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墨桑在线阅读 - 墨桑 第291节

墨桑 第291节

    豫章城外,李桑柔院子门口那杆顺风大旗,挪到了派送铺门口,换个地方迎风招展。

    头一天送进豫章城的朝报、晚报,从船上卸下,足足拉了两三车,送进派送铺,没到午时就卖光了。

    江北这朝报、晚报,在江南早就是人尽皆知,南梁的有识之士也早就上了不知道多少份折子,建议大梁也该有这样上传下达的小报。

    南梁朝廷还真依葫芦画瓢的办了一份,只不过,这份也叫朝报的小报,一版一眼,跟从前的邸抄没什么大分别,甚至还不如邸抄。

    南梁各地的士子聚会,骂本朝的小报,批评分析哪儿哪儿不如北齐,该怎么怎么做,成了固定话题之一。

    现在,北齐的朝报来了,传说中八卦低俗,却热闹劲爆的晚报,也来了,但凡识字的,能买得起的,都按捺不住,赶紧买两份回去开开眼。

    付娘子也买了两份,坐在廊下,细细的看。

    这一天的朝报上,有戴计相写的一篇关于粮税的文章,从各路漕司该管哪些,钞关该管哪些,各府县该怎么做,一直到想开米粮行的商户该怎么做。

    最后还举了个例子,淮安某家米粮行,铺子多大,开在哪里,做哪些生意,需用哪些人手,担哪些责任,交哪些税,这样怎么做,那样怎么做,详细明白。

    通篇文章,没有花俏,全是实实在在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付娘子看的惊讶不已,看完一遍,又看了一遍,抬眼看着正来来往往在天井里晾衣服的嫂子,笑道:“嫂子,杏花大舅找到活没有?”

    付娘子嫂子的大哥,在豫章城米行做经纪,上个月中,城里的米铺突然一哄而起,各自收米收粮,没人再去米粮行,还听说米粮行亏了好些银子,连那块地儿都抵押出去了,就关了门。

    “还没有,早上去买菜,碰到我大嫂,我还问她,她说周边县里的米粮行,也都关门了,唉,大哥做了大半辈子经纪,又不会干别的。唉。”

    一提起她大哥,付娘子嫂子就愁的不行。

    她大哥也就算了,已经过五十了,年纪大了,可她那两个侄子,全是自小跟着她大哥学做米粮行经纪,只会认米认粮做经纪!

    “让杏花大舅开间小经纪行吧。你看这上面这间小经纪铺子,就照这间铺子开。

    “那些稻谷,杏花大舅扫一眼,就知道是几等稻,是新是陈,空不空,又是出了名的诚实本份,开一间这样的小经纪铺,正正好。”

    付娘子站起来,将朝报送到大嫂子面前,指着戴计相那篇文章给她看。

    付娘子大嫂也是识字的,仔细看了,惊讶不已,“这真行?”

    “肯定行,这个人,是大齐的计相呢。”付娘子指着戴计相的姓名。

    “那这个给我,我这就去一趟我哥家。”付娘子嫂子把衣服往盆里一扔,一把抓过朝报就往外跑。

    “哎。”付娘子一声哎没喊完,就咽回去了,算了,她再买一份吧,她还没看完呢!

    付娘子叫过侄女儿杏花,让她再去买一份朝报,自己坐回去,接着看晚报。

    这晚报就热闹了。

    付娘子一眼先扫到一篇小八卦。

    说是原礼部周老尚书的夫人曹老夫人身边,有两个得用的大丫头,一个叫玉梳,一个叫金篦,为什么叫这样两个名儿呢,是因为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

    周老尚书头发掉光了,却不想让人知道,就常年戴着能裹住整个头的大帽子,帽子周围,还要围一圈儿黑绸。

    曹老夫人就挑年青好看的丫头,起了这么两个名,说是,盼着她家老太爷还能用得上。

    付娘子呆了一瞬,哈哈笑起来。

    ……………………

    第三轮滕王阁评文发银子的隔天,一早上送到的晚报上,最显眼的位置,印了第一轮的两篇赋一首诗,两赋一诗后面,都跟了一篇比原文长了很多的夸夸评。

    李桑柔是真看不大懂那三篇夸夸评,实在是用典太多,她根本不知道那些典都是什么跟什么,用词儿也太古太雅,一串儿一串儿的全是排比句。

    不过,这三篇评,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往死里夸奖这个事儿,她看出来了。

    当天,豫章城的学生士子中间,人人都在议论:

    这个梅岭山人是谁,夸成这样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夸,他怎么落得下笔的?写这样几篇夸到不要脸的夸奖文儿时,他脸不红吗?

