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革清在线阅读 - 第372章 礼部新气象(八)

第372章 礼部新气象(八)

    满清皇帝弘昼站在他天祖父努尔哈赤的陵园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父亲雍正,祖父康熙,曾祖顺治,太祖父黄台吉,天祖父努尔哈赤。五代先人的陵墓中,以天祖父努尔哈赤的陵墓最为简单。

    清福陵始建于1629年(天聪三年),1636年(崇德元年)四月十二日正式定陵号为福陵。清福陵是清朝皇室命名的第一座祖陵。

    崇德元年多次重建和改建,最后形成陵寝规制。陵寝建筑群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等组成,其中依山势所建的神道上的一百零八磴台阶形式匠心独具。石牌坊雕造精细,反映了清早期满族建筑技术的水平。

    弘昼还隐约记得,老爹雍正下令修缮福陵的时候不怎么高兴。在老爹雍正看来,修缮福陵的目的就是给关外的这帮关外王爷们发钱,让他们捞一笔。也有点事情可以做。省的每日里都只能向朝廷哭穷。

    回想那隐约的记忆,弘昼只觉得老爹雍正对关外王爷们的看法没错。虽然他们逃出了沈阳,却并没有投降。弘昼的八叔因病去世,只是让王爷们心散了。与朝廷打了几仗,眼见朝廷火器犀利,这帮混账们竟然没有老老实实投降,反而散开去,逃去了女真所在野地。

    弘昼突然觉得很滑稽。说着是满人尚武,英勇。哪怕是在京城,提起生活在关外的老女真人,也必须被夸赞为一种‘楷模’般的存在。现实中,关外寒冷,到处都是野地。

    那些穿着厚厚毛皮衣服的老女真们往林子里一跑,朝廷十万大军竟然找不到人啦。

    本以为夺取沈阳之后,就直捣虎xue,摧枯拉朽。事实上,看似获得巨大胜利的朝廷人马追击王爷们的时候损失并不小。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有一支关外王爷的人马杀出来,袭击运粮部队。或者杀戮朝廷的小股人马。等朝廷大队人马赶到,满地剩下的都是尸体。

    最可气的是,在关外少数城市内的口音还勉强能够沟通,到了城市外,越是接近老女真人居住的所在,语言就越是不通。老女真的语言都已经与入关的八旗后裔大大不同。入关八旗的后裔想从老女真那边获得消息,反倒得派遣翻译。

    这就是伟大老女真人的现状,满清入关还没到百年,满人自己先分化成了两个世界。

    努尔哈赤的陵墓与康熙的陵墓相比,的确是很不起眼。弘昼身边的刘统勋已经命人摆上了香烛。看着这番折腾,弘昼问道:“刘统勋,你觉得朕的天祖父可会认同这样的祭拜?”

    “啊?”刘统勋愣了愣。

    弘昼继续说道:“朕看关外,更像是蒙古那边。”

    刘统勋这饱读诗书文献的文臣迟疑片刻,脑子里快速把自己记得的内容过了一遍。

    努尔哈赤死后,满清内部的确起了很大权力斗争。不过人已经走了,需要把后事做个处理。在中原汉地,一般是把皇帝的遗体放入棺椁,埋葬在地下。当时关外的风俗不是这样的,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都是火化的,从康熙开始改为了土葬。

    清太祖具体什么时候火化,史书没有记载,但距离死亡时间肯定不会超过三年,因为天聪三年二月,努尔哈赤就正式下葬了。与太祖皇帝一起火化的,还有他生前心爱的女人阿巴亥。

    父皇尸骨未寒之际,王爷们逼迫阿巴亥给先帝殉葬,阿巴亥不肯,得到的答复是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你不听也得听!没办法,阿巴亥只好换上礼服,戴上珠宝,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追随努尔哈赤去了。

    两人灵柩一起火化,骨灰装入宝宫。顺治年间,多尔衮获罪,被政治清算,阿巴亥的牌位也从太庙移走,但骨灰并没有从福陵迁出,因为她与太祖皇帝的骨灰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要是不小心把太祖的骨灰也迁出福陵,罪过可就大了。

    想来弘昼所指的就是这件事。因为此时祭拜的乃是混合的骨灰,并非是分开的遗体。这在汉人的角度来说……关系极好的夫妻也不过是生同衾,死同xue。骨灰都混合在一起的,那是极少见的。

    不过刘统勋很清楚,弘昼绝不会在意这样的事情。刘统勋试探着问道:“皇上,关外的旗人的确与关内大大不同。若是留下人马驻守盛京,就得令蒙古再次归顺。”

    弘昼很认同刘统勋的聪明,却很不认同刘统勋的想法。不快的呵斥道:“此次劳师远征,若是只拿下一个盛京,又有何用处。”

    刘统勋登时就给跪下了,“皇上息怒,臣等未能谋划完全,有罪。”

