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谁谓不庸
“公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节寰袁公传 商议完怎么做了以后,时候也差不多了,董承第一个退值回府,紧接着的是司空士孙瑞与司徒马日磾,他二人并肩往尚书台附近的建礼门走去,哪里停靠着车驾,准备送他们出宫。 两个年岁相差无几的老人在宫道里慢慢的走着,夕阳跟在他们身后,用余晖把他们的道路染成鲜艳温暖的橙红色。两人看着地上各自拉长了的影子,一步一步像是踩着它们的脚跟走路似得。 “你知道我最讨厌贾诩哪里么?”马日磾轻声问道。 “贾诩性情阴郁,不喜与人打交道,入朝一年多以来,身边也就王邑、张济这几个朋党。”士孙瑞不由想起贾诩深邃沉静的眼神,说道“他是只茕茕孑然的狐狸。” “不错,此人到底与咱们不是一路人。”马日磾说完,又忍不住埋怨道“当初他在尚书台的时候,施政理事便与我等屡屡相违,好不容易借着盐铁之议将他劾奏出去,你适才何故又要举荐他入尚书台?而且,你还不事先提醒我,反教我一时难堪,在外人眼里,倒像是我等彼此不谐。” 士孙瑞瞥了马日磾一眼,见他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心里冷笑,表面上却是不以为然,说道“刚才哪有事先商议的时机,还不是凭恃才智,各抒己见?” 分明是借机要我出丑,反倒怪起我来了? 马日磾心头不悦,忍住了气,强笑道“那你又何故举荐贾诩接替吴硕留下的位置,让他做三公曹尚书?三公曹主年末考课州郡事务,如今将至年关,各地郡县的上计都要先由三公曹考评,位置紧要,你如何能交到他手上?” “这可未必。”士孙瑞淡淡说道“我且问你,陛下遇事不询大臣,反而私见六百石官,这是朝廷的体统么?” “当然不是!”马日磾义正言辞的说着,脊背忍不住往后一挺,地上的影子登时跟着偏移了几分。 “这不仅不是朝廷的体统,更说明陛下这是不信我等辅弼之臣。按常理,君不信臣,我等不应贪恋权位,而该自行请辞,请陛下另求贤能。”士孙瑞幽幽说道。 “可这样就等若逼宫,即便陛下最后让步挽留,我等君臣之间也会另生嫌隙,尚书台也会愈加遭受冷落。”马日磾想也不想就摇头否定道“至少要先行抗辩,若抗辩不成,再自请辞退不迟。只是,其他人未必肯与我等同进退。” 他其实说错了,如今皇帝几次三番绕开尚书台决策,已经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们这些秉政中台的宰相们的利益,而且皇帝这番举动明显就是信不过马日磾他们。君既然不信臣,臣子但凡有些骨气,都会主动请辞,哪里会继续留下受辱?而马日磾若真的以此相要挟的话,皇帝说不得还真会妥协,至少以后会收敛些、遇事做做样子询问大臣的意见天子疏远贤臣名士的恶名,他可不愿承受。 但马日磾一来是猜不准皇帝的态度,当初的廷议时王斌打算兵戎相见的风闻至今让他后怕二来又是舍不得拿名爵和身家犯险,即便这回赢了,难道还能一直压着皇帝不成?他虽是个视名节权势为生命的人,但他性子又软弱不敢抗争,所以明明知道有一个见效快的法子,可偏就不敢与皇帝硬碰硬,只能在那里生闷气。 从这一点看,他就比王允少了几分魄力。 两人无法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这让有心以退为进、以三公有两个重臣请辞迫使皇帝退让的士孙瑞独木难支,恐怕陛下早看出来马日磾的手段只会那几招,是个不中用的花架子,绝不敢贸然请辞,所以才这般有恃无恐。 可惜,却忽视了他士孙瑞。 士孙瑞一时气结,站在原地,侧身看向马日磾说道“你有颜待在朝堂,我可没有!明日我便向陛下乞骸骨回归乡里,你就继续做你的司徒、录尚书事吧。” “你走了,那我还有何颜面待下去?”士孙瑞主动提出请辞之后,马日磾若是不跟着请辞,必然会遭人诟病,说他贪恋权位。可这样一来马日磾势必会为了名节而与士孙瑞一同请辞,然而这又与他的初衷相违,他有些不满,道“你这是逼我跟你一同进退。” 身后的常随见两人边走边聊还挺融洽的,突然就剑拔弩张的对峙,那一高一瘦两个当朝重臣的威压,让后头的常随一个个都站得老远,谁也不敢前来搭话。 