    而且,这夸夸文儿写的,明显比那两篇赋一首诗强太多了,文章写成这样的人,怎么也要自恃一下身份吧,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他这笔,是怎么落下去的?

    也就隔了一天,当天的晚报,比平时厚了不少,厚出来的五六张,全是各种刻薄那两赋一诗的文章,有长的,不过大多数都很短小精致。

    李桑柔坐下廊下,闻着连廊那边,厨房门口散发出的扑鼻的油香,慢慢悠悠,将那些刻薄文章,一篇儿一篇儿细细的看。

    顾晞大步流星,脚步快的斗蓬在身后扬起,看到李桑柔,远远就笑道:“你看的是晚报?这就是你要的文骂?”

    “对啊。”李桑柔声调愉快。

    顾晞哈哈笑起来,“早上看到晚报,守真吓坏了,捏着晚报,站在那儿反思了好久,从见到你头一面开始反思,说他得好好想清楚,他得罪过你没有。”

    “他再怎么得罪我,我也不会跟他计较。”李桑柔站起来,拉了把椅子放到顾晞面前。

    “你是只对他这样,还是对别人也这样?”顾晞坐到李桑柔旁边,斜瞥着她。

    “只对他。”李桑柔笑眯眯道。

    顾晞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哼了一声。

    “看到他那张脸,我就没法计较。这是我的债。”李桑柔包茶包沏茶。

    “你对阿玥那么好,也是因为他?你从什么时候看出守真那份龌龊心思的?”顾晞往后靠在椅子里。

    “头一回同时看到他和宁和公主的时候吧。

    “宁和么,刚开始是,后来,是因为宁和很可爱,聪明得很,教什么会什么。”李桑柔沏了茶,倒了杯推给顾晞。

    “教什么会什么。”顾晞哼了一声。“大哥的信里,回回都说到阿玥。

    “从前,大哥的烦恼,一半在阿玥身上,一直担心她过于忧虑拘谨,担心她心胸不展不能长寿,甚至担心她早夭。

    “现在,大哥的烦恼,还是一半儿在阿玥身上,不过大哥这担心,常换常新。

    “今天夏天,大哥说阿玥要学凫水,管不住,他担心她呛了水,受了凉,呛病了,或是,看护不及溺了水。

    “这事儿好不容易过去了,上一封信,大哥说阿玥和阿暃两个,打架打到庙会上去了。”

    李桑柔听的眉梢高扬,片刻,咳了一声,往旁边指了指,“我们备年呢,你们军营里过年,备不备年货?”

    第237章 吵架生财啊

    .

    有邹旺和枣花娘子在洪州各处现场指导,头一份极有厚度的晚报送进各家派送铺,掌柜们解开邮袋,一眼看到厚的出奇的晚报,急忙先喊儿子闺女男人媳妇,赶紧赶紧,把枣花大掌柜留下的招贴样式抄出来,赶紧竖到门口去。

    在晚报开始派送售卖前,各个派送铺门口,三十个大钱二十个字的巨大字儿的告贴,先竖到门口了。

    刚刚见识了正版花边晚报的洪州士子和洪州闲人,稀奇劲儿、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就迎来了劈头盖脸讥讽,激情之下,定睛一看,敢情还能还嘴!这可就忍不住了。

    有的,就是单纯的想解释一下,写这三篇文章的,都是洪州的无名小卒,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三个人,他们也觉得写的太差了,他们也一样看不上眼,请不要牵连人。

    有知道的,解释的更多,这三个人,只有一个考过了童生试,另外两个都是白身,这么三个人,哪有资格代表洪州文章,请骂他们,不要推及洪州的读书人,我们洪州那是有文采和文气的。

    也有质疑的,这位梅岭山人,肯定不是他们洪州人,这是举着梅岭两个字,让人误以为他是洪州人,借此挑事儿羞辱他们洪州士子,这是阴谋!

    还有些,长篇大论的解释那滕王阁还在修缮,修缮滕王阁的,是一个土匪一样的女人,这钱只怕来路不正,洪州城有识之士,没人去凑这种热闹,去凑热闹写文章,都是不上台盘没学问没才华的,他们的文章,怎么可能算是洪州士子的文章?

    还有些,大骂一二三名的三个人,难道不知道自己写的是狗屁文章吗?为了点儿银子,就不要脸了?真是太丟我们洪州人的脸了,这三个人,不是我们洪州人!

