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202
朱元璋也感慨万千,亲自给李善长斟满烫热的花雕酒,“当时朕只是一个草莽农夫,被很多人视为土匪,而爱卿当时已经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帐下当幕僚,无数人笑话爱卿明珠投暗,唏嘘不已。” 李善长爽朗大笑,“是他们有眼无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 朱元璋叹道:“你我君臣几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爱卿这样忠心不移的。朕当时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员大将,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兴被jian人蒙蔽,以为朕背叛他,朕被夺去军权,关进监狱,徐达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将军帐下。当时郭子兴邀你入他帐下做幕僚,你冒着杀头的危险,拒绝了郭子兴,坚信朕的清白。这份情谊,朕一直记在心里。” 郭子兴是马皇后的义父,朱元璋建国后,还不计前嫌的追封了郭子兴为王。当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深受其喜欢,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子兴之子嫉贤妒能,污蔑朱元璋谋反,郭子兴将朱元璋囚禁。 马皇后坚贞不屈,誓不改嫁,坚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将烧饼贴身带进监狱给丈夫送饭,燎破了肌肤也吭声,李善长也一直在外为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马皇后和李善长都不离不弃,朱元璋因此对李善长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兴死后,虽说他还有几个儿子,但最后是朱元璋“众望所归”的继承了郭子兴的兵马和地盘,其实所有的“众望所归”背后都有不可告人之处,李善长的谋划、朱元璋的野心、天时地利人和的帮衬,朱元璋到底如何以义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残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历史是成功者用笔墨书写的,只留下“众望所归”四个字。 从此这一支红巾军称朱元璋为主公,听他号令。可以说没有李善长,就没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温热的花雕酒,燃起了过去建功立业的激情,洪武帝说道:“君于我,如萧何之于汉高祖。来,爱卿满饮此杯。” 回忆往事,李善长有些怅然,暗自思忖:那时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机,几乎死在监狱里,可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并将扶上位,扭转乾坤。 那个时候我身无长物,对他的忠诚却一点都不输后来的谢再兴。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机时,我却动摇了,退缩了,后来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不得已杀了谢再兴全家,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李善长一边思忖,一边举杯一饮而尽,感叹道:“其实有了高祖这种明君,才能成就萧何这种名臣,萧何若跟着项羽这种短视的西楚霸王,史书就没有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样的, 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 “皇上是真龙天子,目光长远,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马和地盘就忙着搭着草台班子称帝建后宫,醉生梦死,当年红巾军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皇帝,妄自以为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着粗茶淡饭,将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悯人上,微臣至今都记得,皇上接管了郭子兴的兵马后,问微臣,天下之乱何时才能结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记得,你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五年成就帝王基业,倘若效仿汉高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愿,朕现在都不舍得放你告老辞官了。” 李善长谦虚的说道:“不是微臣多么高明,千百年来,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兴衰,规律大体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辞官后,皇上只要以史为镜而已,教育子孙,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李善长一席话说的实在漂亮,纵使朱元璋对其心存疑虑,此时内心里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舍之意。 送别宴上,君臣尽欢,洪武帝下旨,许李善长告老还乡,李善长本来和朱元璋都是凤阳老乡,除了金银宝钞外,还赐了凤阳地界的良田千顷、坟户一百五十家、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二十家等。 李善长喝得大醉,走路不稳,洪武帝还特意赐了一幅御驾,将他送回韩国公府,这等尊荣,李善长是第一人。 韩国公府,老妻递过一盏醒酒汤,“你辞官了也好,咱们回到凤阳老家安度晚年,过几年安生日子。” 李善长喝醉了,但脑子始终很清醒,回想着宴会上他和皇上的对话是否有错处,滴水不漏是李善长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不容许自己犯错,要实在疏忽犯了错,也会尽快找出来弥补,因为和徐妙仪燕王已经撕破脸,以后他不在朝上,徐妙仪若反守为攻,他的处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着,公主府的太监和女官突然来韩国公府报喜:“恭喜韩国公,韩国公夫人,今日太医来公主府诊脉,临安公主有孕了。” 