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假’大儒成真记在线阅读 - 第144页

第144页

    “老婆孩子热炕头,给一个神仙都不换……”

    火炕直接传遍了京城,似乎不知道火炕的人都跟不上潮流了。

    而四皇子请教了唐大儒该如何改善卖炭翁生计的问题,唐大儒说想要解决卖炭翁的生计,就要给另一条生路。

    唐大儒提出来了温室种菜,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里,吃不到青菜的季节,一盘绿油油的青菜,清爽可口,那绝对要比卖炭挣钱。

    绝对要比烧炭,制炭,卖炭,轻松得多。

    于是四皇子找人去教导这些卖炭翁该如何制作火炕,同时利用火炕种菜。

    而唐家二兄弟都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版权’,唐家会让毛老头一家人丝毫不保留的交给所有人制作火炕。

    但是制作火炕对于泥瓦匠来说,知道图纸就会制作,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项难题。

    他们想的方法是直接竖起一个大箱子,只要学的工匠往箱子中放一枚铜钱,全凭自觉。

    而箱子中的款项,则会用于为“慈幼局”修筑火炕。

    先是制造舆论,让所有人对于火炕都有了期许。

    又是在最繁华的街道当中竖起来了,大大的箱子,写着每一位学习的人,需要投一文钱。

    毛老头一家人正式开始教学,不仅有很多大官家的工匠过来学习。

    就连很多老百姓们都觉得一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学一点好东西也不吃亏。

    一通百通,很多朝廷官员家中很快就有了火炕,火墙,立刻就感受到了温暖。

    不少的富商也跟着朝廷潮流在行走,家家户户都竖起来了火墙火炕。

    由上至下的引发潮流,很多普通老百姓自家有力气的就自己家干活,自家没力气的就雇一些泥瓦匠干活!

    于是京城的泥瓦匠算是赚钱,各家各户挨不上班的去干活。

    泥瓦匠们也都知道,这是一项养家糊口的手艺。

    而且经过传言,老百姓们都知道唐府传出来的好东西。

    为了讨一个好彩头,泥瓦匠们每做一个火炕,都会向箱子中投一文钱。

    而老百姓们家家户户用上火炕之后,都感受到火炕的好处。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事儿实在是太好了,利国利民,一文钱,京城老百姓手里还是拿得出来。

    “哎哟,刘老头你也过来了?”

    一个戴着狗皮帽子的老头,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佝偻的身子,脸上却红扑扑。

    “你个老赖头都来了,我能走不动呀。哼!”

    刘老头也是京城普通的老头,家境更是普普通通,不过孩子们孝顺,先给他和老伴儿弄上了火炕。

    本来以为熬不过去今年冬天,谁想得到竟然到老了,还享受到一个温暖的冬天,这可真是死了都不怕了。

    这不不少心存感激的老人们,纷纷出来向唐家树立的大箱子里扔一文钱。

    而过来扔钱的这些老人们都抬头挺胸,因为自己家孩子孝顺,才让他们出此风头。

    果然,扔钱的老头们一个个的抬头挺胸撅屁股,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甚至是学着官员们走着一步三摇的八字官步,反正就是很骄傲。

    不少人觉得自家父母能骄傲一把,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他们就是孝子。

    围观的老头们很羡慕哦,青壮年们可受不了自家父母的心酸的眼神。

    而且大家聚到一起就容易羡慕嫉妒恨的说话。

    “看到没,今儿个刘老头和老赖头儿两个人得瑟起来了!”

    “人家得瑟那能得瑟起来,谁让人家儿子孝顺呢,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哦。”

    “谁让人家是咱们坊里,最先睡上火炕的人家呢。行了行了不说,俺家当家的回来了,这次说什么也得先给爹娘盘上炕!”

    “俺家也是,早晚摔土坯子,就等着来泥瓦匠给盘炕呢,咱们壮年还能扛冻,这孩子跟老人可受不了。”

    “俺家也决定了,都已经摔出来三个屋子的土坯子,要盖就直接全部到位。听说要安上锅呀,第二天早上洗脸的水都是温乎的。”

    ……

    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在讨论着火炕,因为火炕今年年都过得非常的好。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就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个盼头,越过越有滋有味。

    除了京城,其他的北方府城的老百姓也都住上了火炕。

    而且城中最繁荣的地方,也都有一个大箱子,箱子写上‘版权费’只需一分钱。

    没有人感动这箱子里面的钱,就连小偷小摸的混混们都不敢动,感动‘唐府’的钱,那得被自己父母腿打断,肋巴扇打骨折。

    这火炕可是个好东西,外边下着。鹅毛大雪,屋里边暖洋洋。

    屋子有多么暖和,老百姓的心就有多火热,不少老百姓们纷纷多投上一两文钱。

    甚至有人家按照自家的人口,扔几文钱,算是感激‘唐府’付出。

    老百姓们心里都清楚,人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怎么白用呢。

    各地的慈幼局和安济坊,得到了官府的救助,城中最大的箱子被当地官府打开了,里面都是满当当的铜钱。

    用这些铜钱给当地的慈幼局和安济坊,也都安装上了火炕,有的有剩余,有的官府进行了补贴。

    有剩余的铜钱纷纷留给了慈幼局和安济坊,让里面的孩子跟老人们过一个好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