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首辅家的长孙媳在线阅读 - 第159节

第159节

    第357章 物尽其用

    但兰庭很快就发觉自己这回是妄自菲薄了,因为当春归话音才落地,紧跟着便是满面惊喜的快步迎前,有着这番情态,刚才那话的意思无异截然相反,而且当着如此多的下人仆婢面前,赵大爷竟然被大奶奶主动抓住了手。

    “迳勿回来得真是时候,快些随我来!”

    兰庭就这么乍惊乍喜的满头雾水一脸懵懂被春归拉着就往斥园外走,他低头看着被斜照长长投射的身影,十指相扣的影像极是显眼,这一次由大奶奶主动发起的众目睽睽之下亲密牵手,有点让自以为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泰然处之的赵大爷竟觉受宠若惊、沾沾自喜。

    脚底轻飘飘,胸口软绵绵。

    又说满院子原本已经准备好服侍大奶奶用膳的仆婢,见此情形,有的蹙眉如费嬷嬷,有的窘笑如宋mama,有的目瞪口呆如菊羞,她都不知道这样的情形做为大奶奶的心腹丫鬟是跟上好还是退避好了。

    不过当菊羞眼见着青萍与梅妒二人气定神闲的落后一段却无声尾随,顿时觉得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于是拉了溪谷一把也无声的加入了尾随的队伍为什么要拉溪谷?大爷和大奶奶分明是成双成对,哪能跟去三个丫鬟侍候,自然也是得成双成对的才算好预意。

    夫妻两在前,四仆婢在后,一径进入怫园。

    兰庭才总算转被动为主动,到底是走在了春归身前半步,他微一侧脸,夕阳便照进了清亮的眸心,霞色浮动于一片幽墨,添了璀璨减了沉寂,恰是家家户户的黄昏正好,寻寻常常的恩爱夫妻,这样一双人,在如此光景中,把一切年少持重天生机敏的光环都褪去了,像这样的年纪该得的无忧无虑,各自的肩上都并没有额外的担负,享平平淡淡的浮生静好,风花雪月时,手里仍握着大把的年华足够挥霍。

    原本以为风烛残年或者才能争取的幸运,竟早早就能遇会,兰庭再一次感慨人生果然莫测,惊喜无处不在。

    这都多得,在芸芸众生里,恰遇了此时和他携手前行的人,所以在这机心算计的岁月,才不至于枯燥乏味身心俱疲,前方漫长的途径终端,总算有了确实的愿景可期。

    赵大爷真是过于沾沾自喜了。

    所以才公然调侃:“纵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辉辉也不用如此着急拉着我就往旧山馆去吧?”

    春归完全忽视了前半句话的含义,只在疑惑后半句,她歪着头盯了兰庭一眼,很是犹豫:“旧山馆虽僻静,但需深入怫园,此时天黑得也比夏季更早,待说一阵子话,天色就暗了,五叔与伍小郎君年纪还小,为防万一,咱们还得将他们送回居院岂不折腾?我看莫如就在不足舫,正好今日内厨房里蒸了螃蟹,趁着霞光还好,咱们一同晚膳,说会儿子话,天没黑尽,也不用担心五叔和伍小郎君回去时摔着跌着了。”

    不足舫正是建在沅水边,是观霞赏月极佳的去处,且离怫园正门不远,如今就在一望所及处了。

    春归似乎这才想起自己“惊喜”过了头,竟忘了嘱

    咐备膳,好在一回头,就见四个贴身婢女,忙“亡羊补牢”般的一番叮嘱:“把今日备下的晚餐都让送来不足舫,再去回了三夫人,请五叔及伍小郎君一同用膳,就说大爷今日回了府,听说伍小郎君在家做客,特意请他来尝尝蒸蟹。”

    调转头来,春归才看清兰庭一脸惊疑满头雾水的神色,再次意识到自己起初尽想着“物尽其用”,压根没有征求赵大爷的应允就兴致勃勃想一出是一出了,讪然“呵呵”两声:“有一件事儿,得靠迳勿相助一臂之力,这事对迳勿而言可是不废吹灰之力,迳勿知道伍小郎君否?”

    “是三婶本家的侄儿?”兰庭不由蹙起眉头。

    伍尚书如今身居朝臣要职,已于京城定居,两家既是姻亲当然少不得来往,他自然见过三婶的侄子,还算清秀风雅的翩翩少年,可何德何能赢得辉辉的如此青睐?伍小郎君能三元及第么?能比自己更加仪表堂堂么?

    赵大爷忽而意识实在荒谬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沦落到和伍小郎君攀比如此浅薄的境地。

    可就是忍不住要攀比的心情该怎么办?!

