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易母一度因为伤心过度而晕厥过去,吕沅似乎丢掉了最后那丝稚气,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外婆,你要好好的才行。大家都说了,mama被带去未来了,只有好好活着,我们才更有可能见到mama啊……” 吕沅将帖子翻给易母看,看到那视频时,易母眼睛都瞪大了:“你妈真和你这么说过?” “对。”吕沅点了点头,没说这音频是剪辑过的。 人总是会下意识的去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所以易父易母如同抓住了某种希望一样,翻来覆去的看这帖子,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两位老人迷上了和时空有关的书,两人以前都只接触过一些皮毛,在学校教的也是文科,所以这里面很多晦涩的东西他们都看不懂。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热情,每天都认真的讨论那些物理知识。 “时空是可能弯曲的,水星近日点的43秒谜团就是这么产生的,所以如果弯曲幅度再大一些,时间也会消失得更多,欣欣儿有可能就是这么离开的。” 易母看书喜欢做笔记,每次看到与时空相关的都记录下来,这会儿正拿着自己的笔记认真的跟易父科普。 易父虽然好像看了就过了,可对这方面似乎比易母研究得更加深入:“你说得不对,这种消失的时间不是针对个人的,如果真的是时空弯曲,那么所有人都会消失同样的时间。” “我觉得应该是镜像宇宙那种,时间中存在的一切都是永恒的,欣欣儿应该是通过虫洞离开,虫洞或许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个‘洞’,或许那是一个类似传送阵之类的东西……” 物理学有一个特点,懂得越多就会越觉得世界是唯心的,也更容易去相信一些超自然的现象,所以易父易母越研究越相信易欣真的是去了未来。 吕沅原本只是安慰他们,可是经常听他们科普这些言论,莫名的就觉得非常有道理。 因为易欣的离开,这个世界掀起了一股物理学的热潮,很多人都是越研究越觉得有意思,特别是那些物理问题。 浩瀚无际的宇宙之谜;上一秒消失的时间去了哪里;下一秒的时间是哪里来的;你这一秒看到的句子,还是你上一秒所看到的吗? 快三十岁的吕沅已经是拍出好几部经典之作的‘名导’了,很多人称她为电影天才,但是她知道,所谓的‘天才’不过是易欣带她跑了无数个地方,换了无数种拍摄方式锻炼出来的。 在易欣离开这一年,她拍完手上的电影,然后就继续拍易欣没拍完的历史科普片。 那是她最不擅长的片子,所以整天抱了《明史》研究,越看越明白易欣为什么经常看史书叹气,也明白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那是最愚蠢的做法,但是吕沅仍旧为这句话而热血沸腾。 因为易欣的死,她的历史科普片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播放量一度破新高,很多不喜欢历史的人都点开看了。 很多人以为自己会看到庄严肃穆的历史,最后却发现这压根就是一部喜剧。 有人抱着看玄幻剧打开第一季《三皇五帝》,第一集 上面顶大的四个字“传说时代”挂了几十秒钟,然后他们看到的就是提着棒子的部落,没有呼风唤雨,也没有撒豆成兵。 这一季只有两集,第二集 结尾的时候有几排字又挂了将近一分钟: 这只是‘研究’出来的历史,等我安排主角穿越回去见证了实际情况,再来修改——易欣 几乎每一季结尾都有类似的话: 根据史书改编,至于史书是否真实,请致电xx朝史官询问。询问时请不要讲普通话,尽量用当朝官话,不然史官听不懂——易欣 这些喜欢历史的粉丝又编出了另一种说法,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带易欣去各个时期做记录了,然后等她回来拍摄最真实的历史科普片。 “易欣这会儿是到唐朝还是宋朝了?不会还在三皇五帝时期吧?” “也不知道有没有带高科技去拍摄,要是全靠易欣记录,这得弄到啥时候啊。” 两边的粉丝互不干扰也不争执,有的甚至还开玩笑:“时空局连坐标都确定不了,怎么可能确定是哪个朝代嘛,肯定是易欣刚研究出新的时空坐标,然后就被送去这时空坐标做记录……” “我家易欣真忙,说不定顺便还得帮那些人拍几部电影解乏。” “我要是等不到易欣出来,一定交代我的后世子孙烧给我!” 在这些玩笑话中,易欣的离世好像显得没有那么令人悲伤了。 而吕沅后期的电影,几乎全都与超现实的物理学有关,其中一部还是易父易母创作的剧本。 时空错乱平行世界这一类题材本就是世界高度关注的,所以吕沅后期的电影几乎都走出了国门,引起了更多人关注,多次打破票房纪录,拿到了不少国际大奖。 而吕沅的电视剧则是专注于历史题材,除了科普历史人物,还分系列出了古董、美食、歌艺等等…… 七维界,几个人面面相觑。 “a009运气真好,她原本用电影只拉动了七个月的进程,但是因为离世的传言,与原时空对比,其进程在后期加快了一百二十年左右,她女儿拉动的进程是她的两倍。” “我们是以一千年为阶段进行对比,如果拉长时间段,我觉得拉动的进程会更多。” “这次加起来拉动进程为三百五十年以上,评级仍然为ss。” 而那边易欣又回到了自己的小出租屋,因为这个世界拍电影的缘故,她还学会了画图。 她没有去看电脑屏幕,而是找了纸和笔把易父易母、吕沅的画像都画了下来,然后凭借记忆又回想了宁清、易悦等人。 可惜越往前的世界,易欣的记忆就越模糊,她甚至都有些记不清最初几个世界子女的名字,只能按照那模糊的记忆画出来,标出是第几个世界。 