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80年代厂区生活在线阅读 - 第17节

第17节

    正在把小米苏送到客人那边的孙骈闻言无声的翻了个白眼道:“就前面小溪水里面生长的那些小鱼虾?最长没有小拇指大的东西还添菜?吃它们都不够费事和费油的。我看你就是给自己下水趟河找理由。”

    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就电厂附近的那条小溪,水面最深处才抹过孙骈的膝盖,那种水深能有什么大鱼?

    要吃那种小鱼小虾,最好的方法就是油炸,可惜如今这年月,不年不节的普通人家谁舍得用这种方式做菜。

    孙骥闻言嘿嘿嘿的直乐,也不合他姐顶嘴,一旁的田长贵则默默的啃着小米苏,听着孙家姐弟俩的日常斗嘴。

    喝着糖水聊着天,时间就一点一点过去,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中午,外面的雨势却是有增无减,孙骈知道她该张罗招待客人的中午饭了。

    到厨房那边去翻了翻,孙骈却发现家里面基本啥菜都没有了,总不能让她焖一锅饭,然后用咸菜招待客人吧?

    又在厨房转了一圈后,孙骈还是没有其它的发现,无奈之下她转过身喃喃自语道:“哎,没办法了,此时此刻也只能祭出最后的法宝了。”

    厨房内孙骈踮起脚伸出将灶台最上层的一个箱柜打开,从里面掏出了三袋东西。

    那三袋东西有着绿色的外包装,封面上画着一个大海碗,碗里青菜猪rou,它们都被点缀在一碗看起来就很浓香的大碗面里,这就是孙骈最后的法宝,速食包装的出前一丁方便面。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八、九十年代的方便面,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华丰的三鲜伊面,那可是我儿时里美味的记忆。

    犹记得当年,mama用煤炉铁锅为我煮方便面,一包三鲜伊面里面加上粉丝,来个鸡蛋出锅的时候在加上一点点的虾皮,那个香味吆,到现在想想口腔还能分泌出口水。

    再后来方便面的样式就多了,我上小学之后又流行起了干脆面,小浣熊的,各种口味轮着出,骗了我多少零花钱。

    第26章

    对于一代人来说,方便面可以说是儿时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回忆,那就是传说中的记忆中的味道。

    后世到了孙骈年少的时候,这种东西已经满大街都是,而且生产厂家众多竞争的也格外激烈。

    但是现在这东西绝对是稀奇的紧俏货,一般人家被说吃了,连听都没听说过。

    就这一箱出前一丁方便面,还是她父亲去穗州出差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对方人脉宽广,能弄到不少从港岛那边过来的东西。

    这箱出前一丁方便面自从被孙父带回来的那天开始,就成为了孙家几个孩子尝新鲜的东西,孙骈还好她之前毕竟吃过不少,再吃的时候也是感慨多过于品尝,孙骏和孙骥吃过之后都表示,好吃是好吃,就是味道有些怪,北方人吃南边的东西,咋都是不太适应的。

    用孙骥那小子的话来说,这东西没有厂职工食堂里大师傅做的鸡汤混沌吃着顺口。

    于是新鲜了一段时间之后,孙家的孩子们就对那一箱出前一丁没什么兴趣了,孙mama见状就把剩下的几包放了起来,打算什么时候谁想吃了就在找出来。

    于是这几包剩下的方便面,就成为了孙骈今天招待客人的主角。

    取出方便面找出铁锅,孙骈开始开火烧水,若是论起如何能够煮出一碗好吃的方便面,孙骈自问别说是家里面,就算是把整座电厂、家属区包括轮胎厂那边的人都加起来,也没有人比她更有经验。

    想当年孙骈住宿舍的时候,小伙伴们为了尝试新奇或者逃避宿管阿姨的打击,可是发掘出了方便面的各种吃法。

    那真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花样多的就算是学校食堂的大师傅们也只能够甘拜下风。

    食堂风的黑暗料理算什么,来看看咱们宿舍风的煮方便面,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

    以孙骈的经验来说,想要煮好一锅方便面,最重要的就是加水,锅内水的多少能决定面汤的滋味,而一碗好面汤,就是一锅方便面的精髓。

    孙骈一般都是一包方便面,家大半水舀子的水,这是基础量,如果还要在加面,水就只能是一包面加半水舀子的水,超过三包在多加四分之一,这样面出锅的时候才会汤浓味美。

    按照这个比例,孙骈在水烧开后将面放进去,煮到面饼松散,在将料包导入锅中。

    料包一入锅,几个翻滚之后,方便面那特有的味道就开始在房间内弥漫,原本在客厅聊天的那两位,也被这种香味给吸引过来。

    扶着厨房的门框,孙骥点着脚往锅里看,一边看一边问:“姐,你煮了方便面?”