士孙瑞心里想着,难道还要与你同进退才是对的么?他到底是顾忌着这是未央宫里的宫道,没有与马日磾当众吵起来,只好放下姿态,拉了拉马日磾的衣袖,让他偏过身与自己继续走着“翁叔!” 他苦口婆心的说道“你就听我一回劝,我何时料错过?这一回光是咱们退尚且只是让陛下为难,要真想保住天子与枢臣议事的体统、保住你我录尚书事的大臣该有的权势与名节,你我退的同时,还得让他进。” “他?”马日磾本来还是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此时却被士孙瑞的话引起了注意,神色稍霁“贾诩?” “贾诩虽然颇受陛下赏识,但到底是根基浅薄,放眼朝野乃至天下士人眼中,我等与贾诩,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士孙瑞胸有成竹的说道“保大还是保料想陛下英睿,最会权衡利弊得失,不难做出决断。” 士孙瑞的意思等若是要皇帝做一个选择,是要贾诩入尚书台,把他们这些大臣丢到一边,以后玩小圈子还是挽留他们,并申明天子与大臣议论国事的体统,将此前与下臣私议的责任推给贾诩皇帝自然不可能认这个错。 “可你这么做,到底还是有逼宫之嫌。”马日磾知道这么做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但还是顾虑重重“陛下是什么性子你不知道么?王子师因何黜退、堂堂诛董元功自裁后连一个该有的谥号都没有,你难道还不知道么?” “朝廷大臣,若是天子有过,必得据理不饶,岂能因怜惜名节而顾自保全?”士孙瑞义无反顾的说道“何况不逼一次,又怎能让陛下以后再不轻视我等大臣?” 这本是中枢大臣不肯被远离权力中心、边缘化的一次抗争,却在士孙瑞口中说的那样义正言辞,马日磾看着士孙瑞圆目怒睁、眼神坚毅,瘦小的身躯却凛然有威,让他霎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士孙瑞见马日磾迟迟未曾说话,又见建礼门越来越近,等会出门各自乘坐着由宫中奉车郎驾驭的马车倒不好说话,于是缓缓放慢脚步,好言劝道“陛下犯不着为了一个贾诩而出昏招,依我之见,彼定然会留下我等,重申朝廷议事的体统,然后再让贾诩入尚书台,如此一来可谓两全。” 只要贾诩入了尚书台,那么以后皇帝再和荀攸、贾诩二人议事就绕不开尚书台,士孙瑞就能借此将他们与贾诩nbn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尚书台以及录尚书事大臣们的权势不被弱化。这就是士孙瑞的本意,以进为退,然后再主动与皇帝妥协,采取折中的法子。既给了皇帝面子,又保住了自己这帮人的权势,也难怪他刚一说出举荐贾诩的时候,杨瓒会敬服不已了。 “但愿如此吧。”马日磾蓦然叹了口气,虽未明说,但他的语气已经表示与士孙瑞同进退了。他平视前方,目光不由得下移,落在两人连成一体的影子上。 士孙瑞刚一松了口气,就听马日磾接着说道“结果还是便宜了贾诩。” “是么?”士孙瑞随口应了一声,他看了看两人投在地上佝偻瘦小的影子,语气突然变得异常亲切“翁叔。” 他唤着马日磾的表字,感慨的发问道“你说,咱们这样赶得上影子么?” “这如何赶得上?”马日磾瞟了一眼两人交错的影子。 “咱们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它是咱们的追随者,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知为什么,士孙瑞突然饶有兴致地谈论起一件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为了不让这些追随咱们的影子赶到自己前头,咱们就得一直朝着光走,只有我们朝着光走的时候,影子就永远在咱们的后头。” 两人此时走到建礼门下,士孙瑞停伫车边,看着一脸若有所思的马日磾,最后说道“翁叔,你要是还不明白,就注定要被身边的影子丢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