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桃华在线阅读 - 第185节

第185节

    这说得陈燕也没词儿了,半晌才恨恨道:“横竖我是不能留你了,索性卖得远远的,也省得我看着心烦!”

    曹氏在旁帮腔道:“就是!你纵没有跟刘之敬有什么,也不是个忠心的。这会儿还叫的哪门子的老爷,难道还想回刘家不成?明儿就叫个牙婆来,将你卖得远远的,看还作不作妖!”

    茯苓万没料到桃华这一来,雷厉风行的就给陈燕和刘之敬办了和离,如今刘之敬庇护不到她了,不过她脑子转得快,立刻就转过身来向着桃华磕头:“王妃,奴婢一时糊涂——只是求王妃看在奴婢爹娘和弟弟的份上,饶奴婢这一回……”

    她这么一说,陈燕和曹氏才想起来,茯苓虽然跟着她陪嫁到了刘家,可她的家人却是跟着桃华的。陈燕脑子转得快,连忙道:“她本来就是jiejie的丫头,还交给jiejie处置吧。”

    桃华也无可无不可。不过茯苓到底是三七的jiejie,把她打发到庄子上去安安分分地过一辈子,也算是照顾三七一家的情绪了:“把她带出去吧。”

    “jiejie,我——”陈燕眼巴巴地看着桃华,“爹爹如今在哪里,身体可好?”

    “好。”桃华简单地回答了一句,“你歇着吧,等腿养好了,我叫人送你回江南老宅。”蒋锡离开京城的时候她没来送过,之后几次见面,她也从来没向桃华问过蒋锡的情况,现在想起来了?

    陈燕眼睁睁看着桃华离开,真是欲哭无泪:“娘,怎么办?”

    曹氏能有什么办法?连她生的儿子,现在都是十天才能见一回了,蒋家如今是养着她,可是她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陪着掉了几滴眼泪,勉强安慰道:“你且回去住些日子,等你爹爹回来……”

    等蒋锡回来又怎样呢?难道桃华说把人送走,蒋锡还会再发话将陈燕接回来不成?母女两个面面相觑,心里都明白,陈燕这一走,如果没什么事,大约是永远都不会再回京城了。

    这母女两个执手相看泪眼的时候,桃华的马车已经出了三条胡同。迎面过来一阵风,带着一股子卤rou的香气,桃华忽然想了起来:“这附近不就是李家卤rou铺?去买几斤卤rou,王爷爱吃那个。”

    这个卤rou铺还是沈数跟她提起过的,说铺子虽小,却是祖传的手艺,卤rou乃是一绝,若不是他这房子买在这里,春华轩掌柜时常出入,还找不到这份儿美味呢。

    薄荷答应着就要下车,玉竹机灵,连忙道:“jiejie坐着,我去。”

    她年纪小身子灵活,没等薄荷动,就先溜下车去了。薄荷忍不住笑道:“这丫头倒机灵——”话犹未了,忽地咦了一声,“王妃瞧那边,那个是不是——”

    桃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穿着老绿衫子的妇人在街边上拿着几枚铜钱买烧饼,脸却不由自主地转向卤rou铺的方向,似乎被那rou香气吸引了。

    卖烧饼的老者年老话多,见她这样便笑道:“李家卤rou铺的卤猪rou最好,娘子去买半斤,切碎了夹在我这烧饼里,那可是美味!”

    这妇人身上穿的衫子是绸的,头上却只有一根素银簪子,颜色还有些发乌,显然是旧的。虽然她看起来比从前脸颊丰盈了些,但桃华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正是张氏!

    “她怎么在这儿?”薄荷看见她就一肚子火气,“不是有人安排着进京来告状吗?身上还穿着绸衫子呢,怎么自己出来买烧饼了。”

    张氏冲着卤rou铺看了片刻,最终还是只拿了那几个烧饼,又取了摊子上配烧饼的一份咸菜,便转身顺着街道低头走了。

    “嗬,这是怎么了?”薄荷又是解气又是疑惑,“不是说蝉——还给了她银钱吗?”怎么就至于过上啃烧饼就咸菜的日子了?

    桃华看着张氏的背影,叹了口气:“如今她没用了,自然不会再有人管她。”当初安排她来京城的那些人,哪里又是为了给她伸什么冤呢?如今眼看着撼动不了她这个郡王妃,张氏就失去了价值,还有谁会管她?

