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25节

第25节

    第三晚,舅甥两人在一处无人居住的泥潭的浅水区发生一大片挖野生芋头。

    芋头生长的淤泥又腥又臭,站在淤泥里面诸事不便,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几倍的能量。

    挖了大半个小时,文岚忽然觉得很累,体力枯竭,能量耗尽,整个人关节僵硬,抬不起手,迈不开步。

    看见文岚做事慢慢吞吞,关博睿欲言又止。

    后来,看到文岚搬完两个芋头就停下动作,关博睿实在按奈不住,终于忍不住问出口:“文岚,你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我怎么看你这两天都没什么精神,做事总提不起劲?”

    “啊,没有啊,跟平时差不多呀。嗯,可能是前一段时间太累了,最近想休息休息吧。辛苦了那么久,就当放个假。”文岚在芋头叶子上抹了抹手上的泥,将芋头提到一旁的竹篓里,立在一旁稍作休息。

    “可是,我觉得你的状态似乎不太对劲。算了,你先找块干净地方,休息一会儿吧。这一片芋头长势好,结得芋头也壮实,等我先把这一块挖完再聊其他的事情。”关博睿用袖子抹了一把汗,踩在泥地里,继续挖芋头。

    “我们已经挖了五个芋头,够吃几天的了。要不,今晚,我们早点回去吧。”文岚扯过一片干净叶子垫着,一屁股坐在地上。

    关博睿直起身子,面带诧异地反问:“可是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米面了,还要半个月才能去粮店买米。家里只剩下杂粮窝窝头、红薯之类的,你不是吃不惯吗?我想着遇到了就多挖点芋头,给大家换换口味。”

    “怎么可能,我之前不是刚加了两斤米进去吗?这么快就吃完了?”文岚惊叫出声。

    关博睿似乎明白两人的认知差异出现在哪里了,他解释道:“我们26号买的那些米面,就是我们整个月的细粮。后面再买,只能买粗粮,而且,现在粮店供应得种类少,我们大部分的粮食额度只能买红薯。成年人25斤或者32斤的粮食定量是指全部食物,以前还能买15斤大米,但是最近粮食紧张,白米有限,现在基本只能买2斤米和5斤面。你加进去的那些米,是不可能够一家人吃的。你没发现,现在一个星期基本上都是大半时间吃红薯和杂粮吗?只是煮饭的时候,每次多放了几把米,看起来米饭多了一点而已。你年纪小胃口差,大家照顾你,让你多吃米饭,少吃杂粮。”

    “什么,那天买的米面就是这个月全部的细粮了?我怎么都不知道,啊,我真笨!”

    文岚回想最近这段时间自己似乎真的比较少关注家里的事情,前段时间一直在抓紧时间处理战利品,最近一段时间忙着帮关博睿抄写那堆资料,似乎真的很久没有留意家里的饮食。

    毕竟,印象中,前段时间才买了米,应该够吃一段时间了。而且,关博睿还时不时借各种名义带点额外的食物回来,当然,大部分来自如意门。

    仔细一回忆,好像jiejie生日那晚的腊rou饭也是大米、高粱和小米的混合饭。只是,风干入味的腊rou,肥rou油而不腻,瘦rou紧实有嚼劲,蒸透了之后,油脂混进米饭里,让米饭也变得油亮丰盈。吃的时候,只记得饭菜甘美无比,根本不记得碗中米饭的具体构成了。

    沉迷于做成一桩大事的骄傲,忘却家人习以为常的艰辛。这样的自己,是不是有点太没良心了?

    自己这段时间,似乎飘过头了。

    静下心来,仔细一盘算,就发生数字不对。

    因为,即便运回百万斤粮食,全国5亿人一平均,每个人新增的粮食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换而言之,自己买回来的那点粮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文岚,在心里狂殴了自己一顿,站起来,哭丧着脸,挽好衣袖,继续埋头努力挖了芋头。

    成不了救世主,那就,踏踏实实找粮食,努力先填饱家里人的肚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  1990年,内陆11.3亿人,平均每天消费74万吨粮食,猪rou4.7万吨,食用油1.7万吨,新鲜鸡蛋1870万公斤。

    ☆、海虹成岛

    空间里的粮食虽然还有一些,一家人每个月的细粮有限,每次往里添加分量屈指可数。

    次数多了,容易被人怀疑。

    次数少了,根本于事无补。

    即便手里有钱粮,要想找个正当途径让家里人生活得好一点,实在不容易。

    想要提高家里人的生活质量,最彻底的方式当然是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总额,从而提高居民粮食总额。

    可是,要从何着手呢?