    “迳勿也知道了伍小郎君正在太师府做客?”

    “这些小事,汤回自然不曾报知我,不过辉辉连带着请了五弟,我当然不会疑惑辉辉所说的伍小郎君另有其人。”

    迟钝的大奶奶完全没听出赵大爷的言外之意,笑容格外热切殷情:“五叔对迳勿这兄长的仰慕有如丈菊迎日,相信迳勿也有本事将伍小郎君点化为又一株丈菊,只望迳勿能在伍小郎君面前美言几句,好歹让我也多少沾点迳勿的光。”

    春归原想着的是自己去争取伍小郎的信服,可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正好今日兰庭回来,联想到赵大爷在几个小叔子甚至小姑子面前光芒万丈的形象,想必一餐饭的时长已经足够赢得伍小郎的仰慕了,经过赵大爷“引荐”,岂不省了自己的不少心力?

    不过赵大爷若问起原因来……

    春归就有点惴惴不安了。

    哪曾想她这番又是期待又是忐忑的神色,看在兰庭眼中无疑更加刺眼,差不多就快咬牙切齿了。

    因为心里先存了酸醋,赵大爷哪里还会追问原因,只暗暗把“美言几句”“沾光”这几个字眼咀嚼一番,天灵盖都像浸着酸味了,四顾一番……

    随便喊了个路边避让的婢女:“去,让备几坛美酒来。”

    婢女愕然:谁告诉她她一个只是负责怫园洒扫的丫鬟,该去哪里备几坛美酒?

    兰庭两眼漆黑的看着春归,微微一笑:“想来我还不曾和伍家表弟开怀畅饮过,今日既有这机遇,且又有肥蟹佐酒,先较手中杯盏的深浅,再说谁是丈菊谁是金乌吧。”

    这话根本没答应“引荐”,但听上去并没毛病,却自然引起了春归的暗暗惊奇:难道赵大爷的“兄纲”是通过拼酒才奠定?怎么想怎么都觉得吊诡不实。

    约是那本职工作为扫洒粗使的婢女一时之间对“备上几坛美酒”不得其法,总之美酒

    未上时候,两位客人便来了不足舫,兰庭眼瞅着这位伍小郎君竟然比兰舫还要矮上一截儿,根本不是他臆想那位伍小郎君,方才意识到自己吃的原来是口飞醋,望着落日暗暗一叹:一世英名都险些毁于一旦了,这笑话闹得可真够……

    赵大爷忍不住偷睨了一眼大奶奶,如释重负的又一次惊喜还好我家娘子看情况是没有发觉。

    但所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的是……

    那不得其法的粗使婢女到底不敢违令,于是直接惊动了酒藏管事,打发了他家婆娘前来一探究竟:“说是大爷、大奶奶要设宴,调取数坛陈年佳酿,可那传令的丫鬟既无对牌,奴婢们之前更没听说设宴之事,所以不敢轻信,特地赶来证实。”

    兰庭满脑袋黑线的凝神着两位小客人……

    兰舫自然是满头雾水,至于伍小郎君康哥儿,更加是懵懂糊涂。

    “预备两坛足够了,日后康表弟回府,可转赠与伍世叔及你大兄。”年轻的家主只好强行自圆其说。

    春归这才后知后觉:赵大爷似乎有什么误会?

    说来兰庭虽然见过伍家几位小郎,却唯独没有见过康哥儿,只依稀听他的三叔提过这么位表弟,似乎有些先天不足,且是伍家大舅过继给了二舅的子嗣,倒也明白康哥儿是伍家子弟中最受珍视的一位,生怕出现任何闪失,所以并不随意让他出门见客,可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又是因何引得春归的青睐呢?

    兰庭可耻的发现自己竟然还存着攀比之心!

    不过既然知耻,必须得控制情绪,赵大爷还是言听计从的开展着将康哥儿“点化”成为的向日丈菊的任务,其实这事对他而言,也的确易如反掌。

    原因是有兰舫从中不遗余力的穿针引线。

    春归也在暗暗留意康哥儿,这年纪的孩子自然未脱稚气,生得白白净净的也根本不像有何先天不足的病症,天生的椭圆卧蚕让两眼有如自然带笑,神色稍有变幻,便露出左侧靥涡,真是一个讨喜的孩子。

    大约是听了三夫人说康哥儿厌恨生母,让春归先就带了成见,总觉着这孩子怕是有些与程相类的阴戾,怎知一见,见康哥儿虽说话少,且稚拙,不过知规蹈距的风范已然和自家五叔不相上下,过些年必定就是个仪表堂堂的少年郎君。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没几个能像兰庭一样的少年老成,当康哥儿从兰舫口中听说,诸如白首赤足的朱厌、如虎生翼的穷奇、狸形榴音的天狗,竟然皆为表兄幼年时受教于其长兄的知识,康哥儿顿时两眼放光,主动挨蹭着兰庭,一边吃螃蟹一边表达自己的无限好奇。

    春归:估摸着赵大爷的光辉形象,原来都有耐于一本山海经?

