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大家请我当皇帝在线阅读 -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910节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910节

    经过众人一番劝说之后,只是分出了一支骑兵进行阻拦,他本人依旧带领麾下主力直扑盛京。

    “多铎来了?”就在多铎率领后金主力倍道兼行之际,很快就被义军发现了动向。

    卢象升略作沉吟,不由笑道:“且把火炮收起来,咱们暂时退避三舍。”

    “这……”满珠习礼、吴克善、洪果儿和栋果儿四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我们好容易下定决心,背叛了后金,结果你见了人家就走?

    “四位无忧,这多铎手底下拢共才三四万人马,除却驻守东京、盛京两处,顶多有两万五千之数。”卢象升如何不知这四人心思,不由笑道。

    “如今得诸位相助,合计一万四五千之数,与之周旋数日,不过是小菜一碟!”

    “一万四五千之数?”满珠习礼一干人等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你们汉人欺负我们不识数怎地?

    你麾下只有两营人马,加上我们五千之数,也不过才万余人马。

    “本将还有一营人马留守在杜尔笔山脚下,我已经派遣士卒将其唤来!”卢象升不由笑道。

    “你……”满珠习礼一干人等听了卢象升这话,顿时又惊又怒。

    原来这杜尔笔山固然是义军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前往科尔沁诸部道必经之路。

    卢象升竟然在形势如此危急之下,还在这里留了一支人马,其目的可想而知。

    若非科尔沁左翼识时务,恐怕这时候这一支人马早冲进了只剩下老弱妇孺道部落之中。

    满珠习礼、吴克善、洪果儿和栋果儿四人脸色有些难看,更有些庆幸。

    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的箭,这四人也只好权当不知道。

    于是众人便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弃了简易的营地,一路往西北去了。

    义军这一动不要紧,却不曾想却是让那多罗安平贝勒杜度暂时躲过了一劫。

    原来自从科尔沁左翼投靠义军以后,科尔沁右翼自然也蠢蠢欲动。

    之数科尔沁左翼女儿生的好,和“舜王”结成了姻亲,而科尔沁右翼却不成。

    若是平白无故的投降过去,恐被人借去了首级,于是众人便跟着杜度的儿子杜尔祜进了盛京沈阳城。

    等到众人进去以后,受到了杜度的热情接待,并邀请他们一起协助守城。

    只是那巴达礼见城上士卒稀少,便颇有一番心思。

    是夜,天色已晚,待众人退去。

    那科尔沁右翼中旗图什业图亲王巴达礼不由私下里对右翼前期扎萨克图郡王布达齐与镇国公喇嘛什希说道:“这大清国要完了!”

    “此话怎讲?”布达齐和喇嘛什希连忙问道。

    “我见这城上士卒稀少,连忙遣人细细地问了,这才知道大清国国中空虚,只有甲士两千,丁壮两千而已!”

    “什么,这么少,难怪这么急着向我们求援!”布达齐和喇嘛什希不由面面相觑道。

    他们三部加在一起,已经拥有四千骑兵。

    若是比起来,这盛京城中竟然还比不上他们科尔沁右翼道实力。

    “论及实力,这盛京城中空虚。”那布达齐和喇嘛什希不由低声道,“论及什么,他杜度不过是一个贝勒,如何比得上汗王?”

    “如今科尔沁左翼已经改换门庭,想必定是觑得城中空虚,我等理当勉之!”

    巴达礼听到这里,不由笑道:“既然两位舍得了郡王、镇国公之位,我如何舍不得亲王之号?”

    “只是兹事体大,万不可走漏了风声!”

    “晓得了!”那布达齐和喇嘛什希不由点了点头,然后抱怨道,“什么鸟亲王、郡王,如何比得咱们汗王之尊?”

    “更不要说,一只折翼道雄鹰不值得猎人喂养;一匹折了腿脚的骏马,不值得壮士骑乘。”

    “科尔沁草原上的群狼,只会跟随最强壮的狼王!”

    原来这巴达礼本继承了父亲奥巴的图什图业汗王之号,只因洪太要“南面独尊”,故而名他去济农之号,改封为图什图业亲王。

    只是如今洪太已死,盛京城中空虚,而继任的多铎又威望不足,他的野心不由便滋生了起来。

    “那感情好,等明天双方鏖战到关键时刻,咱们一时俱起,夺了这盛京城,献给舜王!”巴达礼眼见这二人都支持自己,不由计较道。

    “好说,好说!”三人计较已定,但等明日天亮,准备等到义军攻城最猛烈之际,一起俱发。

    然而,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城外突然人去营空,独留一个光秃秃的营垒在那里。

    “这……这是怎么回事?”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而就在这时,却只听到一阵喧哗,随机望见一支骑兵由远及近而来。

    待到那骑兵稍尽,众人这才看的分明,正是大清国皇帝多铎带领主力人马赶了过来。

    三人不由心中大骇,连忙相视一眼。

    “还反吗?”

    “不反了,不反了,不曾想这‘顺贼’却是更没志气的,当不得‘狼王’!”

    然而,就在众人用眼神交流之际,却正听到多铎这城下气急败坏地喊道:“人呢?人都死哪儿去了?”

    “陛下,您可回来了,我这就给您打开城门!”只听那杜度连忙大声应道。

    “朕问得不是你,朕问得是‘顺贼’跑哪儿去了?”多铎急不可耐道,“你不是说‘顺贼’围攻数日,盛京城岌岌可危吗!”