    被现实殴打了一轮之后,李文岚最近一直在琢磨,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国内粮食生产。

    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文岚还是竭尽所能地回忆相关信息。

    中国是个地形非常复杂的国度,三级阶梯,北部平原,南部却多丘陵地貌。即便是农作物,也是差异明显。南稻北麦,东水西旱,发力点各不相同。

    身处迷雾中的文岚,只能用最愚笨的办法,试图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想起,希望借此散落在记忆中的知识碎片。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关键人物,袁专家。

    李文岚记得曾看过的袁专家个人传记写过,袁专家关于水稻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在十年浩劫之前。一群陌生科研管理人员看到了这篇论文后,逐级推荐,使得时任国家副总理兼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得以看到,并专门发函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予以支持。

    后来,这篇论文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并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保护了袁专家。当时,袁专家不重视政治,只专注于业务,被□□被整治。正当袁专家准备被关进牛棚时,当时的工作组在进一步处理其问题并查看他档案时,意外发现了那份函件。了解到袁专家工作的重要性后,工作组王组长决定停止□□,转而支持他的科研工作。

    按照这个时间线,袁专家现在应该还在水稻田里研究水稻,准备写论文。距离发现在海南发现野生雄花败育株,还有差不多十年。

    这,鞭长莫及。

    其次,化肥和各种生产辅助工具。

    这个,文岚似乎依然帮不了什么。

    因为,所有的生产都涉及一系列的工业,不是一两个点突破就可以改变的。我国建国初期,只有两个技术老旧的化肥厂,肥效低得可怜。建国后,国内一直在建设化肥厂,努力地提高化肥技术。但,化肥不是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氮肥和磷肥都要先合成氨,才能生产各种化肥。而氨最初是为了制造□□,所以,要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其实跟制造大炮差不多,都需要合金钢无缝管。要得到符合高韧性、高抗爆性和抗腐蚀性等基本要求的材料,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拥有一流的焊接能力。而这就需要一整套冶金技术,以及一系列高端设备,例如大型电弧炉、高压水压机、大型卷板机等。制造能生产合成氨的高压球罐,就能制造核潜艇的耐压壳。

    这一切,都有待于我国钢材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再次,与粮食生产,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水利工程。

    这个,政府和人们一直都在做,没有一刻放松过。

    当时,国内一穷二白,没有工程机械,人们就用肩抗背抬,硬生生地凭空挖出一条条大水渠。虽然叫做水渠,可实际上有不少水面宽阔,流量惊人。江苏淮安的苏北灌溉总渠,当时单凭人工挖掘,半年多就生生挖出一条水面宽80米,日常水流量达到五分之一个黄河的水渠。

    湖南军民携手,圈山为湖,修建内有数十座山陵的大水库。水库可供城市居民用水,可供矿场生产用水,必要时可以提供给军工作为洗矿炼制武器的军事水源。

    50年代和60年代初,各地每年冬天都要搞大会战。各村出动劳动力,参与各运河、沟渠和水库建设。成千上万的村民,挖河道、挖水库,红旗翻飞,口号不断。

    后世有人统计,惠及后世的水库和运河,有半数以上,都是这一时期修建完成的。

    单是1960年1月份成功截流的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和1960年2月合龙截流的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就都属于大型工程,这两大水利工程就能形成两个面积多达1千万亩的黄河平原灌溉网和山区扬水灌溉网。刘家峡水利工程更是可形成面积多达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水库,蓄水多达四十九亿立方米。