    京城居大不易,至于之前蝉衣给的那些银票首饰,大理寺只要说这是证据,派人取走,张氏就身无分文了。看她身上的衣裳多半是之前那些人置办的,可如今头上连个像样的簪子都没有,就可知眼下过的是什么日子,怕是连回西北的路费也没了吧?

    “活该!”薄荷觉得很解气。

    “不过是无知罢了。”桃华摇摇头,“让王爷往大理寺递个信吧,这案子也该结了。”

    “王妃难道要去大理寺?”薄荷吓了一跳,“这事儿不已经过去了吗?”

    “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结了它吧。”桃华看了看窗外,张氏的背影已经消失了,“也让她回西北吧。毕竟是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总要给她个明白。”

    于是,安郡王妃误辨病症、用药致死一案,在拖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审结。

    安郡王妃本人没有到大理寺,来的是跟着她去了西北,并参与了治疫的太医顾丛。

    顾丛在大堂上呈上了一箱医案,这些显然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的医案里记录了大量病人的情况,并且很清楚地总结了各种不同的炭疽病症的发展程度。

    这些医案有的字迹干净漂亮,有的却写得歪歪扭扭,然而不论字迹如何,格式却是一致的,其中所描写记录的方式更是极其相似,但又与一般的医案颇有些不同。

    “这都是西北参与治疫的郎中所记。”顾丛将医案一一展示出来,最后出示了一卷书册,“这是根据医案所总结的此次炭疽疫病的发病原因、几种不同的症状,以及各症状的分级。”

    他这几句话里用了好些众人都不熟悉的说法,但看他本人说得十分流利,显然已经适应了这些词儿:“按书册上的总结,张氏之子春生,彼时已经病极重,药石罔效。如不试用新药,再过六个时辰也将不治——之前已有十余人,皆是经历了此等状况之后,陆续在六个时辰之内死去。”

    说着,他翻出几本医案摆开:“这里每一例病案之后,都有接治该病患的郎中签名画押。大理寺如有疑问,可提人证来问。”

    这还问什么问啊?整整一箱子的医案摆在那里,字迹各自不同,墨迹也有浓有淡,甚至写字的纸都不一样,但看墨色深浅程度,的确都已经相隔约有半年之久。这些东西,就算是有心人说是伪造的,长点脑子的人也不肯相信。

    至于说提人证来问,那就更没人会那么干了。人家安郡王府既然敢说这话,就是根本不怕你问。再说西北千里迢迢的,提个郎中过来……你愿意干你就去干吧。

    大理寺卿左右看看,轻咳了一声:“顾太医,这医案似乎与一般医案有些不同。”

    “这是安郡王妃所制的格式。”顾丛点点头,“从西北疫情报到京城,安郡王妃人虽还未到西北,已经先传信给西北一众郎中,所有病者均需按此编写医案,以备查看。”

    说实在的,这也就是在西北了。当时郎中们忙得焦头烂额,天天都看着尸体被抬出去,甚至还有郎中本人被感染不治的。突然之间又多了一项编写医案的活计,甚至这样的医案从前根本没见过,最开始写的时候只觉得十分麻烦,若不是定北侯在西北威名赫赫,恐怕根本不会有多少人肯写这东西的。

    然而治疫治到一半,大家就发现写这东西的好处了,甚至有人感叹,若是从前自己行医之时就知道如此编写,不但日后查起来方便得多,而且万一有病人上门闹事说自己诊断有误,这也有据可查。

    做郎中的,有几个没遇到过病人上门大闹说治坏了人的?尤其是世代行医的,少不了这种事,很多时候分辩不清,只得赔上银钱息事宁人。若真是有了这个,哪怕要打官司也算有个凭证啊。

    故而如今,这医案已经在西北流行起来了。当然,这般的写医案,纸是一项不小的消耗,但郡王妃说,今后可向前来就诊的病人收取一定的医案“工本费”,这费用明码标价,专用于医案用纸。开始的时候病人肯定不会理解,但写好的医案可以一式两份,病人手中也拿一份,对双方都有好处,慢慢的大家自会接受。

    这又不得不说说在西北推行新事物的方便之处了:有定北侯府在,何况提出这编写医案的又是安郡王妃,因此除了有些穷苦的人家之外,竟没多少人有二话。

    当然了,安郡王妃也说了,穷苦人家本来就连病都看不起了,又哪里再拿得出一笔工本费来,此事应酌情减免,或郎中们可每年轮流义诊一次,专为这些实在穷苦的人诊病。这个叫做什么“福利”?