老妻韩国公夫人高兴的直念佛,李善长则如释重负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无论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们李家的靠山! 且说洪武帝和李善长君臣互相试探,朱棣和徐妙仪焦急的等待消息,却听到了李善长告老辞官,洪武帝厚赐李善长,设了送别宴,君臣尽欢的结果。 看着徐妙仪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说道:“李善长这只老狐狸没那么容易对付,这一次迫使他立刻辞官归乡,父皇应该对他有所怀疑,不敢再让他再当一天丞相了。” 徐妙仪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暂的失望之后,很快振奋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长是大明宰相,朝中党羽遍布,即使证据确凿,皇上也不能立刻将他在朝中的势力连根拔起,我们要慢慢的把他磨死。” 朱棣目光虚浮的看着南边:“镖局和你我的证据都被李善长所毁,不过他应该也没有想到,马三保他们带着藏宝图和第三份文书坐着海船,远渡重洋,去了琉球国。” 徐妙仪重燃希望,点头说道:“对啊,狡兔三窟,我们就让李善长以为自己消毁了所有证据,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待他松懈麻痹,辞官归乡,朝中势力一点点的被皇上和我们除掉,将来马三保从琉球国寻宝回来,这些证据足够给他最后一击……” 两人正看着航海图,低声议论马三保此时应该到了那里,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来说道:“四哥,妙仪,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锦衣卫包围,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员下诏狱!” 徐妙仪大惊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说道:“被宣进宫了。” 徐妙仪莫名一阵心悸,有种不好的预感。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突然亲自造访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宫。”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三保临危受命,开始海外游历生涯了。 ☆、第209章 帝王心术 朱棣刚刚踏进御书房,就闻得宝剑出鞘,破空刺来的声响,他本能的打算避让,但看清持剑之人的相貌,便定定的站在原地,微丝不动。 锋利的剑尖轻而易举的刺透了狐裘和蟒袍,在里衣处骤然停下,持剑者问道:“为何不避?” 朱棣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儿臣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 一柄泛着寒光的宝剑隔断了父子,朱元璋握着宝剑,没有收手,也没有继续往前刺,他静静的看着剑尖那一端的儿子,仅仅是一柄宝剑的距离,一臂之长而已,父子之间却像是隔着天涯海角。 朱元璋冷冷问道:“你在心虚吧,都不问朕为何要对你刀剑相对。” 朱棣淡淡道:“父皇是天子,天子要做什么,还需要问儿臣的想法吗?” 朱元璋放下宝剑,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儿子,“你居然还在为凤阳赈灾一事忿忿不平,觉得朕糊涂,偏心太子!” 朱棣摇头说道:“这事已经写进了《御制记非录》,白纸黑字,毋庸置疑抵赖,儿臣一辈子都要带着这个污点,被后人嘲笑耻笑,已成定局,儿臣不会为此事徒劳伤神。儿臣意外的是父皇宁可相信一个老jian巨猾的外臣,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父皇厚赐李善长土地人口,衣锦还乡,却对儿子刀剑相加。” 混账!我对你是爱之深,责之切!朱元璋向来以严父的面目示人,这句话实在说不出口,索性顺势将另一柄宝剑抛给朱棣。 “近墨者黑!学徐家那个到处闯祸的臭丫头,练出嘴皮子功夫专门和朕怄气!堂堂八尺男儿,色令智昏!你还记得战场上铁血的滋味吗?拔剑!朕看看你还有没有朱家男儿的热血!” 朱棣接剑,拔剑。 朱元璋和李善长喝了一下午的酒,此时怒火和酒精一起将他点燃了,朱元璋双目赤红,握剑朝着儿子刺去。 朱棣静静的等着父亲先动手,宝剑刺来的瞬间,朱棣闪身躲避,却将剑身弃之不用,握着剑鞘当做武器反攻。 几次短兵相接后,朱棣的剑鞘准确的接住了朱元璋的剑身,剑鞘剑身合一。 朱元璋喘息未定,“你在嘲笑朕老了吗?” 朱棣扶着父亲坐在龙椅上,淡淡道:“儿臣若受伤,父皇伤心失望;父皇若受伤,儿臣愧疚不安,何必呢,我们是父子,不是仇人。” 这句话戳动了朱元璋的心窝子,他甩开朱棣的手,“你既然什么都明白,为何要故意气朕?” 朱棣说道:“父皇明知儿臣想迎娶徐妙仪,您为何突然对她表哥朱守谦动手——” “够了!”朱元璋举起手,想要一巴掌将情根深种的儿子打醒,手掌在半空停住,狠狠的拍在御案上,啪的一声,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震落一地,哗啦啦砸在朱棣脚背上。 朱元璋怒道:“你以为朱守谦暗地里做的那些事只有你知道?早就被李善长发现了!朱守谦私藏那么多火器想要做什么?难道你不明白?” 居然是这件事!难怪父皇如此厚待李善长,这个老狐狸又在背后使坏!震惊过后,朱棣强令自己冷静下来,“守谦侄儿年少无知,被人哄骗了,他已知错,毁掉了火器。” 朱元璋问道:“他知错了,那你呢?如果不是李善长告诉朕,朕恐怕要被你蒙蔽一辈子!关系到朕和大明江山安危的谋逆大事,你居然隐瞒不报,万一朱守谦还有后招,杀了朕,你就是谋逆的从犯!” 朱棣说道:“父皇,我绝对不会坐视谋逆之事发生,如果朱守谦不听劝诫,我不会让他一错再错下去。” 朱元璋嘲讽道:“你已经被徐妙仪迷惑了心智,只要那臭丫头哭一哭,求一求,你就轻易放过朱守谦了。” 朱棣说道:“徐妙仪深明大义,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她知道罪魁祸首是李善长,她已经和朱守谦解释一切,朱守谦真的已经收手了。” 朱元璋说道:“不,徐妙仪和朱守谦不一样。徐妙仪觉得谢再兴的谋反案是李善长一手炮制,她和李善长势不两立,但是朱守谦——他觉得他父母之死罪魁祸首是朕!他要杀了朕,夺了朕的皇位,为他父母复仇!” “朕不计前嫌养了他多年,视为亲孙,他就是这样报答朕的,朕养了一头白眼狼!你现在为了这头白眼狼,和朕父子反目,朕对你太失望了!” 朱棣说道:“父皇言重了,儿臣是您的儿子,也是您的臣子,无论发生任何事,儿臣都不可能和您反目。” 朱元璋将宝剑递给朱棣,“你亲手杀了朱守谦,朕就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