    以上种种,都在李文岚的能力范围之外。

    笔记本都快划破了,文岚依然没能找到一点头绪。

    文岚决定还是出去走走,换换思维,看看能否有新的思路。

    拉开随意门,文岚便嗅到熟悉的海水腥味。

    靠在门口倾听片刻,依旧只有浪涛拍案的声音。

    不过,这也正常。本来地球上的海岸线就非常长,而且很多地方大部分时间是渺无人烟的。即便是有人居住的岸边,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人驻足的。更何况,现在科技水平有限人们的生活足迹几乎只限于近海。文岚这么多次出入海岸线,就基本没有发现过人类的痕迹。

    文岚装好手套,拉过垒起来的竹筐和背篓,带上鱼笼,找出锤子、刀和小铲子。刚要迈步,文岚又低头从旁边的小盒子里扒拉出几条蚯蚓,栓在鱼竿和鱼笼上。

    出了大门,文岚发现这次脚下踩着的是茫茫大海中一个孤岛。这岛,或者称为礁石更准确,非常小,没有看到什么植物。各种灰黑色的石头,大大小小的,布满整个岛。文岚站在一块相对平坦的石头上,看了一圈,发现这岛四面环海,估计除了渔获,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连荒草都没有几根。

    理清思路,文岚背上背篓,带上手套,手脚并用,下到近水一点的岩石上。

    海水啪的一声,啪在岩石上,卷起堆堆白雪。

    这里,应该不合适钓鱼或者下鱼笼。

    文岚转向另外一边,找了块稍微平静一点的海面,把鱼钩抛了下去,安置好鱼竿,试探性地往海边走。这可是海鱼,估计不太吃得惯来自陆地的美食,蚯蚓估计吸引不了什么鱼。海岸线附近总有些贝壳,估计贝壳rou总有部分鱼类会喜欢的。

    临近海边的石头上,被海水晕湿了,比上面的石块颜色深了许多。文岚仔细一看,发现岩石上有着密密麻麻附着物,褐色或者黑色的,硬壳,应该是某种贝类。

    文岚拿刀翘起一个贝壳,拿在手里,总觉得似曾相识。硕大的黑色贝壳,呈楔形,跟文岚的手掌差不多大小。贝壳上面,有着奇奇怪怪的东西,看起来有些像海藻,但有部分又像是藤壶,表面非常粗糙。用刀柄加石头,用力砸开,发现壳面其实有种特别的紫黑色光泽,壳内面边缘有着蓝色光泽,没有鲍鱼壳那么颜色多彩,但也有珍珠光泽。取出的贝rou超大,非常厚实,贝rou一侧呈白色,另一侧呈现出黄色偏橙的色泽。

    文岚盯着贝壳,越看越熟悉。再挖了一个,抓上手的那一瞬间,忽然灵光一闪,文岚瞬间恍然大悟,哦,原来是海虹,也就是贻贝。诶呀,这可是好东西。可蒸,可煮,可烤,煮熟晒干后便是煮汤圣品——淡菜。文岚匆匆砸了几个,取了贝rou,抛入鱼笼作为诱饵。快速将鱼笼放入海里,文岚便冲回去拿来更多的装备,准备大干一场。

    岩石上密密麻麻覆盖着海虹,开口朝外,团结友爱地镶嵌在一起。文岚拽住外面的一个海虹,用力一掰,那海虹便与它的兄弟姊妹分别了。文岚轻轻一抛,将海虹抛进身旁的竹篓里。这样掰海虹,虽然很有满足感,但时间稍微一长,手指便受不了,指尖磨得厉害。

    文岚面朝大海,稍微避开一点海浪,用手将刀尖插入海虹群里,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将海虹们与岩石之间拆开一道裂缝,然后用力一撬,便撬起一团海虹。虽然这样采得的海虹大小不一,但效果效果显著,一次基本都能收获四五个海虹。有时候,力气用巧了,一次撬开一个宝藏,掰出一个海虹家族。不一会儿,文岚便攒够一竹篓,将海虹背回到来时的岩石边,堆成一座海虹山。

    挖了一圈后,文岚发现这些海虹基本上都聚集成长,外面一层比较好撬,越靠近岩石越难撬动。那些肥厚的大海虹基本上都已经与岩石融为一体,可能是因为文岚手劲小,单纯用刀是不可能撬动的。唯有借用铁锤之力,把刀砸入海虹身下,才能将大海虹撬起。只要砸开缝隙,用小铲子一铲,便能铲下一层海虹。

