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所以对于邢岫烟的事儿,邢夫人格外上心。当然,惜春和王熙凤的两个女儿,她也没怠慢。

    邢夫人如此,已经是相当冷静了。

    打迎春得了皇家礼聘那天开始,迎春就不去给贾母请安了,相反,轮到贾母带着王夫人探春等人过来给她请安。

    迎春是个小心的,直接就隔着帘子给贾母道万福赔不是,说贾母上了年纪,不必每天过来,贾母还想叨叨几句,她立刻客气又坚定地声明让贾母每个月过来一次就行。

    贾母拗不过她,只能依了。

    然后在外面提起来,都是满满地自豪,好像迎春打小就在她跟前得脸一样。

    因着贾迎春,打着老亲的名义派遣仆妇去给贾母请安的达官显贵家的女眷比往年还多些,甚至还有人不顾贾政王夫人已经是平民身份,特别将趾拜望贾母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贾母与有荣焉,王夫人就是满心的不高兴了。

    在她看来,她女儿用了青春在宫里挣下的体面,如今却要被贾迎春摘了桃子。她能高兴才怪!可是她就是不高兴又能如何?她必须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果说荣国府还在的时候,王夫人的权势完全来自于她荣国府当家太太的话,那么这几年,王夫人的权势就来自于她引以为傲的女儿贾元春。

    现在贾元春虽然没有被明着下旨打入冷宫却也明显地失宠了,王夫人自然要采取措施。

    王夫人就来找薛姨妈商量。

    薛姨妈很干脆:“找一个人进宫帮娘娘固宠不就是了。”

    如果说之前王夫人无比憎恨这个法子的话,那么现在,她也不得不考虑了。

    她就问薛姨妈有没有人选。

    薛姨妈立刻提起薛宝钗。

    想薛宝钗跟贾迎春同岁,只不过月份稍大了些,既然贾迎春都能进宫,那薛宝钗为何不能进宫?

    薛姨妈当然更希望是自己的女儿薛宝钗进宫。在她看来,自己的女儿不但样貌出色,心机城府也不缺,比薛宝琴强多了。

    可是王夫人不愿意。

    在王夫人眼里,比起女儿贾元春,明显贾宝玉这边更需要薛宝钗,因此,她看中的进宫人选是薛宝琴。

    为此,这对姐妹不高兴许久,最后还是王夫人赢了。

    因为薛蟠。

    薛姨妈无奈,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她必须看到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书,才会送薛宝琴进宫。

    对此,贾政无所谓,在贾政看来,贾宝玉不但不知道上进,更是打小荒唐,如今更是名声俱毁,有人愿意嫁给他就该偷着乐了,至于姑娘的身份家世无关紧要。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贾政王夫人既然都点头了,这事儿自然就cao办起来。王夫人瞒着贾母请了官媒走完了给薛宝钗下聘的全套礼数。

    下完聘,就有内侍来薛家通知薛宝琴进宫的日子。

    薛蝌当时就傻眼了。

    他奉了母命送meimei跟梅家完婚的,怎么这梅家还没有话呢,meimei就要进宫了?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他终究也不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比薛宝钗还小些,看着薛姨妈拿出的退婚书,傻眼了。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meimei薛宝琴穿着一身浅粉混入了小选的宫女队伍里进宫去了。

    消息传开,史家立马给史湘云定了亲。史家二太太保龄侯夫人和三太太忠靖侯夫人来贾赦这边拜望邢夫人和王熙凤的时候,提及此事,还道:“都说那薛二姑娘有退婚书,可是只要稍稍打听过就知道,旧年梅家外放出京以后,就不曾打发人进京。哪里来的退婚史?”

    邢夫人惊讶地道:“这,这怎么可能?”

    难道是薛姨妈造假?

    保龄侯夫人道:“天知道这里头有什么事儿!横竖那边的亲事定了,云丫头总算是死心了。我们给她定了亲事,是外省布政使的公子。她嫁过去,只要好好经营,未来总是可期的。”

    如果不是史湘云一颗心都在贾宝玉身上,她们早就为史湘云定亲了。不过,现在也不晚。今年给史湘云定了亲,过两年,等史湘云及笄了,就让她出嫁。

    王熙凤道:“两位表舅妈,您可别怪我多事好奇心重。我虽然年轻,经历的事儿也少,可是那位薛家表妹,我却是知道一二的。她可看不上宝兄弟,之前热心,也不过是看在那边的娘娘身上,看见那么多太监来贾政家打秋风,想必已经意识到了不对。依她的性子,恐怕会想着止损,哪里会同意这门亲事?”

    忠靖侯夫人道:“外甥媳妇难道忘记了?她早已经名声扫地了。”

    王熙凤恍然大悟。

    果然是王夫人的手段。

    保龄侯夫人却不愿意在贾政王夫人那边的事情上歪缠,当即岔开了话题:“外甥媳妇,我听说你对方子从不保密,但凡有人去你庄子上请教,你那庄子上从不藏私。可有此事?”

    王熙凤道:“舅母说的,可是那些养殖方子?”

    “正是。”

    “若是舅母问的是这个,那外甥媳妇大可以肯定地告诉舅母,是的,这些方子,外甥媳妇从来没有想过藏私,外甥媳妇还想着,若是大家都用这个法子养家禽牲畜,那外甥媳妇只怕更加省事。因为外甥媳妇只要卖蚯蚓饲料,连瘟病都省了。”

    保龄侯夫人和忠靖侯夫人听说,都是一愣,继而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