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在线阅读 - 第241节

第241节

    这才是普通人的选择。

    有了钱,就该多置办几亩地,买头耕牛,再妨碍新屋,然后就是捏着钱准备给儿孙娶媳妇。有田有房有牛,再将儿孙拉拔长大并都娶妻生子,这就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也就只有他奶了,在见识过不一样的风景后,这才会当机立断,送他去上私塾,并在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后,不顾待在乡下地头的舒坦,毅然决然的离开熟悉的村子,径直去了陌生的地界……

    窝头深以为,他有如今这个成就,离不开他奶的努力。

    其实不光如此呢,窝头并不清楚老魏家之所以能发财,并非明面上展示的那般。大牛二牛刚开始压根就没有挣钱的能力,他们完全是带着钱走,再带着钱回来。

    很奇葩的发财路线,敢说这世上就此一家。

    但问题是,这世上并非人人都有这么个奶的。

    窝头的意思是,能不能别再像前朝那般,将科举用书尤其是一些大儒的笔记都珍藏起来,除了自家子嗣之外谁都看不到。

    这么做,当然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自家屹立不倒,甚至哪怕改朝换代,很多世家大族依旧存在。

    像如今的八大世家,本朝建立不过短短几十年,可八大世家里哪怕是最弱的那家,那也存在了两三百年。

    像永平王妃的娘家蒋氏,那可是拥有了至少六百年的历史。

    可从古至今,又有几个朝代能屹立六百年的?

    世家大族的能量甚至超过朝廷本身,就连先帝那种雷厉风行的人,都不得不做出让步,这才有了四大异姓王。

    用四大异姓王来对抗八大世家,但事实上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短暂的平衡。大家彼此之间都在维系那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敢先触动底线,但同样的,互相之间又都有忌惮。

    没有哪个当天子的,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真若是让他们下死手去对抗八大世家……

    别看在济康郡蒋郡守那个事儿上,蒋家做出的是一味儿的让步,就认为他们软弱可欺。说白了,这件事情是蒋郡守做错在先,且不说此事跟蒋家的关系不大,就算真的是嫡系所为,大不了将人推出来,蒋郡守所犯之事还远远够不上株连九族。

    世家大族哪个没经历过风雨?在面对狂风骤雨时,舍弃几根枝桠那不是很正常的cao作吗?只要主干不倒,便是树叶枝桠全部毁掉,待到来年开春,一切都会恢复如初的。

    而硬碰硬……

    前朝之所以灭亡,除了正好不幸摊上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他们太着急了,偏又没能得到老天爷的支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先帝以及跟随先帝的那些人,恰好就是那位渔翁。

    重蹈覆辙是不可能的,先帝当年迫切的想要巩固自身,八大世家也希望能有一段修生养息的时间,至于四大异姓郡王则被眼前的富贵迷了眼……

    多年之后,僵局再现。

    贸贸然的采取措施是不可能的,再说窝头也不敢冒这个风险,谁敢保证翰林院没有八大世家的人呢?就算他原先跟几个世家的关系不算差,但前提是没有触犯对方的利益。

    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

    也因此,窝头的点就是从最基础的科举用书开始。

    重新开始编撰各类基础书籍,他的意思是,其实识字完全没有必要从三百千开始的,为什么不能更通俗一些呢?直接出现常用字不好吗?如果单个字不容易记忆,那为什么不能编写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小故事呢?

