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杨妡不敢冒这个险。 思量好一会儿,杨妡开口问道:“娘,您身边有没有可靠的人,我想让他送封信。” 张氏点点头,“今天赶车的那个,吴庆,他办事就挺妥当,嘴也紧。” 杨妡脑中顿时出现一张老实忠厚的面容,原来他就是吴庆,教她绣花那人的当家男人。 吴庆家的能过得干净体面,想必这个吴庆是个靠得住的。 杨妡道声好,紧接着听张氏又问,“你往哪里送信……” 第20章 往事 杨妡尚未开口,就听院子里脚步沉重,紧接着门帘被撩起,杨远桥阔步而入。 张氏无心追问,忙起身招呼,“老爷回来了。” 杨远桥淡淡应一声。 杨妡看他神情虽淡淡的,眼眸里却有种与年龄不太相衬的雀跃,联想到他与伯父杨远山等人一道谈经论道,想必是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或者有了心得感悟,便笑着问道,“爹爹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了?” 杨远桥怔一下,只以为孩童心思敏感,并未作他想,笑着拍拍她的肩,“就你是个鬼精灵……今天是挺高兴,在护国寺见到两位大儒,收获颇多,可惜寺中不便饮酒……这一别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听到他们的高见。” 言语中不无遗憾。 “我今天也高兴,”杨妡忙安慰他,把自己买到的东西献宝似的拿出来,“点心孝敬给祖母,拐杖给祖父,两把扇子给伯父与爹爹,笔山给大哥和二哥,笔筒给三哥。” 考虑得很周到,几乎人人有礼物。 杨远桥微微颌首,扫一眼面前的东西,虽然材质比不上府里用的那么珍贵,但做工还算精巧雅致,尤其那只笔筒,直接用竹竿镂刻而成,表皮呈现出自然的斑驳之态,极具野趣。 杨妡将两把湘妃竹扇骨的折扇铺开,笑着问道:“爹爹喜欢哪一把?” 一把扇面上绘着悬崖苍松,松枝遒劲舒展,针叶茂盛浓密,枝桠间偶有白雪堆积,与松针的墨绿相映成趣生机勃勃。 另一把却是遍地黄沙中横着半截枯木,枯木一端突兀地开了朵红花,花朵的鲜红与背景的苍茫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前一把好,正合现下文人们的喜好,后一把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 杨远桥不意杨妡会选择这么两把扇子,问道:“是你挑的扇面?” “嗯,是我选的,”杨妡拉长尾音,伸出柔嫩如葱管的手指,娇声道,“花了四两银子,整整四两。” 一把扇子二两,听起来很贵。 可扇面是若尘所绘。 若尘是个穷酸秀才,年轻时也曾放荡不羁,后来家道中落又顽疾缠身,苦于生计被迫卖画。他的画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一年到头卖不出几幅,还时不时被巷口卖豆汁的老汉取笑。 一气之下,他便把画好的几十幅画都烧了,最终抑郁而死。 谁成想,仅过两年,他的画竟然奇迹般地抢手起来,价格比以前更是翻了百倍不止。 而现在若尘显然还在落魄中。 卖杂货的摊贩游说杨妡的时候,把扇骨扇棱夸得天上有地下没的,却绝口没提扇面半个字,恐怕也是认为画得不好。 杨妡没犹豫就买了,可惜摊面上也只这两把是若尘所画,再找不出第三把。 因见杨远桥似乎并不喜欢,杨妡嘟了嘴问:“爹爹觉得不好看吗?” 杨远桥并没觉得有多好,这是女儿一片孝心。 他往后院来得少,加上性情严肃,跟四位子女都不算亲近,也极少收到孩子们孝敬的礼物。 难得最小的女儿逛街还能想着自己,加上她可怜巴巴期待夸奖的小眼神……杨远桥毫不犹豫地说假话,“不错,画得不错。” 杨妡自然看出他的想法,心底偷笑声,唇角绽得更开,“那当然,花了我四两银子。” 这下不但杨远桥听出来就连张氏也明白了,杨妡这是在要银子。 杨远桥笑问:“你今儿花了多少银两?” 杨妡扳着指头算了算,“一共八两零八百文,是大哥哥会得钞,我不想用大哥的银子。” 杨府的姑娘少爷月钱是五两,少爷们另外有二两银子的纸墨钱。 杨姵与杨妡买这些零零碎碎的将近二十两,都是杨峻付得账。 杨远桥明白了,笑着掏出荷包,取出两只五两的银锭子,“峻哥儿那头我另外还他不教他吃亏,这两锭是我补给你的月钱,以后出门遇到好玩的去买了便是。” 杨妡毫不客气地收下,扯着杨远桥的衣袖摇了摇,甜甜笑道:“谢谢爹,等我把绣技练成,给爹爹绣个扇套,爹爹也好随身带着。” 杨远桥含笑答应。 屋内其乐融融,气氛好得不行。 杨妡突然想起要写的信,与其让张氏找吴庆,还不如直接托付给杨远桥,这样即便以后败露,魏氏也怪不到张氏头上来。 想到此,杨妡仰着脸切切地问:“爹爹,我有封信,您吩咐人帮我送出去可好?” 杨远桥满口答应,“行,信呢?” 杨妡歪头一笑,“我这就写。”说着扬声唤人送来了笔墨,就着炕桌铺开纸。 趁杨妡写信,杨远桥走进内室,张氏紧跟着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