    弘昼见刘统勋这个支持远征盛京的臣子乖乖认错,心情好了些。这件事也不能全怪刘统勋,只能说弘昼也没想到。最初的时候,弘昼与朝廷人马反复商议,都认同要先消灭老八,夺取关外。这样就可以恢复河北,如果能够夺回京城,那就象征着大清的动荡已经过去,可以专心对付霍崇。

    然而官员们提出的建议,都是基于关外与关内一模一样的想法。真的到了关外,弘昼觉得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也的确是如此。关外的土地十分广阔,得有关内数个省加起来那么大。

    可关内这么大的地盘上,起码得有一万万人口。结果关外据说只有不到五百万人口。这可不是无人之境么!在这里进行大军推进,哪里能遇到几个人啊!

    正因为这帮旗人与汉人文武官员的误导,让弘昼此时进退维谷。如果此时将大军撤回西北,留守在这里的人马真的能恢复关外的治理么?弘昼真的没有信心。

    这次出征的设想本就错了,结果就是一拳打进了水里。不管怎么用力搅动,都只散开些毫无用处的水花。要是敌人乃是一股绳,哪怕是一块铁般坚强,反倒是好事。

    刘统勋当然知道现在的局面。在下面,刘统勋也与此次率军的大将军巴赛等文武官员仔细商议过。结果并不乐观。

    比较乐观的看法是,如果能够在关外持续剿灭一两年,关外王爷们顶不住,大概就投降了。可现在心腹之患乃是关内的霍崇。

    想起霍崇,刘统勋就觉得十分焦虑。霍崇并没有趁着此时四处征伐,甚至连长江变得芜湖都没有动手。就是硬看着芜湖驻扎着十几万大军,就这么硬对峙。芜湖那边的傅清这一年来也各种小规模渗透,全部失败。霍崇开疆拓土的进程也只到了福建。最近才听闻霍崇派遣数万人马夺取了空虚的京城。

    如果不是霍崇内部大乱,那就只有一个理由,霍崇正在努力积蓄力量。各种报告都显示,霍崇正在搞一个全新的官制。无疑是搞内功。所以这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盛京出发,配合从山西出发的清军,以及从芜湖南下的清军。几十万大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让霍崇首尾难顾,进而被覆灭。

    计划在纸面上都很好。刘统勋心中却一点都不乐观。霍崇这个人是极为罕见的坐寇,历朝历代坐寇做大,就是军阀,起码能建立一个稳固的小朝廷。而且霍崇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这次与霍崇决战,一旦败了……虽然是六月,刘统勋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弘昼并没有再询问刘统勋。三路人马,共四十万的进攻计划早就制定完毕。这也是为什么弘昼要劳师远征的基础。

    这个计划经过反复商议,至少到现在执行的非常完善。三支主力都已经到了进攻位置。六月也开始进入收获季节,粮草也不用担心。

    可眼前关外的局面表面上看着毫无问题,实际上却与计划完全不同。这才是弘昼最心焦的所在。

    虽然方才嘲笑了天祖父努尔哈赤未必认同这种汉人的祭拜模式,弘昼依旧按照汉人的模式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上香,并且焚化了祭拜的祷文。

    弘昼在心中向创立大清的祖先虔诚祈祷,期待能够获得祖上在天之灵的庇佑。

    祭拜完毕,回到盛京皇城。大将军巴赛就向弘昼再次建议,“主子,咱们出兵吧。现在出关,起码还能夺回直隶。”

    巴赛带头,其他将令也跟着请求弘昼赶紧下决心。

    一句‘咱们走后,盛京能守住么’的话就在嘴边,弘昼却说不出来。之前的时候,弘昼知道自己没少说过这样的判断。然而没啥用,反倒是让讨论变得更加复杂化。那些只想着顺着弘昼心思说话的人就跳出来胡说八道。

    弘昼对这些人是极为恼火的,又碍于面子不能立刻惩戒。如果这么干,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毕竟么,当年雍正让诺敏清理山东亏空,还给了诺敏一个‘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

    之后发现诺敏只是欺上瞒下,靠乱收钱,甚至是向商人借钱来弥补亏空。雍正就打了自己的脸,把诺敏给杀了。那次自打嘴巴,引发的震动与反弹也太惨烈了。

    霍崇进京杀了雍正之后,举荐诺敏的隆科多虽然下狱,却全心勾结老八。若没有隆科多的暗中相助,老八早就被杀了,也不会有现在的这些事情。

    左思右想,弘昼虽然觉得各种为难,还是决定按照之前定下的局面走。毕竟这套计划虽然在执行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局面,至少大方向上还没问题。

    “巴赛,人马可否准备好了?”弘昼问。

    巴赛连忙应道:“已经准备妥当。”

    弘昼忍不住问道:“追击那些逆贼的人马呢?”

