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1627崛起南海在线阅读 - 第3257章

第3257章

    对易守难攻的溧阳围而不打,先去攻打北边的应天府,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石迪文却并不认同这样的想法。

    如果不先把溧阳这颗钉子拔了,海汉军即便将战线推进到应天府境内,后勤补给免不了还是会一直处在溧阳守军的威胁之下。

    更何况应天府的南京城,那可是经过历朝历代上千年营建的大城,城防坚固无比,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调集援军,跟这些仅靠炮火就能轰开的小县城根本不是一码事。

    石迪文掌握的情报表明,南京城最近这些年还一直在加固城防工程,显然对方也知道与海汉这一战迟早会爆发,提前做了不少备战工作。

    即便以海汉军的战力,石迪文认为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南京,说不定会在城下相持很长时间,想先攻克南京再回头劝降溧阳守军并不现实。

    先拿下溧阳,消除后顾之忧,才能放心集中所有资源去攻打南京。

    石成武对战局的理解显然更接近于石迪文的想法,至于用船在护城河搭建浮桥发起攻城的方案是否可行,这在石迪文看来倒是次要问题。

    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制定目标掌控全局最为重要,具体的战术和实施,那是前线指挥官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石迪文打小就给石成武灌输的意识。

    石迪文早已年过半百,还能带兵征战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麾下这支花了无数精力财力打造的武装力量,迟早都会交付出去。人不可能没有私心,他坐镇东海大区这么多年,当然是希望能够把这支强大的军队交到自己后人手里。

    石成武能够继承自己的战略思想,石迪文才敢慢慢将兵权交给他。这件事对石迪文来说,要远比一个小小的县城更具价值。

    但相较于战事频繁的北方大区和南海周边,东海大区近年来的军事行动并不多,没有多少给石成武刷战功的机会。所以此次攻打大明,石迪文也是特地将石成武带在身边,让他以作战参谋的身份参与决策,借此机会多积累一些指挥大型战役的宝贵经验。

    在陆路顺利向北推进的同时,由颜楚杰率领的海汉舰队,也在长江上稳步推进。

    从舟山出发沿长江逆流而上的这支舰队,几乎集中了东海舰队八成以上的主战力量。舰队中不但有东海舰队的最强战力光荣级首舰舟山号,甚至还有从日本佐世保基地跨洋赶回来参加行动的数艘战舰。

    这也是舟山号自服役以来,正式参加的第一场战争。虽然将这种海战巨舰投入内河作战有点牛刀杀鸡的嫌疑,但由此也足见石迪文对这场战事的重视程度。

    而相较于拥有坚船利炮的海汉舰队,大明的水面武装力量更侧重于数量,这也是与其目前的处境相呼应。

    由于海汉几乎完全控制了海岸线,大明水师也被迫放弃了对海权的争夺,转而集中资源发展内河舰队,用以防备海汉这个唯一的水上对手。

    相较于正在不断大型化的海汉战舰,大明水师的战船仍是保持着传统的式样,绝大多数战船的排水量都不大,以此来获得在各种内河航道上的适航能力和灵活性。

    但船小就意味着能够搭载的武器装备有限,在面对体形庞大且装备了大量火炮的海汉战舰时,劣势就非常明显了。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大明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尽量扩大水师舰队的规模,用数量来补足质量。必要时采取蚁群战术,或许也能有一战之力。

    如网梭船、鹰船、赤龙舟、苍山船、车轮舸等航速较快的小型战船,都是秉承这样的战术思路打造。战时一口气出动上百艘,在河面上以混战模式展开围攻,用数量去分摊敌军的火力。

    而内河作战与海上的环境不同,战术的制定与河流流向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身处上游的一方多少都会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明军水师为数不多可以加以利用的条件。

    如子母船、连环船、火龙船之类的战船,所采用的战术都是利用上游的优势,在部分可分离的船体上放火或是放置爆炸物去冲击下游敌船。

    明军费了不少心思制定出这样特殊的作战方式,可以说就是针对海汉军这个对手量身打造。

    但这套战术自身同样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比如在水流平缓的开阔水域就不太适用,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于交战地点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镇江以东的长江下游江段,江面宽度动辄三四里,如果在这种环境跟海汉舰队正面对抗,简直就无异于飞蛾扑火之举。

    所以在进入长江之后,海汉舰队基本没有遭遇什么抵抗,明军水师的船只也只是在上游数里之外盯梢,与海汉舰队同步往上游行进。

    不过颜楚杰还是不敢大意,他知道明军水师虽然就那三板斧的本事,但要冷不防使出来,还是有可能砸到人的,不可不做防备。

    舰队向上游行进期间,派出了数艘侦察快艇在前方沿江岸行进,确保不会有明军水师躲藏在江汊、河滩、渔港之类的地方搞偷袭。

    “大人,前面过了夹江江口,就进入镇江江段了。”

    颜楚杰点点头道:“知道了。传我命令,发信号,全体降低航速,舰队进入二级战备。”

    夹江长度不到百里,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江河,而是夹在江中间的太平洲与长江南岸中间的一条狭窄水道,故而得名夹江。

    原本夹江连同太平洲都是属于镇江的地界,不过前次两国签署停战协议时,涉及此地的划界,在海汉的坚持下,将包括夹江在内的这一截长江江段都划给了由海汉控制的扬州府。

    当时在地图上这一笔划下来,连带着长江南岸的常州府,也被划了近半的区域给东边处于海汉治下的苏州。

    自长江入海口溯流而上数百里,才算是抵达了大明在长江上的第一道防线。据军情局查获的情报,明军水师在镇江至少拥有两处军港,各式战船过百艘,水军数千人,想必他们也不会坐视海汉舰队安然通过此处。