    找到窍门后,文岚愈挖愈起劲,又砸又撬又挖又铲,渐渐上了瘾。沉浸其中的文岚,以自己双脚为中心,旋转了360度,硬生生挖出一片斑秃的黑色礁石本体。

    挖得入了迷的文岚,被大海虹吸引着一步一步往前挪,渐渐离海水越来越近。当文岚撬起一个有自己两个手掌大的海虹,正要举手欢呼庆贺,突然,一个超级大浪扑了过来,将文岚从头到尾浇个透心凉。一惊之下,海虹脱手而出,在地面砸了一下,往岩石内侧滚过去,即将投奔海洋,换取新生。文岚顾不得身上的海水,追了过去,堪堪赶在海虹滚下岩石前一刻,把它逮捕归案。

    将海虹放在脚步,文岚才开始顾得上整理自己。

    “呸,呸,呸!”文岚连吐了几口海水,依然满口都是又咸又腥的味道。海水越过眉毛防线,兵临城下,即将直接闯入敏感区域,进攻眼球。文岚抬起手,下意识用衣袖去阻拦,不料,反倒带去另一股敌军。众多敌军汇成军团,突破眼睫毛组成的最后一道防线,眼球失守。

    文岚被沁得生疼,忍不住叫唤出声。

    迫不得已,文岚站在岩石上,摇头晃脑,就像是刚洗完澡的长毛哈巴狗。海水、泪水、汗水,因为惯性,飞了出去,落在半米外的空地上,呈现弧形的半圈。

    待文岚扯过衣襟内侧,抹去眼泪,两颗眼珠子已经被水洗了一轮,眼白和眼帘位置已是红通通一片。

    看着那个被淋成落汤鸡也舍不得丢弃的超大海虹,文岚恶狠狠地说:“我一定要单独把你煮熟,吃干抹净,一点不剩!”

    李文岚花费三个半小时,将这个孤岛上的海虹撬了一圈,装满了空间里的五个竹筐。

    事后,叉着腰身,巡视战果的时候,文岚似乎觉得整个礁石群都瘦了一圈。

    作者有话要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很多地方农村农业,一直都是依赖这些修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小型水利工程。

    ☆、堂哥归来

    也许,即便年纪大的只是灵魂,□□也会受其影响。

    最近,李文岚时常觉得自己的记忆力有下降趋势,说话忘词,丢三落四,就连刚放好的东西转头也会找不到其踪影。

    这不,最后一背篓搬到银色星星前,正准备休息一下,再把东西搬进如意门空间的李文岚有点心神不定,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些什么。

    究竟是忘记什么事情?

    文岚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任何头绪,不得不把自己带的东西一一清点。

    刀、小铲子和铁锤,正不离不弃,偎依在一起。手套,虽然脏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但文岚没舍得丢,打算回去努力拯救一下。原本垒起来的竹筐和背篓,现在正乖巧地排着队。

    还有什么呢?

    “哎呀,真笨,居然完全忘记要看鱼竿了!”

    文岚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转身往放置鱼竿和鱼篓的岩石边跑去。

    把鱼竿扯上来一看,鱼饵早就被吃得一干二净,连一丝rou渣都不存。

    文岚转过身,找到栓鱼篓的绳索,开始拉鱼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累了,手下的重量有点不对,似乎沉得很。短短三四个小时,就有鱼进鱼篓了?文岚没有那个自信,毕竟鱼篓里面只是随意放了点蚯蚓和海虹rou而已,又不是什么特制的香饵。

    鱼篓越扯越重,文岚全身后仰,借助岩石之力,一点一点往上拉。渐渐的,蓝绿色的鱼笼慢慢冒出水面,当底部即将露出来的那瞬间,海面一阵扑腾,翻起片片白浪。

    哟,真的有鱼!

    文岚大喜过望,顾不得手掌与绳索摩擦产生的疼,一鼓作气,将两个鱼笼陆续拉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