    福利大家不懂,但这种事是积德的事,其实郎中们早就有在做了。如今安郡王妃将此事公开提了出来,凡是义诊的郎中都能让众人皆知,也是扬名的大好事,倒是皆大欢喜。

    今日的审案,应安郡王妃所请,乃是公开审理。虽然不是像戏文里说的那样,能让老百姓都在门外听着看着,但也的确有不少非三司之人前来。太医院就来了好几人,其中包括院使大人。此刻听了顾丛念的医案,便连连捻着胡须点头。他旁边一名太医便道:“这法子极好,尤其是治疫之时,该疫究竟如何,一目了然。若是下次不幸再遇此事,人人心中都可有数,不致手忙脚乱。”

    治疫这种事,为什么挑起人选来总是困难,其中一条就是因为得要有经验的人去才不致忙乱失措。可是疫病也不是随时可见的,所以有经验的人少之又少。可若是每次疫病都有如此详尽的资料可查,那下次再有疫情发生,即使治疫之人未曾亲身经历过,心里也会有数的。

    另一名太医则道:“就是不说治疫,平日里将这医案编写好了,日后若是病者有些什么说法,取出医案一观便知是非对错了。”

    这人说得含蓄,但大家都听明白了。这定然是家里被病人生过事的,因此特别的有感而发。

    顾丛取了几本医案,转身递到一旁的张氏眼前:“这里有数人与令郎年纪相仿,病情相同,皆是在病到如此程度之后便药石罔效。王妃正是据此才断定令郎已经不治,问你是否用青霉饮的。你若不信,这些医案俱可为证。编写医案的郎中,只要大理寺召询,都会前来作证。”

    张氏并不识字,自然看不懂送到眼前的那些东西。她也不通医术,甚至连顾丛说的有些词儿都闹不明白是啥意思。然而到了这会儿她也渐渐明白一点了:病到她儿子的那个地步,大家都说是治不好了,若是安郡王妃不用那什么药,别的郎中大约也——不会再用药了,她的儿子,死定了。

    “春生……”张氏喃喃地叫了一声,腿一软坐倒在地上。这半年来她一直是被一口气支持着——凭什么郡王妃就说她儿子没救了呢,明明当时还活着的。她就是要讨个说法,所以才一直活了下来。可是现在,这么多人都说她儿子当时死定了,就算,就算这不是真的,她也找不到什么地方可以讨个说法了。

    顾丛半是怜悯半是厌烦地看了张氏一眼,终是叹了口气:“郡王妃让人送你回西北。你还年轻,回去捡个妥当人嫁了,好好过日子吧。”

    安郡王妃用药致死人命案审结,在京城的街头巷尾迅速就传开了消息。抛却那些闲人,首先激动起来的就是京城的郎中们。谁家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啊,郡王妃这医案编得好啊!只是谁也没能亲眼看看,这医案到底是怎么个写法,得赶紧去打听啊。

    不过,用不着郎中们四处去寻门路托关系,太医院和惠民药局很快就贴出了布告,上头写明了郡王妃所编写之医案的格式要求,甚至还标明了如此编写的原因与好处。极详细的一份布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大张纸,就贴在惠民药局外头,谁都能去看。

    “人可真不少。”沈数坐在惠民药局斜对面的一家茶楼上,往窗外看了一眼,转回头来笑着对桃华道,“惠民药局前头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连带着周围茶楼饭馆的生意都好了,毕竟总得前头的人看完了,后头的人才能上去,有些人来得晚了,得等大半天呢。

    桃华摇了摇头:“惠民药局从来就没有起到过应该有的作用。”顶着个惠民的名头,没干过多少事。

    “你莫非是想整顿惠民药局?”沈数听出了桃华话里的意思,“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

    桃华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这种事,我做不合适。”她毕竟只是个医生,不是个改革者,如今提出的这些条款不过是照搬了前世的某些成规罢了,“何况,陆盈也快到生产的日子了。”已经提心吊胆了八九个月,就差这最后一关了。

