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沈瑜清理了桌面,把元代龙泉窑褐斑蒜头瓶放到显眼位置,拉着鹿欣坐在自己旁边,示意她先观察。 这件蒜头瓶经过修复,恢复了典雅的器型,釉水厚润。 鹿欣拿着瓶子看了半晌,数了数瓶子有褐斑,然后问到:“是有褐斑装饰的原因,还是烧造年代的原因?” 沈瑜说道:“器型和烧制工艺都有关系。 咱们先看器型,蒜头瓶最早是在汉代流行的青铜器器形,北宋《宣和博古图》中即著录有数件汉代青铜蒜头瓶。 古铜器收藏著录的印行更为当时的铜匠和陶工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如这件蒜头瓶,龙泉窑工不仅模仿了铜器的器形,连同铜器上的弦纹亦忠实模仿,可见其崇古之心。蒜头瓶的器形似不见于宋代瓷器,或为元代龙泉窑的创新器形。然而从明清两代蒜头瓶的流行可以看出这种复古器形是成功之制。 在扶桑茶道中,此种蒜头瓶器也是被做为花器使用的。因此这种瓶在扶桑又被称为“花生”,是指使花继续生长并用做装饰的花瓶之意。不过,考诸文献,“花生”这一概念其实源于我国明代。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一书中就有“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则就瓶结实”的记载。由此也能看出,迟至明代以瓶养花已经在文人中成为一种风尚。 在宋元时期,此类蒜头瓶应为文人书房中的清供,以示主人好古博雅之情。有趣的是,宋人将《宣和博古图》中著录的几件汉代蒜头壶称为温壶。其中《汉山龙温壶》的考释说道:“上为之口可以贮汤,盖温手足之器”。我们现在知道蒜头壶这种器形在汉代是做为酒器使用的,绝非温手足之器。 除蒜头瓶以外,有褐斑点彩的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凤尾尊、环耳瓶、八棱梅瓶等立件器形。”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再说工艺,瓶子上的褐斑排布得当,繁而不乱,独具妙趣。 这种褐斑点彩青瓷之美,在于褐斑与青釉对比之下产生的强烈视觉感受。这些褐斑是用笔以氧化铁为著色剂在烧制之前绘于釉上的。褐斑的绘制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著精妙的排佈。” 他拿起瓶子,说道:“你看,十几个褐斑从上至下分七周配置,每一周绘褐斑二至三个,相互交错,予人以一种自然洒脱又不失秩序的和谐感。细查之下,更可见诸多铁斑为几笔绘成,而非简单一点,这种作法更增添了斑点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此外,圈足刮釉部分产生的火石红与褐斑遥相呼应,亦提升了器物整体的色彩协调效果。这种种巧妙的设计和釉彩和谐的效果,褐斑点彩青瓷作为龙泉名品实至名归。 青瓷所展现的往往是内敛静谧的意境,而褐色铁斑则给人以飞放的动感。这些优秀匠人大胆的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感。这种充满禅意的美学理念应该就是褐斑点彩青瓷经久不衰的艺术源泉。” 说罢,他指了指,青瓷褐斑狮子坐像。 鹿欣说道:“这种瓷器价格高,是因为国内有很多人追捧吧。” 沈瑜说道:“目前已知龙泉窑褐斑点彩青瓷瓶不多,历来为鉴藏家所珍视。不只国内收藏者追捧。这类瓷器价格高,也有国外收藏者的作用。比如,龙泉窑褐斑点彩器物在扶桑有一个的专名——飞青瓷,也有‘砧手’、‘天龙寺手’等名称,‘飞青瓷’是酷爱龙泉窑的扶桑茶道从业者冠以的雅号,取褐斑在青瓷上“放飞”之意。 “飞青瓷”蒜头瓶在扶桑有一件近似的例子,高28.2公分,为伊势家族珍藏,登记为扶桑重要文化财。除此以外,扶桑一处遗址出土有一件近似的“飞青瓷”蒜头瓶残器。那处遗址是著名的武士城堡,出土了包括“飞青瓷”蒜头瓶在内的诸多宋/元瓷器,很多是茶道器具。” 鹿欣听了沈瑜的讲解,用了一段时间去消化,然后问道:“你这么喜欢这件瓷器,想留在办公室?还是书房。” 沈瑜沉默片刻,说道:“除了这件琵琶,其他的古玩,都放到博物馆去吧。等我用琵琶作为参照,创作几幅画之后,终究也要放到博物馆里。 这些东西的确很珍贵,放在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 “你打算什么时候运过去?我可以去帮忙。”鹿欣说道。 沈瑜说道:“明天是星期六,可以办这件事情。” 这时,鹿欣的手机响了起来。她看看来电显示,站起来去接电话。 沈瑜听着鹿欣接电话,拿起一件瓷器观赏。 过了一会儿,鹿欣结束通话,对沈瑜说道:“文化主管部门的林主任打来电话,问你是否有时间,他想明天去博物馆。” 沈瑜没有说话,放下瓷器,拨弄着琵琶弦,良久之后,说道:“那就,在博物馆见面。” 星期六一早,沈瑜安排车,把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古玩,运到博物馆。 他自己驾车,跟着运输车辆一起抵达。 在博物馆停车场下车,看到周选其已经带着员工做好准备。 沈瑜回来的当天,已经见过了周选其,听他汇报了博物馆的运营情况。今天是他回国后,第一次见到博物馆的其他员工。 员工们向沈瑜问好之后,在周选其的指挥下,开始搬运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