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生逢宋代在线阅读 - 第10页

第10页

    不管怎么说,赵光义登上了宝位,是为太宗皇帝。在此还要说:赵匡胤兄弟共有五人,其中长兄与幼弟早死,依次匡胤、匡义、匡美。赵匡胤登基称帝后,依照回避天子名讳的惯例,匡义遂更名光义,匡美改名光美。

    太祖驾崩、新皇即位的消息,迅速诏告全国。赋闲在家的赵普闻听,哪里肯信遗诏的意思?老谋深算的他,不用打听不用论证,便猜到个中真相。不过,此时他赋闲孟州,想要复出困难重重。

    要论赵普与赵光义的关系,可以说相当微妙。这位比自己小十七岁的新天子,他再熟悉不过了。自打滁州之会期间,他就认识了赵匡胤的这位年轻兄弟。进入赵氏幕府后,更成为熟人。当年筹划陈桥兵变期间,年仅21岁的赵匡义积极参与,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一面,令军师赵普印象深刻。但仅此而已,因为彼时的主角是赵家的大哥。

    改朝换代后,在宋太祖眼里,外姓大都靠不住,需要时刻提防,自家骨rou就不同了,因此打压的对象全集中在家门以外。如此这般,赵光义以皇上至亲关系,开国之初就任殿前都虞候,授节度使,参与控制军权。以后,加同平章事衔,封晋王,出任开封府尹,也就是京城的长官。

    这位皇弟却不简单,满腹的抱负、权力欲,不甘于现状。掌控京师管理权后,他便效法过去兄长的做法,也乘机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一些骁勇的亡命之徒,通晓奇门遁甲之类的策士,都被私下里招入王府。他还利用各种机会,拉拢朝中的大臣和宫中的宦官。宦官首领王继恩就这样成为晋王的内线。

    赵普身居相位,自然也成为晋王笼络的对象,不过那时赵丞相正受到天子的重用,不仅没接受,反倒颇为反感,他因此提醒太祖留心这类反常活动。遗憾的是,太祖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有听进他的忠告。不久,赵光义就获悉此事,很可能是王继恩透露的消息。如此一来,晋王与丞相的关系便微妙起来,彼此都怀着深深的戒心,直到赵普罢相。

    最终是兄弟阋墙,祸起萧墙,晋王成功登基。说起来,太宗继承帝位的最大依据,是老母临终留下的遗言:赵家帝位得之不易,当哥的死后,可由兄弟接替,兄弟们死后,再传给长房的儿子。太祖遵从母亲的教诲,并将此遗言放入一个金匣子里,深藏于宫中梁上。这便是演绎着一段貌似动人故事的金匮之盟。

    不管外人是否相信,太宗入居皇宫后,总对臣僚们宣讲金匮之盟的意义。他还依照这一说法,郑重地封自家唯一的兄弟廷美(因避讳而更名)为齐王兼开封府尹,太祖长子德昭为武功郡王兼京兆府尹,太祖次子德芳为兴元府尹,并班序皆在宰相之上。与此同时,则对军政要职进行调整,将亲信安插到重要的岗位上。

    按照常理,因为有以往的过节,赵普不可能得到起用,加上时任宰相的卢多逊素为政敌,所以他借入朝庆贺之际,大表忠心,以试探新天子的态度。果不其然,他碰了个软钉子,只获得个太子太保的虚衔,连原来的使相官位也被剥夺。看起来前途一片昏暗,他只好悻悻地留在京师的家中,继续蛰居。

    天子的冷落,卢丞相的报复打压,以及官员们的回避,令赵普灰心不已,史称其郁郁不得志。但厄运压不倒强者,赵普经历过大风大浪,几度强忍几度思忖后,决定静观时局变化,寻觅重振的机会。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逐渐向赵普露出希望的曙光。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也就是太宗即位的第三个年头,在亲征消灭北汉政权后,旋即发动对辽朝的北伐。当时,太宗皇帝激情澎湃,不仅要完成先南后北的既定统一大业,而且希望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以打消臣僚们的疑虑。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宋军大败而归,太宗本人也大腿中箭,狼狈地乘坐驴车奔逃。

    当北伐战败的消息传至内地,朝野议论纷纷。许多原本持反对意见的朝臣,都上奏批评伐辽之举。天子对军事上的失利固然相当郁闷,因为威望没提高,反倒招致臣下的指责。但更令他窝火的是,围攻幽州期间,一些将帅还在一度找不到皇帝的情况下,竟密谋拥立太祖之子德昭继承帝位。

    显然,太宗帝位的正当性还是受到很大质疑,以致人心不稳。另外,金匮之盟虽为太宗即位提供了口实,却也留下无穷的后患。若依照这一遗训,太宗的兄弟和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是未来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且不说一旦太宗遭遇不测,即就算无事,也难说朝臣们不会离心离德。

    于是,心虚气短的太宗皇帝顾不得方式方法,便痛下狠手。当年八月,太宗借故将石守信等几位依旧效忠先皇的将帅贬责,以警告其他武将。接着,又在宫中羞辱逼死侄子德昭。但如何妥善收拾接下来的摊子,却令他头痛不已。

    朝堂风云变幻,诡谲莫测,令许多大臣感到棘手,惶惑不安,不知如何应对。有道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赵普可不是寻常秀才,他悉心观察事态发展后,认为时机成熟了,遂抖擞精神,决定出山。

    十

    赵普深思熟虑后,于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上奏皇帝,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亲身经历了杜老太后、太祖嘱托的金匮之盟。此时,他年已六旬,拿出晚节赌上了一把。也就是说,当今天子称帝得之于非常手段,其漏洞需要弥补,要有人能圆这个弥天大谎。而无论是话语的分量,还是身份的特殊,没有人能与他这位开国元勋可比。此时,赵普人性中积极作为的一面已然消退,阴暗投机的一面油然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