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盛唐烟云在线阅读 - 第180节

第180节

    有关马嵬驿兵变的详细始末,王洵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非常清楚。对于虢国夫人的惨烈下场,他心里非常同情。但同情归同情,却不像马方这样,把责任全算到薛景仙头上。在他看来,虢国夫人杨玉瑶和她的几个meimei,不过是李亨和杨国忠二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和筹码而已。既然坐上了赌桌,就没有谁死得无辜。倘若换做当日杨国忠占据了上风,太子李亨的一干嫡系,如薛景仙、鱼朝恩等人,恐怕也难逃抄家灭族的下场。甚至会牵连到马方,虽然他当时只是太子帐下的一名小喽啰。

    “为了虢国夫人的事情,薛大人曾经专程找过我!”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几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王洵想了想,仔细向马方解释,“他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没想到虢国夫人的性子会那般刚烈。更不知道,更不知道,虢国夫人与其兄并不是一路人!”

    这些话并不是他刻意替薛景仙辩解,而是后者的确曾经专程找过他。只不过目的并不全是想弥补跟马方等人的关系,同时还拐弯抹角地在探听,有关虢国夫人与大侠雷万春之间的,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牵连?!虢国夫人自杀时所持的那把宝剑白虹,是不是雷万春昔日所佩?!如果雷万春打算给虢国夫人报仇的话,薛某人究竟怎样做,才能侥幸逃过他的刺杀?!

    对于薛景仙的疑问,王洵同样是无言以对。他做事固然称得上特立独行,却称不上了无牵挂。所以揣摩不透雷万春的心思,也猜测不出,待雷大侠于河南战场抽出身后,长安城内,究竟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在那把利剑面前,世俗的权力与富贵,给作恶者带不来任何保障。那把剑未必完美无缺,也未必能给世间带来公平与正义,但至少比大唐皇帝的圣旨与口谕,公平得多,也更有威严。

    第六章 大唐 (五 上)

    第六章 大唐 (五 上)

    “你们三个消息灵通,可知道张探花和雷大哥他们那边,最近情况如何?朝廷方面派遣的援军,已经到达了什么位置,由谁来统领?”想到雷万春,便想到前些日子有关睢阳方面的传闻,王洵张口便把心中的最关切的地方给问了出来。最近这半年多,长安城及其周围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民间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而官府下发的邸报,要么是云山雾罩,要么是夸大其词,让人根本无法指望从中能了解到各地的真实情况。

    话音一落,先前还争执不休的三人瞬间变成了哑巴,一个个以目互视,竟然谁也不肯率先开口。

    有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了王洵的心头。 “莫非陛下还没有向睢阳派遣援军?!那可是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如果把睢阳丢了,江南和淮南必然被叛军搅得一片大乱,到时候看谁还能给他输送粮食税赋!”倒竖着眉头,他冲着秦氏兄弟和马方怒吼,一点儿也没有顾忌三人背后所代表的朝廷颜面。

    “明允,明允稍安勿燥!”在逼人的目光下,秦国模第一个承受不住,侧转头,尽量不跟王洵的眼睛相对,“陛下,陛下知道睢阳的重要性,也知道张节度他们守得极其艰苦。可,可河南那边,情况,情况非常复杂。陛下也,也……”

    “有什么复杂的,难道比对付永王还复杂?!”王洵撇嘴冷笑,登时让秦国模的所有解释之词都变得苍白无力。

    永王今年一月奉太上皇之命誓师东巡,二月便被韦陟、淮高适、来瑱吴等人联手击溃,其应对速度之快,处置手段之果决,几乎是大唐朝廷近二十年来之最。而张巡等人在叛军南下之初,便是一支孤军。浴血奋战到现在,却依旧没有得到朝廷方面任何实质上的支援。

    “陛下曾经多次给贺兰进明、李巨、许叔冀等人下旨,命其不惜一切代价援救睢阳。但贺兰进明等人都被叛军吓破了胆子,总是能找到借口百般推脱。而在如今的情况下,朝廷,朝廷也不敢将他们逼得太紧!”不忍让自家哥哥独自难堪,秦国桢拱了拱手,小心翼翼地替朝廷辩解。

    王洵没有反驳,只是继续冷笑。秦国桢被笑得头皮发麻,身子发紧,偷偷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继续硬着头皮解释道:“其实以贺兰进明等人的本事,即便勉强出兵,也不过是给叛军添几道开胃菜而已。所以朝廷才派我等前来给郭子仪下旨,命令他尽快光复长安。待长安战事一了,立刻分兵南下,绕路去救睢阳!”