    “嗯,家里没菜了,外面又下雨,方便面这时候就真方便。”

    孙骥闻言没去理会他姐那如同绕口令一般的回话,反而是对着身后的田长贵说道:“长贵哥,你可真有面,我姐拿方便面招待你。”

    闻着从厨房那边飘出来的香味,田长贵默默的吞了下口水,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小骥,啥叫方便面?就是挂面那样的?”

    “才不是,方便面可比挂面好吃多了,那个面汤就和炖大菜时候的菜汤一样,喝起来可香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这是我爸从穗州那边带回来的,是港岛那边才有的东西。”

    田长贵闻言看向厨房中的目光更为期待了。

    说话之间孙骈已经往煮方便面的锅里打入三个鸡蛋,上次他们从田家村回来的时候,孙骈的姥姥给闺女带回了半框鸡蛋,都是她养在家中的那几只老母鸡下的。

    焖煮了几分钟之后孙骈关火,找出家中的大碗,按照一人一碗的量分给众人。

    为了保证客人和弟弟能吃饱,孙骈特意让出了一些自己的份量,反正她还有小米苏可以填饱肚子。

    方便面端上桌,田长贵就开始埋头苦吃,连汤带面的也顾不得烫嘴,几分钟就全部搞定。

    孙骈说汤还剩下一些,问他想不想要?长贵闻言二话不说就把碗递了过去。

    又喝了大半碗的方便面汤后,田长贵扶着空碗有些感慨的说道:“南方人就是会享受,我在特区的时候,那边人过的日子和咱们压根不一样,到处都在起高楼,那楼可高了,能有十几层,人多也热闹,衣服新潮、曲子也好听,还有那个录像室里播放的电影,都是港岛那边的大明星演的,可好看了。”

    “真的?你不是说在那边都是睡工地的吗?还说工地可苦,房顶都是露的,一下雨屋里面就发河?”已经与对方在一起玩了很久的孙骥闻言很差异的问。

    “条件是苦,可是日子热闹,哪像咱们这边,每天就是种地干活,我在特区还偷偷跳过舞的。”

    大概是又想起了外出打工的那段日子,田长贵说的是眉飞色舞,孙骈用手托着下巴颏仔细的听,觉得这位长贵表哥现在的样子,与自己当年考上大学之后第一次逛省城的样子真的好像。

    年轻人嘛,见过了城市的繁华之后,会兴奋会向往是很自然的。

    果然在聊了一会自己在特区那边的所见所闻后,田长贵却突然有些沮丧的说道:“我不想在家待着,我想去特区那边干活,那边工资给的高也比咱们这边更好玩。可是我爷爷不让走,非说怕我在外面学坏,最近几天更是盯着我不许到处乱跑,还总往镇子上去,也不知道为什么。”

    孙骈和孙骥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明白这一定是姥爷办理完玲玲姐和大贵哥的户口后,和大姥爷那边透露了啥口风。

    这顿简单却很新颖的午饭就在三个人的聊天当中结束了,当孙骈收拾好碗筷,并且陪着客人与弟弟听完了一段新评书之后,外面那磅礴的雨势总是有减弱的迹象了。

    孙骈见状看了看安置在家中组合柜上的座钟,都快三点了,也不知道厂子下班之前,这雨能不能停。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原本漫天的雨幕已经消失,天空中依然在下的是细如牛毛的雨丝,孙骈重新将屋内的窗户都打开,趁机向着窗外看了看。

    在乌云之下南边的山头已经开始见到亮光,可见这场下了好几个小时的大雨是真的就要过去。

    雨停之后田长贵起身告辞,孙骈姐弟二人热情挽留,孙骥甚至说道:“刚下完雨,回去的路不一定好走,不然你今天就在我们家住好了,我床够宽咱们俩挤一挤没问题。”

    田长贵闻言摇摇头说道:“那不行,提前没和我爷爷说,我爷爷规矩可大了,要是不说一声就敢夜不归宿,爷爷能把马鞭抽断。”

    好吧,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的大姥爷做事果然有力度,既然都这样说了,孙家姐弟也只能把人送走。

    晚上,孙mama下班归来,孙骈把中午家里面来客人,她煮了方便面招待的事情告诉了老妈。

    说完之后她还没忘记抱怨一下:“妈,家里的菜怎么都没了?幸亏这一次还有方便面顶一下,不然让客人干肯主食,那可就太尴尬了。”

    孙mama闻言先是愣了一下,心说怎么能没菜,家里面去一次供销社就要买回来三、四天的菜,他们夫妇双职工,所以时间上总是能省则省。

    但随即她就想起来了,这几日她都是长白班,没时间去供销社,往常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丈夫都会主动去买菜,但是这周孙爸爸都在市内学习,根本就没回家,所以菜吃着吃着自然就没有了。

    “哦,这样呀,mama明天还是白班,没时间去供销社,钱和票给你,你明天……。”

    正打算如同过去那样让女儿去买菜的孙mama话才说道一半,突然就想起来了,她女儿可是正在不许给零用钱的处罚当中,要是让女儿跑腿,那之后给不给她零用钱?

