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坤宁在线阅读 - 第233节

第233节

    这还了得?

    怎么说也是前世探花的功名, 就算喜欢种地、有种地的本事,上一世也是有了官身之后他才好施展开手脚,百姓们奉之为农神。姜雪宁虽然用他做事, 有自己的私心, 谋自己的私利,可倘若耽误了他的仕途, 心里岂能过意得去?所以是气不打一处来。

    看见尤芳吟来,她便苦笑一声:“你来得正好,我这儿正让人去抓卫梁到金陵呢, 好歹约束着他把乡试考完再说。天底下怎么有这样的读书人呢?”

    这帮读书人可真是各有志向。

    吕显帮谢危经商也就罢了, 毕竟谢危是个能耐人;可卫梁帮自己种地,那算怎么回事?

    若是往日,尤芳吟听了只怕也要笑上一回, 可此刻听闻也不过只是勉强笑了一笑。

    姜雪宁看出她带着事儿来。

    眼珠略略一转, 隐约猜着点什么,径直问道:“又遇到吕显了?”

    斜白居的假山之畔,便是满湖干枯的荷叶。

    姜雪宁立在湖边, 手里拿着鱼食。

    尤芳吟心里犹豫,其实不大想使她烦扰, 可隐藏的忌惮到底超过了犹豫,终是道:“遇到了。”

    她将今日遇到吕显的事都仔细说了,只隐去了自己为难吕显一段。

    姜雪宁听后立时皱眉,良久地沉默。

    尤芳吟道:“我在席间听闻了鞑靼那边与公主有关的消息,吕显要找您,会否与此事有关?”

    边关的药材商人说,长公主殿下在鞑靼王庭,或许已经有了身孕。

    姜雪宁觉得恍惚。

    她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这样来了。因为事先已经做过太久的心理准备,所以这一刻竟没有太多的震骇,只感觉到了一种命运不由人更改的沉重和悲凉。

    可她,偏要与这无端反复的命运作对!

    上一世她并未提前得知公主有孕的消息,而是鞑靼大举进犯中原后,才听闻沈芷衣横遭不测,在有孕之后被鞑靼阵前屠以祭旗!

    鞑靼要举兵进犯,怎会留下敌国的公主与有敌国血脉的孩子?

    一种反胃的恶心渐渐窜了上来。

    姜雪宁喉咙里都有了隐隐的血腥味儿。

    常言道,好人有好报,可上一世的沈芷衣岂应落得那般下场?

    她用力地攥紧了自己的手掌,才能克制住那几分因恐惧而泛上的颤抖,果断地道:“不管吕显是为什么事来找我,如今该我去找他了。找个机灵点的人,去打探一下吕显在何处落脚,递一张拜帖过去。我要见他。”

    金陵虽大,百姓虽多,可吕显这样的大商人,又是为盐引之事而来,广有交游,要打听他的住处不是难事。

    手底下人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他所住的别馆。

    只是去递拜帖时竟得知吕显不在住处。

    姜雪宁原打算拜帖一递,自己随后便去拜访吕显,哪里想到他会不在?

    当下便疑窦丛生。

    她皱眉问:“他不在住处,去了什么地方?”

    那名负责去递拜帖的小童躬身回答:“小的问过了别馆的门房,说他们吕老板有生意在扬州,急需处理,下午时候就骑马出了门。走得很是匆忙,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姜雪宁听了心底一沉。

    尤芳吟在旁道:“那或许要等他回来再见了。”

    姜雪宁有一会儿没说话。

    尤芳吟心生忐忑:“姑娘觉得不对?”

    姜雪宁道:“若只是谈生意,金陵到扬州乃是顺长江而下,船行极快。去下游哪里需要骑马?”

    尤芳吟登时骇然:“您的意思是……”

    姜雪宁闭了闭眼:“只怕他去的不是扬州。”

    在这当口上,有什么事能让吕显离开金陵?

    她心中隐隐有些猜测,只是不敢下定论。

    当下先吩咐了人每日定时去吕显所住的别馆打听他是否回金陵,另一面却立刻修书一封使人快马送去湖北黄州交予燕临,一则问问他那边有没有与沈芷衣相关的确切消息,二则问问吕显在不在他那边,又有什么打算。

    吕显一去竟有整整小十天。

    直到第十一日,两淮巡盐道的官员于清园设宴,邀集所有盐商商议明年盐引与皇帝南巡之事,才有消息传回说,吕显快马驰回金陵,到别馆换过了衣衫,匆匆赴宴。

    姜雪宁当即决定去清园外等人。

    清园修在秦淮河边上,占地极广,一半都对着河,本是前朝金陵谢氏盛极时所建,假山亭台,移步换景。只可惜到本朝时谢氏已然没落,园子辗转落到贪官手中,后被朝廷罚没为官产,如今只用来招待出使江南的钦差大臣、王公贵族,或是用以公事宴饮。

    金陵人都知道这地方。

    姜雪宁自然也知道,毕竟谢危就出身金陵谢氏。当年他金榜题名时,人人都道他会重振谢氏。只可惜谢氏血脉已然稀薄,谢危似乎也并不十分偏袒自家,所以谢氏倒没有什么起色。上一世众人评价谢危,都称他乃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里那曾经庞大的谢氏一族,在新王朝里最后一抹璀璨的余晖。

    只是此地宴饮乃是官府邀集盐商前去,姜雪宁隐身幕后,明面上并无盐商身份,且清园里人多眼杂显然也不是什么说话的好地方,干脆使人在清园斜对面的观澜茶楼包下了一层,等着里面结束直接见吕显。

    这几天卫梁已经被她抓回了金陵。

    眼看姜雪宁要出门,他还窃喜了一会儿,心道说不准可以趁机溜走。

    这金陵城待着哪里有田间地头舒服?