    “我这回带了一万神武军前来助战,几乎把陛下身边的亲兵全给抽空了。为的就是能够早日拿下长安,援救睢阳!”马方也不愿继续承受王洵的逼人目光,抢着大声汇报。

    神武军是大唐朝廷在黄帝陵惨败后,痛定思痛,倾尽全力组建起来的一支近卫力量。将领和士兵多为哥舒翰留在河西的旧部,无论训练程度还是作战经验,在大唐境内都算得上首屈一指。只是这支兵马的数量实在有限,所以一直被灵武朝廷当做看家保命的最后老本,从没舍得投放入战场。

    如今马方带着神武军的近半兵力来到长安,足见朝廷光复长安的迫切心情。只是待长安被光复那一刻,睢阳还在不在张巡等人手里,就谁也无法保证了。想到几位好朋友在孤城中翘首以盼,王洵心中一阵烦躁。挥挥手,大声道:“何必等拿下长安再去,你现在跟我就绕路南下便是。这里就留给郭子仪他们,反正叛军已经被我打残了,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不可!”秦氏兄弟和马方异口同声,“万万不可。眼下长安城里的叛军,最害怕的就是你。如果你走了,还不知道他们要顽抗到什么时候!”

    “是陛下授意你们三个这样跟我说的?!”王洵皱着眉头,目光从三位好兄弟脸上缓缓扫过,“陛下可真瞧得起王某!”

    三人被他看得心里发毛,纷纷把头垂下去,陆续低声解释道:“你,你怎能对这样,这样说陛下。他,他毕竟是我等的主君!虽然,虽然…..”

    “不是,不是陛下亲口说的。但,但满朝文武,都,都以为你乃是长安守军的克星。大伙,大伙对你的战绩也是,也是有目共睹!”

    “陛下一直很欣赏你。虽然你对他一直有误解。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希望第一支进入长安的兵马是安西军。”

    最后一句话来自马方,作为皇帝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武将,他说话不必像秦氏兄弟那般瞻前顾后,也远远没学会其他二人的圆滑,“陛下认为,若是想把叛军早日驱逐出长安,郭子仪和你两个,缺一不可。这回派兵前来助战,也曾经亲口对我叮嘱,说临战一定要唯你二人马首是瞻,不可因为所部为天子近卫,就傲慢无礼,肆意妄为!”

    “是啊,是啊。郭老将军谨慎和你的勇悍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让叛军找不到任何空隙可钻。”见王洵目光里透着几分怀疑之色,状元公秦国桢继续耐心地补充,“张兄的性格,想必明允你心里也非常清楚。万一你在带兵去救援他之时,长安战场出了不可预料的状况,他恐怕会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在自己头上。”

    “河南不比京畿,周围情况复杂,很多地方势力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如果你绕路而去的话,沿途的粮草供应恐怕很难保证。除非明允你一路抢过去,把所有敢于肯为你提供补给者,全都当做叛军给消灭掉!”秦国模也换了个角度,继续苦苦规劝。

    马嵬驿兵变之后,李隆基表面上把权力都交给了李亨,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重新掌管朝政。父子两个明争暗斗,持续了整整一年才以李亨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期间阴招迭出,花样翻新不断,令本来就没剩多少的朝廷威仪,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所以地方实力人物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也实属再正常不过。王洵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本没资格去苛求他人。

    话虽然说得在理儿,可从秦国模嘴里说出来,却令人隐隐感觉到一层古怪味道。王洵早已经不是当年长安城内的那个懵懂少年,心里把朋友之义看得再重,也不会丝毫防备都没有。“拿下长安之后,朝廷就能保证那些地方实权人物个个俯首听命?!左右是要打过去,早一步跟晚一步,有什么分别。”

    “朝廷的策略,就是先京畿再河南。况且长安城意味着大唐的气运所在,拿下它之后,必然会让很多观望者作出选择!”秦国桢点点头,给出了今天唯一肯定的答案。

    这话说得很在理,王洵无需费多少力气,也能计算清楚其中利害。正沉吟间,又听秦国桢低声说道:“如果沿途各地官吏不全力配合,你即便现在绕向睢阳,恐怕也比拿下长安之后再出发快不了多少。更何况只要率先进入长安的是安西军,你就是大唐的异姓王,届时只要传出一句话去,说张巡是你的知交好友,对他见死不救便是准备与安西军为敌。试问那贺兰进明等人,谁敢不抢着出兵?”

