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在线阅读 - 分卷(91)

分卷(91)

    见他看过来,老和尚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实不相瞒,贫僧也很想与小皇孙结缘,若是太子殿下不嫌弃,贫僧可为太孙殿下待招。

    待招就是剃头的文雅说法,而和尚说要给他剃头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木文已经猛一扭头,很凶地大声说:不行!阿兄光头不好看。

    众人:

    木白捂脸,感觉弟弟的颜控属性是真的没救了。

    他有些小内疚地看了眼老爹,眼神中充满了【对不起我把弟弟养歪了】的歉疚。

    哪知道他老爹打量了他半晌后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对木小文的意见表达了赞同。最可怕的是,老和尚在思考之后也表达了赞同。

    这次,无语的就只剩下木白了,他对这个颜狗遍地走的世界绝望了。

    话说他真的不适合光头造型吗?以前在云南时候也没人和他说过有啥不对啊!虽然他也不是很在意,但蓦然间听到还是怪生气的。

    在众人有志一同的插科打诨之下,这次乌龙事件就平淡地过去了。当然,木小白和谁都没有结缘= =

    一定要结缘的话,他选择工作。

    朱标一家并未在圆通院下榻,而是回到了凤阳皇宫,而在宫里,已经有一大堆文书等着在外头浪了一圈的父子了。

    是的,父子,木白也有工作。

    如今东宫的工坊作业已经全权交到了木小白的手中,当然,一并递来的还有一堆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订单中大部分的下单人都是他的长辈。

    爷爷奶奶就不说了,认识的叔叔婶婶小姑子全都来信问他讨要东西。女眷们还好,多半是要镜子和煤油灯,只有少数几个询问了下投影机的状况,倒也没人开口要。

    但是他的叔叔们那就不一样了,脸皮忒厚,一个个全都是狮子大开口,什么一百台望远镜,五十台大灯,都是张口就来。

    当然,作为叔叔肯定是不能白问侄子要东西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拿着诱饵在勾引小侄子。

    这个说叔叔给你抓小白狐,那个说给你打个大狼,还有说送侄子虎皮袄子的,反正一个比一个能忽悠。

    木白才不稀罕这些呢,他又不是一看到小动物就迈不动腿的木小文。

    不过叔叔们中也有给力的,比如他四叔朱棣。

    他四叔的信里绝口不提什么要东西,而是大打感情牌。

    朱棣告诉他:四叔岳父家的母大虫生了好几只毛茸茸的小崽子,虎头虎脑毛茸茸的可好玩了,如果大侄子喜欢的话,他已经和岳父说好了,等小崽子断奶后让他去挑个最漂亮的带回去养。

    要说这小老虎和他还有些缘分,朱棣的岳父正是魏国公徐达,而他们家母老虎的老公正是木白他养父家的那只谈恋爱还靠木小文出谋划策的笨老虎。

    咦?那只老虎居然真的配上了啊,效率还不错嘛。

    木白掰了下手指算算时间,这几只小老虎算时间的话应该就是被木文撮合的那只公老虎的崽,当年两只老虎相亲的时候差不多是一月份,母虎的孕期是三个月,现在的话,小老虎应该已经有一个半月大了,是最好玩的时候。

    想到这儿,木白不由自主地伸手按住了信件,看了眼正在一旁看书的弟弟,陷入了沉思。

    要是他弟弟听到这个消息,不用说他都想得到木文会是什么反应,但是在皇宫里养老虎什么的想想就有些烦。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现在御花园里面已经有一头南边上贡的大虎了,每天都要吃掉好多的鲜rou,那只虎还是体型小的,而徐达府内那只母虎的食量木白是见识过的,绝对能把木小文吃穷。

    木小文养不起了,最后的结果还是他来养。

    老虎这东西想想感觉还是没啥用,又不能当坐骑,又不能暖脚,还不会狩猎,一点都不实用。

    而且养宠物这种事情太麻烦了,又要喂食又要铲屎,养到个不听话的还得费力气教训,到了生崽崽的时候还得想法子相亲嗯自家养哪有白嫖来的香,算了算了。

    木白看了眼没留意他的木小文,悄悄将四叔的信件塞到了角落里,继续打开了下一封信件。

    这是一封来自工坊的信,来讨要材料的。

    凤阳是毗邻玻璃原材料产区没错,但是这不代表所有的材料都能在当地搞定。

    工坊开工后,别的不说,首先是作为燃料的木炭跟不上了。凤阳周围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如今的对策是从周围州县调动。

    但这不是长远之计。如今还好,等到了秋冬季,居民有了供暖需求肯定跟不上。

    到时候要么炭价暴涨伤民,要么工坊停产,无论哪个结果都不是好事,必须要想办法使用替代能源。

    木白的眼睛在舆图上扫过来扫过去,最后落在了东北角。

    那里是元朝的辽阳行省开元路所在,现在还不完全属于大明的辖下。在大明上下看来,那地方是苦寒之地,常年封冻土地板结,粮食一年一熟也就罢了,产量还少得可怜,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地。

