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息

    泄洪之势虽停了,但水势过大,积水深度都能比得上一条河流了。没有能在水面行走的交通工具,部队就不太方便外出收集物资。

    其它物资还好说,关键是做饭烧火的柴火,虽然还有些一些储备,但也就半个多月的。山下积水那么深,一时半刻无法分流出去,谁知要等到哪一天?

    好在冰层融化,山腰往上没能受到水患,以前被冰封的树木,就容易砍伐了。管理层发动百姓去山上收集柴火当做贮备物资。所有工匠木匠等全部留在基地内,利用以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建造水上交通工具。

    紧赶慢赶的,第二天就造出三条木筏,每条规格都相同,长七米宽两米,每条可供十人乘行。

    外出的部队把木筏拖到水上,摇着木桨就向县城出发,准备去打探城市的受灾情况,看看建筑受损的程度。

    外出收集物资以及打探情况分成三轮,每十日轮歇留守在基地驻扎,除了常驻基地的维持治安人员,其它大头兵基本每月有二十天都在外头。

    赵保国这个月的留守的日子还有三天才结束,于是没能出去打探到第一情况。干闲着他也不习惯了,除了等回来的人带消息,不是跟着带着手下的兄弟,跟着去山上保护收集柴火的群众,就是跑到水位处去测量深度。

    倒是有好消息,水位在降低,虽然降低的幅度微不可见,但在降就是个好消息。晚上外出打探情况的人员回来,赵保国跟韩莫生他们蹲在那远远的瞅见了。

    “可以呀!这么多鱼!”韩莫生口水都流下来了,三个木筏上基本都堆满了各种河鲜,恨不能直接扑上抱着啃。

    几年下来连rou罐头都过期了,最近这两年基本是沾不到什么荤腥的,冷不丁弄了这么些鱼,全炖了至少基地里所有人,一人一口总能分得到的。更何况部队的待遇向来是比较好的,这鱼分给群众前,起码会留下一半让大食堂做了给部队军人补充营养。

    赵保国也咽了咽口水,赶紧吩咐人回去汇报,多拿点桶啊盆的过来装。一个小伙子撒腿儿就往基地跑得飞快。

    “老伍,这么老些鱼,你们咋抓到的?”他们出去查探时,会带什么装备赵保国清清楚楚,根本不可能弄到这么些鱼,总不能是跳水里去抓的吧?又没网也没钓具的,这鱼怎么来的?

    “哈哈哈!”伍是手底下掌管五十人,因着他木筏不够,所以只有三个小队跟着他出去,跟赵保国一样是程公安手底下的兵。

    “这就叫运气呀!”老伍满脸喜色,眉飞色舞“这洪水从上头冲下来的,不有好些个县城村落吗?有些东西就被夹过来了,要么说我运气好呢!正巧就有张渔网飘过来了,也不知是哪个厂子里的,你说说,这天大的好事儿,我能不接着吗?”有了网就能打到鱼,有了鱼就有rou吃了,可不是天大的好事儿吗?

    “狗屎运!”韩莫生看着老伍得瑟,一脸羡慕嫉妒恨。今儿要换了他们出去,说不定这功劳就能落手里头了,偏偏没那运气。

    “狗屎运咋啦?你还想踩都踩不着呢!”

    于是基地内所有人都兴奋得不行,按人头分肯定是不足的,所以这些鱼直接就伙房全炖了,一人基本就分到两筷子,老伍带领那个队打着鱼,于是上头记了一功,还特意多分配给他们一大盆炖好的鱼rou。

    老伍端着一碗冒着尖儿的鱼rou,跑过来找韩莫生炫耀,把他气得吱哇乱叫。

    赵保国看老伍碗里满满的rou,又低头看看自己碗里的,看看几个兄弟碗里的,也就一两块儿,大多都汤泡着饭,哪有人家那厚实。

    又见老伍把韩莫生撩拨都要原地爆炸了,于是冲旁边几个使眼色,这可是他自己送上门儿来的。

    老大的发话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干的?九个大老爷们一哄而上,直接把老伍给围了,那是半点儿不客气,一人一筷子就往他碗里伸。

    “干啥?强盗啊还抢上了?”双拳难抵四手,老五碗里几乎只剩个碗底儿,顿时悔得捶胸顿足,一通乱嚎。

    韩莫生就幸灾乐祸的笑“谁让你瞎得瑟,该!”趁他不注意,直接连碗给端走了。

    “倒是给我留点儿呀!”你追我赶的,闹得十分欢快,

    老伍唉声叹气的后悔不已,只骂赵保国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出一伙子强盗来。其实赵保国心里明白得很,要真不想分给他们吃,老伍何必端着满满一碗鱼过来呢?