    不愧为大唐天宝年间的状元,从战略大局到战术细节,秦国桢说得句句都在点子上。王洵听了之后,心中明白灵武那边对光复长安,恐怕是一天都不愿多等了。想了想,低声道:“你说得的确有道理,但张巡和雷大哥那边,我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心。既然朝廷无力顾及那边,我就自己分一部分兵马过去。正眼下长安城外的兵马众多,不差一万两万。”

    “你麾下总计才三万多兵马,分得散了,怎么威胁长安城内的叛军?!”秦氏兄弟和马方同时摇头,都觉得王洵的想法实在过于托大。

    “不是还有你的神武军么?先入长安者封王,难道你马方就不想跟我一道来凑热闹?!”王洵笑了笑,给出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答案,“守直你既然来了,干脆就带着神武军跟我一道攻城。我另外派赵怀旭带一万五千弟兄,先行绕向睢阳去。即便一时半会抵达不了战场,至少让河南的叛军明白,咱们随时都有机会抄他们的后路!”

    “这……”秦国模、秦国桢和马方三个以目互视,不太赞同王洵的提议,却也找不出更多的反驳办法。特别是马方,本来就跟雷万春有着师徒情分,只要条件准许,巴不得援军能早点儿出发。点了点头,低声表态:“我带的是陛下的亲卫,不方便分兵。但这回随军带来的粮草器械,却可以先都借给你。等过几天安顿下来,你再从郭子仪手里替我补全了便是。”

    “我也可以给沿途相识的官吏士绅写信,让他们尽量给赵将军提供帮助!”秦国模想了想,也跟着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但是有一件事,请明允酌情考虑!”

    “秦大哥请说!不必跟我客气!”王洵不希望自己跟秦氏兄弟变得越来越生分,拱了拱手,笑着回应。

    “其实,其实此事也与眼前战局有关!”秦国模犹豫着,仔细斟酌说出来的每一个词汇,“眼下叛军虽然已经成了俎上鱼rou,可毕竟还有长安城墙做为屏障。如果强攻破城的话,恐怕我军的损失会非常大。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明允曾经与孙孝哲之间有个约定,只要叛军主动退出长安,你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如今长安城中的主事者虽然已经不是孙孝哲,可如果让他们看到还有平安撤离的机会的话……”

    一边说,他一边抬起眼睛观瞧王洵的脸色。仿佛唯恐一个字说错了,便会激起对方的愤怒,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一般。

    河南节度使张镐拥兵临淮的贺兰进明,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等都观望不肯发兵

    第六章 大唐 (五 下)

    第六章 大唐 (五 下)

    王洵的确曾经与派人带话给长安城内的叛军,告诉对方只要主动离开,自己绝不追杀。但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激怒孙孝哲,逼他出城来跟自己野战,以便最大限度地消耗叛军的有生力量。实际上,敌我双方当时谁都没把这句承诺当真。而现在,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叛军返回洛阳最佳通道也被郭子仪派人截断,王洵当日的承诺,对城里边的叛军将领来说,就显得颇具诱惑力了。

    “如果郭老将军不反对的话,我可以再派人去城内向叛军重申承诺,只要他们肯主动退出长安,安西军决不尾随追杀。”觉得秦国桢的主意切实可行,王洵点点头,笑着表示赞同。

    “郭老将军那边,我们兄弟两个去说!”听王洵答应得爽快,秦国桢暗松一口气,迅速敲砖钉角。

    “但有一个人,他们必须交出来!”看似无心,王洵很随意地补充了一句。

    “这……”秦国桢脸上的欣慰迅速变成了苦涩,不知道怎么继续眼前话题才好。早在一个多月之前,就有人通过老太监鱼朝恩之口,辗转向皇帝陛下表达了希望戴罪立功,帮助唐军兵不血刃夺回长安的意愿。前提条件便是,大唐朝廷对他们昔日所犯下的罪责,既往不咎。

    灵武天子李亨光复长安心切,毫不犹豫地将对方的条件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且暗中许诺,事成之后,将根据对方的实际表现,另行给予重奖。随后跟心腹近臣商议起还都细节,才猛然想起来,这样做,也许会令安西军将士感到心冷。