    兰庭略把那些“杂书”上的记载提了几句,就笑着说道:“我最近公务颇多,没那么多闲对康表弟细说古书传记,不过这些书你们嫂嫂也曾熟读,康表弟若有兴趣,问她讨教也可。”

    春归立即挺了挺腰,立刻卖弄了一段赣巨人的典故。

    第358章 厌恨之因

    当春归通过一场“螃蟹宴”终于初步获得了康哥儿的信服,这天晚上,她也被终于刨根问底,需要交待为何对三夫人的本家侄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青睐。但这实在的,相当的,让春归支支吾吾。

    她答应了三夫人此事不能声张,于是连菊羞梅妒都隐瞒得密不透风,唯只告诉了渠出实话,当然也是因为渠出无法声张的缘故,但赵大爷是活生生的人,长着能善会道的嘴巴,述之实情无疑有犯不能声张的禁忌,春归深深认为自己不是言而无信的人,做不出言而无信的事。

    可是呢,这事情显然无法虚应过去敏锐机智的赵大爷,且事发突然,春归并没想到天衣无缝的措辞,所以就只能撒娇了。

    “这件事的缘故,没三婶应允,真不能对大爷直言,大爷就别逼我了。”

    眼巴巴的忽闪睫毛,写满恳求之意。

    兰庭还能怎么办呢?罢了罢了,伍小康比赵小六大不了多少,难道还真能吃这么个毛头孩子的飞醋?

    赵大爷表示再也不追问了。

    春归却得寸进尺:“大爷也不能私下调察尚书府的家事。”

    兰庭:……

    这事原来关系到尚书府的密隐啊!

    但他当然没表现出自己的领悟,就此把这事略过不提了。

    而经过兰庭的“引荐”,不仅康哥儿,就连兰舫都对春归莫名心生敬服,孩子们的观念往往都是朴素的“为楷榜所推崇,同样可为楷榜”,于是斥园便多了两个小客人经常造访,忽而变得热闹起来。

    费嬷嬷深觉这事有些不合礼矩,但奈何拿不出有力的论据,毕竟五爷不到十岁,康哥儿还更小些,都不到男女大防的年岁,要若是二爷、三爷、四爷在大爷不在家中的情形下常往嫂嫂院里跑,她才能名正言顺举起礼矩的大旗教训大奶奶……咦?这种盼望着大奶奶逾矩犯错的心态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费嬷嬷深思一番,惊觉自己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搞得心态都有些扭曲了。

    当春归渐渐与康哥儿熟悉后,开始了她的试探。

    这天兰舫与康哥儿再来斥园,春

    归不急着讲古籍记录的传奇,而是拿了两碟茶点让他们尝味,是面粉里揉了蜂蜜,捏成各色花样,蒸熟后再用红枣、干葡萄一类妆饰,绵软香甜,把两个孩子吃得眉开眼笑,兰舫便问:“大哥今日并未回家,嫂嫂怎么竟用了这番心思?”

    这孩子,丁点大竟然就知道调侃长嫂了!

    春归一边报怨兰舫的花花肚肠,一边也有些欢喜小叔子这番话省得她再行铺垫,就不搭理兰舫,只把一张笑脸冲着康哥儿:“小四叔可觉得这糕点正合口味?”

    三夫人的兄弟均没纳妾,何氏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反而是伍家大嫂肖氏唯一养大的独丁康哥儿排行最小,为了和太师府的四爷称谓区别,所以春归唤他为小四叔,她是听三夫人说过康哥儿最喜甜食,且不爱油酥的口感喜欢的是蒸熟的面点,但春归这时当然不会说是从三夫人口中听闻康哥儿的喜好:“舅家大太太素来喜欢蜜糖蒸制面点,康哥儿的口味到底是随着大太太的。”

    结果一听这话,原本喜笑颜开的少年就变了脸色,泯着嘴唇仿佛连累左脸的靥涡都带着几分锋厉了,但显然还能克制戾气,反驳时还不忘站起身来,且措辞也算和缓:“庭大嫂嫂误会了,这道蜜糖蒸面点是我自小的时候,阿娘就时常做给我吃的甜点,我爱吃,是因这道甜点里深藏着阿娘对我的关爱之情,与大伯母无干。”

