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天,竟然这么多书?” “天,这么多的书,可比我等家族藏书多啊。” “天哪,竟然这么多书。” 风华书院的图书馆那是真的按照21世纪的图书馆的模式建造的,里面的摆设也是差不多的,一排排的直入天花板的书架上面慢慢的全都是书籍,绝对的是排得满满的而不是跟某些图书馆一样暑假上面的书籍看着不多,实际上就跟书店的书架上面一样挤得满满当当的。 图书馆里面除了放满了书籍的书架之外,还有的就是靠近窗边的阅览区,放满了座椅,全都是为了方便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学生的。唐青云也一一的给文人墨客们介绍了这块阅览区的作用,获得了文人墨客的赞许。 “云笙兄真是考虑周到。” “算无遗策,为了学子云笙兄真是辛苦了。” “是啊,有了这阅览区,学子们借阅书籍就方便多了。” “是啊,竟然还备了文房四宝,更加的方便学子了。” “云笙兄大善。” “云笙兄大善。” 图书馆每个区域也全都是标注了名称,比如:礼、乐、书、数、御、射、兵、格物、农、杂论等等的区域。从一楼到三楼,礼、乐、书、数、御、射就是二三楼的藏书。而兵、农、格物和杂论就是一楼的书籍。 这样的规划让文人墨客更加的喜欢了,再看看书架上面的书籍,他们更加的激动了。 “大善。” “大善。” 风华书院开院之日迎来了文人墨客的青睐,后来这些文人墨客之中还真的有几位在风华书院住了下来,唐青云也没有不同意,让他们在青华峰的夫子的宿舍那边住下了之后,自己开始着手书院的招生事宜。 二月初三、二月初四两天,包括二月初二的开院之日也是报名的日期,然后等二月初五开学的那天,风华书院已经找到了不少的学生。 蒙学之中,三岁至十岁的孩子招收了近三百多人;之后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招收了五十几位,十五岁以上的也招了二十几名学生。那些十几二十岁的也是因为慕名而来的,全都是冲着唐青云这个解元的名声而来的,来了之后看见风华书院的环境之后更加的不想走了。 于是,风华书院的学生规模就这么定下了。 二月初五正式开学。 风华书院的师资规模如下:唐青云作为语文课、术数、琴棋书画、格物、政治等课夫子;唐寇作为风华书院的食堂师傅、武技课夫子、实战理论课夫子、兵法军事课夫子等,关于武方面的夫子。 而唐华垣就是风华书院的启蒙考试,蒙学是建立在青华峰的山脚不远处的地方的,那就是青华峰的蒙学——等于小学部——往上就是初中部——童生、秀才等地方——之后就是高等部,从高等部毕业就可以参加进士考试了。 唐青云还规定了自家的学生,也就是那些已经十五岁以上的学生偶尔的去蒙学那边给蒙学的孩子们上课,他也不要那些学子教导什么很深奥的东西,也就是教教蒙学的几本书而已。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完全就是唐青云他自己担任的。 男院这边的学生招收完毕,女院那边的学生也找了不少。五岁到十三岁的招收了近百人,当然了,因为是封闭式的教育,风华书院上五天的课,休息两天,周末的两天时间风华书院的学生可以离开书院。 当然,周末的时候离开书院的学生也就是唐家村的学子,以及别的离得近的学生了,当然住在县城里面的学生周末的时候也是要回去的,但是更多的想要往科举方面努力的学子,都会留在书院这边,泡在图书馆,偶尔的向唐青云请教。 唐青云这个作为夫子的人也没有不再继续学习,在空闲的时候唐青云也跟着泡在书院的图书馆的,更多的时候他都是会泡在自己在书院的宿舍的,谁让他是山长,唐浅裳这个女儿给他的环境是最好的,他的宿舍那边也有个小型的图书馆的,里面的书籍也是应有尽有,什么都有的。 唐青云的风华书院进入正轨,然后唐寇作为武学夫子也是风华书院的食堂负责人。书院的食堂的负责人是唐寇,而食堂师傅确实从唐家村招收的,这些食堂师傅有男有女,厨艺都是很不错的那种。 再加上唐寇提供的菜谱,唐寇时不时地指导,这些食堂师傅的手艺也越来越好了,食堂的饭菜也越来越香越好吃了,书院的学子们大多数都非常的喜欢书院食堂的美食。甚至唐寇还分组,谁负责热菜、谁负责凉菜、谁负责什么菜系、谁负责点心汤品等等的,然后食堂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合作也越来越好。 