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论穿越女的倒掉在线阅读 - 第75节

第75节

    她将比旁人看清更多的不义,忍受更多的秽物。因她所选,本就是这么一条堪忍十恶而不肯出离的路。

    她得逍遥之真意,却许下了救难之本愿。这是她的修行,亦是她的劫难。

    华阳真人曾告诫于她,可替人还生愿,却不可替人偿遗愿。

    可云秀想,这大概并不是替人偿遗愿。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此地死去的,或许本该是另一个她。

    那明的灵气与暗的怨气一分为二。

    云秀便抬手,片刻迟疑后,她轻轻的握住了“怨”。

    恨的记忆于是如斧钺加身,劈开以往未触及的本性和内心,血淋淋的袭来。

    移居巩县之后,持盈一如既往的讲经布道,清闲时便在民间走访。她粗通医术,家中亦有几个祖传的秘方,便拿出来供给有需要的人。

    也许是她经讲得好,也许是她平易且心善,每次讲经都人山人海,许多人跋山涉水的来听。

    木兰观的香火越来越旺盛,以至一香难求的地步。掌管事务的道婆趁机买起符水,向来求见她的人索要贿赂,按纳银多少排次。

    持盈得知后便将道婆调往旁处,令她闭关读经,反省过错。

    这便是她蒙难的开始。

    法泽寺的行寂和尚精通佛法,善于宣讲。

    持盈到来之前,他是巩县众僧之首。持盈到来之后他依旧是,然而听他讲经的人却越来越少。听过他们讲经的人都说,不论道法还是佛法,俱是持盈道长领悟得更精深、宣讲得更玄妙。

    有好事着非要他们二人斗法比试。

    行寂拒绝了,持盈自然也不肯——各人有各人的领悟,彼此切磋互相精进是理所应当,“比试”却有违修行之本意。

    然而佛家盂兰盆会、道家中元节本在一天,两人不可避免要同日宣讲。

    这年端午节,持盈讲经布道,行寂和尚衣褐色海青,以皂纱竹笠遮面,立于槐树下听。听到一半,不问而走。

    回去后便病了一场。

    中元节近,木兰观墙上便常被人泼墨,又有人向院中丢破鞋。流言蜚语悄然传开。

    可那时持盈无闲暇去管——巩县有瘟疫,正是她家中古方所记之病症。她奔走筹集药材,免费为百姓看诊、施药,又频繁求见县中长官,想提醒他们早日防治疫情。

    而后在中元节前一日夜里,行寂和尚买通了道婆,深夜闯入了她的精舍。

    他像是走火入魔了。

    凶恶疯狂的说了许多话,便持刀逼迫。

    持盈后退,想寻隙逃走,却发现门窗俱被自外反锁了。

    她想呼救,却已晚了。行寂和尚扑上去压住了她,刀尖比在她脖子上,告诉她敢出声就杀了她。

    那个时候持盈想了很多,诸如她尚未将药方传给可靠之人,万一她死了,疫情岂不要加倍蔓延?诸如死者长已矣,她尚未达成誓愿岂能就这么死了?哪怕苟且偷生,只要活着她便能做许多好事,此所谓忍小痛而全大节。诸如……诸如她凭什么要为这种小事被这种疯子所害?!

    但后来她想,她其实只是害怕了。于是想了许多理由来劝说自己屈服,苟全性命。

    ……是的,意识到自己只有横死和屈服两个选择之后,她选择了屈服。

    那个夜晚不堪细想。

    她被人猪一样粗蠢的玷|辱,不明白上苍给她此番磨难究竟有何用意。她所精读、所领悟诸般天道,无一字同当夜之事有关。

    她只感到空洞、茫然,也许还有世俗所谓之悲愤羞耻,她全身都为这情绪而发抖,却又不知有什么可发抖的。

    旁人都认为她慈悲且智慧,可她所谓智慧,甚至不足以令她体悟到强|暴究竟伤害了她什么,自然也就开解不了这个被强|暴的女人。

    时间依旧在推移。天明之后,便是中元法会。

    很久之后持盈依旧想不通,为何她当日还能平静的沐浴、斋戒,前去讲法。

    她讲得一如所料的糟糕——道心已乱,道法怎么可能明悟澄澈?

    听讲之人一面传示她的内衣,一面纷纷说她徒有虚名。

    所有都在传她的风月,还有人假作为她辨污,要她解衣以示清白。

    木兰观的道姑们匆匆要护送她离开,不知是谁自后面踩住了她的衣袍,慌乱间扯开了大片衣衫,露出了脊背上——据众人所说是欢好的痕迹。

    可她只记得前一夜行寂指甲修剪得参差,抓得她手臂和脊背一道道血痕。痛苦至极,何谓欢好?

    所幸她终于在众人护送下逃离了,并未被当众处刑。

    回观之后,她写下了防治瘟疫的药方,要人送去各处诊馆、药堂。

    而后便又有人来闯她的精舍。

    “和尚睡得,我睡不得?”“都是破鞋了,还当自己是贞妇烈女?”“背地里不知偷过多少汉子了吧”……

    她便记起幼时穿的绣鞋,初拿到手时百般珍惜,不留神一脚踩到泥里去了,再瞧见旁的泥坑便也不会留意去躲了。

    ——屈服过一次,到第二次怎么可能就宁死不屈了?

