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大清长公主在线阅读 - 第240页

第240页

    那些个主官才学不高,让底下人捉刀的也不是没有,只是,李光地心情难言的微微低头,只是他没有想到,二公主竟然连誊抄一遍也不曾,这份光明正大、理不直气也壮,也真真是叫人无话可说。

    康熙又看了一遍张廷玉的策论,因着刚说到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康熙这会心情不错,连着看策略时,面上也带着笑。

    看来,要辜负张大人所托了,李光地再次由衷感叹,二公主这份圣心了不得。

    以皇上这会的心情,即便张廷玉的文章略差一些,沾着二公主的边,皇上也会抬举他,更何况,那原也配得上头名。

    康熙将张廷玉的考卷抽出来放到了上头,等看完了全部考卷,这才问道:“朕瞧着张廷玉这份策论写得最是精妙,言之有物,观点也新颖,怎么排到了二甲去?”

    李光地面上有些尴尬,躬身回道:“回皇上的话,张廷玉年不过十八,少年进士,已是出尽了风头,张英张大人便想着压一压,怕孩子骄傲太过,失了稳重。”

    康熙沉吟片刻,摇头不赞同道:“张英就是谨慎太过,别压得孩子也失了锐气。”

    再说,“十八岁的状元算什么风头,”康熙笑呵呵的道:“乌西哈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用疫苗换银子了。”五六岁便能堵得外国使臣哑口无言。

    这题好答,李光地笑着夸赞道:“二公主聪明天成,乃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李光地说着懊恼得不行,“皇上说的极是,是微臣想岔了,有二公主珠玉在前,一个十八岁的状元确实算不得什么,如此人才倍出,正是我大清兴盛之相。”

    康熙笑了笑,对李光地的话不置可否,不过看着心情很是不错,康熙将张廷玉的考卷放到最前头,对梁九功抬了抬下巴,“宣他们进来。”

    梁九功赶忙唱名召见。

    张廷玉随着同科一起进入殿内,十个人在殿内一直排开,宫殿巍峨,皇上就在上头瞧着,龙威甚重,个别寒门出身的同科身上难免就带出了几分局促不安。

    张廷玉敛眉低头,利落的拍了马蹄袖,冲皇上磕头请安。

    面圣的仪态和应对也是殿试考核的内容,甚至,面圣的表现极有可能就推翻了前头锦绣文章带来的优势,是的,这时的名次也还不是固定的。

    皇上初步确定名次,召见前十入殿对答,谓之小传胪,而小传胪之后,皇上才会将最后确定的名次交给内阁,由内阁中书填写金榜,这一切方才是铁板钉钉,再无更改。

    “张廷玉?”上头传来威严低沉的声音。

    第108章 “策问”   头一回可惜乌西哈不是儿子。……

    底下的同科贡生低着头难掩羡慕的偷瞄了张廷玉一眼。

    第一个被皇上挑出来策问, 虽说可能会因为对皇上的喜好不清楚,惶恐紧张之下,出了差错, 让皇上不喜, 可能第一个被皇上点出来,也说明皇上看好他的策论, 有意点他头名。

    而这一处,同样也是一个会因为出身拉开距离的地方。

    官宦子弟, 尤其是高官众臣的子弟, 早就被家中长辈教导了不少忌讳, 所以哪怕是头一个被点到, 心里也多少有点底,可寒门子弟, 若是被点了头一个,那就真的是好是坏全凭运气了。

    这个世上,从来少有真正的公平, 占有更多资源、站得更高的人,才有更多的自在和可能, 才能创造和抓住站在低处的人无法想象、无法识别的机会。

    而这便是他的一个机会, 一鸣惊人的机会, 他要往上爬。

    他想要摘星, 所以得站得高一点, 再高一点。

    “臣在。”

    康熙上下打量了一眼张廷玉, 少年生的风雅俊秀, 因着年纪小,面皮在一众贡生中瞧着白嫩了些,但他的身量颀长, 举止沉稳有度,应答的声线也平稳自然,瞧着便是个办事妥帖的细致人,叫人不自觉的就忽略了他的年纪。

    不愧是张英的儿子,康熙眼里带上了笑意,可见张廷玉仪态上头没有丢分。

    “此次策论论经济,”康熙随意的将一手搭在椅把上,微敛着眸子转着拇指上的扳指,神情看起来很放松,“这里头只有你一个,将经济提高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地步。”

    康熙的声音不喜不怒,众贡生却不敢随意处之,只是低着头又不敢去瞧康熙的神情,便在心中惴惴起来。

    皇上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士农工商是祖宗留下来的老规矩,也是不少贡生心中信奉的规则,商人是卑贱的,如他们这般的“士”就应该高人一等。

    可是,他们这次的恩科,便是因着二公主的星徽航海挣了不少国家的白银,又扬了大清国威而来的,他们是既得利者,所以他们的策论中无一不是正向肯定经济之重要。

    但是这个度……

    国家兴亡,只怕是过了,罢罢罢,只看张廷玉如何应对,他们到时再随机应变。

    这时,众贡生对张廷玉头一个被皇上点到的嫉妒都散了几分,并且悄然生出了几分庆幸。

    张廷玉略等了几息,见皇上没有后话,便知皇上是有意停在此处,叫人摸不清他的心思。

    张廷玉镇定而恭敬的拱手躬身回道:“回皇上的话,微臣认为前明之所以亡灭,便有经济崩塌之缘故,故言经济之重关系国家兴亡。”

    “哦?”依旧是不辩喜怒的语气,不过显然,皇上是有兴致听他说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