    不给,坏了家里的规矩,她妈可是曾经说过的,给孩子们的规矩定下了那就不能破坏,不然接下去肯定是没完没了。

    要是给了,她之前说的话不就是不算数了?

    思来想去之后,孙mama将视线转移到了她大儿子那边。

    “小俊,你明天是不是还是夜班?”

    正捧着机械线路图看的兴致勃勃的孙骏闻言抬起头,不明所以的回道:“是呀,这半个月我和师傅都是夜班。”

    “那就好,这钱和票给你,明天你下夜班之后到供销社那边去,给家里买些菜回来。”

    “啊?妈,我不会挑菜呀?”向来都是在家中干体力活的孙骏茫然的说道。

    “不会就学,你看你爸,家里家外啥都利索,你咋就不行?”

    孙骏还想再说什么,孙骥却凑到他哥的身旁笑嘻嘻的说道:“哥,没事,你不会我帮你。”

    孙骏闻言这才松口气似得说道:“那太好了。”

    孙骈闻言在一旁偷笑,心说傻哥哥,小骥有多滑头你还不知道,这回买菜剩下的零用钱你最少得分这小子一半。

    孙mama显然也是想到了,瞪了小儿子一眼,在看看憨厚的大儿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孙骈一看她妈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三个月的零用钱肯定是不用在想。

    果然,还是得多练练笔,从别处想办法了。

    第27章

    孙骈第一篇打算发表出去的文章,是一篇散文,内容是家中种植的花卉,选择投稿的目标则是市里的周报。

    文章的内容并不长,文字朴实言语精炼,孙骈将文章的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这样比较好排版,而且如果被录用,她也好计算一下千字的稿费是多少。

    说实话,孙骈并不知道这个年月报社或者杂志社是如何给作者发放稿费的,现在可没有银行卡这种东西。

    以前只是隐约听说过,那些知名作者的大笔稿费都是电汇转过来的,孙骈这种估计肯定不会是这种情况,所以大胆的猜测一下,会不会对方是给邮回来的?

    有这种想法的孙骈在书写信封上的地址的时候就格外细心,并且决定如果稿费真的是邮寄回来的,那她以后就留以后上学的县高中的地址。

    第一封稿件寄走之后,时间也到了八月末,孙骈为自己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涯着手做准备。

    孙骈的录取通知书信封里有给新生统一发出的一份告知书,里面明确的告知了新生们入学报道应该带的东西,除了应该缴付的各种费用之外,还要求有住校需求的学生们要自带行李。

    孙骈问了家长,她上高中之后需不需要住校,她老妈说不用,厂子里每天早上都会有好几辆大巴车送厂职工与职工子弟去市里,最早的一辆六点二十就会出发,虽然这些大巴车进城之后的终点站是电业局,但是为了照顾学生,他们会在路过市、县高中的时候停下送孩子们上学。

    晚上放学的时候也一样,最后一辆大巴车会等在市电业局的门口,七点多钟才会往回开,就是为了方便正在县内与市内各所学校上学的孩子们。

    燕城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可以考证出来的历史就超过一千五、六百年。

    当年这座城市还曾经成为过一方政权的国都,虽然那方势力最后被剿灭倾覆,但燕城的古城区却还是遗留了一国之都的风采。

    后来地方规划的时候,燕城县因为先被设立,所以就被规划到了老城区,燕城市则在老城区东西两侧的荒地上重新建成。

    如今几十年过去,随着逐步的建设,老城区与新市区早就已经融为一体,所以燕城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格局,县城在市城之内,城市包围了县城。

    所以到了现在,乡下人进城说的就是市区,只有特指老城区的时候,说的才是县城。

    孙骈了解了这个情况后点点头,心说不用住校倒是能方便不少,那她只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就行了。

    对于女儿采购新学期学习用品的这件事情,孙mama倒是没在固执,痛快的给了钱,不过给的时候嘱咐了好几次,说这只是给她学习用的,叫女儿不要多想。

    孙骈偷笑着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对她mama这种硬是要嘴硬的习惯不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