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李氏荣华在线阅读 - 第142节

第142节

    谢瑀缓慢而又坚定的点了点头。他没想不抵抗突厥,只是不想太早站出来,但是被北齐如此一造势,加上谢韫在旁逼迫,他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答应了,谢瑀没来由的心头一松,不由一哂。

    谢韫对谢瑀露出了这几年来的第一个笑脸,“还好你的心没烂透了!”

    谢瑀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你身体不好,郎中千叮万嘱情绪不可太激动。”卫国大长公主扶着丫鬟的手走进来。明明两人同龄,谢韫看起来比卫国大长公主老了十岁不止。

    谢韫冷哼一声,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了。儿子野心勃勃,谢韫伤心,可卫国大长公主也想取而代之,这让谢韫绝望。

    卫国大长公主不以为然的一笑,坐下后道,“你阿爹是要你答应会盟前去商量联合攘夷的事?”

    谢瑀称是。

    “现在出手不是最好的时机,但是若不出手怕是要受万民唾骂。”卫国大长公主沉吟道。

    谢瑀道,“晚一点有可能让突厥和北齐两败俱伤,但是也有可能让突厥做大,到时候恐怕南齐也难逃国破的厄运。”谢瑀虽然犹豫,但是不会出尔反尔,做了决定他便会往能说服自己的地方想。

    “北齐说的。”

    谢瑀苦笑,“并非全是危言耸听,这个可能性也存在。”

    卫国大长公主轻轻一笑,“你想通了就好,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一些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老头子不能接受他们意图篡位,但是不篡位,谢氏还能怎么办?退一步未必是海阔天空,很大可能是万丈悬崖。他是君子他要尽忠,她是女子,她只想子孙平安富贵。

    “你打算派谁去参加会盟?”

    “阿远正有空。”谢瑀答道。

    卫国大长公主点了点头,到底是别人的地盘,派嫡长子过去,怕有万一。谢远是次子,为人精明强干,倒也合适。又遗憾道,“大郎刚出了妻孝,若是六娘再晚点定亲,那就好了。”她也不想打仗,中原那么大,为什么就不能和平共处呢?

    谢瑀无奈,他母亲总是心心念念着把李昭娶过来,“李徽这节骨上给六娘定亲,不就是防着人提和亲,他怎么舍得把这个女儿嫁到别国。换做我有这样一个女儿,也肯定是要留在身边的。”李徽嫡长子能征善战用兵如神,嫡次子虽然不务正业,但是弄出来的东西巧夺天工,就连一个女儿都能抵得上别人家一打儿子,多少人提及都是欣羡不已。谢氏感情更复杂一些,明明他们身上留着一半谢家的血,但是一点好处他们都没沾上,尽是吃亏了。

    卫国大长公主神情一凝,想起了谢瑀唯一的女儿,“我们对不起冉冉。”谢韫为了保住少帝,以死相逼让谢冉做了皇后。

    想起女儿,谢瑀脸上浮起一抹心疼。

    鲁王马译却没谢瑀这么淡定,他快要被气炸了。和南齐说的好好的一起先把蹦跶的最厉害的北齐灭了,他们怎么能这么贱呢!居然想出这样的招来。

    尤其是南齐居然就软了,答应了。

    马译不想答应,但是看看劝他答应的文臣武将,一个两个不管,他不能不管这么多人啊!

    这时候还有百姓裹乱,学子请愿,要求停止自相残杀,第一要务是抵抗突厥。

    老子难道没在抵抗吗?马译都想爆粗口!到底按捺住了。

    这档口还驻留在天馗关附近,却按兵不动的韩志的奏折也来了,韩志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意思很明白。北齐新武器太厉害,与其强攻让战士死在自己人的炸药下,还不如去突厥,让他们死得其所。他手下的兵也不肯攻城了,再下令恐怕会哗变。如果皇帝陛下还是要坚持攻打北齐,那不如调遣您的亲兵来,调我去边关。