    一点一点来吧。

    先从童生试开始,世家大族们在高处待得太久太久了,他们是不会在意这点儿小事的。况且,秀才功名只有寻常百姓才看重,勋贵们都是免考童生试的,甚至稍微有些门路的,都可以舍弃这一关。

    正因为如此,窝头才盯紧了。

    从基础识字开始,再延伸到童生试,同时又因为童生试是分为三场的,并且是允许重复考试的,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前两场的。

    理由都是现成的。

    “这世上并非每一个擅长读书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兴许就有那种拥有治国之道的人,如今正在挑粪种地……”

    噗——

    窝头的上峰也是个世家子,当然他既不是八大世家的人,甚至都不是他家族的嫡系。饶是如此,听到这般粗鄙的言语都忍不住喷茶了。

    “魏侍读大可不必。”

    不就是想推广基础用书吗?没问题,他同意了,人手都是现成的,这不有驸马爷在吗?要知道,驸马爷的身份限制了他的前程,横竖既不能往上升,又不能真将他当个新人使唤,那总得派个活儿给他,就编书吧。

    甭管怎么说刘侾都是凭实力通过的会试,区区基础用书是难不倒他的。

    “另外,我也想推广一下奖励制度。”

    窝头详细的说明了他们老魏家搞的那些个saocao作,还真别说,天生就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到底是极少数,多数人还是需要有人提着萝卜吊着走,或者拿着大棒赶着走。但一味的谩骂责打是起不了作用的,棍棒底下兴许是能出孝子的,可出不了进士。

    所以,还是得有奖励啊!

    上峰倒是不排斥所谓的奖励制度,因为其实很多县学、府学都有类似的条例。可人家赠的都是笔墨纸砚,你他娘的准备奖励什么?两斤猪rou?一只肥鸡?一头耕牛?

    就一种感觉,脑壳壳疼。

    细节部分可以再商量的,不过编书倒是可以直接答应下来了。教化子民的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至于科举什么的,哪怕是世家子出身的人都不一定具有这般强的敏感性。窝头的上峰只觉得这样就挺好的,多几个秀才也方便了老百姓写信收信,再说读书明事理嘛,哪怕每年少一些口角纠纷都算是赚到了。

    只这般,刘侾莫名其妙的就被抓了壮丁,还美其名曰为了国家的下一代编撰基础教育用书。

    至于窝头,他才不想编撰这玩意儿,他更希望能让人明白读书的好处。

    身为世家子的上峰想的是,读书可以明事理。

    窝头的父母家人想的是,读书能当大官。

    老魏家的族亲则满心满眼都是猪牛羊,多领一斤半斤rou都是好事儿。

    还有更多的人则完全没那个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就仿佛,爹是屠夫,生下来的儿子也肯定是屠夫;爹是厨子,那么儿子就子承父业,继续当厨子;甚至那些管家的孩子,最大的梦想是能够像爹那样当上大管家;还有更多更多,他们的未来仿佛一出生就被限定住了,完全没有想过,这世上还有其他路可以走,万般的精彩正等待着他们去挖掘。

    窝头觉得他大概是看不到蓬门小户出身的孩子跟世家子一样占据朝廷的半壁江山,但他觉得终其一生,应该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哪怕……

    从地里刨食看天吃饭的农家子,变成有着稳定收入的酒楼账房,那不一样是改变门庭了?甚至可以是本人努力了一下,将改变这件事情交给儿子去做,再到孙子,而非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

    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后,窝头的感触就特别深。

    这里是勋贵子弟占了多数,倒不是上头偏心什么的,而是本身能考上二榜进士的,就是勋贵世家多,再通过翰林院馆选……每一届能有一两个出身寻常的翰林官,就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当然,肯定有人是不服气的,觉得自己的天赋不比那些勋贵世家子差,自己的努力更是远远的超过了对方,但为什么呢?凭什么呢?

    而这其中,刘侾是被人谈论最多的。

    因为他的探花郎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

    以他自身的能耐,成为三榜同进士倒是理所当然的,但更多就算是破格提拔了。偏生,他是头榜三甲之一。

    好在那些人只是在心里不服气,还不至于丧失理智跑去找刘侾。可饶是如此,背后偶尔嘀咕两句却还是免不了的。

    时间一长,窝头也难免听到了一句半句的。

    他没告诉刘侾,因为像这种小事完全没必要打扰到刘侾,人家还有正经事儿要忙呢!