    岂料本已经走出去的姜雪宁一回头,上下打量他片刻,竟然道:“你跟我一起去吧。”

    卫梁:???

    他心里一万个拒绝,恨不能坐在椅子上不起来,脸都绿了,苦道:“东家姑娘,您去谈大事,谈生意,我去干什么呀?”

    姜雪宁看着他,似笑非笑:“带着你去也挺重要。”

    一来是防着这位准探花说溜就溜,回头乡试开考见不到人;二来倘若鞑靼那边与沈芷衣的消息是真,她自有一番谋算,钱这一道卫梁不懂,粮这一道她不懂,带他去见吕显是正正好的。

    说完都懒得再看他脸色,直接把人拎上马车。

    只是姜雪宁半点也不知道,她的马车前脚离开,一行人驾着快马,却是后脚就到。

    为首之人勒马斜白居前。

    旁侧一名面有惫色的少年下马,询问门房:“敢问贵府主人可在?我家先生远道而来,有事拜候。”

    门房打量着一行十数人,目光在为首之人的身上转了转,也不知为什么竟有些紧张,觉出几分忐忑恐惧来,战战兢兢答道:“我们主人刚出门。”

    那少年一怔,回头看向为首之人。

    为首者手中攥着缰绳,衣上沾满仆仆的风尘,只问:“去了何处?”

    第187章 风筝线

    姜雪宁的马车一路驶到观澜楼。

    正逢秋高气爽, 时人大多去了秦淮河边,或在附近山上赏桂拜庙,茶楼里人正冷清, 难得有人包场, 老板见了客来简直喜笑颜开。

    这茶楼布置有几分雅趣。

    二楼靠栏杆的地方专辟出一处做了琴台,上置琴桌,桌上陈琴,角落里还搁着香炉, 香炉里烧着一把还不错的沉水香。

    只是眼下客少,并无琴师弹奏。

    姜雪宁来等人也不想被打扰,挥退了要来待客的茶博士, 琴师也没让叫, 只寻了一本书来看着打发时间,等着清园内议事结束, 好见吕显。

    卫梁就百无聊赖了。

    书架上都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他半点兴趣也无。耐住性子喝了半盏茶后,站起来又坐下, 从这头走到那头, 实在无所事事,只觉这茶楼人少,让人连趁乱溜走的机会都寻不到。

    风光虽好, 他却觉束缚。

    寻摸半天, 只走到栏杆边朝外看。

    不意间一回头,倒看见那张琴。

    种地乃他所喜,读书乃他所恶, 可以说厌恶一切雅事,偏爱那等俗事。

    可琴除外。

    往日读书他便偏好此道, 如今无事可做,看见这张琴便有几分技痒,眼瞅着姜雪宁在边上读书,也没搭理自己的架势,便走上琴台,坐在了琴桌前。

    茶楼不怎么样,琴自然也不是特别好的琴。

    但初初勾弦试音,倒也不算太差。

    卫梁信手便弹奏了一曲。

    姜雪宁本在看书,只是想到一会儿要与吕显见面,大半的心思倒没在书上,只琢磨一会儿要谈些什么,怎么谈,所以不是很看得进去。

    乍听琴音起,她还怔了一怔。

    抬起头来才发现,竟是卫梁在抚琴。

    弹的一曲《青萍引》,正所谓是“风生于地,起青萍之末”,于此秋高之际、层楼只上弹奏,忽然之间暗合了她此刻的心境。

    多事之秋,不是风起何时。

    姜雪宁放下了手中那仅翻了几页的书,静听卫梁弹奏完,才道:“原来卫公子也会弹琴。”

    卫梁弹奏纯是兴起,并没想到她会在听,抬起头来看见她正用脉脉的目光注视着自己,也不知怎的一股热意便往脸上窜,让他有了一种显摆卖弄于人前的窘迫之感,慌忙之间便起了身,解释道:“闲着无事,技甚拙劣,恐污姑娘尊耳。”

    他起身得急,袖袍挂了桌角。

    那琴在桌上都被带歪了。

    姜雪宁没忍住笑:“我自己弹琴才是污了旁人耳朵便罢,卫公子弹奏极好,我岂有笑话你的意思?”

    卫梁接不上话。

    他向来不很善于言辞,立了半天才磕磕绊绊道:“您也爱琴么?”

    爱琴?

    她可不敢。

    姜雪宁一搭眼帘,搁下书,走到近前,只把歪了的琴扶正,道:“我技艺拙劣,也无一颗清心——是不配弹琴的。”

    卫梁不由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