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大世王朝在线阅读 - 第172章:思新帅冯爽谋宁王,三军退汉世再修

第172章:思新帅冯爽谋宁王,三军退汉世再修

    林探虽然身处敌营,却丝毫不安分,当他得知世军将帅生隙的消息时就明白,自己必须要再加一把火了。一支军队,从上层开始有不同意见和分歧的时候,就是他正式衰败的开始。

    林探天天在那上窜下跳,众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奇怪的是,宁子善对这个敌人似乎相当的有礼貌,不仅常常与之促膝长谈,甚至世军内部的一些小宴席都让林探以贵宾的身份参加。这种种迹象,让本还对宁子善抱有一丝幻想的刘焕彻底失望了,宁子善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三军主帅,至少这场战争,他很不适合。

    刘焕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既然宁子善不能实现自己一展宏图的抱负,那就只能换一个人了。当天众人拜托他起草请战书的时候,他就在心里不停的思考着,这也许是个绝佳的机会,宁子善蹲在这个地方够久了,是时候该劝陛下换换新人了。

    于是,在当天夜里,他又写了另一封迷信,托亲信连夜快马送至北平。但这封信可不是给慕容皓的,而是给时任督察院院正的冯爽。

    冯爽,河间束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很用功,很谦虚。尊武九年科举高中探花,随后便步入朝廷,成为了督察院的一个小文吏。其文学造诣不亚于当时的状元张贤,但由于张贤早年间就很得丞相梁桂的赏识,两人虽然年纪上有着不小的差距,私下交情却极其深厚。所以梁桂特地跑去慕容皓那将其钦点成了状元,所以冯爽才只能屈居第三名。对于这件事,冯爽并不知情,就算他知道,也做不了什么。

    进入督察院后,冯爽依旧很努力,和别的同事不一样,他并没有急着去扎进政治漩涡,而是关起门来,一边认真工作,一边继续潜心学习。但很快,他在工作和学习上就产生了一些疑问无从下手,于是他拜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名叫刘焕。

    当时刘焕早已经不再督察院工作了,所以当他一开始得知冯爽是督察院的人时,刘焕还觉得十分好笑我都不是你领导了,你现在才来拜码头是个什么意思?

    冯爽不慌不忙,用一句话就让刘焕闭上了嘴闻公之学识满四海,特来请教。

    刘焕这才开始认真打量起冯爽,之后又随意考校了一下他的文学基础。在确定他真的不是冲着官职来的之后,刘焕很高兴的收下了他,尽管不久后他就要去洛阳上任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收下了冯爽。

    冯爽在拜师求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把朝廷里的事情带来打扰老师,顶多也就是工作上有不懂得地方问问,这点很得刘焕的欢心。再加上他人老实,谦逊有礼,肯下功夫去钻研老师所教的东西,渐渐的,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到最后,两人已是半师半友,俨然成了一对忘年之交。

    刘焕后来虽然到了洛阳,但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好学生,两人经常用书信来往交流。再到后来,督察院院正阮之奕退休,刘焕便趁着这个机会,上书给慕容皓,将冯爽推荐了上去。

    刘焕虽然不在朝廷工作了,但他说的话在慕容皓耳朵里还是有很大分量的。慕容皓立即招来了冯爽,亲自考校了一番后,也不禁啧啧称赞,特别是冯爽那老实巴交的样子,十分合慕容皓的胃口,再加上他年轻,不像那些老油条不好掌握,朝中人脉和口碑都还不错。于是慕容皓当堂拍案,不用再考察了,就是你了!

    于是,冯院正就此光荣上岗。有意思的是,虽然他在尊武九年的科考中排名第三,但却是三个人中最早身居高位的。同年,状元张贤还在梁桂手底下学习,榜眼王讳也在全国四处乱跑谋政绩,只有最老实的冯爽,先一步跻身于朝堂之中。所以说,老实人命不会差,这不是空xue来风。

    刘焕找冯爽的意图也很明显,借助自己这个学生在朝廷里的力量,把宁子善扳倒。把柄都是现成的,宁帅出道以来做的亏心事绝不少,其中有不少还惹到了当今陛下,再加上肃盘岭与敌军使者走的太近,有严重通敌嫌疑,这些罪状随便挑一条,就够宁子善喝一壶的了。

    冯爽接到老恩师迷信,立即招来了这几年自己培养的亲信爪牙,商议如何完美的解决这件事情。冯爽清楚,眼下宁子善身居要职,又是王爷,凭自己老师列举的这些罪状,想要劝说慕容皓临阵换将是绝不可能的。更别说宁子善在朝中也有不少狗腿子帮衬,到时候一旦搞起来,只怕会越搞越乱。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些让皇帝不得不处置宁子善的污点证据,这样,才能一击必胜。

    督察院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立体系,其中自然少不了侦察部门。在冯爽的秘密调令下,督察院探子倾巢而出,开始收集宁子善的所有信息。经过紧张的排查后,冯爽沮丧的发现,宁子善虽然小错不少,但在大节上,好像还真没什么污点。

    没关系,既然找不到污点,那就制造污点,冯爽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契机,虽然可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是用来试探下慕容皓对这件事的反应程度,足够了。

    很快,第一份对宁子善的弹劾就送到了慕容皓的手上,其大意为,宁子善在获封琅琊王爵回家休养的时候,私开学堂。而这个学堂也不是什么正规学堂,宁子善不仅在学生们面前大肆抱怨朝廷对自己的不公,怒骂慕容皓识人不明,甚至还自导自演,让学生们扮演臣子,自己扮皇帝,每天大家按照朝规跪拜宁子善,出尽了风头。

    以上,全属冯爽个人瞎编,并且未经宁子善本人允许。

    奏疏递下去,宛如石沉大海。慕容皓并没有什么表态,连个回信都没有。但这对冯爽来说已经足够了,正是因为没有回信,才说明慕容皓对宁子善并不完全是包庇态度,否则,为了不让大将心寒,起码也该回信骂骂自己别随意污蔑,做个态度吧?