    天子说出的话都是金口玉言,出尔反尔实在有损颜面。所以李亨才假借着代天子犒师的名义,将秦国模、秦国桢兄弟派到长安前线来。一方面与郭子仪暗中协调放叛军离开的细节,另外一方面,则是期待秦家兄弟能凭着昔日的交情,劝说王洵暂且放弃个人恩怨。

    看到秦国桢的尴尬状,王洵立刻心生警觉,说话的语调陡然转冷,“王某当时的承诺,乃是专门针对孙孝哲而提。如今孙孝哲已经被调回了洛阳,这个承诺,本可不再做数。王某之所以还肯放大多数叛贼平安离开,是不愿意让弟兄们做无谓的牺牲。如果有人还想得寸进尺的话,呵呵……”

    “这个,这个…….”饶是经纶满腹,此时此刻,秦国桢也找不出更好的说辞来,只能继续尴尬地搓手。

    “明允刚刚分了一半儿兵马去救援睢阳。如果不给叛军任何活路的话,当心城里的人垂死一搏!”不忍让亲兄弟独自承受窘迫,秦国模换了个角度,设身处地替安西军考虑。

    “打长安又不止我安西军一家的事情!大不了王某不要这个先入之功,带着麾下弟兄专门追亡逐北便是!”王洵抬头扫了他一眼,笑着接口。

    秦国模被笑得心中一凛,后退半步,不再说话。中军帐瞬间变得一片寂静,傍晚的阳光透过窗纱,将每个人僵立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从始至终,兄弟几个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到城中那个必须交出的人的名字,可彼此心里都明白,对方真正在意的是谁。只有他,才能让王洵宁愿放弃近在咫尺的盖世奇功不要,非杀之以后快。也只有他,无论在大唐的长安,还是大燕国的长安,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做买卖还讲究漫天要价,着地还钱呢。如果秦家两位哥哥刚才说的话真的有谱,何不将二哥的意思送进城里去?!一来可以试探出叛军有无交出长安的诚意,二来么,也能起到分化瓦解他们军心的作用。为了这种没着没落的事情,耽误咱们兄弟的功夫,多没意思啊!”沉默了片刻,神武军副统领马方主动开口替大伙大圆场。

    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不愿意为了一个外人,跟自家兄弟起冲突。笑了几声,摇着头先后说道:“这么多年了,没想到明允的脾气还是如此耿直!”

    “是啊,到底是百战名将,说出来的话霸气十足!让我们两个做哥哥的,一时还真的难以习惯呢!”

    “没办法。两军阵前打滚的人,向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两位哥哥别见怪,我不是针对你们!”王洵也不希望与朋友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笑着冲秦氏兄弟拱手赔罪。

    “不敢当,不敢当!”秦国模与秦国桢赶紧侧开身子,长揖相还。“我们两个刚才把事情想简单了。只想稳住叛军,以最小代价把长安城拿回来,然后再慢慢找某些人算旧账。没仔细考虑到明允和安西军弟兄们的感受。既然明允不愿,那就算了。反正眼下咱们的兵力几乎是叛军的四倍,不愁打不下这座坚城!”

    “朝廷那边,还请两位哥哥代为解释一二!”王洵伸手托住秦氏兄弟的胳膊,同时笑着提出自己的要求。

    “分内之事,分内之事!”秦国桢、秦国模互相看了看,满口子答应。

    兄弟二人的随从手中,还带着一份圣旨。但二人谁也没想把它拿出来当众宣读。因为兄弟俩心里都非常清楚,以眼下王洵的实力和声望,朝廷根本无法强迫他接受任何不愿意接受的命令。相反,还要处处谨慎,以免惹毛了这位爷,让他做出什么惊人之举来,令好不容易出现的中兴征兆瞬间烟消云散。

    换句话说,眼下朝廷对于王洵这种手握重兵的武将,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这些人能为大唐浴血征战,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怕得是稍有处置不慎,便令对方步安禄山后尘。届时新老叛军联手,恐怕大唐朝廷连再度“出巡”的机会都找不到。

    而从家族利益角度,秦氏兄弟也不想与王洵起过多争执。如今不比天宝年间,那时只要你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就能在朝中呼风唤雨。而现在,身背后没有一点儿可以依仗的武装力量,根本无法在朝堂中立足。随便某位像王洵这种级别的兵头上道折子,就让一部侍郎卷铺盖回家。

    然而上头交代要完成的任务,兄弟二人还得硬着头皮去做。只是要换个更妥当的方式,别让触安西军的逆鳞罢了。王洵也知道秦家哥两个突然跟自己说起放叛军离开的事情,肯定是奉了上命。既然对方不把话挑在明处,他也不主动戳破这一层窗户纸,沉吟了片刻,又笑着道:“那个人的脑袋我是要定了的,否则对不起封四叔在天之灵。至于是在长安城内要,还是在长安城外要,倒是没多少关系。除非他有本事从人世间彻底消失。否则,哪怕是上天入地,我也一定要把他揪出来!”