风华书院开院之后,教学步入正轨。 唐青云的老师给唐青云介绍了连个品行还不错的学生过来帮唐青云的忙,他们都是要参加科举的,但是都不约而同的要放松下来沉淀自己的学识的,所以就到风华书院当夫子。 在风华书院当夫子也不错,起码风华书院的藏书很多,他们可以在风华书院更加的提高自己的学识,还可以温故而知新,再加上风华书院的环境好,待遇好,他们更加的原意在风华书院多呆几年了,甚至还把他们的妻儿全都给带来了。 当然,风华书院只让夫子带自己的正妻嫡子过来,庶子庶女也许可以带过来但是绝对不允许带妾室和同房过来,因为风华书院没有多余的地方给他们养女人。 当然,唐青云的老师介绍的人都挺年轻的,他们也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当然不可能带着妾室通房到书院任教,都只是带着自己的正妻和嫡子嫡女,当然庶子庶女有本事也会带过来的。 书院的事情过去之后,北疆进入春耕。 唐浅裳这一次再次组织了唐家村的人手,全村大规模开始进入春耕时期。 该种水稻的种水稻,该种旱稻的种旱稻,然后就是番薯、土豆、玉米、大豆、黄豆、绿豆等等的杂粮,还有辣椒啊、油菜啊等等的所有适合唐家村、适合北疆种植的作物全都给种上去。唐浅裳家的千亩地也全都给种上。 唐青云名下的七百多亩的土地被唐浅裳种满了五十亩的番薯、五十亩的土豆、一百亩的玉米、一百亩的辣椒、两百亩的油菜、三百亩的小麦,然后就是各种的杂粮等等的,以及蔬菜,这些蔬菜都是要供应给席之墨的酒楼那边的。 而唐浅裳自己名下的几百亩的土地,良田全都给种上了水稻,旱地也全都种上了番薯和辣椒。 春耕的事情,全村几百人一起努力,花费了不少的时间,近一个月的时间唐家村的春耕才结束,之后春耕之后,唐家村的人也没有闲下来。 唐青槐家再次扩张养殖规模,唐青木兄弟几个家的作坊也进入了繁忙的时节,然后唐青荷他们要制作的各种豆制品也是需要很多的东西的,于是不能够自己做豆腐的唐青荷他们全面向唐家村全村收购豆腐,谁家的豆腐做得好就买谁家的,不限制谁家,只要豆腐符合规格就收购他们家的豆腐。 于是,唐家村的人们迎来了赚钱的热潮。 大春天的脚步来临之后,外面的野菜也可以吃了,唐浅裳闲来无事就让人去山上挖野菜,北疆这边的碗芹、薄荷、山菠菜、刺嫩芽、刺拐棒、大蓟、山豌豆、地肤、山地瓜、大耳朵毛、马蹄叶、苋菜、山辣椒秧、酸叽溜、假苏子、鸽子腿、鸡眼草、曲麻菜、蕨菜、荠菜、苦菜、豆瓣菜、辣椒秧、灰菜、龙须菜、龙芽菜、蒌蒿、,马齿苋、马兰头、牛蒡、牛尾草、婆婆丁、山莴苣、水蒿、水芹、苜蓿、猫爪子、猴腿、五味子、羊奶子、野蒜、野豌豆、猪毛菜、地丁、小跟蒜、山茄子等等的都可以食用的。 这些数量大的野菜也可以提供给席之墨的酒楼的,席之墨对此倒是没有任何的意见,反正把也才卖给他之后,唐浅裳也是会给他准备菜谱好让他把野菜给销售出去的。 日子天天过去,唐家村的村民们在陷入赚钱的热潮之后,不好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三月,桃花开满山时,朝中传来消息,匈奴来袭,兵犯西北。 唐浅裳和龙墨千成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西北匈奴来犯,因为匈奴听说月酆朝老皇帝驾崩新皇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认为这个时候有利可图,又因为冬天西北寒冷的缘故而举兵来犯。其实北疆这边的突厥也蠢蠢欲动,可惜的是北疆这边还有定安王炎家一脉镇守,还能够压得住,野心勃勃的匈奴却压不住,于是龙墨千这个时候想要上战场了。 “你要去参军?去西北?”唐浅裳看着表情严肃的龙墨千,问道。 “媳妇……”龙墨千看着面前娇俏美丽的媳妇,欲言又止,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他想要给自家夫人挣诰命,也因为他知道自家媳妇很厉害,他不想成为一个女人背后的男人,那么他就得自己为自己的前程拼搏。最最重要的是,他即使跟着母亲姓龙,可是他的骨子里留着的是轩辕家的血脉,所以也不会让匈奴进犯月酆朝的国土,更加不愿意让自家母亲的亲生儿子,自家的亲哥哥在这个时候为难。 