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全家穿越到古代在线阅读 - 第21节

第21节

    李秀琴见此,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几样菜,“大嫂,这里还有呢?”

    她才不会委屈自己。

    这些菜可是她特地留给自家人吃的。

    虽然他们不能吃荤,但是这些素菜也是用好油好料炒的,味道一点不比rou菜差。

    李秀琴叫了几个孩子过来一块吃饭。

    几个孩子也是累得气喘吁吁。

    尤其是林晓,额头全是汗珠,碎头发都沾在脸上了,李秀琴以手作梳,简单帮她把头发拢了一下,“你们几个去哪玩的呀?怎么全身都是汗?”

    林家以前的灶房是刘翠花的天下。林老头之所以交给她,那是因为刘翠花最合他心意。她做饭做菜奉行一个标准,那就是省。而做出来的饭菜,用一个词来形容最为贴切,那就是难吃。她却不觉得这是缺点,要是她把菜做好吃了,那不就得多消耗粮食嘛。

    别看李秀琴做的是大锅饭,但是她舍得放油放调料,饭菜水平比刘翠花好多了。

    几个孩子吃得根本停不下来,根本顾不上回答他们的问题。

    林晓原本想斯斯文文吃饭的,但是他们抢菜太厉害了,她不得不也加入队伍。

    夹好菜,她才顾得上回答她娘的问题,“我们去捡柴禾了呀。我爹说了黄豆杆可以肥田,烧了太可惜了。所以我就带他们去捡柴禾。”

    李秀琴揉揉她脑袋,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好孩子。”

    林晓边吃边含糊道,“娘,你快别管我了,你也吃啊。”

    再不吃,菜就没啦。

    李秀琴听着直乐,这穿到古代,她女儿的饭量倒是比前世大了不少。

    第二日,太阳刚升起,村里的壮劳力们如约而至。

    林满堂认识的人当中,他大哥算一个,他大伯的大儿子林广源算一个。他之所以认识林广源,是因为对方声音特别大。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家门口喊孩子,声音大到全村人都能听见。

    还有五个村民来他家拿过凉粉,至于其他人,他完全抓瞎了。

    人到齐后,张金水给大家安排活,挖地基的挖地基,和泥的和泥,拉砖的拉砖……

    事实证明,盖房子并不比收庄稼轻松。

    林满堂躲得了干农活,却躲不了盖房子。毕竟他这可是为自己家盖的。

    一天干下来,林满堂整个人累脱皮了。他想起自己以前种地的日子,浑身上下哪哪都疼,骨头都跟着打颤。他都佩服自己,他居然一干就是十几年。也不知那时候的他是怎么撑下来的。

    现在又体验当初那段艰苦的岁月,浑身上下的骨头都在叫嚣着让他赶紧罢工。

    可他不能不干,他自家的房子,他要是不干,明天这些人估计全撂挑子不干了。

    林满堂躺在床上疼得直叫唤,哼哼唧唧一副可怜样儿。

    林晓心疼他,用小拳头给他捶背。

    李秀琴端着热水进来,让林满堂先泡脚,“累的时候,泡脚能够缓解疲惫。”

    林满堂将脚泡在热水里,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只是有些可惜,他家没有浴桶,要不然他全身都能舒坦了。

    李秀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叹了口气,“谁不辛苦啊。我都多少年没做过大锅饭了。这一天差点没把我累瘫了。”

    负责做二十个人的饭菜,光蒸馒头就得蒸两锅。再加上择菜,炒菜。累得她到最后都拿不起勺子。

    也幸好有刘翠花带着大哥家的大丫二丫帮忙,要不然她真得累趴下。

    林晓听她也累,跑到她身后帮忙捶背,“爹,娘,这房子是为自家盖的,咱撑过这个月,以后就能舒舒服服住大房子了,还是很划算的。”

    林满堂和李秀琴对视一眼,齐齐笑出声。

    就这么持续了一个月。三间大瓦房,六间房子,一间灶房,终于盖起来了。

    上梁这日,林家新房挤满了人。

    前一晚是暖梁,在未建成的新房堂屋正中间位置摆上两条长凳,再把“中梁”架在万字糕上,然后中梁两侧分别系上红绿布条,红布在大边,绿布在小边,一般东为大,西为小,再在中梁的正中间栓一朵红布扎成的花。

    “暖梁”开始,林满堂点燃鞭炮,在中梁下方点燃芝麻楷以暖梁。

    刘金水开始唱诵本地上梁歌。

    “文武百官二面站,子孙后代穿朝衣”

    “一杯酒来敬梁头,文拜相来武封侯”