    马译不能说我就是要你的兵死光了,省得你造反。马译自己草莽出身,因为齐末混乱,阴差阳错的做了县尉,从此一路风生水起,还做了皇帝。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做了皇帝,马译不免就嘀咕起来,我都能做皇帝,那和我一起打仗的那群人是不是也想做皇帝。

    有人顶着马译噬人的视线站出来,推心置腹道,“若再不制止突厥势头,不出几年就要大祸临头。和其他四国结盟,倾九州之力攘夷还有一线生机,若是驱逐了突厥,也有几十年光景可休养生息,陛下可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后再一统中原。”

    要不是突厥来袭,他们都没法知道北齐国力强盛至此。如果不是突厥插了一脚,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北齐就能一统中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突厥延迟了他们亡国的命运,只要鲁王不冲动。

    有一个人站出来,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谏言,忧国忧民的人哪个时代都不缺,之前马译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攻打北齐就有不少人皱眉了,但是马译一意孤行,他们也没办法。

    鲁国和突厥的战场上频频传来不利的消息,再和北齐内耗,他们不愿意了。说句到底的话,输给突厥,他们身家性命难保,输给北齐,马译会死,他们有很大可能不死啊!

    马译向来自负自己的领兵能力,被属下说打不过突厥,还有亡国之险,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来,他到底有理智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说还要考虑考虑。

    可以没让他拖延太久,一天夜里,鲁国四位大将其中还有一名是马译心腹,联合一位丞相以及尚书令,对马译发动兵谏。

    没多久李昭就收到一路招摇过市而来的国书,李昭赶紧又往楚国发了一封国书。

    五国有四国意欲结盟共同攘夷,你们不答应是已经暗中投靠了突厥呢?还是打算坐收渔翁之利呢?你觉得我们会傻的让你捡便宜吗?

    李昭开始耍无赖了,遣词造句之中俨然把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她这也是欺负楚国国力微弱。

    楚王拿着国书的手抖了抖,一张脸白了青,青了赤。他还真打算和突厥合作。楚国势单力薄,哪怕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逃不了被瓜分的命运。

    突厥人强马壮,楚国不少人认为联合抗敌只是一个笑话,只会加速灭亡,与其和突厥结仇,不如投靠突厥。突厥人口远远少于中原,不可能杀光了中原人,肯定要重用部分中原人,楚王作为一国之君,比他们感情更复杂一些,奈何胳膊拗不过大腿。

    楚王瞪着国书,那眼神彷佛是看一枚炸弹。一会儿想,这想法还只是几个人的想法,没有付诸于行动,北齐不可能知道,一会儿又想北齐探子无孔不入,他们是不是知道了,这是警告。

    楚王瞪得眼睛都酸了,才招来有想法的大臣们碰头,商量的结果是李昭又收到一封国书。

    发了国书,楚王也没安心,辗转难眠,就怕他们投靠突厥的消息传出去,军民暴乱起来。

    事实上,李昭什么都不知道,她只是习惯性的危言耸听罢了!这真是个美好的误会。

    第91章 不会作天莫作天

    五国会盟,派谁去,这是个大问题。一旦成功驱逐了突厥,必然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试问有几人能不想名垂青史受万人敬仰。

    李徽说,我小女儿去,你们意下如何?

    这次会盟能成李昭功不可没,人出了大力,不让人沾光,北齐官员的节cao还没掉光,捏着鼻子认了。往好处想,她那张嘴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被她嘴炮过的大臣心有余悸,让她去荼毒下其他四国的人,这么想想,大臣们诡异的产生了一种幸灾乐祸的满足感。

    于是神奇的,李昭的入选居然是最平静无波的,其他人的选择经过一场白热化的争执后才决定。

    主使张圣,副史李昭、宋胪,另有数十人在列。

    仔细一看,七成年轻人,令年纪略长的生出一股,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的惆怅。

    紧锣密鼓的一番准备之后,一行人便出发前往宕昌。会盟是北齐倡议的,但是地点却不在北齐境内,而是燕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