    但是在木白眼里,那就是三个金灿灿的大元宝啊鹤岗、双鸭山、鸡西三大巨型优质煤矿。

    残元势力应该不会拒绝和大明做生意吧?实在不行也能悄悄地来,不让人家知道不就行了。

    木白的手指在地图上戳来戳去,最后点在了距离鸡西两百多公里的港口海参崴上。

    煤炭这种东西走陆运肯定不合算,但如果海运的话倒是便利一些。

    海参崴的所在位置十分微妙,它位于高丽国之北、日本之西,如果拿下这块地方,大明就会和日本的北朝首都平安京隔海相望,有挟制二国之优势。

    以后日本再有倭寇闹腾,大明就能直接派使者和睦邻友好的队伍去日本敲门,相信只要敲门的次数足够多,哪怕孩子再熊,家长也能管好小孩。

    而更妙的是,从海参崴到大明必定要穿越日本和朝鲜的交界处,并且途经日本所有的西岸港口。

    到时候就算老父亲不愿意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也相信民间商人的战斗力。只要有商船途径,就一定会有走私生意发生。

    而只要走私的人足够多,大明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能从如今诡异的朝贡式重新走向市场定价。

    毕竟日本有的东西高丽基本都有,反之亦然,两个国家能够供给差不多的贸易物品的情况下,自然是便宜了作为采购方的大明。

    而民间价格定下之后,他爷爷再傻也会发现自己这个冤大头当得有多冤。

    但这一计划中有一个比较麻烦的点在于这几个煤矿都有伴生铁矿。

    铁和煤在一起,再加上工匠,在如今的时代就等于武器制造业,这地方如果是大明下辖还好,偏偏是在别人的地盘。

    就算大明将地盘打下来之后再发展,也难保不会被残元势力想法子抢夺了去。

    中原民族遏制游牧民族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铁器,一旦对方自己可以冶铁,以后的斗争难度必然上升十个百分点不止。

    具体的例子参见宋朝,若非两宋丢失了产铁区,哪怕失了天堑也不至于被打成那个样子。当时,有了铁矿的辽人那是将铠甲武装到了脚丫子,靠人力根本无法破防。虽然后来宋人研究出了床弩之类破防神器,但床弩的使用和建造都极为容易,根本无法大面积普及。

    嗯但是还是好想要煤矿哦。

    木白搓了搓下巴,又在床上打了两个滚,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决策,于是他干脆起身,抽纸出来给亲爱的爷爷写了一封信。

    遇事不决,召唤爷爷。

    为什么不写给爹?嗨,这个问题给老父亲看了他也为难啊。至于爷爷的决定会不会坑爹,呃,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是一个想要很多地盘和矿产的小孙孙啊。

    小孙孙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至于为什么不去从山西调煤,这还用问吗?别人地盘有而且能用钱买到的东西,为啥要用自己的?资源当然是在自家地下才是最安全的啦!

    作者有话要说:海参崴,想到这个港口就心痛,这个港口本来是中国的,在北京条约里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个地方如果还是华夏的当年我们的发展估计可以提速好多个百分点,海运比陆运的限制条件可少太多了,而且这个港直插日韩,是绝对的战略要地。

    如果东三省能多一个海港,发展速度那是不用提的。

    第102章

    七月,深受季风影响的华夏大地迎来了一波大考。

    在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北方人蹲在干裂的地里头唉声叹气,不多久,北方哗哗下雨的时候又换成南方人发愁叹气了。

    但无论谁叹气,他们叹的气都没有应天府的大明官员们多。

    不得不说一句,在朱元璋手底下能保住乌纱帽的,基本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洪武帝这人看人眼光奇准无比,被他点过名的人在后世一个个都成了栋梁之才。

    在历史上,朱棣手下的能人异士不少都是在洪武朝就已经冒头,被朱元璋安插在国家各处进行实干培育的。

    可惜洪武帝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当年插在各处的小甜菜们并没有被自己选中的王位继承人所用,反倒被移栽到了造孙子反的儿子田中。

    这些人一部分帮着永乐帝掀翻了孙子,一部分则是顺应了帝位的更迭,成为了永乐朝的股肱之臣。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刚正不阿之人,因不愿意给朱棣当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但比起前者来说人数还是少了不少。

    总之,洪武年活下来的官员有多好用,在培育人才上差了老爹不止一截的永乐帝可亲自现身说法。

    不过现在,这些官员大多还在苦熬之中。

    谢天谢地,幸好今年开了科举,咱这多了些人,否则我家娘子现在应该已经为我送葬了吧宛若幽魂一般的户部小吏瘫在椅子上喃喃自语着,他抱着已经磨出包浆的算盘,半个灵魂已经飞在了空中,还有半个要吐不吐。

    整个人距离殉职还有一口气。

    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得有几个躺着出去,今年真是不错啊。另一个小吏应道,他比前一个小吏稍稍精神一点,此刻还能拖着脚在室内挪动。

    见到同僚那生不如死的模样,这位小吏连挪过去的力气都不想出,只是站在原地鞭策道:继续干,不要停,你现在停下会有更多文件堆存下来的!

