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秀才老攻在线阅读 - 第65页

第65页

    陈秀秀捏着手中的木盒,只觉得心中烫贴,并不在意江景元同样也给贺雨竹做了一份。

    养儿子本来就不是求回报的,她这个做娘的更希望看到儿子能够幸福。

    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也挺不错的,起码儿子的事在用不用她去cao心,君不见村中的妇人们,在儿子成亲后还要帮着带孙子,自己的贴己钱还要拿出来补贴儿孙。

    她一个人在这边生活,景元可是答应了每个月给二两银子的,她是他的母亲,这钱,是收的心安理得。

    村中还有好多人说,她是被儿子给赶出来的,简直都要笑掉大牙了,每天什么事都不用cao心,还有钱拿,说出去怕又是一堆人要气结。

    “嘻嘻,娘最好,我这就去娘那边。”

    徐水舟真是恨不得在陈秀秀脸上亲上两口,但是碍于礼法,他还是没有这样做。

    贺雨竹看到徐水舟回家,心中也是欢喜的,虽说都在同一个村子,每日都能看到,但这不在一块生活,心中还是惦记着。

    “娘,我给你一个好东西。”徐水舟率先就把江景元做的芦荟胶拿出来。

    贺雨竹试用过后,大呼这个女婿找的好,还白了眼徐水舟,“比你这个小没良心的东西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怎么就没良心了。”徐水舟有些不服气。

    “出嫁那天是谁惹得我生气的。”贺雨竹现在每每一想起徐水舟出嫁那天的事,心肝就疼,觉得白养了一个儿子,这些天她还时常去陈秀秀那边请教人家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徐水舟没了话说,拿着贺雨竹给他和江景元准备的东西,就落荒而逃……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见院子外面停着一辆牛车,徐水舟不由得加快脚步向家走去,不清楚是不是家里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

    进屋后,看到是杨万书和谭靖远,徐水舟这才送了口气,他到现在都还记得村中那些人来找阿元麻烦的时候,那灼灼逼人的气势。

    要是他不在身边保护,阿元受伤了可怎么办。

    江景元坐在案几上正在安静的听杨万书的汇报,原来徐水舟拜托那位高小姐帮忙宣传话本的事,有了反应,这些天仓库里印刷的五百本话本一售而空。

    杨万书拿不定注意到底还要不要印刷,见江景元和徐水舟两三天都没来了,铺子里又老是有人在问,他只好亲自过来询问。

    出门前又碰上谭靖远,于是就拉他一起过来到访。

    谭靖远听说自己的书,被大卖特卖,心下高兴,还给江景元买了一份礼,算不得多好,就是一些糕点。

    “你这个抠门的,也舍得送礼了。”江景元看着谭靖远提过来的一盒子糕点,打趣道。

    谭靖远可是出门随便吃个饭都要打包的人,平日里能省则省,这还是江景元第一次收到他送的礼。

    谭靖远的脸皮比较厚,一点都不介意江景元打趣,反而笑道,“你是知道我家还有八个meimei等着养活的,要不是这次话本挣了钱,连这点糕点都没有,就当作是祝贺你们新婚的贺礼吧。”

    江景元笑着把糕点递给徐水舟,“这份礼可是收得珍贵,尝尝吧,没准比平时买的还好好吃。”

    徐水舟接过尝了尝,果然比平时吃的糕点要好吃……

    江景元听完杨万书的汇报之后,简单的给徐水舟说了一遍,既然已经把书坊交给徐水舟,那么由他来管理才是正解。

    “我觉得还是可以再少量的印刷一点,另外第二部 书也要加快了,靖远你准备得怎样了。”徐水舟一边吃着糕点一边问道。

    “差不多收尾了。”

    谭靖远的话本走得不是长篇路子,一本话本最多也就五万字,少一点三万字也可,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写出来。

    当下三人就在书房里讨论开来,江景元在一旁偶尔给些建议,最后天色渐黑,杨万书和谭靖远才起身告辞。

    “赚钱了,可真好。”徐水舟伸了个懒腰,想到五百本话本一售而空,抛去成本也能挣四十两左右,心里就开心得不行。

    这才多少天的功夫啊,半个多月就能挣这么多,等再有钱了,可得把娘的木屋从新修整一下。

    “别高兴得太早,这次是因为有高家小姐在背后帮忙,下次呢,人总是会产生视觉疲劳的,书看得多了,时间久了就有些乏味。”

    江景元不是故意给阿舟泼冷水,作为一个生意人,就应该随时要保持冷静才对,阿舟目前都做得挺不错的,可能因为年纪的关系,还不够稳重。

    既然他喜欢这行,江景元觉得自己有义务,随时在旁纠正,免得他一个得意忘形,走错了道。

    “也是。”徐水舟一下子低落了起来,他好想每天都能有大笔大笔的钱赚,然后给阿元买最好的笔墨纸砚,穿最好的衣服。

    “不着急,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最多再过几个月,靖远的这本书,因该可以传出梧桐县,走向大同,甚至更远,那时候,才是我们书坊的春天。”

    江景元之前就留意到大明朝书坊的运营模式,是前店后厂,而想印刷别的书,必须去购买版权。

    自产自销始终都是小打小闹,只有把路子铺得广点,把版权卖出去才是正理,想想整个大明朝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书坊过来买版权,那也相当于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