    春归这些日子看康哥儿,虽难免少年郎的跳脱,但总体而言是个知规蹈矩的孩子,并不会随意反驳他人,只眼下却因为“口味随了大太太”的话便立即心生抵触,这样看来康哥儿对生母心怀厌恨的话并不是出于三夫人的过度敏感。

    若依着人情世故,春归此时当然不宜再继续刺激康哥儿,但她又务必弄清这孩子对生母的厌恨究竟源自何处,所以只作不以为然的轻笑:“姻家大太太可是你的生母,母子之间天生的血脉传承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以为小四叔一口咬定与大太太无干才是武断。”

    “我才不像她这样自私自利!”康哥儿终于难忍愤慨,一忽间将教养规矩尽都抛去九宵云外,流露出孩子气的爱憎分明。

    春归蹙着眉头,一副教训的态

    势:“小四叔这样说可就更不对了,你也知道大太太才是你的生母,虽说你自幼被过继给了姻家二老爷和二太太,乃是因为大太太顾忌自己妨克着小四叔,大太太正是为了你着想,才忍着不舍断了和小四叔的母子名份,但名份可断,血缘之情哪能就此断绝?我听三叔母也说,大太太一直以来可都对小四叔关怀备至,小四叔可不敢毁谤生母,反说大太太自私自利。”

    康哥儿于是越发急怒起来:“她何曾当真为我着想?明知自己命硬克子,却害怕因此被父亲厌弃,冷眼看着我的几位兄姐因她之故夭亡,若不是祖父和父亲担心我也难以存活,决断将我过继,她怎会答应?嗣父和阿娘待我有如亲出,尤其是阿娘,为了让我康复更是竭尽了心力,可大太太竟然因此对阿娘心怀嫉恨,那时欺我年小,她暗地里示好,硬哄着我偷偷唤她母亲,还挑唆我疏远阿娘和她亲近,她根本就不在意我的死活!”

    春归品着康哥儿这番话,竟然是把伍家大舅爷称作父亲,把大太太称作伯母,二舅爷为嗣父,二太太为阿娘……小孩子应没觉察这样的称谓有何不对,但春归听着,大舅爷和二太太却成了康哥儿的父母……

    不由有些怀疑这样的称谓是有心之人故意教会康哥儿,用如此隐晦的方式满足那层见不得人的心思。

    可没加证实的猜疑,当然不能用来离间康哥儿与何氏这位嗣母的敬爱之情,万一事实与猜疑有异,何氏一心一意将侄儿视若亲出含辛茹苦的养育,到头来却遭至污篾,对伍家二太太确然大失公允。

    春归缄默,兰舫却为他的大舅母愤愤不平,板着小脸竟然也教训起表弟来:“康弟不能因为诽议谣传就如此诋毁大舅母,大舅母确然是对康弟关爱备至,所以难舍母子之情,不过连我都亲耳听闻过大舅母对阿娘提起二舅母时,口口声声感激二舅母对康弟的多年照顾,自责未能尽到为人之母应尽之义,何尝挑唆离间康弟疏远二舅母?”

    “大太太分明是人前一副嘴脸人后另番言行,否则怎会逼胁蒋mama悄悄哄骗我,让我勿听阿娘的教导事事依顺于她?”

    春归抓住了重点:“蒋mama是谁?”

    第359章 相由心生

    蒋mama是康哥儿的乳母,是康哥儿过继后伍老太太亲自择选的仆妇。

    三夫人对春归说起蒋mama时,眉头蹙得几近相联:“她是我父亲调入京职时,因着家境相比从前有所改善,通过官牙买的下人,说是因为灾情逃往京畿的难民,途中男人病死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只是她样貌还算周正,会一手针凿,可巧还结识了个媒婆,经那媒婆游说,改嫁给了个佃农,后来还替佃农又生下一子,可佃农自从有了亲儿子,就开始苛虐蒋氏和前夫的儿子,到后来更是要把蒋氏的长子卖给私牙,蒋氏不允,为护长子,竟然被那佃农休弃,蒋氏无奈之下才寻了官牙要卖身。

    大嫂生下康哥儿后,原本坚持着自己喂康哥儿母乳,所以康哥儿起先没有乳母,只是后来因为妨克之说,大嫂只能让康哥儿过继,母亲这才替康哥儿挑选乳母,那时大嫂也在一旁掌眼,一来对蒋氏的遭遇心怀同情,且十分佩服蒋氏在那样的情形下,对亲生儿子庇护不弃,所以母亲和大嫂便择中了蒋氏,这件事弟妇根本没有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