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老将军见过的世面多, 自然看出了这一潭池水下的暗流涌动,趁着这次见面将后辈托付给秦王,同时也是站队的意思。 其实要不是秦王偷偷给老将军透露了一些家底, 老将军也不会那么干脆,毕竟比起他的那些哥哥弟弟来说,他的战争资本还是偏少。 尤其是人,能带兵的太缺了。 目前秦王手里合用的将领就只有韩进的水军和镇守岭南的城防军, 钟萸在路上扒拉出的人才们多是原书里的草莽英雄, 要带正规军确实有些吃力,目前没有战事因此还在和军队磨合,一时半会也扒拉不出几个能撑门面的。 再往下数便是陆战、沈夕这两个了。 周佑安是个预备役。这次秦王有心算无心一定能比书里更早结束战争, 所以这小子估计也没机会当个少年将军了, 且留给秦王的娃用吧。 楚见辞算编外, 让他带兵使得,不过最好还是做个运筹帷幄的军师。 叶老将军这次几乎是明着站队,几个哥哥弟弟瞬间明白自己被“老实人”秦王忽悠了。 这厮明明就是扮猪吃老虎的狠角色,往日怎么会把他看成无害的小猫咪,该死! 太子此时忙着准备登基大典和祭天事宜, 自以为大局已定, 只是把秦王记在了秋后算账的小本本上。 他心满意足几个兄弟却内心不平静了,这心思一乱,就导致登基大典上暴脾气的西南王首先发难, 把真正的北定王推了出来,同时当堂宣告太子残害手足的证据。 百官震惊! 这还不算,山西王更是责问太子,为何在父皇病重之时将他圈禁,不许太医探望,为了不让父皇发现他为了这个位置手足相残的真相竟然活生生断送父皇的活路。 为人臣,实乃不忠;为人子,乃大不孝;为人兄,乃不悌,如此不忠不孝不悌之人,不堪为君!一条条铁打的证据和人证被放到太子面前,他才发现自己这个看似忠厚的二弟竟然如此老谋深算。 两个弟弟拿出的证据把太子锤得太死,于是他高兴了还没两天就被一把撸了下去。此时谁能上位便成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论长幼,自然是二皇子山西王有利;论嫡庶,位置得交给三皇子西南王,总之和老四秦王无关。 但怪就怪在这时间恰巧就在叶老将军投向秦王之后,老叶的独子又恰恰是禁军统领,若秦王让叶统领包围皇宫来个逼宫…… 大家面面相觑。 秦王自知根底浅,不是个抢位置的好时机,于是一掀袍子朝皇陵跪下,称父皇骤然过世伤心过度,同时牵挂着身在岭南即将生产的妻子,心力交瘁之下实在无力支撑太久,希望大家共推一位明君,新君继位后允许他即日启程回岭南休养。 这就是主动退出这一轮升职竞选了。 北定王是被迫退出的。 他连老巢都被大家合伙抄了还能说啥,至于母妃老早听说儿子被杀心灰意冷已经在冷宫里上了吊,家族势力不过是个边陲小族而已,何况身上还背着洗不清的罪名,完全不足为惧。 因而小火苗重新在山西王、西南王两个王爷的身上燃烧起来。 楚见辞默默退隐幕后默默在民间掀起立嫡立贤的讨论,同时将皇城这边的消息传往岭南,并提醒沈夕加强边境防守。 秦王这边暂时是安全了,但无论谁落败都不会甘心拱手让出到嘴的鸭子。 太子以下山西王到底为长,而且封地离京城也近,因为母妃的缘故加自身的野心,早早就笼络了一大批臣子为他所用,要不然他也不会比秦王更清楚地了解到太子的所作所为,做到一击得手。 不仅如此,他镇守北方多年来数次击退胡人大军,陆战父亲那惊天一战的随行人员里就有当时被派到战场时跟着学习的小山西王。 不说别的,至少他对先皇对这个王朝的百姓来说,当得起忠心耿耿、战功彪炳这样的标签。 而西南王则不一样。自从因为意外害死首辅之子、出言无状顶撞皇帝、挑衅城防营引起武官众愤等等数罪并罚,被发配西南后除了偶尔带兵打打不老实的邻居,整日就在家吃喝玩乐。 可以说几乎是失去了武官们的支持,甚至连刚得到叶老将军支持的秦王还不如。 政治资本也浅,除了外戚以及皇后给他费心巴拉笼络到的几个官员外,几乎对朝堂一无所知。 要命的是没有子息,他倒想把瑶姬肚子里的娃弄出来证明自己,可瑶姬现在还在山西王手上呢。这一想,估计西南王更恨秦王多事了。 即便皇后多次让礼官提醒嫡庶之分的重要性,同时在民间讨论中间加派人手宣传嫡子正统的观念,才勉强将西南王的胜算掰回一成,她不知道的是自己这么一来也将楚见辞的手笔成功掩盖。 可就算皇后如此努力,谁会在这一场权力游戏中落败,结局也已经十分明朗。 楚见辞这样做不是为了帮助西南王,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让他越慢发现自己目前没有和山西王抗衡的实力越好。 最好是等王爷回到岭南,那时他再想控制王爷,或是直接对岭南出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没错,按楚见辞的预料,西南王落败后很可能先对秦王下手。 北定王的封地在他眼里势在必得,若是能再得到秦王的帮助,甚至是吞并秦王在岭南的势力获得叶老将军的支持,到时候必定能和山西王站在同样的高度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