    想法很好很严谨,但冯爽不知道的是,慕容皓之所以没表态,不是因为犹豫,而是他根本没看到这封奏疏。

    慕容皓平日里工作很忙,为了不让权力从自己的手里流走,朝廷里的事大半都需要他来亲自做决定。这种大工作量,就需要秘书之类的人来辅助他,而担当这个重要责任的,就是他的心腹太监蓊芪。作为一名太监,蓊芪算是个粗人(有文化谁干这个),再加上蓊芪跟着自己的时间很久,为人忠心,所以慕容皓也很相信他,让他帮助自己整理文件。但俗话说的好,久病成良医,天天跟这些文字打交道,时间一久,文盲也能慢慢读懂几个字。蓊芪自己也很想进步,做个有文化的太监,所以他识的字也就越来越多。这天蓊芪刚抱起一摞奏折,准备去给慕容皓批,十分凑巧的是,堆在最上面的一卷,就是冯爽这封子虚乌有的报告。

    宁子善和蓊芪的关系很铁,逢年过节,宁子善给他的礼物都是用大车拉的,两人在早年间还算战友,这关系自然不一般。也正是这层铁哥们关系,冯爽后来在弹劾宁子善的正式文书里,第一大罪状就是勾结内官、结党营私,办正事之余顺带还把蓊公公拉下了水。出于对铁哥们的庇护心理,蓊芪偷偷将它扣了下来,之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冒险打开了这封奏疏。一打开,杀气扑面而来。

    蓊芪看完后,后背已经全是冷汗了。他很清楚,这东西一旦给皇帝看了,宁子善不死也得脱层皮。蓊芪对冯爽这个人不太了解,但他却知道这个人的年纪和进入朝廷的时间,看他背后,好像也没什么大人物撑腰,得罪了也没什么。权衡利弊之下,蓊芪一咬牙,将这封奏疏当柴火扔到炉子里去了。

    而与此同时,司隶前线的请战书也送到了慕容皓的手上,这种东西蓊芪是绝不敢私扣的,立刻呈给了慕容皓。慕容皓读罢,并没有急着回信,而是召集重臣,一齐商议此事。

    首先,这上面写的事情绝不会是假的,有那么多将领画押签名,要是假的回头一抓一个准。然后就简单了,是顺着众将的意愿,严令宁子善进军,还是就此退兵,化干戈为玉帛。

    朝臣们对此事几乎是一边倒的态度继续打!开玩笑,国家砸了那么多战略物资和钱进去,现在什么都没捞到,就灰溜溜的撤了?就连平时性格温和的梁桂也站了出来,表示国家为此战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此时退兵,实在是划不来。慕容皓对大臣们的意见十分重视,特别当梁桂都站出来表态了,慕容皓当机立断,给前线下了死命令,让宁子善在一个月之内,攻破汉军大营。

    消息还没离开北平,前线就又有新的战报到了经汉、世双方最高统帅共同协商,达成友好协定,以肃盘岭为界重新划分双方在司隶的边线,并于二十日内,共同退兵,重归于好。

    大祸就此酿成。

    大世的文物朝臣们以及皇帝全部炸了锅,原因无他,这件事情别说他们了,慕容皓事先都不知道。现在宁子善居然直接越权包圆了,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先前说了,宁子善作为一军统帅,有相当大的权力,仗怎么打、用什么计、进攻还是防守,朝廷都不会去干涉,甚至如果需要的话还会去配合他。但像大军团开战、停战,或者有重要战俘处理这些事情,是必须要预先报备朝廷的,总不能你这打的随心所欲,朝廷那两眼一抹黑吧?再说了,这军队又不是你家的,五十多万人,你说不打了就不打了,你算老几?

    大臣们极其愤怒,照司隶到北平的送信时间来算,前线刚送完请战书还没喘口气,宁子善就擅自和汉军谈判了。大臣们极其愤怒,纷纷请求慕容皓严惩宁子善,再换一名大将前去,接替司隶军务,继续进攻汉军。

    关键时刻,还是资历最老的大将军秦彪站了出来,用沙哑的声音安抚群臣“诸位,前线五十万大军,贸然换帅,只怕会对军心造成影响。眼下既然我皇诏令尚未出发,前线和谈又已成功,不如就顺势而行,就此停战吧!至于惩罚琅琊王,这是一定要罚的,但那也得等各军回归本职,边境安宁,才能清扫内祸啊!”

    事已至此,众人也明白,自己在这里吵得哪怕翻了天,前线战事已经这么定下来了,无法更改。更何况秦彪何许人也,那是连皇帝陛下都要礼让三分的老人,他的话绝对有分量。于是,众人纷纷表示赞同秦彪的意见,先让前线的军队慢慢退回来,等万事太平了,再处置宁子善越权包办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