    “回禀陛下,‘顺贼’听到您道威名,昨夜已经偷偷地溜了!”杜度哭笑不得,连忙解释道。

    “什么?跑了!”多铎闻言不由气急败坏,“他怎么就跑了!”

    原来按照多铎和代善道计划,准备打卢象升部一个措手不及。

    哪曾想这卢象升早晓得了多铎主力所在,故而一开始就在沈阳和东京之间遍布斥候。

    那边多铎一动身,那边卢象升就得到了消息,这才让他扑了个空。

    只是这一扑空不要紧,多铎准备利用自家机动性优势打一个时间差,结果这时间差没有了。

    不但这时间差没有了,甚至多铎和身后的盛京沈阳城还面临着被卢象升、张三百两部人马夹击的风险。

    “这贼鸟厮究竟跑哪里了!”多铎不由气急败坏,连声大吼道。

    第626章 劳而无功

    “将军,前面就是平虏堡了!”就在多铎倍道兼行之际,卢象升终于在斥候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平虏堡。

    平虏堡不过是沈阳西北方向的一个小堡,城周不过一里,开南北二门,地处蒲河北岸,周围地势平坦,利于骑兵驱驰。

    然而,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堡却是沈阳西北门户。

    明万历一十七年,插汉儿部脑毛大联合白洪大、长昂两万骑攻破平虏堡,以至于沈阳、蒲河一带尽遭劫掠,这也是大名鼎鼎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

    这卢象升身为明臣,对此亦有所耳闻,故而早早选定此处作为义军防守之所。

    “好,好!”那卢象升来到堡前,只见那蒲河正横亘在平虏堡以南,若非此时天寒地冻,可谓是一等一的好去处,顿时不由大喜。

    他遂命艾能奇筑扎在堡西,满珠习礼、吴克善驻扎在堡东,洪果儿、栋果儿驻扎在堡北,自率人马住进了平虏堡。

    当多铎赶到的时候,卢象升已经基本上部署完毕。

    那多铎派遣骑兵略作试探,见无隙可乘,只得留些人马监视义军,自率主力折回盛了京沈阳城。

    “陛下!”那多铎刚一入城,贝勒杜度便带着科尔沁右翼图什图业亲王巴达礼一干人连忙前来见架。

    “你很不错!”多铎见了那巴达礼,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意有所指道,“至于满珠习礼一干人等,胆敢背叛于我,须饶他不得!”

    “陛下放心,明天若是开战,我科尔沁右翼愿打头阵,让那满珠习礼晓得我的厉害!”巴达礼、布达齐和喇嘛什希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连忙开口表态道。

    “嗯!”多铎也自知这几人未必可信,只是如今正是用兵之时,只得假装满意的点了点头,先哄住这几人再说。

    然后,他又扭头向杜度下令道,“对了,安平贝勒,赶快给士卒准备一些吃食,战马准备些草料,朕今晚要奇袭‘顺贼’!”

    “陛下?”那杜度没想到多铎竟然如此心急,连忙劝慰道,“如今城外天寒地冻,‘顺贼’千里馈粮我等只需坚持些时日,‘贼人’便会不战自退!”

    杜度的建议虽然很简单,却十分实用和狠辣。

    他这一套方法和当年俄国库图佐夫对付法国皇帝拿破仑手段差不多。

    既然正面打不过对手,那就利用当恶劣的气候和遥远的距离,拖垮对手的后勤。

    实际上张顺也正担心后金玩这一手,原来义军除却辽东镇、东江镇的守卒以外,如今已经先后派去了六万大军。

    仅这六万大军人吃马嚼一项,日费粮草两千石不止。

    若是再算上千里迢迢运输之费、损耗之费,每月耗粮十万,这哪里遭得住?

    “不,我们等得起,恐怕刘之源等不起!”然而多铎闻言,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一口拒绝了杜度的提议。

    这倒不是他不知道以守代攻好处,只是如今的大清国却不是以前的大清国。

    如今的大清国连战连败,又被义军杀到盛京城下,早已经人心惶惶。

    那科尔沁左翼三旗投向义军,便是明证。

    如果这个时候他还不能主动出击,很可能人心思变,偌大个国家,顷刻间就分崩离析。

    所以无论有没有刘之源,多铎也无法坐以待毙。

    当然,如果复州刘之源也完蛋了,那后金的形势就会变得愈发恶劣。

    一则,后金失去了牵制义军的一股力量,会导致更多的义军人马抵达盛京城下。

    二则,现在后金全国上下也只有四五万人马,若是再少了一万,那更没有翻盘的本钱了。

    故而,义军固然等不起,其实后金也等不起了。

    就在多铎下定决心,准备突击义军之际,张三百和他麾下人马才堪堪赶到虎皮驿。

    这虎皮驿正位于辽阳至沈阳的正当中,距离两地各六十里。

    义军刚抵达此处,尚未埋锅造饭,张三百便下令道:“着杨承祖广布斥候,谨防为虏所趁。其他人等,就地建立营垒,等一切完毕,再行造饭!”

    “将军,军情紧急,如何还在这里挖沟建垒?”士卒奔波了一日,早已经饿得前胸贴着后背,那祖大寿见了,忍不住开口劝道。

    原来这时代人,大多数一日两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