”门房忽然慌慌张张地跑来,在管家不悦的眼神中缩了缩脖子,壮着胆说,“有个男孩儿敲了正门,自称是讨债的,身后跟着一群青年人,个个气势不凡,吓人的很!奴才不敢擅自做主,故而前来禀报老爷。”

    没等管家大声训斥,明珠面色一沉,摆摆手制止了他。

    缓缓吐出一口气,明珠闭目道:“就说家中无人,老夫访友去了,还请贵客改日再来。”

    ——

    纳兰府外。

    八阿哥那恍恍惚惚的模样,连一向寡言的胤禛都不忍了。伸手拍了拍胤禩的肩,他开口安慰:“八弟,第一次总会艰难些,熬过了就好。”

    毕竟习惯成自然,指不定还会爱上抄家呢。

    胤禩:“……谢四哥。”

    太子忍笑睨了弘晏一眼,很快,门房气喘吁吁地跑了出来:“各位爷,实在是对不住!”

    等他满面歉意说完理由,四阿哥霎时冷了脸。

    太子微微挑眉,八阿哥原本心存忐忑,可听见这番话,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访友,他们心知肚明这是假的。但他们还真不能破门而入,一来不占理,而来不占情,若是强闯重臣府邸,必会遭到御史弹劾,从而坏了皇家名声。

    弘晏却如早就料到此事一般,慢吞吞地问:“明珠大人不在,几位少爷呢?”

    “少爷们也访友去了,”门房赔笑说,“这位小爷,您不若改日再来?”

    “来趟也怪累的,不必了。”弘晏微微摇头,指挥道,“苏培盛,把最上头的包裹拿来,阿玛,四叔八叔,你们往后退上几步。”

    迎着八阿哥不解的眼神,苏培盛乖乖递了过去。太子眼角一抽,最终还是按照儿子的‘指示’,拉着胤禩胤禛向后走。

    门房眼睁睁地看他拆开花花绿绿的布,拎起一个做工精致,一看就颇为昂贵的——

    迷你版唢呐。

    弘晏双手握着唢呐,蓄力完毕之后,激昂地吹了起来!

    那是一首悲壮的乐曲。

    声音嘹亮,响彻云霄,真是听者落泪,闻者哀伤,惊起檐上停靠的飞鸟,惊得门房一屁股坐在地上,耳朵都被震聋了。

    他离弘晏最近,遭受了毫无阻挡的冲击波,故而神色呆滞无比,像是失去了魂魄。

    太子与四阿哥稍稍好些,却也打了个哆嗦,神色一片空白;八阿哥明明站得很远,却同门房的反应差不了多少,只觉受到了心灵的洗涤,整个人都升华了。

    我是谁?我在哪?

    门房两眼发直说不出话,连喊停都开不了口。统共有两三分钟时间,像是过去一个世纪,弘晏满意地收起唢呐,揉揉腮帮子,道:“怪累的。”

    他问门房:“好听吗?”

    门房没说话。

    弘晏又问:“想不想知道曲儿的名字?”

    门房恍惚点点头。

    弘晏一拍手:“您走好嘞。”

    门房:“…………”

    “你们大人访友去了,不急。我有的是时间,先把曲儿练熟再说,至于上门,什么时候都可以的嘛。”弘晏友好一笑,拎起迷你小唢呐,准备吹奏下一首。

    “小爷,小爷!”门房痛哭流涕抱住他的腿,“奴才马上进去,奴才马上进去!您定要等等奴才!”说着连滚带爬冲了进去,活似背后有鬼在追。

    不过片刻,他恭恭敬敬打开正门,接着恭恭敬敬把一行人迎了进去,颤颤解释说:“我们大人刚从侧门回来。”

    弘晏一副惊喜的模样,感慨道:“好巧。”

    门房抹了把冷汗,喃喃说:“巧,巧。”

    见他至今还是神志不清,皇阿哥们:“……”

    ——

    一手唢呐惹得纳兰府人仰马翻,明珠亦是浑身巨震。

    得知吹奏者正是上门催债的皇长孙,那首曲子名叫《您走好嘞》,明珠一瞬间血压飙升,堪堪忍了下来。

    哪想长孙还欲继续‘练习’,他那一张脸绿了又青,只得憋着口气,迫不得已请了贵人进府。

    世上竟有这般不讲理的cao作,这是正经人想出的主意?!

    随后八阿哥的到来,又给了他重重一击。此时此刻,明珠勉强挤出一抹笑,一一给贵客沏茶,最后轮到胤禩,他有些欲言又止。

    八阿哥张了张嘴,眼底浮现丝丝尴尬,弘晏善解人意地插话说:“这是汗玛法的命令,八叔哪能违背呢?八叔可难了。”

    明珠闻言一个咯噔,却不敢抱怨皇上的决定,只好拱手应道:“是,是。”

    话题结束,前厅骤然变得寂静。

    太子已从唢呐声中缓了过来,他悠悠地抿了口茶,也不说话,含笑打量着明珠。

    还是四阿哥率先开了口:“今儿来意,想必纳兰大人心知肚明。”

    四阿哥的意思,明珠哪里会不清楚。到底是站在大阿哥身后的权臣,他恭敬笑了笑,把万般情绪压了下去,道:“自然是知道的。”

    “国库欠银,奴才怎敢不还,”明珠斟酌着说,“只是暂且拿不出现银罢了。四贝勒有所不知,就在五日前,北疆闹了小旱,奴才为布施水粮,耗费府里诸多银两……”

    这事,明珠倒是没说谎。

    趁着这个档口慈善,目的有待商榷,花费却是实打实的,流水一查便知。太子见他如此笃定的模样,在心底哼笑一声,余光瞥向何柱儿手里尚未开封的包裹,而后极快地收了回来。

    弘晏像是与阿玛心有灵犀似的,甜甜一笑,制止了明珠的话头:“赈灾花了十万两,还有五十万四千五百七十二两摆在库房。不提手下人的孝敬,明珠大人轻轻松松能够还上,难不成欠国库的,比五十万两还多?”

    这可真是平地起惊雷,把明珠的里子面子全都弄没了。

    八阿哥知晓纳兰府欠了三十万整,闻言奇异地望向明珠,就像看着拿钱不还的老赖;后者笑容慢慢变得勉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双手颤抖了起来。

    他将把守库房之人全换了一遍,确信再也没了疏漏,既如此,十万两赈灾银是怎么被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