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皇帝奋斗日常在线阅读 - 第36节

第36节

    左家人向来护短,是不可能对敬安置之不理的。

    所以他们决定按照娴妃所说的第一个方案,想办法在暗中联系安郡王,希望老四能答应放手, 让敬安回到承恩公府,然后和左氏一起离开京城。

    娴妃回到宫中之后,也履行承诺,请长华殿的掌事太监来襄乐宫喝了杯茶,还送了他一小包金瓜子,嘱咐他以后多照顾着敬安一些。如果有人欺负敬安的话,除了及时护着敬安一些之外,还要派人来襄乐宫通知娴妃一声。

    宫里的人都知道娴妃得宠,所以那太监对着娴妃本就十分谄媚。加上他收了娴妃的好处,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不过让娴妃没想到的是,大概一个月之后,左三姑娘突然求见。

    见面之后,左三姑娘告诉了娴妃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消息——安郡王竟然同意了。

    左三姑娘心情复杂地说:“听我三哥说,以往不管是谁和安郡王提,说是希望能接安儿回承恩公府的时候,安郡王都坚决不肯答应。所以这回三哥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对安郡王软磨硬泡的准备。结果没想到他们一见面,三哥刚一提,安郡王竟然就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你说奇不奇怪?”

    娴妃也十分意外地说:“可能是他发现自己顶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终于想通了吧。不管怎么说,你们现在是如愿了,这不是挺好的么?”

    左三姑娘点了点头,可不知为什么,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

    果然,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和老四达成一致之后,承恩公夫妇带着安郡王的亲笔信亲自去安郡王府接敬安,谁知道敬安竟是不愿意走,一个劲地往安郡王妃庞氏的身后躲。

    庞氏看着躲在自己身后的这个孩子,心里也很矛盾。

    她心里既希望敬安走,让王府恢复往日的平静,又不想让别人觉得她这个主母容不下敬安。

    不过,见敬安在承恩公夫妇面前,还表现得这样依赖自己,庞氏心中倒是有一丝欣慰。

    她和敬安虽然并不亲近,但她自认在吃用方面从来没有短过敬安什么。看来这个孩子,还是知道好歹的。

    因为敬安死活不肯走的缘故,承恩公夫妇只能先打道回府。

    等安郡王回京之后,庞氏就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他。

    安郡王拧着眉头,一脸无奈地看向敬安。

    “为什么不跟你外祖父外祖母回去?你就不想你的亲生母亲吗?”

    敬安抿着唇不说话,瞧那倔强的样子,竟是和安郡王小时候一模一样。

    庞氏见他如此坚持,便对安郡王说道:“殿下,既然安儿不肯走,不如……就把他记在我的名下吧!以后他就是您名正言顺的嫡子,也就不会有人再说什么闲话了。”

    安郡王闻言,不禁十分意外地看向庞氏:“你愿意?”

    庞氏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当然愿意。这孩子聪明又懂事,妾身很喜欢。”

    安郡王听了,又看向敬安。

    敬安犹豫着看了庞氏一眼,最终点了点头。

    安郡王长叹一声,道:“不管怎么说,本王之前已经答应了左家,同意他们领安儿回去。虽说现在不肯离开是安儿自己的意思,但我们还是要给承恩公府一个交代。”

    庞氏十分贴心地说道:“您刚从外地回来,一定累坏了,还是好好歇着吧,妾身带着敬安去和他们谈。”

    安郡王略显疲倦地点了点头。

    身体劳累倒不算是什么,主要是以他现在的处境,实在是不适合去左家。

    庞氏这么说,可以说是非常体贴了。

    ……

    庞氏领着敬安走入承恩公府之时,心中十分复杂。

    她在出嫁之前就见过承恩公嫡长女,但在那个时候,她只是一个五品官的女儿,两人有如云泥之别,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

    后来出了那样丢脸的事情,她心里不知有多难受。

    可她终究是熬过来了,熬到了今天,熬到左氏的儿子,情愿认她为母。

    庞氏觉得扬眉吐气的同时,又不禁有一丝心酸。

    这些年她过得这么辛苦,好像终于赢过了左氏,可她争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

    因为当初事情闹得太大,这几年来左家和安王府几乎断绝了往来。再加上左氏很少出门的缘故,现在她看着眼前长高了不少的儿子,不禁有几分陌生。

    听庞氏说明来意之后,左氏的脸色不大好看地说:“我能和安儿单独说几句话吗?”

    庞氏看着敬安,点了点头。

    母子俩走进一间无人的厢房之后,气氛反倒比方才有旁人在的时候更尴尬了。

    左氏看着眼前半大的孩子,忽然有些不确定,这是不是自己怀胎十月,亲手养大到七岁的孩子了。

    “安儿,你……”左氏艰难地开了口,本想问敬安最近过的怎么样,可话到嘴边,却完全变了方向:“你长高了。”

    敬安神色淡淡地说:“母亲,我们之间就不必寒暄了,长话短说吧。我已经下定决心要留在安王府了,所以我是不会和您一起离开京城的。”

    左氏神情复杂地看着儿子:“安儿……你可要想清楚了。这条路非常不易,你必须要承受许多你本不需要承受的东西。”

    敬安十分理智地说:“母亲放心,我都想明白了。至于您,您决定离开京城是对的。没有儿子在您身边,以后您还能改嫁,还可以有新的人生。我跟着您走,您这一辈子就完了。”