第185章 团团是一只熊猫, 现在刚满一岁, 因为平时吃得太好,所以显得十分圆,她就这么坐着看上去好像都要滚几圈似得。 就在刚才,团团迷迷糊糊的脑子好像突然被什么点拨开, 各种零散的记忆串成了一股线, 曾经懵懵懂懂的事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 比如人类经常说的那些话, 和一些奇怪的动作,她现在突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此时团团仍然有些懵, 刚刚她还在吃自己一周岁的‘生日蛋糕’, 上面都是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按照自己的理解, 人类说那甜甜的叫蜂蜜,脆脆的叫苹果,酸酸的叫柠檬,红红的叫草莓。 外面还有很多人来为自己拍照,他们举着自己的画像牌子, 和印有自己模样的小旗子,自己打个滚就能引起他们的欢呼。 本来团团打算吃完蛋糕就去自己的游乐场玩一会儿,爬爬假山上上树, 然后就回睡房抱着mama睡觉。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睁眼就到了‘街上’。 团团曾经和mama在一个会移动的箱子里见到过这种地方,人类把那会动的东西叫做“车”。 ‘街’是长长的, 两面有很多高高的屋子, 然后人类把屋子里的那些洞叫做‘门’, 人类喜欢在‘街上’走来走去,从一个门进去再出来,手上就多了不少东西,有的看上去就很好吃。 只是团团不喜欢街上,因为这儿没有她喜欢的玩具。 每次上街有很多人围着自己,可是现在走来走去的人好像完全没有看见她一样。 团团猜想,可能是自己没有动的缘故,以前自己只要动一动就会有很多人围上来,拿着小黑盒子对着自己,还会给自己喂东西,这次说不定能送自己回家。 于是团团抱着自己的脑袋在地上滚了好几圈,这里的地面没有嫩嫩的草,而且冰冷冰冷的,硌得团团浑身都疼。 在团团如此努力的打滚红藕,那些曾经为她尖叫的人依然不为所动,偶尔投来一瞥,然后就脚步匆匆的走了。 团团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倒是有两个人停下来。 一个穿柠檬色裙子的女孩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团团:“这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以前好像没见过。” 另外一个穿草莓色衣服的摇了摇头,蹲在了团团面前,团团急忙朝她吐舌头卖萌。 以前人类最喜欢看自己吐舌头了,有的还喜欢自己捂脸,所以团团又吐舌头又捂脸。 “我用识别器看看她是什么物种。” 蹲在团团面前的女孩抬起手,用手腕上银白色的圈对着团团,然后团团努力的说话:“麻烦你们送我回家。” 而且还很有礼貌的说了:“谢谢。” 只是团团听见了那银白色的圈里穿出她的声音,咩咩叽叽咕咕。 “是没有记录的低等物种,语言识别器里没有收录这种语言。” 那人有些惋惜的收回了手,看着那银白色的圈:“根据分析,刚流浪一天,有可能是什么人养的动物。” 团团听懂了低等物种几个字,有些生气:“我才不是低等物种,喜欢我的人可多了!” 可惜两人没听懂,草莓衣服的女孩还看了她好几眼:“其实还挺可爱的,只可惜是低等物种。” 柠檬衣服那人在听说团团是低等物种时就站起身:“这种低等物种应该没人会领养的,养了白费粮食。” 团团看着两人离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还是没想通怎么就没人类给自己喂食了。 后来又有不少人朝团团露出了银白色的圈。 “好像是熊的同类,大概是幼崽。” 团团记得人类说自己叫熊猫,但是她见过猫,那种小小的,长着胡须的家伙一点都不好看,所以团团更喜欢别人叫自己‘熊’,虽然她听mama说熊是另外一种动物。 听到这个她眼巴巴的看着面前的人,希望有人能认出她。 “那还是挺危险的,这种应该送去基地驯化,或者直接灭杀,反正只是低等物种。” “或许是有人养的吧,不然幼崽不会出现在这儿的。” “那就只能先留在这儿了,不过是什么人才会养这种低等物种啊。” “大概是那些无法越级养动物的低等人养的吧。” 夜幕降临的时候,有人悄悄的在团团面前放了一盒子东西,听说本来是买给她家里的宠物的。 虽然团团觉得很难吃,但还是吃完了,因为她实在是太饿了。 团团没有留在那儿,而是尝试着自己找回家的路,找累了就趴在洞的旁边睡觉。 这时候团团已经知道街上那些洞是不能随便进去的,有一次进去后,有人类用圈测出她是什么低等物种,一脚就把她踢出来了,这会儿肚子还疼着呢。 就这么过了好几天,团团没有找到家,却找到另外一个小伙伴希希。 希希已经快四岁了,比她更早到这儿,听说是和她的小伙伴望望走散了。 “这附近我都找了一圈了,根本找不到家。” 希希坐在地上,身上的毛发已经变成了黑灰相间:“而且我感觉这儿的房子和我的家一点都不像。” “这里的人不喜欢我们。”团团说出这几天的发现。 现在无论她怎么打滚,这些人停下来看看,而后都会惋惜的离开:“高级物种早就被人捡回去了,怎么可能留在这儿呢。” “是的,这里的人喜欢猫。” 希希正说着话,就看见面前有人抱着猫咪走过,那猫咪慵懒的趴在主人的怀里,斜斜的朝团团投来王之蔑视。 “我们叫熊猫,其实我们也是猫的对不对?” 团团这会儿已经忘了自己不喜欢那种叫猫的生物,努力的学那猫眯着眼睛趴在地上,试图发出喵喵的叫声。 “好像她们也喜欢狗,我们可以学狗叫啊,汪汪的,说不定能被捡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