    不过,他还是提醒了一脸不忿的人:“几乎每一届都会有平民子弟考上进士,你只看到了你的不公,但你忘了,你的儿子却天生比别人强。届时,若是有人这般嘀咕你儿子,你又作何感想?”

    那人收起了不忿,却沉默以对。

    “永平王府传承到如今不过才两代,老王爷壮年辞世,何尝不是因为当初在战场上多次负伤的缘故?若是祖上的功绩就此一笔勾销,谁还愿意拼死拼活的努力奋斗?”

    “如今的你凭借自身的能耐入仕,自是觉得那些背靠父辈祖宗的人不公。可若是有一日,你官拜一品,旁人却道你的儿孙就该撇开一切从头开始,你觉得这公平吗?”

    对方沉默了许久,最终向着窝头作揖离去。

    可到底刘侾还是知晓了这个事儿。

    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并不知道说这话的是谁,背后嘀咕的又是哪几位。

    刘侾不关心这些的,他只是被窝头的兄弟爱折服了。

    “哥!我就知道你比刘修那厮靠谱多了!从今个儿开始,你就是我亲哥、我就是你亲弟了,以后我跟着你混!大哥,请受小弟一拜!!”

    窝头:……

    突然想打死前几日多管闲事的自己。

    说闲话的人:……

    跟个傻子计较那么多的自己简直蠢毙了。

    第147章

    刘侾啊,  他还以为自己终于在多年后又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兄弟爱,但事实上……

    他想多了。

    窝头用实际行动告诉刘侾,他其实是跟刘修一路货色。

    总结一下就是,  没事儿别来烦我、有事儿你去别人的那种哥!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刘侾长叹一声,  转身就抛弃了这个刚认的大哥。

    啧啧,  像这种倒霉大哥,  谁爱要谁要去!他反正是要不起的。

    气跑了刘侾,  窝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翰林院其实并不像外界传闻中的那般,  清闲无聊且地位高。当然,  假如是像刘二老爷那种特殊情况,  自是另当别论了。说白了,刘二老爷的前程已经被限制住了,他这辈子估计也就这么回事儿了。再加上他已经在翰林院里待了几十年了,  里头的形式规矩都已经摸透了,  每年每月每日要做的事情也都做顺手了……

    刘二老爷啊,  别人是在某一行拥有许多年的经验,他是用一年的经验混了许多年。

    但窝头显然不是。

    如果说,当初先帝为了推翻前朝统治,不得不跟八大世家联手,而后又为了压制八大世家,又不得不亲自扶持起四大异姓郡王,  之后为了打压世家和郡王,再一次不得不选择拉拔贫寒子弟……

    当然,  最后一个其实并非先帝所为,他已经没了很多年。选择扶持贫寒子弟的,是当今圣上。

    刘二老爷注定是无法升到高位的,  当然刘侾也一样。出身好也是有利有弊的,偏刘侾还尚了公主,自是不可能再拥有实权了。

    可窝头却正好相反,他就是圣上最想要的那一种臣子。

    真正的农门贵子。

    别扯杨冬燕跟永平王府的关系,直到今时今日,圣上都觉得永平郡王认干娘一事,只有两个可能性。

    要么,就是被害妄想症犯了,觉得皇室终于容不下异姓郡王打算一锅端,所以故意装傻充愣给自己认了个乡下老太太当干娘。

    要么,就是……他真的傻了。

    刚开始那几年,圣上的比较倾向前一种可能性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圣上愈发觉得后一种可能性更高,毕竟刘侾看着就不太聪明的样子。

    甭管怎么说,窝头的前程是由圣上来定的,留在翰林院只是权宜之计,待时机成熟,窝头是绝对会被放外任历练几年的。再往后,当然也得看他的实际能力,假如不能做实事,那一切都是白瞎的,但凡他能力还成,未来的前程绝对不可限量。

    换个人就该烦了,也就是摊上窝头这个发自内心热爱读书的人了……

    哪怕是窝头,能够静下心来安分的待在翰林院,也是因为有人帮他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