    所以她后来经常想,如果他们也像行寂那猪一般威胁她,她肯定也会一一屈服。

    但他们没有——他们一个个都将她当□□般,不由分说按倒在地。每一个都如饿狼般急不可耐,垂涎三尺。并且只当自己在糟蹋一双破鞋,毫无负疚。明明在此事之前,都是同常人无异的,纵然没有多善良,却也不会明火执仗去作恶的庸人。

    木兰观中旁的女冠子也悄悄迎来送往。

    她意欲整治,那道婆却说,“真是一人吃饱,便不管旁人饥寒啊。”

    又有年轻的女冠子低眉敛目,“道长到来前,不得不如此谋生。道长来了,本以为不必再过这样的日子,谁知却是空欢喜一场。”

    早先她的信众亦纷纷弃她如敝履、恨她如寇仇。为表清白,传播、证实起她的yin恶来,亦比旁人更卖力。

    终于到了连瘟疫,都说是她的秽行所召来。

    明明是她授他们成方治疫,他们一个个心知肚明。可一旦得知法泽寺也开始散发同样的药材,便忙转口风说,他们都是吃法泽寺的方子获救。

    她很快便认清了现实,知道自己终于身败名裂,再无法在巩县立足了。

    可是回到南洛,也并没能重新开始。

    巩县有人入洛,路过南洛碰见了她,当街羞辱,故意将巩县的流言宣扬得尽人皆知。

    幸被父亲的故交救下。

    可当救下她的人转头便支支吾吾的想要赠钱嫖宿时,在经历过这么多劫难后,持盈终于头一次崩溃了。

    而后便是一泻千里的堕落。父母留下的浮财早被亲族瓜分了,她在长生观中衣食无着。一切正道谋生的手段,亦皆已被人阻断了。纵然去卖字画绣品也会被人当作卖身,她又何必徒然挣扎。这世道亦配不上她的救助。

    然而她依旧救助了行将饿死的乞儿。那乞儿说日后定将报答她,却悄悄偷取她的财物。有故人替她抓了这个小贼,笑说道“你救他作甚?纵然救了他,放他回去,也不过是被贼头驱赶着行窃。饶不好还要被打断腿、割去舌头行乞。”她便说,“你能对付得了那贼头吗?”故人说,“能是能……”她便说,“你杀了那贼头,我同你困觉。”没两年,被她救下的那个乞儿成了新的贼头。他年小,没老贼头的本事,便驱使更年幼弱小的乞儿。

    她想她这一生所做,也无非就是这样的事。

    可是为什么,又要让她看见未染尘埃的明眸,让她梦见少年时的事,

    让她忽然间想起,在中元节的法会上,在妖魔鬼怪磨牙吮血中,也有人逆流而上拼死将斗篷盖在她的身上,替她挡住了汹涌的人流。

    在她誓愿救难之初,世道便依然如此。

    并不是世道不配,而是她久临深渊,自己也堕入了深渊。

    为什么那一日要屈从?为什么那一日没有反抗?没有拼死去捍卫自己的名节、斩杀行寂那恶魔?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

    云秀伸手推开了那遗愿,没有再看下去。

    她逆转不了时光,亦承受不了这般悔恨。

    ——她平息不了持盈道长的遗恨。

    可是……至少让她将因果报应,扭转回到本来该有的结果上吧。

    第78章 蜡炬成灰(六)

    云秀疲惫的回到奉安观中,倒头睡下。

    以往她代人偿生愿、死愿,常常都能对旁人的经历、情感感同身受——便是她二姨和少年之间的互相恋慕,以当年她懵懂稚龄,其实多少也能体会到。

    可这一次她似乎感受到了持盈道长的悲愤,却又似乎有一层隔阂将那感情拒之门外了。

    那是距离她、甚至是距离“现实”很遥远的东西。以她生活环境的单纯和干净,乍见持盈道长所经历的那些,只觉更像某个拙劣的小说家为哗众取宠、或是满足某些癖好而刻奇编造的一般。很不现实,很耸人听闻,很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那么多龌龊的坏人都让她给遇上了?怎么可能前一刻还都只是毫无辨识度、甚至有些亲切的路人,下一刻便丑态毕露了?

    ……

    可她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说谎的。

    纵然再匪夷所思,它们也毋庸置疑的发生了,并且正令持盈道长撞见。

    云秀将头埋在被褥间——虽早些时候她确实心有好奇,可说到底她还是个未经人事的无知小姑娘。骤然间便阅尽腥浊,还是在此等时机以此等方式,所见又尽皆为丑恶,无论感情还是理智上,她都很不适应。

    她只觉疲惫至极、厌恶至极。

    这时她忽觉有人拍了拍她的脊背,轻声道,“姑娘,您醒着吗?”

    临近满月,一室清辉,倒也无需额外照明。

    ——是阿淇。

    都已是正儿八经的师姐妹了,她也还是一以贯之的叫她“姑娘”,实在也很令云秀感到无奈。

    可她的手柔软又暖和,便在这种时候突兀的来唤她,也不觉惊吓。

    何况,这时听见她温和干净的嗓音,真比什么都令人安心。

    云秀便团了被子翻身过来,道,“嗯……怎么了?”

    阿淇道,“是令狐公子的事……今日他又进来,让道恒师叔给认出来了。”

    云秀揉了揉额头,问,“是观里出了什么事吗?”

    ——若不是发现观里有事,令狐十七应当也不会主动再进来。

    至于被认出,恐怕是昨日的巧合,令道恒道长起了疑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