    “西北那边怎么样了?”前几天又是种痘又是打官司的,什么也顾不上,现在种痘已经上了正轨,官司也结束了,她才有工夫问一下西北的事。

    沈数微微一笑:“如于阁老所愿。”西北军撤了几个将领的职位,于阁老如愿以偿地插了人进去,接管了一部分兵马。

    桃华仔细看了看他的表情,确定他是真的在笑,便松了口气:“看来,舅舅都安排好了?”坐在那个职位上就能领兵吗?兵要是这么好带,当将领的都要笑死了。

    沈数刚要说话,玉竹从楼下跑着上来:“王妃,宫里送来消息,陆才人提前发动了!皇上召您立刻进宫呢。”

    ☆、第212章 子嗣

    桃华赶到听雨居的时候,合宫的人都已经到了,皇后正在外头大呼小叫,嚷着要查究竟是谁暗下黑手,惊了陆才人的胎。

    其余妃嫔们都默然坐着,彼此交换着眼色,却谁也不出声答话。蒋梅华嘴唇微微动了动,喃喃道:“哪有什么人下手,怕是她刚升了位份,才动了胎气。”

    这话说得不算错。皇后拖拖拉拉,直到前些日子才将陆盈从宝林升为才人,陆盈是挺着肚子去谢恩的,虽说她一直胎气稳固,但这么折腾了一番,动了胎气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话虽没错,说得却酸,旁边立刻有新进的小妃嫔低声附和:“可不是,怕是承不起这份福气呢。”刚升了位份就早产,不是受不起这福气是什么?

    王充容在一边坐着,用眼角瞥了蒋梅华一眼。她是皇帝在做大皇子的时候就贴身伺候的大宫女,后来虽不得什么宠爱,却也是平平顺顺升到了九嫔,日子过得安稳,也就多了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别人。

    蒋梅华刚入宫的时候,王充容是曾多看过几眼的。那时候她只是个才人,看起来人如其名,的确有些梅花清傲的意思,然而在宫中几年,这份清高孤傲已经被打磨殆尽,也沦为庸脂俗粉,甚至比别人还要尖酸刻薄些。也不知是因为人变了,还是本相即如此,只是被剥掉了一层伪装而已。

    王充容稍稍动了动身子,不着痕迹地又看了蒋梅华一眼。不知蒋梅华是否知道,皇帝当初喜欢的就是她身上的那股子清傲劲儿,若不是因为她依附着皇后,皇帝或许还能再多几分宠爱。

    只是后来,自打蒋梅华小产之后,弄了娘家的姐妹进宫来邀宠,皇帝就渐渐地疏远了她,为的就是她已经跟旁人没什么两样,而不再是当初的那股清流了。可笑蒋梅华还以为是自己容貌渐衰之故,却不知承恩从来不在貌,在乎上位者之心也。

    想到这里,王充容忍不住又瞥了一眼坐在自己下手低眉垂眼的蒋杏华。这一个生得也是清秀可人,然而这懦弱的性情却是皇帝最不喜的,蒋梅华若指着这个meimei来帮忙,那是一辈子也休想。不过也好在这份子懦弱,纵然心里有些妄念,稍稍一打压也就缩回去了,容着她在宫里安安分分过一辈子倒也不难。

    “安郡王妃到!”宫人的声音里带了点惊喜,杜内监更是立刻从里头出来:“皇上让郡王妃一到就立刻进去!”

    桃华向太后和皇后匆匆见了个礼,跟着宫人就进了内殿。王充容看着那一袭银红色的衣裳像一片流霞似的卷过眼前,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这一个生得确实跟那一个有几分相似之处,不过更像的是那份子从容自在的感觉。

    不,也不像。王充容目送着那高挑的背影进了内殿,暗自摇了摇头。那一位是从容自在了,可是并没有护着自己的本事,到头来还是忧心忡忡以致病倒。她若不病,或许那些人还没有机会这样无声无息地断送了她,这一病,倒成了递到别人手中的把柄。

