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在线阅读 - 第57节

第57节

    “那可不,她被忽悠的买了公租房二十年的居住权,可算是要了亲命了。”

    公租房?

    苏锦绣隐约记得,后来公租房里的人住的时间长了,就把房子当成了自己的房子,拆迁的时候,因为没有房屋手续,闹了不少事出来,出了好几个钉子户呢。

    不过,她还记得,改革开放后,华侨归国,只要有手续的,国家都将房子归还了。

    也不知道这好二嫂运气怎么样,要是不小心正好买的是华侨的房子,啧啧啧,那可就是真的惨了。

    “现在不是不允许房屋买卖么?二嫂她怎么敢?”

    周玉竹冷哼一声,翻了个白眼:“她胆子大的很呢,辛亏分家了,要是没分家,估计我们都要被连累了。”

    “只分家没用吧,你们还在一个户口呢,人家上面办事又不看私下分家,只看户口的。”

    周玉竹闻言心里一凛。

    苏锦绣笑笑:“反正买了二十年的公租房,让他们把户口挂公租房去呗,又不是不可以。”

    周玉竹闻言顿时急迫了起来,她连忙站起身来:“我得回去说说这事儿去,可不能让她祸害了全家。”说着,风风火火的就想走,临走前,又想起来什么似的顿住脚:“对了,你啥时候回去一趟啊?”

    “回去干啥,我这忙着呢,你回去这么告诉二婶就行了。”

    周玉竹的身子顿住了。

    她怔怔的看着苏锦绣,没办法从她眼睛里看出丝毫对苏家的留恋,有的只有疏离。

    显然,她对苏家的感情已经在曾经一次次的折腾中消失殆尽了,她突然有点心慌,忍不住想要确认:“绣儿,虽说你过继了,但是大哥大嫂还是你大哥大嫂啊。”

    “那肯定的,大哥大嫂永远是我大哥大嫂。”

    听到苏锦绣的这一句话,不知为何周玉竹松了口气,然后又急急忙忙的告辞走了。

    满足的吃了口大瓜。

    第二天苏锦绣就忍不住的和宋清华分享。

    宋清华一边端着牛奶,一边笑眯眯的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模样,见她总是说不吃,又将饭盒往她面前推了推:“快吃吧,这可是我特意从一个陕西大婶那边换到的甑糕,真材实料的,特别香甜。”

    “甑糕?”

    苏锦绣一愣,她低头看看饭盒,没想到时隔数十年,还能看到后世红极一时的网红甑糕。

    她连忙用筷子挑了一块塞进嘴里,红枣味瞬间爆开。

    香,甜,软,糯。

    好吃啊。

    “这糕好吃。”比后世她让人特意排队买的网红甑糕更好吃:“特别香。”

    “你喜欢明天还给你换。”宋清华见她吃的满意,顿时笑的开怀:“这大婶特别会做面食,你要是喜欢,以后我经常带你去吃。”

    “陕西的啊,那感情好,那边面食特别多。”

    苏锦绣听着都觉得口水在蔓延,陕西上辈子被称为面食王国的。

    见苏锦绣吃的欢,宋清华连忙送上牛奶给她润喉。

    “你知道么?陕西有一种面,名字特别奇怪,为了那名字,那边还编了首歌,方便人们记忆。”

    苏锦绣一边吃一边点点头。

    她说了那面的名字,见宋清华诧异的睁大双眼,忍不住眯眼笑了笑。

    “你居然听过,真是厉害了,我还是那大婶跟我说我才知道的。”

    苏锦绣闻言心里一动。

    “宋干事,你知道我们华国有多少美食么?”

    宋清华仰头想了想:“大约有无数种,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势不一,各地气候也不一样,所以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美食,怎么,你想吃?”

    “想吃是一定的。”苏锦绣一本正经的点点头:“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美食汇总起来,然后宣传到全世界,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片。”

    苏锦绣咧嘴笑了笑:“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全世界都不如咱们华国人聪明,也不如咱们华国人会吃。”

    她咬着筷子,脸上是止不住的畅想,双目幽幽的看着天空,语气轻快极了:“我们国家,一定会崛起,一定会变得强大,一定会从现在孱弱的状态变成世界强国,我们华国人勤劳,刻苦,团结,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宋清华见过好几次她这副样子,忍不住的逗她:“可是现在外国比华国强啊。”

    “嗐,强大只是一时的,我们华国强大了四千年了,弱个一两百年不过是巨龙打了个盹儿,等时机到了,自然会醒过来。”

    说着,苏锦绣忍不住拍拍宋清华的肩膀:“所以小宋同志得努力啊,别以为大学没了就可以不学习了。”

    宋清华忍不住的笑出声来,他觉得这样的小苏委员简直太可爱了。

    “是,小苏委员说的对,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苏锦绣觉得他笑的有点猖狂,恨恨的吃完甑糕,将饭盒往宋清华手里一塞:“快,洗碗去。”

    宋清华从善如流的起身去洗碗。

    苏锦绣坐了一会儿,有点坐不下去了,站起来小跑着凑到宋清华身边儿去,还想伸手去洗筷子,却被宋清华拦住了:“水凉了,你别碰。”

    苏锦绣听话的缩回手,忍不住的咧嘴笑。

    谁也没发现,刚刚两人说话的地方,那树丛的拐角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站着,他身边陪着的是纺织厂的牛厂长,牛厂长这会儿额头有些冒汗,他没想到一大早居然听到这样一段话。

    老人一直都没说话,牛厂长也不敢擅自开口。

    等小两口亲亲热热的走了,牛厂长才忍不住的擦了擦汗。

    “那位就是画连环画的苏干事?”