    “二哥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马方一拍腰间宝剑,大声附和。“大不了我辞官不做,跟我师父当年一样,千里追杀,取他项上人头!”

    “这话要是被你家老爷子听见,恐怕有人屁股又要吃苦了!”秦国模横了马方一眼,笑着威胁。跟后者说话,他倒不用像跟王洵说话一样小心翼翼。“城内想平安离开的,又不是某一个两个叛贼?!守直刚才提醒得好,咱们把二郎的原话送进去,说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理应如此!”秦国桢笑着替哥哥帮腔,尽量把军帐内的气氛往喜庆方向引。“届时光复长安的功劳簿上,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你马守直一笔。说不定用不了几年,你也能封个异姓王当当!”

    “那自然好。至少我阿爷再想收拾我,就得考虑考虑朝廷威仪!”马方笑了笑,将秦国桢的调侃当做祝福全盘接下。

    兄弟几个东拉西扯,说话的气氛越来越融洽。转眼之间,便聊到了天黑。王洵命人在偏帐摆下酒宴,替三位好友接风洗尘。又特意把宋武、万俟玉薤、王十三等当年长安城内讨生活的‘老人’拉上作陪。宾主之间推杯换盏,一直喝到后半夜,才尽欢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秦氏兄弟告辞离开,转道去找郭子仪,交代朝廷关于收复长安的最新方略。马方也急着赶回自家军营,以便兑现昨日跟王洵的约定。把几个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都送走之后,王洵并没有直接回营,而是策动坐骑,缓缓地走向了长安城墙。

    半年多来,他已经带领亲卫在城下走了无数次。以至于城中守军见了他的帅旗,都懒得再摆开床弩做威胁状。反正像王洵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肯定不会主动往床弩的有效瞄准距离内凑,守军也没必要再浪费已经库存无己的弩箭。

    “大帅要派人向城头邀战么?”知道王洵心里不痛快,万俟玉薤主动请缨,“让末将去,保管出来一个斩他一个!”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王十三、宋武等人争先恐后。斗将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在大唐境内已经接近绝迹。近半年来,出于打击防守方士气的目的,安西军才让这种古老的手段又重新发挥了余热。而以万俟玉薤等人的本领,只要守军耐不住性子派人出城迎战,十有**会有去无回!

    “不必!”王洵提起马鞭,遥遥地指向长安。“我只是想让他们看清楚,我在这里而已。以免时间一长,有些人刻意忘记了!”

    第六章 大唐 (六 上)

    第六章 大唐 (六 上)

    不止王洵一个人对朝廷的决策失望,其他几个曾经在高仙芝与封常清麾下战斗过的原安西军元老,也是义愤填膺。在闻听朝廷准备放叛军平安撤离长安的第二日,现任北庭节度使李嗣业便擅自带领麾下出阵,对长安城发起了强攻。

    叛军将领这几日正煞费苦心地琢磨着如何才能在撤离长安之前反咬王洵一大口,注意力自然都放在了城西。却不料城北忽然起了警讯,被李嗣业打了个措手不及。转眼间,城防便被突破了十多处,还有更多的北庭精锐沿着云梯迅速上爬。

    叛军主帅李仁轨魂飞天外,慌不及待的把所有预备队都赶上了北侧城墙,又传下将令,不断从其他各侧城墙抽调兵马。焦头烂额忙碌了大半日,才勉强把北墙又从唐军手中夺了回来。战后清点人数,竟又折损了三千有余,其中还不算四千多名新添的轻伤彩号。

    作为进攻方,李嗣业麾下的损失也颇为惨重。但心中一口恶气总算散去了大半,看看破城无望,李嗣业便命令副将荔非元礼代为鸣金收兵,自己则骑了匹老马,径直去找请罪。

    作为于军中滚打了近四十年的宿将,郭子仪当然明白李嗣业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做出如此激烈之事。闻听对方独自前来,赶紧起身迎出了帅帐,抢先一步拉住试图向自己跪倒的李嗣业,大笑着道:“郭某正想着先派人杀一杀叛匪的气焰,免得他们不知道好歹。没料到李将军跟郭某想到一处去了。这一仗,打得好,打得及时,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风。若是李归仁还是执迷不悟的话,咱们就轮番上去,光是耗,也能活活把他给耗死!”