    巴赛态度坚定的答道:“那些人马先撤回盛京,作为后卫。”

    弘昼只觉得大大的不安,此时只觉得皇帝这个位置承受的压力简直是难以形容。虽然有万般的不愿意,可此时就得由弘昼下决定,并且承担决定带来的影响。

    自己的手下都是一群靠不住的废物啊!弘昼不知道多少次生出这样的感受,却坚定的名道:“那就下令入关!”

    朝堂上立刻热闹起来,一众将令们纷纷跟着喊道:“入关!入关!”

    刘统勋的心仿佛被重击了一下,当下局面就在这里摆着。自然是各种意料之外。然而‘入关’二字仿佛有着鼓舞人心的魔力,让刘统勋也不禁昂扬起来。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满洲贵族调满、蒙、汉兵,几乎倾巢出动,由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南下。此次清军的行军路线,计划仍采用过去入关南下的路线,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刻改道向山海关进军。山海关,依山临海,形势险要,是明长城东部的”个重要关口。吴三桂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时,他已率精锐入山海关,李自成曾对其招降,不允,双方发生激战。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数千骑兵进逼山海关西罗城下,城北翼一支明军起义归顺李自成,山海关城陷在即。

    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迎入。在吴三桂与清兵两军合力下,李自成起义军寡不敌众,只好撤退,于是山海关大门洞开,清军大批进关驰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

    现在的局面与多尔衮时代完全不同,可满清的这份基业就是在那个时候确定的。如果没有入关,那时候李闯若是招降了吴三桂,守住了山海关。给李闯喘息之机,大清或许就只能占据关外与蒙古。

    哪怕只是听到‘入关’二字,刘统勋就感觉自己又要重新走上那条辉煌的道路。

    坤隆四年六月二十八,满清收拢了在关外的兵力,十万人马南下直奔山海关。七月初七,守山海关的盛京人马向弘昼降服。七月初十,稍加修整的清军再次踏上了直隶。

    七月十二,华夏军在北京城的部队已经确定了清军向北京城进攻的消息,并且将消息尽快送往徐州。

    七月十七日,霍崇轻轻拍着钱清的后背,想帮助她从孕吐中恢复过来。钱清干呕了一阵,把霍崇的手拉开,“先生就别帮倒忙了!”

    被这么拒绝,霍崇也很无奈。这等关乎个人感受的事情,霍崇是完全帮不上忙。只能对钱清说道:“你就别去参加会议了。”

    听到这话,钱清在干呕中却不答应,“我要去开会。”

    “满清自己来送死,还是孩子要紧。”霍崇继续劝道。

    钱清此时已经没那么强烈的孕吐感,漱口之后,她拉住霍崇的手臂,“先生,离动弹不得还远的很……”

    霍崇把脸一沉,命道:“你可别。身体这事情哪里是脑子能控制的。你身体若是感觉不能继续怀孕,它就是会有流产的反应。你又是个要强的人,哪里肯让别人看到你的软弱。”

    这边罗夫人作为有经验的,也劝道:“jiejie,这等事可莫要逞强。”

    霍崇看了看老婆罗姑娘,心中不禁有些疼惜。论年龄,钱清比罗姑娘大了好几岁。论权势,这个罗姑娘很清楚她根本没办法与钱清比。罗姑娘偷偷问过霍崇,若是她突然死了,霍崇会不会好好照料她和霍崇生下的这两个孩子。

    当时把霍崇弄得又是气恼,又想抹眼泪。旧时代就跟地狱一样,霍崇觉得自己在新时代都谈不上是什么好人,却还是完全不能接受这时代的做派。

    在新时代,哪怕是小三,也有国家法律保护。哪怕是正房捉jian在床,打小三也不能打出什么严重伤势。打成重伤,虽然派出所其实不想管,也得依法处置。

    至于正房杀了小三,那正房是得承担杀人罪的。

    然而在这个时代,钱清真的把罗姑娘给弄死了,霍崇真的能把钱清如何么?很明显,霍崇心中再不快,也不能把钱清真的给如何了。

    而且钱清若是杀了罗姑娘,罗姑娘还算是死的明明白白,已经算是很不得了啦。更可怕的是,有人愿意为钱清出力。罗姑娘死的不明不白,一点都不稀奇。

    甚至不用在满清时代。就以光头的儿子小蒋为例。戴笠奉命办事,小蒋的那个姓章的小情人不就不明不白的死了么?

    肯定不会有人傻到去动罗姑娘给霍崇生的两个儿子,然而在权力中心,罗姑娘本身毫无意义。甚至霍崇娶罗姑娘,生下孩子的目的也不是因为喜欢罗姑娘。只是因为生了儿子之后,华夏朝廷能够得到一重保险而已。

    这个时代本就残酷,更残酷的是权力中心,从来没有所谓人命的考虑。在权力中心,所有人都只代表权力。如果没有权力,人命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