    “对。”

    牛厂长点点头。

    “不错,她说的话很对,我们华国如今的孱弱不过是巨龙打了个盹儿,我们努力工作,总有一天能让这条巨龙醒过来,没想到小朋友对我们信心这么足啊,走吧,不散步了,回你办公室我们说说话。”

    “好好。”

    牛厂长连忙带着老人进了办公室。

    老人一进门就让牛厂长把厂里出的连环画都拿出来给他看。

    牛厂长正好办公室里攒着一套,连忙就捧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连环画已经出了六本,四本是厂区故事,还有两本是红军故事,主题用的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军民一家亲。

    老人是牛厂长没转业前的老首长。

    之前也下乡受过罪,不过约莫是因为性格原因,来来回回的,一会儿被提拔,一会儿又被打压,如今虽说回来了,却没啥事情做,也是清闲了,才找过来看看他。

    这会儿老人翻着连环画,牛厂长正襟危坐,仿佛又回到了部队,自己面对首长时那种忐忑的心情。

    老人戴着老花镜,看的速度很慢,偶尔还会往回翻两页。

    “这故事很好啊。”

    老人看完了一本,合上封皮,感叹道:“还带扫盲,怪不得这么风靡呢,前几天我小孙子也拿了一本回来,大半夜的不睡觉,举着蜡烛看,差点把被子点了。”

    牛厂长:“……”

    感情老首长今天过来是受了小孙子的影响啊。

    “我听说这书被制片厂的人看中了?”

    “是,苏委员对扫盲工作比较重视,她觉得扫盲工作不该局限于孩子中,也该让那些大人跟着学习,她说国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也有助于工人能力增强。”

    说着,牛厂长忍不住的笑了笑:“她虽然年轻,却很有想法啊。”

    “有没有考虑推荐去上工农兵大学?”

    “这……”

    牛厂长怔住了,他还真没有考虑过。

    他手里确实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可那些都是默认给技术骨干的,那些骨干挂职读书,等毕业了,可是要回厂子里的。

    “好人才不该被埋没。”

    老人意有所指的点拨了一句。

    “是是。”牛厂长又开始淌汗了。

    等老人走了,牛厂长去找了苏锦绣,问苏锦绣有没有想过去上工农兵大学。

    苏锦绣想也不想的拒绝了。

    现在是七五年年底,再过几年就要恢复高考了,与其现在去上工农兵大学,不如到时候拼一把,参加正式高考,她自认为知识储备还是可以的,到时候说不定能去个好大学。

    不过她当然不会这样告诉牛厂长,而是十分大公无私的表示:“这些机会应该留给技术人员,他们才是厂子的脊梁,我只是个宣传人员,只有厂子好了,我的宣传才是有价值的。”

    牛厂长知道后,感动不已。

    等到了年底,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下来了,牛厂长再一次的询问了一下苏锦绣,再一次被拒绝后,牛厂长才选了两个技术骨干推荐去了。

    也不知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没过几天,所有人都知道苏锦绣拒绝了工农兵大学的推荐名额,将名额让给了厂里的技术人员,顿时所有人看向苏锦绣的眼神里充满羡慕,羡慕之后又是深深的可惜。

    当然,也有幸灾乐祸的。

    觉得苏锦绣就是个傻瓜,居然会放弃工农兵大学的机会。

    苏锦绣没有任何反应,一如往常的上班下班,甚至期间还抽了个空去了一趟老苏家,拎了一袋子橘柑,给了五块钱,做足了一个普通亲戚来探病的姿态,连晚饭都没吃,只坐了一下就回了厂里。

    天气渐渐冷了,时间也渐渐流失。

    苏锦绣的连环画又出了两册,这两本她画的是本年度纺织厂的劳模,故事写得很是感人,以至于看的两个劳模走路都恨不得在脑门上贴上‘连环画主人公’的字条。

    制片厂的电影试映会也很成功。

    中宣审核部门的人对这样的扫盲模式很是重视。

    无论上头怎么分歧,扫盲却是两方都默认的需要重视的项目,所以电影的审批很快就过了。

    因为胡春传是英雄传记,越快上线越好,在腊月初九的时候,在京城电影院上线了,普通民众纷纷买票前去观影,而厂区的工人们则是由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拉着幕布和机器,在厂区广场上竖起幕布,在夜晚放露天电影。

    钱芳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苏锦绣身边,紧紧的握着她的手。

    她看着幕布上面,苏锦绣画的胡春从幸福的小姑娘变成了被无数鲜花围绕的沉睡少女,再也忍不住的泪崩了,她哭成了泪人,倒在苏锦绣的怀里。

    苏锦绣也跟着流泪:“干妈,小春姐会被华国人民记在心底的。”

    她哽咽着:“她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谢谢你,绣儿,若不是你,她恐怕早就被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