    “末将罔顾军令,擅自出战,请郭大帅按律责罚,以儆效尤!”郭子仪把话都说完了,李嗣业才来得及自请惩处,声音当然不可能很高。落在其他将领耳朵里,只是当做个笑谈罢了,谁也不肯较真儿。

    “嗳!”郭子仪连连摇头,花白的胡须上下飞舞,“两军交战,取胜的机会稍纵即逝。你主动出营寻找战机,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又何罪之有?!况且你又不是没派人通知我?不是刚刚发现敌军的城防疏漏之处,就已经派人给老夫送信了么?只是老夫这边要考虑全局,未能及时向你提供有效支援而已。”

    “这……”李嗣业虎目含泪,无法再说出任何多余的话。在出战之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宁可豁出去被军法从事,也要谢高仙芝当年相待之恩。万万没想到,郭子仪竟然冒着被监军弹劾的风险,将所有责任独力给挡了下来。

    白孝德、仆固怀恩、王思礼等胡汉将领看到郭子仪如此回护属下,也被后者的胸怀气度所折服。纷纷开口,替李嗣业遮掩。灵武朝廷派出的监军宦官程元振见众将心齐,知道自己此刻即便兴风作浪,也奈何不了李嗣业。只好顺水推舟,上前半步,笑着说道:“先前咱家在营中听外边的战鼓响得急,差点以为李节度就要做了大唐近三十年来第一个异姓王呢。正准备向李节度贺喜,没想到李节度却在最后功亏一篑。不过这样也好,城里的叛军至少也知道了,咱们不是非要他们主动撤离不可。是陛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才答应放他们一条生路!秦状元,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陛下高瞻远瞩,非小臣所能揣度!”秦国桢被突然点了将,赶紧笑着拱手。

    “陛下圣明!”众将齐齐向北拱手。

    程元振卖了一个人情出去,立刻要收回成本,“不过派人进城跟叛军商谈的事情,得抓点儿紧了。陛下是去年七月十二在灵武登的位。亲政之后,天下局势立刻转危为安。如今圣上都亲政一整年了,下一个的中元节,总不能还在那穷得鸟都不拉屎的地方过吧!”

    大伙先前私下就猜测出,朝廷急着放叛军生路,是为了早日搬回长安。如今听陛下的心腹太监程元振亲口说了出来,心中不仅百味陈杂。见众将脸色变幻不定,程元振笑了笑,继续补充,“你们别嫌咱家说话直接。咱家读书少,不懂那么多弯弯绕。只是记得一句俗话,‘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天下,这长安,还不都是陛下的?陛下就是我等的东家。东家让干什么,怎么干,我等当然只有遵从的份儿。否则,即便干得再好,也是白搭,至少一个藐视圣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一番话,像是规劝,又像是威胁,让众将无言以对。秦国桢怕程元振逼大伙太紧,适得其反,赶紧笑了笑,在旁边帮腔道:“郭帅做事素来老成持重。想必接到圣旨之后,已经悄悄做好了安排。程监军只管在营中休息几日,想必很快能听到叛军那边的答复。”

    “那就好,那就好。当日陛下向郭帅这边派遣监军,咱家费了好大力气,才讨了这份差遣。就是因为相信以郭帅的本事,无论陛下提出任何要求,都能办得妥妥的!”

    郭子仪的本事不仅仅在行军打仗方面,对付程元振这种没卵蛋的阉人,也自有一套。笑呵呵拱了拱手,大声表态:“多谢程大人信任。郭某定然不负所望!来人,把郭某早晨写好的那封劝降信,拿来给程监军过目。待程将军检视之后,立刻派死士送到李归仁手中去!”

    有侍卫小跑着上千,双手向程元振递上郭子仪写给叛军将领的亲笔信。程元振虽然书读得不多,基本阅读能力却是有的。捧着郭子仪的信仔仔细细看了两三遍,实在没挑出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来,便笑着表示了赞同。

    郭子仪索性好人做到底,请程元振以监军的名义,与自己一同向叛军提供担保。只要他们肯主动撤离长安,不毁坏城中宫室民居,唐军便不追杀。任他们向南或者向北,绕路返回洛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