没错,在龙墨千成年之后龙渺儿龙氏就告诉了龙墨千自己的身世,也告诉了当初章氏淑妃的无奈,以及自己的隐情,也努力的开解自己的儿子。也幸好龙墨千这些年来虽然过得苦,但是该得到的爱却不少,所以没有什么阴暗的想法。 新皇22岁,龙墨千18岁,但是实际上龙墨千的亲生母亲章氏淑妃比龙渺儿的年纪还要大,因为章氏淑妃之前流掉了三个男孩儿只生下了两个女儿,龙墨千还是章氏淑妃千防万防千方百计生下来,又诈死让龙渺儿带走才养大的。 龙氏和墨家关系不错,新皇的养母龙墨千的亲娘章氏淑妃也是墨家的血脉,章氏的母亲其实是墨绫鸢的姑姑,所以龙氏让龙墨千隐姓埋名却依旧跟自己姓龙,名字之中也有个墨字。 这也是后来龙墨千去打仗的时候隐瞒了自己姓龙,只叫墨千的原因之一,谁让自己的生母的母亲,也就是他的亲外婆姓墨?所以,他在外的时候当然也是姓墨的。 于是知道自己的身世,也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的龙墨千为了让自家亲哥能够顺利登基,不至于让皇位不稳,也为了自己的报复而踏上了征战西北,讨伐匈奴的征途。 “你真都要去参军,不是在北疆这边,而是去西北?” “媳妇,兵犯西北,匈奴来袭,我只能去西北。”龙墨千道,他是真的怕自家媳妇会拦着自己。 唐浅裳没有要拦着龙墨千的想法,不论是龙墨千的身手还是龙墨千的想法,唐浅裳都不会拦着龙墨千去当兵。因为她知道,她自己以后会越做越大,那个时候如果龙墨千还只是唐家村的一个小小的猎户,那么到时候龙墨千会被外面的流言蜚语伤到。 并不是说龙墨千会介意,可是唐浅裳也不愿意让龙墨千不舒坦。只有龙墨千自己能够为自己挣一个前程,只有龙墨千自己上进,她绝对不会拦着他。唐浅裳很清楚,不论龙墨千再怎么喜欢她,也不会愿意长年累月的听别人说自己是一个靠着女人庇荫的小白脸。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无论她和龙墨千的感情再怎么深厚也会有裂痕的一天,只有双方的地位平等,只有龙墨千自己也站在高处,自己才能够彻底的发展起来,而不会让任何人说他们谁配不上谁,谁靠着谁——当然,她靠着龙墨千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小姐她不是那种安分的人。 于是,在龙墨千决定离开唐家村去西北当兵的时候,唐浅裳送给他的只有一句话:我等着你给我挣诰命。 “媳妇,你真的答应了?你答应我让我去参军?”龙墨千惊喜地看着自家媳妇。 “这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使命。”唐浅裳没有任何阻拦的想法,男人都希望建功立业,都有英雄情结,她当然理解。 “谢谢媳妇。” “嗯。” 确定了龙墨千要离开北疆前往西北参军之后,唐浅裳就给龙墨千准备了不少的东西。衣服、武器、钱、药品等等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除了衣服不是唐浅裳准备的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唐浅裳自己准备的。 唐浅裳给龙墨千准备的武器之中,她之前做的那张威力十足的弓、以及她自己的弩箭,还有唐浅裳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的一把刀,没有青龙偃月刀那么大,却也不是电视上那种衙役的刀具,而是弧度略微弯的大刀,跟网游里面的那种武器刀差不多造型的那种。 这把刀是唐浅裳曾经在别人玩网游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武器的造型不错,就自己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刀的样子让人用陨石还有精钢锻造的,淡淡是材料就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更何况是锻造方法,更加的是这个时代所没有了。 唐浅裳的这把刀虽然无法和传说中的那种神器比较,可是那也算是用天外陨石锻造的对不对?这把刀的锋利程度也是非常的客观的,只不过唐浅裳自己的武器也是刀,这才把这把武器给龙墨千的。 