    摆明了就是给他们的,跟韩莫生闹一场,不过是找找乐子,再给他们抢食给个借口罢了。毕竟都大老爷们儿,谁又不知道谁呢!赵保国记着这份情呢。

    于是基地内又多了一份活计,做渔网。做好了大多都给外出的部队,也有些群众会去水位那里碰运气,好运的还能钓到一两条。

    基地外的城市全部都给淹了,虽然水位在下降,但慢得很,基地这边量过了,这水位要全部降下去,起码得一年多。这还是因为这边地处偏北,地势高的原因。

    想想北方这边都要一年多,那地势较低的南方,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于是首都发来了电报,说是派直升机在上空巡视过了,国内唯一没有被水淹没的城市在q省那边。

    在灾难来临之前国家就有所准备,那边早早建设起了无数高层楼房,冰封时期无法住人,但现在特殊时期过了,那边地势高,冰层化了之后水直接往低处泄走了。

    所以通知各个基地准备全民转移。让其它基地的人通知群众做好转移准备,等各个基地的群众转移过去安顿好了,会派船过来接他们。

    于是基地内一派欢欣鼓舞,欢腾得不得了。

    刘主任这些年老了不少,得到消息后也是十分高兴,管理这么多号百姓的吃喝,担子重得不得了,晚上基本就没睡好过,头发都揪得秃了顶。现在可算能被国家接管了,直接大手一挥,这天晚上基地内所有人都吃了个饱,鱼rou管够。天天都有部队专门打渔,基地内是不缺这个的。

    一开始所有人都高兴得盼着,结果首都说好的船一直没来,这精神头就消了,基地内人心惶惶,赵保国走着就有不少人拉他问“船什么时候来呀?”生怕国家不管他们了。

    赵保国就安抚“咱国家这么多人,转移其它人也要时间呀,等多数人转移过去了,船就能空出来接咱们了。”

    又等了一个月,群众都有些不抱希望了,每天做什么都没有精神头儿,几乎处于混吃等死的状态,管理层怎么再鼓舞都没有,这么久都没来,肯定是不能来了。

    这两天的消极情绪更加严重,基地内发生了好几起抢劫暴动事情。简直是个火星子,一点就要炸了,必须得严重处罚!

    动摇人心的事儿,上层绝对不能忍,乱世用重典,若不从严处置,一定会生大乱。于是那几个抢劫的被流放出基地,任他们自生自灭,外头既没吃也没喝的,活不长久。

    果然很有效果,基地内的情况好多了,连吵嘴的事情都少了。

    两天后在外头巡视的大头兵通过对讲机汇报“首都来船了!”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子。

    管理层连问了几声,那边都很确定。

    于是相视一眼,心里的大石才算落了地,控制室里一片欢呼。程公安得到命令,召集所有群众收拾行装,准备迎接首都来人,上船出发。

    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原以为首都放弃了他们,没想国家没忘记过。简直都想甘脑涂地了。左福生赶紧的收拾东西,赵保国过来跟他们说了一声,不能在这里长呆,还得去部队集合,搬运物资。

    船来得很快,群众收拾东西的速度也非常快,生怕晚了被船给抛下,在部队的安排下陆续出了基地,往山下去。

    十艘老式轮船停在水面上,铁皮烟囱冒着黑烟往一侧飘散,甲板上站着十来军装笔挺的军人,那抹绿色,就是希望。

    等所有群众与物资都上了轮船,就呜呜鸣笛朝着q省方面出发,一路上很顺利,半个月后到了目的地,轮船离q省五十公里外搁浅,这里水位很浅,船不能行,有不少木筏在前面接,等到了没水的地方,又上了来接人的牛车往里去。

    人们远远的看到了高耸的大楼,欢呼雀跃着,有些老人眼泪都下来了,直说还是有国家好。

    等政府来人安排他们住处,赵保国正式入了伍,有了编制只能住军营,他家里因为是军属的缘故,特意给安排了一间房不与旁人同住。

    虽然空间小只有八个平方,但这条件也十分优越了。全国几亿人口,通通都得在这边住处,饶是建起了无数楼房,住房还是十分紧俏的,基本都是几家人住一个屋,依旧是高低床住着。要想生活空间大些,只能等其它地方的水位下去,或等群众适应了这边的高原气候,再往上发展了。

    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十分高效,所有群众都被安排得妥妥帖帖,人人都有事情做。部队这边的除了驻扎维持秩序,就是去开垦高原上的土地,尽量做到快速适应这边的气候,好腾出兵营区给百姓的住房减轻压力。

    赵保国身强体壮,是头一批适应的,团长直接把他跟其它适应的军人调去更高的地方打探地势,寻找适合部队驻扎的区域。

    所有部队军人在半年内都陆陆续续习惯了这边的海拨,部队开始往更高海拨的地方迁移驻扎,原本的驻扎点腾空出来,分流了群众进去住,当做居民区。

    国内的粮食压力非常大,除了百姓要开垦土地,部队这边也得开垦,赵保国领着上头发下来的锄头,挖了半天地,累得抹了一把汗,直起腰来左右看看跟老农一样忙碌的战友,再抬头看看挂在空中的太阳。

    火红的太阳洒下希望的光芒,既刺眼,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