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我想了想越千玲的话,刻在石壁上的文字,虽然都隐藏着九宫格正确的数字,但不难看出,每一句文字或多或少都是朱元璋一生所发生的大事。 如同越千玲说的那样,胡惟庸虽然是百官之首,但论功绩并不显赫,可以说在朱元璋心里真算不上什么,为什么会在文字里单独提起这事。 我慢慢抬起头意味深长的问。 “朱元璋少胡惟庸是哪一年?” “洪武六年!从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就开始了对明朝的肃清。”越千玲回答。 “洪武六年……六年,是六!”我恍然大悟的说。“朱元璋留下的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不是杀一个胡惟庸,而是在他心里,大明从洪武六年开始进入一个新纪元。” 结果和我推测的一样,踩到六的方格里安然无恙,我暗暗松了口气,还剩下最后两句,距离对面的石门越来越近。 奈何罪己惹天仇。 “罪己,在古代罪己是引咎自责的意思,而朱元璋是帝王,他下罪己也应该是罪己诏才对。”我很意外的说。 “问题是……如果我没记错,明史里朱元璋并没有下过罪己诏啊?”秋诺摇着头说。 “而且后一句惹天仇,从朱元璋在乎传国玉玺的程度就不难看出,他相信皇权天授是根深蒂固的,惹天仇,到底是什么在他心里,老天和他过不去?”我大为不解的说。 “按理说,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帝王,一生顺顺利利,似乎老天爷对他不错啊,他还有什么好抱怨的?”萧连山不屑一顾的说。“他能得到的一切都得到了,还有啥不知足的地方?” “对啊……连山这话还提醒了我,朱元璋这一生有什么地方不知足,可以让他肆无忌惮的抱怨上天的?”我皱着眉头喃喃自语。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不好说了,一个人活一辈子多多少少都有不如意的地方,朱元璋就算是帝王也不能什么都心想事成吧,谁知道他纠结什么事?”顾安琪抱怨的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在他手里,一般的事朱元璋又怎么会斤斤计较,一定是一件让他无能为力,也不能凭自己的权利解决的事。”秋诺若有所思的说。 一个帝王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事呢?我忽然想到了武则天,那个靠时间打败一切的女人,我眼睛一亮大声说。 “是时间!朱元璋唯一不能掌控的是时间,惹天仇,他是认为老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英雄迟暮……他想千秋万代,呵呵。” “就算他嫌自己时间不多,可又和罪己诏有什么关系?”顾安琪问。 “英雄迟暮……说明朱元璋认为自己时日无多,这个时候下的罪己诏……。”越千玲猛然抬起头兴奋的说。“不是罪己诏,是遗诏!” 秋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问。 “你还记得朱元璋遗诏的内容吗?”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越千玲一字不落的说。 “就是说下一个数字就隐藏在遗诏里,可是什么意思呢?”顾安琪诧异的说。 我口里一直反复念着文字,慢慢摇着头说。 “惹天仇……不是遗诏里的内容,是时间,是朱元璋立遗诏的时间!” “朱元璋立遗诏的时间是洪武三十一年。”越千玲想了想忽然大声说。“是七,这个数字是七,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整好七十岁!” 萧连山率先小心翼翼的踩到刻有七的分格里,果然安然无恙。 大家看见对面的石门已经触手可及,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 最后一句文字是也有清光遍九州。 和其他六句不一样的是,这一句单独的刻在一面墙上,可见这一句非比寻常。 “为什么偏偏把这一句单独刻出来了?”顾安琪不解的问。 “因为这一句和之前六句是不一样的。”越千玲很肯定的说。 “千玲,有什么不一样?”萧连山问。 “之前六句都和朱元璋一生有关,可这一句并没关系,甚至不是朱元璋所写!” “不是朱元璋写的?既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刻在这里?这句谁写的?”萧连山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这是元太子的新月诗。”秋诺心平气和的说。“他是元朝最后一太子,在被明朝推翻后,成为北元帝王,就是后来的元昭宗。” “朱元璋修建明十四陵,怎么把敌人的诗刻在这里?”顾安琪意外的问。 “秋诺,这元太子什么来历啊?”萧连山也追问。 “元昭宗在政治上没什么太大的建树,好佛法和书画,他的汉文化功底颇为深厚,除能写一笔潇酒遒劲宋徽宗体书法外,还会做汉诗,其诗大多散轶不存,现在流传下来只有一首《新月诗》。”秋诺说完把新月诗背出来。 昨夜严陵失钓钩, 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州。 “既然朱元璋把这首诗其中一句刻在这里,要搞清楚他的用意,先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越雷霆回头看看越千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供你读到博士,现在也该用用了,呵呵,给爸解释解释,这诗啥意思。”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这句的寓意很明确,虽然大元帝国作为全中国的统治政权已经失统,但是新月的清光遍九州,北元政权仍自称为大元,在北方草原和东北地区,以及西南的云南地区,元朝的统治还在继续。”越千玲不慌不忙的回答。 “这诗很有帝王之气,可要是落在朱元璋的面前,这可算是大逆不道的反诗啊,朱元璋怎么会容忍这样的诗,还刻在这里。”顾安琪大为不解的问。 九宫格走到现在,所有的人都站在刻有七的分格里,从留下来的文字看,只需要一步就能走出去,现在面前可以走的一个是二的分格和九的分格。 就是说这句话里隐藏的数字不是二就是九。 我一直默不作声,越千玲想了想说。 “朱元璋一生有三大遗憾,一是没传国玉玺,二是没招降王保保,这三就是写这诗的元太子,朱元璋一直认为没有抓到元太子就不代表元朝真正灭亡,天无二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可不可以这样想,朱元璋把元太子的诗刻在这里,用意其实很简单,就算元太子苟延残喘,可依旧是亡国之君,朱元璋要让他守护自己的明十四陵,看着自己的大明朝壮大直至最后消灭北元。”秋诺深思熟虑的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朱元璋此举可能完全是一种警示,天下并未统一,还有一个北元蠢蠢欲动。”越千玲点头说。 “天下并未统一……有两个政权!”顾安琪欣喜若狂的说。“是二!最后一句话隐藏的数字是二!” “对啊!两分天下,真是二!”越千玲也恍然大悟的笑起来。 萧连山听见隐藏的数字被破解,抬起脚正准备踩过去,发现我忽然一把拉住他,我一步跨到刻有九的方格里。 推测出来的数字应该是二,看到我站到九的方格里,越千玲她们顿时惊慌失色。 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可没想到,过了一分钟我竟然安然无恙。 “呵呵,我就知道不是二,是九才对?” “为……为什么是九?”越千玲认为自己推测的不应该有错。 “很简单啊,也有清光遍九州,这句诗里不是有九嘛,还用想其他的吗?”我轻松的说。 “就……就这么简单?”顾安琪目瞪口呆的问。 “当然不简单!”秋诺走了过去,心有余悸的说。“最后一句文字单独刻在墙上就是有含义的,朱元璋生性多疑,最后一步可能是二也有可能是九,他留下文字线索,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读就刚好中了他的圈套,因为没有人相信朱元璋会把真正的数字就显露在文字里,朱元璋就反其道而行之,只要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会明白他的用意,这些人只会是他的后代子孙,其他人进来,就算走到这里,也会被误导,朱元璋的心机好重!” 石门被刘豪派人推开,越雷霆站在门口,等到我点燃里面的鲸油,越雷霆的嘴慢慢张大,似乎他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 ☆、第三十一章 断箭 在经历险象环生的十殿阎王和如履薄冰的九宫格后,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那扇厚重的石门之后会有惊喜等着大家。 事实上惊是有了,可喜却未然。 在石门的后面是一个和石室一般大小的另一个石室,里面被一层厚厚的灰尘所覆盖,还有到处可见的蛛网,一看就知道这里已经沉寂了很长时间。 这间石室杂乱无章一片狼藉,一种破败的景象,到处堆满了宽大的箱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说中令人梦寐以求的明十四陵。 可是……。 箱子都是空的。 上面的铜锁有被人为撬开过的痕迹,在地上可以轻而易举的找见散落一地珠宝,就像现在拿在越雷霆手中偌大一颗蓝宝石。 可越雷霆半点也笑不出来,已他多年来盗墓的经验看,这里很明显有人提前来过,石室里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 越雷霆大口喘着气,暴躁的把手里的蓝宝石砸在地上。 “他娘的,老子费了千辛万苦找到这里,竟然是空的。” 我多少也有些失望,重重叹了口气,这里如果真是明十四陵的所在,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的太晚了,里面有什么金银珠宝,我不在乎,但是九天隐龙决肯定已经不在这里了。 想起自己对武则天的承诺,还有魏雍的咄咄相逼,我一脸倦怠的靠着墙根坐到地上。 越千玲虽然心里也很失落,可看见我的样子,表情看得出她心里隐隐作痛,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件事上,结果又是这样令人失望,换了谁都会崩溃。 “你不要这样,虽然宝藏没有了,但是至少我们证明了明十四陵是真是存在的,在这一点上你功不可没。” 我抬头看看越千玲感激的笑笑。 “证明了又能怎么样,一座空宝藏没有任何意义了。” 刘豪还不死心,带着手下在石室里到处搜寻,萧连山也来回看,石室的墙边有一个平台,打磨的很精细,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上面竖立着三支箭。 当萧连山抹去箭身的灰尘,三支箭竟然在火焰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金光。 萧连山一时看的欣喜,这三支箭竟然是用黄金打造而成,一用力把三支金箭拔出来,兴高采烈的说。 “哥,这里还有三支箭,纯金的。” 我进来后一直有些失落,听到萧连山的话,立刻从地上站起来警觉的大声说。 “房间里的东西不要乱动!” 萧连山一愣呆立在原地,看我这么紧张表情,握着三支金箭不知所措。 当三支箭立刻汉白玉箭架的时候,随着一声低沉的巨响,刚进来的石门顿时合拢,从外面传来几声隆隆巨响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这……这门怎么关上了,我们怎么出去啊?”刘豪慌乱的说。 “是连山触动了机关,现在石门锁死,就连刚才我们进来的入口也关闭了,我们回不去了。”越千玲用力推了推石门后焦虑的说。 越雷霆解开衣扣,深吸一口气后苦笑着说。 “这下好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明十四陵我没找到,看来今儿我这条命要撂这儿了,可惜害了你们,早知道这样真不该把你们都牵扯进来。” 秋诺看看紧闭的石门又看看萧连山手里的金箭诧异的说。 “没道理啊?如果这里有人来过,这三支金箭也价值不菲,为什么当时没拿走呢?难道提前进来的人知道这个机关?” 顾安琪想了想摇摇头说。 “朱元璋把明十四陵留给后世帝王,进来的帝王一定知道这个机关,所以说提前来拿走东西又能全身而退的应该是明代帝王才对,可崇祯亡国也没动过明十四陵,那进来的就应该是其他人,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这个机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