    唱完上梁歌,暖梁完成。

    正式上梁这日,吉时开始时,林满堂燃放鞭炮,中梁两头栓下的长绳吊住梁住,木匠和瓦匠伴着张金水的吟唱,各提着绳子登梯而上。

    中梁提上来后,将它牢牢放在之前就做好的柱头上。

    林满堂将之前早就准备好的红点馒头,糖果,伴着张金水的唱涌洒向底下围观群众。

    至此礼成。

    李秀琴特地买了二十斤猪rou,两只公鸡,招待前来帮忙的村民。

    这一个月来,他们确实费了大力气,一天三顿饭根本抵不了这份辛苦。

    虽然她没办法天天大鱼大rou,但一次还是可以的。

    她做了萝卜炖rou、红烧杂鱼、炒时蔬三样、蘑菇煨鸡、酸辣黄瓜、栗子糕、虎皮花生、拌凉粉 、杏仁豆腐、大骨汤整整十个好菜。

    这二十人吃得分外满足,个个都夸李秀琴厨艺好。

    上完梁,郝木匠也将家具送过来了,新样式的柜子摆进屋,林满堂终于找回点原来的感觉。

    这天中午,采石场那边送来了几车条石,十个衙役撵着囚犯押送来的。

    这些条石与林满堂前世在故宫看的一模一样,磨得平滑齐整,就好似天生就是这么平坦。

    人家大老远将石头送来,林满堂感激万分,顺口留人吃饭。

    衙役们就是赶着饭点来的,见主人家上道,自是顺手推舟答应了。

    十个衙役,十个囚犯,林家自然没有那么多食材,便叫了大哥一家过来帮忙。又让女儿去请村长过来。

    村长得知衙役来了,自是在边上陪着。

    衙役们在堂屋喝茶唠嗑,囚犯们却在外面费力搬条石,倒也不用担心他们这些人会跑。

    一是这些人手上,脚上都戴着镣铐。二是能带出来的囚犯本身所犯罪刑比较短,最长不超过三年。他们只要服完刑就能重新做人,实在没必要冒险当逃兵,毕竟失败了,那一辈子就是当军户的命。

    搬完条石,这些囚犯也不敢进屋,就这么坐在院子里的空地处歇息。

    家里突然来这么多人,林满堂要陪着,可把李秀琴忙坏了,将大伙支得团团转。

    女儿要去关屠夫家买rou和排骨。

    大嫂要去村里买鸡和鸡蛋。

    大丫二丫要去林家菜地摘黄瓜和豆角。

    大吉要去大庄村买两条鲤鱼,大利要去买豆腐。

    大吉握着手里的二十文钱,小脸通红,他居然也能买东西了。

    大利手里是三文钱,虽然比大哥的少,但是从未买过东西的他,激动之情不比大哥少。

    在大人眼中,这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信任,是新奇,是他们即将要成为大人的证明。

    其实农村孩子不是没有帮大人买过东西。但最多也就是去关屠夫家买二两猪rou,父母还会叮嘱一句,“跟关屠夫说,rou钱先欠着,我明天给他。”

    村里孩子真正拿钱买东西的体验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上回林晓随手就能掏钱买东西,才会引起大吉四个羡慕非常。

    两个少年接了钱,想将钱藏起来,但是他穿的是短打,根本无处可藏。大利还好些,他一只手能包住。但是大吉不行,生怕别人看到他有钱。

    大热的天,他也不嫌热,两只手紧紧捂着一串钱,警惕地看着四周。

    路过村口,不少同龄孩子跟他们打招呼,大利僵着一张脸,冲他们挤了个假笑,大吉装作没看到,加快脚步逃得远远地,一副生怕对方过来抢他钱的架势。

    大利撒丫子追了上去。

    身后那群孩子一头雾水,“他们怎么了?跑啥呢?”

    “不知道啊。”

    两人一路出了小庄村,上了河渠,大吉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四下张望,大利见他脚步放慢,有些急了,“大哥,快走啊,别让二婶等久了。”

    大吉看到远处有几个身影,眼睛一亮,“我要去买他们的杂鱼。”

    说完,也不等大利反对,已经飞奔着跑过去了。

    大利再次追了过去。

    到了河边,又是枝秀带着几个男娃在捕鱼。

    大吉冲他们喊,“你们有鱼吗?”

    几个男娃上了岸,给他们看今天的鱼。

    今天运气不怎么好,网的鱼都很小,大利有些迟疑,“大哥,这鱼也太小了。”

    枝秀忙道,“我可以给你们便宜一点。这些你就给我八文钱吧。”

    这里面大概有十斤左右,全都活蹦乱跳的。

    大吉听到八文钱就能买这么多鱼,还真心动了。上次挖井,二婶就是给打井队吃这杂鱼的。打井队也说好。

    二婶家盖房子花了很多钱,他还是给她省点钱吧。

    大吉数了八个铜板给她,“我二婶家来了官爷。要是吃的好,我们下次还从你这定鱼。”

    枝秀听说对方要招待官爷,咬了咬牙,把铜板给推了回去。

    大吉不解,“怎么了?你要反悔?”

    枝秀抿了抿嘴,“不是。这鱼太小了,要是鱼刺卡到那些官爷的喉咙就不好了。你们还是去买大鱼吧。”

    枝秀旁边的几个男娃愤怒地瞪着她。她是不是傻啊?人家都打算买了,她居然不卖。

    大吉目呆呆看了枝秀好一会儿,直把枝秀看得小脸冒烟,他才收回目光。

    大利经她这么提醒,也觉得有道理,“哎呀,咱们之前竟没想到呢。”

    那些官爷可是金贵人,要是真出事,他们罪过可就大了。

    大吉到底不敢冒险,谢了枝秀的好意,“多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