    也有单纯就是凭心意而论,你只要说我洪州不好,我管你说的什么,先骂回去再说啦。

    当然,大多数,被某一篇刻薄文儿中的某一句,或是某几句,戳恼了,或是实在瞧不下眼,憋得慌,反正有钱,那就怼回去。

    到中午晚上,学子士子们有聚会的,不可能不说到这件事,聚在一起,那就肯定要群情激昂,激昂之下,你拿银子我写文,洋洋洒洒往回喷,有急性子,甚至半夜三更敲开派送铺门,赶紧赶紧的!

    至于头名三人,那份灰头土脸就不用说了,三人中间,周霈被骂的最惨,毕竟,他那首诗,中间错了韵了,这是大忌。

    周霈一页点评没看完,就羞愤交加,憋的气的想吐血,他那诗写的是不怎么样,可他文章不差,学问在同龄人中更是上上,他可是十几岁就入了董老先生法眼,拜到董老先生门下的!

    他明明是个才子,怎么能把他说的像头蠢猪?

    而且他长的很好看,他根本不丑,他不是丑人多作怪!

    听说能怼回去,周霈立刻坐下来,洋洋洒洒,写了长长长长一篇自我成长说明,自己小时候如何的神童,董老先生如何厉害,自己如何十来岁就拜到董老先生门下,如何深得董老先生青睐,以及,那天他怎么没在意,怎么乱写一通,如何如何,再拿了自己得意的几篇文章诗词,气冲冲冲到派送铺,对着竖在铺子门口的硕大招牌,瞪着三十个钱二十个字的标价,瞧瞧自己手里厚厚一摞纸,再摸摸瘪瘪的荷外,只好掉头往回冲。

    他家里温饱有余,可这三十个大钱二十个字儿的吵架钱,他还真吵不起,最多能吵个三五百字。

    周霈回到家,困兽般转了不知道多少圈,从自己一篇儿一篇儿的文章诗词中,挑了最得意的一首诗,再数着字数,写了几行自我介绍,送到派送铺,数好大钱递了出去。

    隔天的晚报,比前一天厚了一倍在余。

    毕竟,当天就能收到点评再能印出来的,仅限于建乐城周边,当天能来回的府县,到第二天,那可就广泛多了。

    这一天的花边晚报上,十分体贴的介绍了各路各县的点评收到以及印出来,需要的时长,以及重申了点评的几个要求,比如不能污言秽语之类。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 x推荐你喜欢的 领现金红包!

    几天后,第二场十天之评的三篇文章,同样印在了晚报上,这一回没有夸夸评了,文后只附了文诚简短几句点评,挺客观,可隔天的晚报,还是厚出了新厚度。

    这一天厚出新厚度的点评,不怎么喷三名作者了,直接推及到整个洪州,喷点转向:

    唉呀呀,敢情所谓文风深厚的江南,所谓才子辈出的洪州,出的就是这种才子啊!照洪州才子这论法,那咱们某某地,那就是才子遍地走,扔根棍子砸一堆啊!

    这一天,厚到吓人的晚报附页里,有了洪州士子的辩解,回怼,回喷,以及对那位梅岭山人、对周霈等三人不自知的怒斥。

    这一天的晚报太厚,吵得太热闹,一直热闹进了顾瑾的庆宁殿。

    议好事,顾瑾按着太阳xue,指着案头那份厚到无法忽视的花边晚报,没等他说出话来,从伍相起,诸人都是一脸干笑。

    这几天,他们每天都在见识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刻薄功夫。

    “这几篇文章,确实差了些。”潘相陪着一脸干笑。

    “不是文章的事儿,是豫章城的学子,惹了那位大当家,这事儿,是她一手挑出来的。”顾瑾一声长叹。

    “滕王阁,不就是大当家在修吗?这评文章,听说也是大当家让人评的,豫章城那帮士子,惹她干嘛?”庞枢密性子比较直,不怎么明白这中间的弯弯绕。

    大当家又修滕王阁又散银子的,那帮学子,该谢她,干嘛惹她?

    “朕隐约记得,建乐城里,哪个书香之族祖籍豫章?”顾瑾皱眉问道。

    “是尉家。

    “尉家一共四房,两房追随太祖,迁居建乐城,一房百年前迁居杭城,还有一房,原本留在豫章城,可后来,也陆陆续续迁往杭城,现在,最后迁走的这一房,也只有祖坟和祠堂,还在豫章城。

    “臣四儿媳妇出自尉氏。”伍相忙欠身答话。

    顾瑾轻轻噢了一声,他记得当年台上那个斗志昂扬的尉家姐儿。

    “朕记得你说过,你这个四儿媳妇,学问很好,擅长文章?”顾瑾笑问道。

    “是,常给晚报写文章。”伍相没多客气,毕竟,尉家的学问文章摆在那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