    敬安言语之间,有种超出他年龄的老成。

    左氏突然间明白,没有任何人逼迫敬安,这的确是他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既然如此,她只能选择尊重儿子的选择。

    “先不说我。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会再多说什么。只是安儿,母亲希望你能答应我两件事。”

    “母亲请讲。”

    “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平平安安的,不要生病,也不要受伤,让我知道你好好儿的。这样哪怕见不到你,母亲也能心安了。”

    敬安不假思索地答应:“母亲放心。我这条命来之不易,我得好好珍惜。”

    听敬安这么说,左氏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来,只是继续说道:“第二,不要和你哥哥争夺世子之位,永远都不要。要感激安王妃愿意抚养你。”

    敬安听她这么说,似乎有些意外。不过犹豫了一下之后,他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左氏最终独自一人离开了京城。

    敬安被记在庞氏名下之后,傅侧妃的儿子敬炎看在庞氏的面子上,也不好天天叫他“野种”了。

    一切错误的,仿佛都步入了正轨。

    ……

    裴清殊登基整整一年的时候,户部终于完成了全国人口和土地的调查。

    为了确保人口统计的准确性,朝廷推出了几项新政策。

    首先是以各项福利吸纳流民归乡,或者在当地定居。

    名下没有土地、又无以为生的孤儿,未满十四岁者可免费进入慈幼局吃住、识字、学习各种手艺。不过他们没有银钱可领,还必须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他们也可以自愿卖身为官奴,通过伺候宗亲贵族等途径获取一定的收入。

    年满十四岁的孤儿和流浪者,则不能再呆在慈幼局。

    这些人可以通过给朝廷做工或者耕地,获取微薄的收入。这个数字当然不多,但比起一些黑心的小作坊老板,已经算是公道,起码糊口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朝廷也推出了拒绝配合人口调查的惩罚制度。

    如果在官府调查期间内,各地百姓有不配合调查、甚至躲避调查者,不仅会被打十个板子,还有可能被强制充为官奴,甚至下狱。

    在福利和处罚同时实行的情况下,裴清殊和朝臣们一致认为,这次人口统计的准确性应该大大提高。

    在裴清殊正式下令进行人口调查之前,根据官方记载,大齐应当约有四千万人口。

    不过他认为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因为过去的皇帝大多都不重视这一方面,觉得进行人口调查费时又费力,所以以前每年的人口数基本都是照抄前一年的,没有太大的可参考性。

    果然,最终得出来的数字,与之前官方记载的说法完全不同。

    裴清殊本以为现在应有五千万左右的人口,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没想到最终得出来的数字,竟然是五千八百万,比他预计当中多了整整八百万人!

    第50章

    对于这个结果,裴清殊还是很高兴的。

    虽说百姓越多, 皇帝要cao心的事情就越多, 可这同时也意味着大齐劳动力和士兵储备这些方面的问题暂时不需要太过担心。

    只要好好统筹安排, 对国家的发展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为了增强国家的稳定性, 借着这次人口调查的机会,各地户籍司又根据朝廷的指示,对老百姓们的户籍进行了整理。

    户籍的种类根据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农户、匠户、商户以及奴籍。

    所有人都要按照规定,登记自己的原籍贯、现籍贯、现居地、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信息。

    以往一个家族里,只有户主的手中才能持有户帖,以至于出门在外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官府、学校等地核实起个人信息来也不容易。

    现在年满十岁者, 都可以在现有户籍所在地的官府领取一份印有官印的户帖, 以便在出行时使用。

    至于十岁以下的孩童, 原则上不鼓励他们单独出城,必须在户帖持有者陪同之下、登记后才能进出城,以免发生被人牙子拐卖等现象。

    大齐早就取消了过路费制度,加上裴清殊继位之后严查官兵欺压百姓、胡乱收取费用等行为, 所以大齐的子民从家乡来到另一个地方游历、学习、做生意, 都是不需要向官府交钱的。

    不过现在,在各地的城门口,都会有官兵choucha户帖。

    如果拿不出户帖的话,则有可能被怀疑为逃犯,甚至是敌国的细作。

    检查户帖,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样一来, 抓起罪犯时也更容易。

    新政实行之后,许多喜欢小偷小摸之人,还有到处流窜,以乞讨为生之人,都老老实实地做起了正事。要么找地方做学徒,要么去给朝廷做工。

    大齐比较人性化的一个地方就是,不会强迫百姓服徭役,给朝廷做白工。凡是为朝廷做事者,都能得到一定的工钱。

    如此一来,裴清殊登基一年之后,老百姓们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从前相比有所提高。

    尤其是最底层、没有私有土地的农民,过去他们不得不为地主、士绅耕种土地,替一些jian商和贪官分担沉重的赋税不说,他们辛苦了一年,很多时候所能得到的粮食都没办法让一家人吃饱。

    现在他们给朝廷做工、耕种官田。在裴清殊严惩贪官,派出大量监察御史的情况下,这些老百姓们大都按时拿到了粮食和工钱,过上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的生活。

    由于士绅免田税额度大幅度下降,前一段时间,大批官员、士绅纷纷将名下的土地转了出去。

    有的是转回给原本的、实际的土地所有者,有的则是干脆卖了出去。

    裴清殊趁着这个时候,让朝廷低价回购了一些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