    若是换了这一个呢?王充容回想了一下这位安郡王妃经过的事,默默又摇了摇头。当初皇后一句话把她送去了蓝田疫区——那可是一般太医都不敢去的地方——可是又怎么样呢?安郡王妃不但活着回来,还治平两县之疫,得了数座生祠和天大的名声。此后这名声还一步一步越来越盛,直至今日,竟能让她屹立不倒了。

    若是当初那一位有这样的心智,或许如今局面会大不同?至少,她总还能活着吧。难怪皇上会格外偏爱安郡王妃,只是这种心情——想来也是颇为复杂。

    王充容轻轻叹了口气,收拾起思绪,重新看向内殿殿门。有了安郡王妃,想来陆才人能顺利生产,但愿是个皇子,皇上也该有个子嗣了。

    桃华这一路上赶得气喘吁吁,等到了却发现情况比她预想的要好得多。陆盈并不是动了胎气早产,而是因为怀的是头胎,早点晚点生产都是有可能的,她属于正常情况,倒是被那些大惊小怪的宫人们吓着了,情绪上有点不对。

    “好了好了,根本没什么事的。”桃华坐到床边上握住陆盈的手。夏天生产就是这点受罪——屋子里闷热不透风,更不敢用冰,人人都是满头大汗,陆盈脸上更跟水洗过似的,湿漉漉不知是汗是泪。

    宫里指派的两个产婆见桃华这样说,也松了口气。其实按她们的经验,也觉得陆才人这是瓜熟蒂落,无奈外头皇后口口声声说是有人下了黑手,结果闹得她们也人心惶惶起来,不敢说什么了。

    “我没事吗?”陆盈到底第一次生产,心里怕得很,现在见了桃华才算觉得安心了一点儿。

    桃华给她把了把脉:“放心,没事。”陆盈怀孕期间一直按照她嘱咐的,适量活动,适量饮食,胎儿并不很大,虽然是头胎,应该也会顺利生产。

    她这么一说,陆盈果然放松了好些:“好痛……”

    这个桃华也无奈,阵痛这种东西,每个孕妇都逃不过,只看陆盈运气怎么样了:“放松点,若痛得不厉害的时候就吃点东西,总要攒着力气好生。”

    陆盈其实才刚刚开始阵痛,并没有那么厉害,倒有一半是因为自己太过紧张,因此对疼痛格外敏感,现在桃华就在她身边,紧绷的情绪放松了下来,只觉得疼得似乎也不那么厉害了:“我不饿……”

    “不饿也稍微吃点。红糖鸡蛋什么的就好。”补充一点热量。

    产婆是有经验的,早就已经叫人准备下了,这时候急忙端上来。虽然这是在听雨居小厨房里做的,桃华还是先尝过一口,确定里头没添加什么活血的东西,这才让陆盈吃了,静等阵痛加剧。

    内殿有条不紊,外殿皇后却是一刻也坐不住,太后见她不停地用眼角去瞥袁淑妃,不禁有些头痛:“你急什么,这才发动,到生还得好一会儿呢。”

    “皇上这时候还没过来……”

    “说了这生孩子还得好一会儿,皇上这时候过来有什么用?”太后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却又不好说出口。

    皇后只得耐心等着,只听内殿里渐渐喧闹起来,产婆的声音时高时低,也不知过了多久,猛然间一声啼哭,顿时外殿一下子乱了,嫔妃们都抬起了头,眼巴巴看着内殿。过了一会儿,一名宫人飞奔出来:“给太后娘娘报喜,给皇后娘娘报喜,陆才人产下小皇子!”

    “皇子!”皇后霍地站了起来,“快,快抱出来给本宫!”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抱来给本宫瞧瞧!”

    袁淑妃轻咳了一声:“娘娘别急,这刚落地的孩子不能见风,哪好抱出来呢。”

    太后也站了起来:“淑妃说得对。孩子不好抱出来,皇后,你跟我进去瞧瞧。”皇后也实在太心急了,只差没说直接把孩子抱到凤仪宫去。

    皇后冷冷地瞧了袁淑妃一眼,扶住太后的手。以为孩子不抱出来她就抱不到手?袁氏休想跟她争这个孩子!

    两人抬脚刚要往内殿走,就听外头脚步声响,有宫人飞跑进来,面带惊惶之色。皇后正没好气,一眼认出这是自己凤仪宫的宫人,顿时拉下了脸:“惊惊慌慌的做什么?仔细惊着了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