    不,让在下歇息一下吧,我想要做一个没有筹算的梦!第一个小吏发出哀嚎,如果我有罪,那就让《大明律》来处罚我,而不是让我每年都要过一个永远算不完账的夏天!

    失礼了。就像是回应他的话一般,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扣门声,抱着一叠文书的青年走了进来,诸位,这是河南各州县送来的水、旱患定损报文,共计十四份,请二位签收一下。

    第一个小吏将头默默埋了回去,并且发出了悲惨的呜咽声。另一个小吏见状忙走了两步,挡在了同僚面前,试图拯救本部的颜面,但他挡得住一个挡不住全部。

    就在他背后,筹算部除了还有几个木然拨打算盘的小吏,大部分都瘫在了房间的每个角落里。

    这也是该部的特色了,每年夏、秋都会发生类似的场景。

    户部作为六部中工作事务极其琐碎也最重要的部门,其最忙碌、员工基数最大辞职率最高的部门就是筹算部,这个部门的唯一工作就是打算盘对账。

    随着大明帝国版图的扩张以及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这个部门的人手也一直在扩充,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扩充都永远跟不上业务需要。

    所以,每到对账之日,就连长官也要撸袖子上,但多一个劳动力也无法改变该部对账期间从上到下都是蓬头垢面瘫倒一片宛若死狗的形象。

    久而久之,户部的同僚们都已经对他们这个模样见怪不怪了。但是面前的这个小年轻是新人,咳咳,在新人面前总得留点面子。

    小吏将文书一一清点完毕,确认没有无损后在回执单上落印,他表情端庄地颔首,很有风度:收到了,辛苦。

    职责所在。身着青色袍服低品级的青年微微一躬身,忽然做出了想起什么事的模样,敢问前日送来的账册可有对完,若是已经对好可交予在下,不必烦劳诸位再送了。

    半个灵魂飘荡的小吏宛若春闺怨女一般喃喃道:出现了,催债的出现了。明明我们都已经这样了,你也不关心我们到底累不累,呜,你什么都不关心,你只关心什么时候能拿到账本。

    青年:

    咳咳,你闭嘴!接待的小吏踢了他一脚,将人彻底踢翻。换成面朝下的姿势后,那人彻底没了声响。

    小吏于是重新端着手礼貌微笑:还有些收尾工作没有完成,算完后我们会一并送过去。

    青年一愣,有些迟疑地说道:算筹部是人手不足吗?

    是呢,极为不足,你愿意加入我们吗?小吏的话一说完,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挺尸的算筹部员们纷纷都看了过来,那幽幽的绿眼睛宛若一盏盏鬼灯,十分渗人。

    然而,青年却没有太大的反应,他思忖了下,道:在下手头事有事,恐难帮忙,只是若是单纯缺人的话,为何不临时聘用些帮工呢?

    招募临时工啊,他们当然想过,奈何现实过于残酷。

    洪武帝是个非常抠门的皇帝,他给每个部门都卡死了人数,每次加人都要疯狂打报告,等上头终于审批下来了,这边差不多又要再次请求家人了。

    至于招聘临时工,那是想也不要想。

    洪武帝曰:朕给你发的这点薪酬就是干这点活的,干不完是你能力不足,和朕有什么关系。

    所以,能力不足的臣子们如果想要招聘帮手或者临时工,那就都得自己掏钱了。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洪武朝官员的俸禄十分的低,如果不搞贪赃枉法浑水摸鱼那一套,这点俸禄养活自己一家老小都有些困难,更别提雇佣些拥有算账本事的工作人员了。

    这年头,能打算盘能记账的已经属于专业性人才,有这本事的在外头基本都能够安身立命,有一份活计了,何必来他们这儿打工。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儿能给的工资低啊。

    说得难听些,像他们这些底层雇员的薪酬估计还没外头大酒楼里头的账房先生高呢,起码人家还有赏钱和小红包。所以,就算他们部门上下合心咬咬牙一起凑钱出来雇人,又能雇来几个呢?那点银钱人家估计压根看不上。

    这么想就错了!青袍书生摇了摇手指,今岁科举后录取者众,但也有不少落榜,那些考生如今有不少还留在京中以备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