她当初打造的时候就是打了一对的,她的那把比较的小巧一点的,更加的适合女孩子使用的,而现在给龙墨千的这把是适合男人用的,算得上是一对情侣刀。 “媳妇……”龙墨千看着自家媳妇给自己准备的各种武器,还有钱财药品什么的,忍不住将她给揽入怀中。他真的很舍不得自家媳妇,刚刚新婚,他真的舍不得。 可是他也知道,他现在还在孝期,而匈奴进犯西北,他作为皇室血脉义不容辞。只能忍下心中的不舍,离开温柔乡前往战场。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知道自家媳妇会越来越优秀,那个时候他如果还没有任何的成就的话,会被人说,他配不上自家媳妇。 作为一个男人,无论他自己是否在意,别人都会在意的。龙墨千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长年累月的忍受别人说自己比媳妇差,不相信自己到了最后还能够相信两人之间的感情。龙墨千这也算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媳妇之间的感情,男人的自尊心,他从来都不敢小瞧。 别为他现在这么的爱自家媳妇,对自家媳妇百依百顺就真的会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全都对自家媳妇这么的好,这么的深爱,从来都不会怀疑自家媳妇,别人可不可以他不知道,但是龙墨千对自己没有信心。人心易变,他不敢拿自己和媳妇赌。 “你要照顾好自己。”唐浅裳窝在龙墨千的怀中,闷闷的说道。 “我知道了。” 最后,在离开之前夫妻俩因为心中的不舍而疯狂缠绵,等到龙墨千离开的时候,唐浅裳都起不来床了。 “媳妇,等我回来,我给你挣诰命。”龙墨千俯身在自家媳妇的额头上倾情一吻,坚定的说道。 “嗯。”唐浅裳窝在被窝里,应声道。 带着唐浅裳准备的各种伤药、预防疾病的药品等等的各种类型的药物,还有唐浅裳给他的那把刀、弓、弩箭等等的武器,还有龙氏给准备的衣裳,还有唐浅裳给准备的一套软甲,可以套在衣服里面的那种用各种的药材炮制的软甲,龙墨千骑上自己的黑色骏马,离开了养育了他十八年的唐家村。 骑着马,马背上挂着他的刀和弩箭,包袱等等的物品,身上背着大弓,身着黑色劲装的龙墨千牵住缰绳停留在唐家村的村口,看着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深深的留恋了看了好久。 “驾——” 不再留恋唐家村的一切,龙墨千狠心转身一夹马肚,黑色骏马飞驰而去。 龙墨千这是自己从北疆前往西北的,他的身上还带着龙氏给的西北大将军龙正晖的信笺,以及炎绝给他的一封推荐信。而龙墨千的身上,带着唐浅裳和龙氏给他的几千两的银票。 此去经年,盼君归。 ------题外话------ 过渡章,边写边发什么的,卡文造不造? ☆、第92章 时间一年 “裳儿?你醒了吗?” 唐浅裳在家里睡得迷迷糊糊的,听见外面响起了龙氏的声音。唐浅裳柳眉微蹙,脸色不太好地睁开了眼睛,回应道,“娘,有什么事吗?” 她之前被龙墨千折腾得太狠了,龙墨千离开之前她都是撑着给龙墨千送出门的,现在她都还没有休息得恢复过来。不知道外面龙氏叫她做什么,反正她现在还很困。 “裳儿啊,都天色不早了,你就算是要睡,也要起来吃点东西再睡吧?”龙氏听见自家儿媳妇的声音,赶紧劝道。 “嗯,麻烦娘了。我这就起来,娘您先吃吧。”唐浅裳撑起精神回答道。 “好好好,娘这就是准备去,裳儿你记得快点出来吃饭啊。” “我知道了。”唐浅裳回应了之后,强撑着起来,一瞬间从炕上闪身进了空间,将身上的睡衣给脱掉之后,踏入药池里面进行药浴,默念口诀运转心法。 在空间里面泡了好一会儿药浴之后,唐浅裳从空间里面出来,换上一身适合的衣服穿上之后,出门去吃饭了。 “裳儿啊,我知道是墨儿不好,才刚刚新婚就丢下你自己跑了,不过你也要体谅体谅他好不好?这是他的责任,你多担待点?”龙氏一边给唐浅裳夹菜,一边劝道。 “我知道。”唐浅裳点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阿墨的理想志向就是这样我又如何能阻止他呢?我还等着他给我挣诰命呢。到时候,我就是将军夫人了,想想是不是很威风?”唐浅裳笑嘻嘻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